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科技入侵現代 > 第199章 一個人的奇跡

第199章 一個人的奇跡(1 / 1)

推荐阅读:

b站的登月紀錄片已經上線,6塊錢四個小時,在大年三十的那天上線的,購買人數已經超過五千萬了,這已經快和b站日活人數持平了。

根據b站2021年財報顯示,他們的月均用戶是272億。

這一波直接給b站賺麻了,付費率接近20,要知道五千萬的付費隻是春節假期期間,後續還會不斷上漲。

可以說,b站隻花了12億,就讓五千萬個用戶完成了從用戶到付費的轉化,在移動互聯網如此成熟的2021年,這筆生意絕對大賺特賺。

央視也就直接把b站的紀錄片片段拿來用,至於b站,壓根反抗不了央視。

“剛才您收看的片段是紀錄片《複刻阿波羅》第一集《一個人的奇跡》中的片段,而片段裡的那個年輕人現在就坐在我的麵前,讓我們用最熱烈的掌聲歡迎林燃教授,也祝賀他成功完成了登月。”

小撒鼓掌非常賣力,連帶著演播廳台下的觀眾們同樣賣力。

能來現場看林燃采訪,那都得是燕京本地好的部委、企事業單位才能分到票。

像邊緣事業單位,隻能從朋友、親戚、同學那聽到還有這玩意。

甚至分到票的機構,想從工會手裡拿到票,那都是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這就是登月第一人的號召力。

“大家好,我是林燃。”

小撒笑道:“上次來我感覺我還能勉為其難的提一下保送燕大,現在我感覺再提保送燕大有點自取其辱了。

畢竟我都一把年紀了還要靠燕大往我臉上貼金,林教授已經是交大以你為榮。

網上都調侃說,因為你的存在,連帶著幫交大直接原地飛升,坐穩了3的位置。

好吧, 2還是比3稍微領先那麼一點點。”

兜兜轉轉還是回到了自己熟悉的老梗上。

林燃點了點頭:“不重要,隻要我還在交大,交大早晚能成為1。”

小撒趕緊說:“那時候我也已經退休了,我不用再在央視的演播廳裡麵對林教授了,我到時候讓我兒子去上申海交大。”

這讓台下觀眾笑成一片。

小撒接著把話題拉回采訪本身:“林教授,剛才那個片段是什麼時候的事?”

林燃不假思索道:“前年9月,那時候我才回國。”

小撒接著問道:“也就是說在那個時候,您就已經提出了要登月的口號?”

林燃點頭:“是的,那時候我們的員工就很清楚,我們的目標是月球。”

小撒問:“我們從視頻中可以看到,當時的阿波羅科技隻有一百號員工。”

林燃糾正道:“準確來說是108位員工,其中有交大來的實習生52名,年紀在80歲以上的雇員27位,也就是說真正的有經驗的員工隻有29名,這其中還包括了我自己。”

林燃對數字如數家珍,信手拈來。

小撒咽了咽口水:“所以說,您在視頻中講話時候,提到的以一敵百,包括了實習生和nasa雇員?

當時您說了要在21年年底完成登月嗎?”

林燃回答道:“是的,我的意思就是我們這108個人,大家一起能夠爆發出和60年代nasa上萬名員工同樣的戰鬥力。

沒有,我隻說了我們的目標是複刻阿波羅登月,具體時間進度隻有少數核心員工知道。

畢竟這個放在那個情景下,有點過於驚世駭俗了,我怕把人都給嚇跑。”

小撒感慨道:“是啊,哪怕現在林教授已經成功完成登月之後,我們再回過頭去看這段旅程,依然會覺得不可思議。

所以當時是什麼給您帶來了信心,讓您覺得,我一定能做到?

我們作為外人,哪怕時至今日,讓我再回到2020年,我也很難相信您真的能在2021年年底完成登月。”

林燃想了想說道:“我認為這得益於華國強大的工業基礎、我對整個阿波羅登月工程的掌握和華國優秀的工程師群體。

這三者共同造就了這一場奇跡。

所以其實我在看到b站紀錄片叫一個人的奇跡,我覺得有點太過了。

隻有我一個人,是肯定無法完成這樣的偉業的。”

小撒糾正道:“教授,隻有第一集叫這個,一共8集紀錄片我都看完了,我覺得還是挺有道理的。

畢竟在第一集那個時間節點,叫一個人的奇跡,是因為隻有您一個人相信,一定能夠完成阿波羅登月。”

b站的紀錄片分了8集,一集30分鐘。

小撒接著問道:“我相信這是我,也是絕大部分人都很好奇的問題,那就是整個阿波羅科技最開始的資金是不是來著巴茲·奧爾德林,如果是,您又是怎麼說服他的?”

因為奧爾德林在月球上的一番話,導致他在華國有著非常正麵的形象。

畢竟在華國人看來,這番話等於是讓自己在阿美利肯政治死亡了,屬於是舍生取義的行為。

在華國的價值觀裡,舍生取義的行為,評價權重非常高。

加上即便從功利主義的角度考量,跨世紀登月的奧爾德林,也依然有著足夠高的評價。

二者結合之下,奧爾德林在華國絕對的正麵人物。

“這是因為我們對去月球這件事都有著同樣的執念。

巴茲一直心心念念的就是再去一次月球,正好我也想去上麵看看,我們屬於是一拍即合。

我就隻是寫了一封信給他,然後巴茲就買了來華國的機票,還把他的老夥計們給帶上了。

包括資金,他把全部身家,一共大概三千萬美元,把他在阿美利肯的彆墅、住宅、股票什麼的都全部變賣給我當啟動資金。

所以我很感謝他,當然我也沒有辜負他的信任,三千萬美元買一張來回月球的往返機票,不算貴啦。”

台下觀眾包括小撒,一直就是張著嘴巴的表情,從一封信就搞定開始,大家的嘴巴就沒合起來過。

這也行?

“這也行?就一封信?”小撒沒忍住。

林燃想了想:“還有一通電話,沒了。”

“臥我還是第一次聽說拉投資有這麼容易。

畢竟奧爾德林把全部身家都給你了,這真的屬於是高上流水遇知音,鐘子期和伯牙相遇,不需要太多的東西,大家就能達成共識。

不過想想也確實,需要邏輯,現實從來都不需要邏輯。

林教授和奧爾德林博士擁有共同對登月的熱愛和執著,所以二人才會一拍即合,達成合作,也共同為世界創造了一次新的奇跡。”小撒總結道。

林燃說:“其實錢對我來說不是問題,隻是說或早或晚的區彆而已。

我找巴茲隻是想著我們能夠很快就確定下來,要登月這件事。

找其他投資方,我得解釋為什麼不做可回收火箭,為什麼要登月,以及登月後關於把月球打造成前哨基地,要投入多少。

不說後者,彆人理解不了你的意圖,說了後者,改造月球需要的巨額花費很容易嚇走投資方。

所以我當時單純覺得找巴茲最省事,事後發展和我預計的一樣,找巴茲就隻花了一封信和一通電話。

然後在搞定巴茲之後,申海地方國資又給我提供了一筆同等金額的投資,從b站和騰訊拉來了讚助,基本上登月需要的花費就差不多了。

從我的角度,我覺得非常順利,就像是庖丁解牛,看上去很複雜,但我按照我對牛的理解,解下來很輕鬆。

可能外界會覺得哇,這麼大的工程,一年多時間就搞定了,自己作為登月工程的總牽頭人,同時還是宇航員,要接受大量訓練登上月球,肯定特彆辛苦特彆累。

其實我沒有,我覺得很順利,沒有多少疲憊感,反而會很興奮,想要做到更多。”

林燃微笑著,在座觀眾從中讀出了幸福的意味。

小撒問道:“所以您在登月完成之後,最想做的事情是什麼?”

林燃笑道:“我們內部命名為‘燃燒一號改’的可回收火箭試發射吧。

這應該也是華國第一枚中型可回收火箭。

其實我是工作狂,不知道人生從什麼時候開始,就一路狂奔,沒有停息,也不想停息下來。”

林燃很清楚是從什麼時候,從2019年的12月31日,那是命運大拐彎的時候,自己的人生,整個世界都因此而改變。

“好像成功人士,越成功越喜歡工作,喜歡自己的事業。”小撒說。

林燃:“我不知道其他人怎麼樣,我也不知道我是否能夠算得上成功,但至少我很熱愛我所做的事業。”

小撒感慨道:“所以教授才能在二十歲出頭的年紀,取得彆人想都不敢想的成就。

無論是在數學領域還是在航天領域,都讓旁人難望其項背。

每次采訪教授我都壓力很大,對方的層次比我高太多,我生怕節目播出後網友們又吐槽,說和教授站在一起,我像是小學生。

所以教授,在這次登月過程中,您最難忘的是什麼時候?”

林燃不假思索道:“當我踩在月球土地上的時候,隻有地球六分之一的重力,這絕對是我前所未有的體驗。

包括因為登月本身也是機緣巧合,所以內心很感慨。

當年我在選阿波羅登月作為本科畢業課題的時候,我的指導老師同時還帶了其他四個學生,他給我們五個開會的時候還調侃說,說不定你們裡麵有人就能參與到登月工程中去,成為登月工程的主力軍。

後來我在學校也碰到過他,他怎麼也想不到,我不僅是登月工程的主力軍,我還一手主導了民營機構登月,甚至還親自踏上了月球的土地。

就付出不懈努力後,踏上了另一個星球,這和名聲、榮譽、地位都無關,月球一直掛在地球的天空中,我去了,我看到了,我感受到了。

就像馬諾裡回答為什麼要登山,因為山就在那裡。

同樣的,為什麼要登月,因為月球就在那裡。”

林燃臉上寫滿了感慨。

在座觀眾們也能感受到林燃話語中所飽含的情緒,大家都自發鼓起掌來。

其實本來是有為什麼會成為宇航員,以及圍繞宇航員的一些話題展開。

但介於林燃之前說的話有點犯忌諱,所以這部分直接全盤刪掉了。

小撒接著問道:“教授,在這次成功登月之後,我相信我們常態化往返月球和地球應該不是問題。

12億rb去一次月球,包括後續還能把這個成本給進一步壓低,我相信去月球本身不成問題的話,那把月球打造成前哨站,也就是說像您在采訪中所提到的那樣,在月球上建電磁發射塔、建光伏發電站、月球基地等,您覺得這些實現要多久,過程中會遇到哪些困難,以及這能給我們普通人帶來什麼好處?”

林燃說:“這個話題太大了。

從技術的角度我們需要克服月球的溫差,需要讓月球上發射的航天器能夠承受高加速度和熱負荷。

部署月球發射塔,現有技術下,我們可能需要一個高達1600米左右的發射塔,然後運到月球上的重量超過了400噸。

400噸才能建一個發射塔,這個成本有點太高了。

而這麼大的發射塔,需要多少人才能完成組裝?我們能不能同時把這麼多人送上月球?他們在月球上的生存要如何保證?

這些都是問題。

包括能源供應和儲能模塊,對月球塵埃的適應等等,有無數的問題,需要我們一個一個的克服。

這是比登月工程複雜一萬倍的大型工程,不僅僅是因為我們能有阿波羅登月作為參照物,而在月球上建發射塔,沒有人能夠給我們啟示,我們需要一個一個的坑自己去踩。

我把它統稱為月球改造工程,這一工程本身,難度也要比阿波羅登月高太多太多。

然後實現的話,這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它很難有明確的結束節點。

它會一直推進,我預計五到十年能夠建好第一個月球發射塔,然後後續會不斷建設、優化。

這就像是建城市,它不是說建好了就結束了,而是一直動態進行的。

至於對普通人的好處,當然有。

撒老師,你知道嗎?其實曆史上阿美利肯民眾並不支持nasa的阿波羅計劃,他們覺得在登月這件事上浪費太多錢了。

就算真的能上月球,又和我們有什麼關係?

我們在乎的是醫療、教育、住房等等各項福利。

甚至哪怕在那個年代的華盛頓地區,這是整個阿美利肯平均學曆最高的地方,關於政府斥巨資登月的民調支持率也沒有超過反對率。”

林燃娓娓道來:“然後nasa做了大量工作,包括在民間做宣傳,在學校開航天講座,建博物館,把nasa商標開放,所有企業隻要申請就能用等等。”

在60時空,這些活動都要經過林燃的審批,經費才會撥下去。

他說起來很有感觸。

“而大量航天發展的衍生應用在大眾群體裡普及開來。

像衛星技術深刻影響了現在的天氣預報、導航和通信技術,gs和北鬥衛星在現代社會更是不可或缺。

現在大家平時經常睡的記憶海綿,也是nasa的as研究中心開發的,用於改善太空艙的緩衝和安全性,增強宇航員在發射和著陸時的保護。

例子有很多,包括我們如果真的能建成月球發射塔的話,那麼光是這套熱管理係統,給國內新能源車用,就能從根本上解決,新能源車無論溫度過高還是溫度過低,續航都會打折的問題。

你看,光是這套技術,對整個新能源車產業,都能起到如虎添翼的作用。

這隻是技術的影響,除了技術外,我們會帶動就業,帶動一整個產業的發展,最少能直接、間接提供數十萬個還算不錯的崗位。

它絕不是和普通人無關,恰恰相反,如果商業航天有所發展,和我們每個人都會息息相關。”

林燃的央視采訪播出後,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我就說秦始皇打錢的騙局有人信,一封信就能拉來三千萬,難怪那麼多印度佬的電話專門往阿美利肯打,阿美利肯果然人傻錢多速來。”

“燃神不僅僅是學神,這妥妥魅魔體質,太能忽悠了。”

“本來就是,據說大學時候燃神壟斷了整個申海交大的留學谘詢生意,甚至把旁邊做這一行的新東方都趕跑了。”

林燃做留學谘詢這件事,因為在各大社交媒體上很多交大學生都發貼證明了有這件事,然後網友就把它和那幾年新東方交大校區關閉聯係在一起,說是林燃把新東方給乾的沒生意。

實際上是,新東方搬家而已,壓根就和林燃無關。

這也屬於是林燃崛起後的交大傳說了,林燃把新東方趕跑。

“要是我們老板有這拉投資能力,我們也不至於天天上班提心吊膽的了。”

大家討論的焦點不是林燃關於航天意義的闡述,而是關於怎麼樣一封信一個電話就拉來了3000萬美元的投資。

這三千萬甚至還是奧爾德林傾家蕩產的全部身家。

時間進入到2月中旬之後,華國航天的火箭測試中心,阿波羅科技要進行首次燃燒一號改的靜態點火測試。

目的是驗證發動機性能、結構完整性和新增可回收係統的功能。

在測試中心的控製室裡,燈光明亮,屏幕上顯示實時數據流。

林燃坐在最前方:“各組報告狀態。”

推進組:“發動機係統正常。”

燃料組:“加油完成,燃料艙100滿。”

結構組:“著陸腿和格柵鰭已準備好部署測試。”

林燃吩咐道:“好,我們進行靜態點火測試。

這是我們第一次測試可回收係統,一切都要萬無一失。”

播報員:“t減10,9,8”

在t零時,7台yf102發動機點火,火焰噴射,震耳欲聾。

林燃緊盯屏幕:“發動機壓力正常,推力水平在預期範圍內。”

警報聲突然響起。

技術員緊張道:“教授,4號發動機有波動。”

林燃皺眉,保持冷靜:“密切監控。如果超出限值,我們可能需要中止。”

波動穩定。

技術員鬆了口氣:“恢複正常。”

林燃:“繼續,啟動著陸腿部署序列。”

屏幕顯示著陸腿緩緩伸出並鎖定。

林燃:“著陸腿部署成功。現在測試格柵鰭。”

格柵鰭調整角度,模擬下降控製。

林燃:“格柵鰭響應良好,結束測試,關閉發動機。”

發動機關閉,會議室響起掌聲。

林燃:“乾得好,這次靜態點火測試很成功,現在分析數據,確保沒有意外。”

整個點火測試過程,測試參數7台yf102發動機全功率點火,持續130秒,驗證推力穩定性和著陸腿格柵鰭部署。

數據收集包括了發動機壓力、溫度、振動數據,著陸腿鎖定力以及格柵鰭響應時間。

格柵鰭是一種特殊的空氣動力學控製器件,用於在火箭返回大氣層時提供方向控製和穩定性,最早出現在蘇俄50年代研發的彈道導彈上,後來被sacex用於可回收火箭。

它們在高速降落過程中幫助火箭調整軌跡和姿態,確保精確著陸。

格柵鰭由一係列交叉的網格狀結構組成,當空氣流經這些網格時,會產生側向力,幫助火箭調整方向。

格柵鰭在超音速和亞音速階段特彆有效。

在火箭倒飛降落時,也就是以發動機朝上的姿態時,格柵鰭可以像小翅膀一樣工作,提供穩定性和控製力。

格柵鰭在折迭狀態時減少空氣阻力,適合發射階段,展開後則提供精確的軌跡調整。

同時與傳統的平麵鰭相比,格柵鰭更輕便且更耐熱,適合高速返回的環境。

(格柵鰭特寫)

包括華國企業星際榮耀2019年研發的雙曲線1號火箭,第一級也包括了四個格柵鰭。

著陸腿主要就是支持火箭在著陸的時候保持一個姿態穩定。

整個團隊顯得波瀾不驚,放在其他團隊,要是靜態點火測試成功,肯定得互相擁抱一下。

阿波羅科技的團隊成員們鼓掌都隻是禮貌性鼓掌。

這就是登月給整個團隊帶來的自信。

數據收集完畢後,在著手準備燃燒一號改正式發射測試的林燃,怎麼也想不到這款火箭,不需要多久,就能在東歐的絞肉場中發揮巨大作用。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