繁體小說 > 玄幻魔法 > 夢裡自知身是客 > 57.新年感懷(2)

57.新年感懷(2)(1 / 1)

推荐阅读:

老話說:“人多好種田,人少好過年!”

在苦難年代,乾活時希望人多,集多人之力做農事,能發揮出人力的優勢。過年時卻因為生計艱難,無力讓一大家人吃飽喝好,所以才巴不得人少一些才好。

作家鄧雲鄉在《燕京鄉土記》中,記載了一個淒涼的除夕故事:“家中瓶粟早罄,年貨毫無。女人在家哄睡了孩子,一籌莫展,聽得鄰家的砧板聲,痛苦到極點。不知丈夫能否拿點錢或東西回來,不知明天這個年如何過,又怕自己家中沒有砧板聲惹人笑,便拿刀斬空砧板,一邊噔噔地斬,一邊眼淚潸潸地落”

這樣故事彆人聽了,當然心生同情。但如果是換成朱家慧來聽,卻是剜心一般的感同身受?

那些年、那些事曆曆在目:艱難的年月,糧食不夠吃,全家餓肚子。為了頂餓,甚至連麻雀都被捕捉乾淨。孩子們餓了,到他跟前哭述,她把能夠吃的東西全部分給孩子。孩子們睡著了,她在饑餓的煎熬下輾轉難眠。餓到極處,胃裡一陣陣的痙攣,泛出可以淹沒生命的酸水,她一口一口的強行咽下。“心酸”二字,對彆人或許是指精神上的痛苦,對她朱家慧來說,那就是不堪忍受的真實體感!

鹽淹芥菜的酸、胃裡反出的酸與胃部的痙攣引發的痛感交織在一起,彙聚成“揪心之痛”!這種“揪心的痛感”不是親身經曆,是無法想象的。

六0年底,“”最嚴重的時段,她幾乎走到了崩潰邊緣。如果當時沒有乾姐妹資助的一擔老芥菜梆子,她無疑會被活活餓死;如果沒有幾個幼小孩子的牽掛,她可能還等不到被餓死。

夜深人靜時,饑腸轆轆聲與緩慢咀嚼老菜梆子的嘎嘎聲是那樣的刺耳,那樣的冷漠,那樣的淒涼、那樣的揪心!讓人忘了黑暗、忘了恐懼,忘了寒冷,忘了理智還有尊嚴

是孩子的哭聲讓她還了魂。他恢複了意識,恢複了理智,她不敢放下身上的擔子,為了她的孩子們她必須撐下去!在孩子們這裡,她沒有放棄的權利!

她是這樣活出來的,他的信念就是她的孩子。如果當初失去了孩子的牽掛,她的結局可想而知。

六七年老大蔣學鋒應征入伍,她們家成了“光榮軍屬”,得到了政府的一些照顧,準許她在自家的矮、破、小的房子裡開設了小賣鋪。畢竟是小商販出身,熟悉經商門道。又有半大小子老二的幫襯,家裡勉強有了溫飽。

今年的轉變她是不曾想到的。

她們家把下放戶籍、停止商品糧供應的“塌天之禍”,轉變成了“逆天改運”的契機!這是上帝之手才能創造的奇跡。而這奇跡就落在了她朱家慧的身上。

他家的小老七僅上了幾個月的學,卻有了不可思議的見識,靠小七的引導,蔣家走上了正確的道路,調動、發揮了幾個孩子的潛能:老二當仁不讓地頂起了門戶、老三任勞任怨地操持家務,老四獨當一麵地承擔了家裡巨大的債務,老五、老七力所能及地輔佐了老四她感到這一切都太不真實,她仿佛活在自己的夢裡。

她在心裡祈禱,但願這美好的夢一直延續,至到地老天荒,天長地久。

往年的年夜飯她是最忙碌的主廚,今年她被剝奪了主廚的權力。孩子們隻允許她旁觀指導,不讓她伸手操持。這是幾世修來的福報呦!

大鐵鍋裡鹵煮著野兔、雞鴨和豬頭肉肉香彌漫在灶間,飄散到空氣中。

朱家慧在房裡躺不下去了,她來到灶間,和小七蔣夢言並排坐在灶門口,一邊幫著添火加柴,一邊指導著老三做年夜飯的準備。

蔣若蘭將一條八九斤重的大青魚去骨切片,取一半的魚肉切成薄片,在一隻大瓷碗裡打了兩個雞蛋,放點“胡子酒”和生粉調漿,加點鹽拌勻,把青魚薄片放進去抓勻,放在那裡醃著不動,這是等會兒要來做滑魚片的。

又用另一半魚肉刮魚蓉準備做魚丸子。刮魚蓉很麻煩,要用菜刀的刃口在魚肉上慢慢刮下肉蓉,清理出魚刺魚骨,裝在一隻缽子裡加入蛋清、生粉、胡椒粉,用筷子順著時鐘方向不停地攪拌,一直攪拌手感上勁,魚蓉成為膠泥狀,才能用手捏出魚丸。魚丸被放置在一隻裝著半盆清水的搪瓷盆中,一個一個擠在一起,漂浮在清水之上,如潔白的珍珠一般得晶瑩好看。

老二挑水回來,正把水傾到到院中的大水缸裡。

老五在院子裡管著一個煤炭爐子,煨子裡湯水翻滾,已經有了豬腔骨的香味。老四在她的旁邊刷洗著蓮藕,身邊的大筲箕裡,堆滿了清洗好的做年菜要用的海帶、薺菜、紅薯和蘿卜。

老六用一根縫被子的大針引上索線,將醃製過的紅蘿卜一個一個的串起來,準備掛到屋簷下晾曬。

平日裡除了上班,以前對家務四手不伸的蔣和順,此時也坐在院子裡劈柴,他將收集來的一些乾樹枝、樹根、舊木頭等,用篾刀截短、砍小、整理好後,碼放到灶間的屋簷下麵。

這是一幅多麼溫馨暖人的畫麵!人生如此,夫複何求?

朱家慧陶醉在這當下的日子裡。她在想著老八出生後的日子,那又將是一幅怎樣的幸福光景呢?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