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曆史軍事 > 漢官 > 第19章:跨海而來【4K】

第19章:跨海而來【4K】(1 / 1)

推荐阅读:

十一月十八日,東萊郡朱虛縣。

隻見魏哲身著玄色錦袍身披赤色大氅,就這樣騎在馬上招搖過市。

至於一路同行的五百騎義從,此刻亦是煥然一新,英武異常。

路旁酒肆內,一名帶著儒冠,衣著破舊的中年文士見狀不由詫異道:“好大的聲勢,這郎君又是哪家子弟,怎麼瞧著眼生?”

聞聽此言,櫃旁沽酒的老丈當即哈哈一笑:

“管君,怎麼連自家郎婿都不認識了?你這管氏子莫不是假的?”

說罷他還指了指魏哲手捧的那隻大雁道:“瞧見沒?今日便是納采了。”

不想那中年文士卻好似被踩到尾巴一般,當即拍案大怒道:“乃公是貨真價實的管夷吾之後,誰又在造乃公的謠?”

然而老丈聞言卻嗤笑道:“那這位管君莫不如先把欠賬結了?”

此言一出那中年文士頓時語塞,隻能尷尬的甩了一句吾這就去取錢。

說罷此人便灰溜溜的走了,酒肆內頓時響起了一陣歡樂的笑聲。

待其走後,隨著老丈侃侃而談眾人這才知管氏將要嫁女了。

甚至有那神通廣大的,都打聽出了郎婿魏哲乃是新任帶方令。

一時間,酒肆內的眾人都不由議論紛紛。

有人感慨管氏這次運氣好,終於找到一個良人,有人則好奇魏哲的家世。

畢竟瞧剛才那個納采的架勢,一般豪族可沒有如此精銳的家兵。

一來二去,管氏嫁女很快便在朱虛縣內引起了熱議。

與此同時,先前離去的中年文士也差不多弄清此中原委。

此人喚作管休,也確實是管氏子弟,隻不過是旁支而已。

早年靠著家底倒是學了些典籍,可惜天賦一般,又沒有師門提攜。

於是多年以來隻能在市井混跡謀食,倒是與街頭遊俠無異。

彆看管嶽與管翁家資巨萬,可是像這樣血脈淡薄的窮親戚卻分不了一點。

所以此刻管休也隻能擠在街頭的人群中,看著魏哲將一隻大雁交予管嶽。

隨後也不知道魏哲說了什麼,管嶽當即高興的撫須大笑起來。

見此情形,便是路人也知道管嶽肯定對這女婿滿意至極了。

一時間,倒是給市井之間的議論又增添了些談資。

但熱鬨卻隻是他們的,回到家中管休卻隻感到一陣刺骨的寒冷。

沒辦法,誰讓他家是真正的家徒四壁呢,三十多歲都還未娶親。

都怪他非要學經,結果家中值錢的東西全都變賣了,連祖上留下的鋪麵都轉手給族人了。

管休本以為自己是個朱買臣,卻沒想到他連東方朔都不如。

彆說天子了,活這麼大他連洛陽都沒去過,終日隻在東萊郡打轉。

夜晚,摸著寒冷的被衾,管休終於忍不住暗自咬牙發誓。

“拚了,不就是一條命嘛,乃公賭了!”

……

且不說管休那邊如何暗下決定。

魏哲這邊在走完“納采”的流程之後,也終於得知了那藍衣少女的名字。

“管妍?倒還真是個靈慧的女子!”

想到這裡,魏哲倒是對這樁政治婚姻多了不少期許。

不過目前也就隻能到這一步了。

經曆了“納采”“問名”之後,雙方的婚約算是廣而告之了。

除非魏哲意外橫死,否則魏氏與管氏想退婚都不可能,除非一點顏麵都不要了。

其實這也正是管嶽想要的結果。

他知道魏哲急著上任,這才一切從簡,並未講究那些繁文縟節。

否則光是“納采”和“問名”這兩個流程,都夠魏哲忙活大半個月了。

對於高門大戶而言一門婚禮全程走下來,花上一年半載也都是尋常事兒。

因此在讓種扈先行去玄菟郡報信之後,魏哲這邊終於啟程了。

次日上午,三山島港口。

隻見管嶽雖然須發皆白,但卻麵色紅潤,顯然是人逢喜事精神爽。

“賢侄,這四艘海船你先使著。”一旁的管翁亦是麵帶笑意的大手一揮道:“倘若不夠隨時言語,我家雖不富裕,但幾艘海船還是能拿出來的!”

管翁口中的幾艘海船可不是什麼輕舟小船,而是先前魏哲看中的那艘可裝麥粟六千斛,可載人五百餘的大海船。

本來魏哲隻是想租用一下而已,卻不想管翁開口竟直接就送了他四艘。而且還是連船員帶維修工匠一齊打包送給魏哲了。

霎那間饒是魏哲身經百戰也不由嘴角微抽。

這還叫不富裕?魏哲覺得他好像對自家老丈人的家底有些低估了。

果然,最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

比如,軟飯,就適合硬吃。

於是自覺腸胃不好的魏哲客套了兩句後,便毫不客氣的收下了這份禮物。

不過臨出發前魏哲想起了一個問題,當即詢問道:“管公,不知這渤海之上的海寇你們可能聯係?”

經過這一路的思量,魏哲越發意識到海路對帶方縣的重要性。

一旦他想要有所作為,那麼自然無法避免與渤海之上的各路海賊打交道。

而見魏哲這麼一說,管嶽當即笑而不語。

還是管翁嘿然一笑的解釋道:“管承,其實本名管彥!”

雖然管翁隻是點到即止,但魏哲卻恍然大悟。

因為年初投軍之時魏哲便打聽過東萊郡的黃巾情況。

當時根據他打聽到的消息,管承便為黃巾一方小帥,不過隻在海上活動。

最有意思的是他抄掠還很克製,隻在此間活動,從不越界,像是坐寇。

如今看來這管承恐怕隻是打著黃巾的旗號而已,實則是管氏的黑手套。

畢竟在大海之上,海商與海寇往往都是一體兩麵的事情。

當然,管氏這招也不新鮮。

早在漢安帝永初三年【公元109年】,東萊郡便有海商張伯路起義,當時其人自稱“將軍”,時常乘船浮海抄掠濱海九郡,漢軍一旦追擊他便或遁走遼東,或隱匿於海島之上,一旦漢軍退卻,他便複又抄掠東萊之間。

所以能在渤海之上做海貿生意的,幾乎都和海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

從某種程度而言,這也算是管氏的家族底蘊之一。

對此魏哲自然是格外滿意,又是寒暄再三,方才登船離去。

從東萊郡渡海至遼東,主要航線其實就是由三山島至杳津。

遼東半島南端之“杳津”,便是後世的遼寧旅順老鐵山一帶。

雖然如今旅順港並未經過係統開發,但是天然優良的水文環境還是讓這處不凍港成為了北上登陸的首選。

至於這老鐵山為何要叫“杳津”,全因遼東半島南端都歸杳氏縣管轄。

故此待魏哲登陸之後,便可從杳氏縣由陸路直趨西安平縣。

從西安平縣跨過鴨綠江,魏哲才算是跨入樂浪郡境內。

……

次日,經過一日的航行,魏哲與船首、蒼頭等人也熟稔了起來。

船首與蒼頭等人也知道魏哲是管氏的新婿,故此對他也很是巴結。

對於自己一行人被主家當禮物送人,更是沒有半點不爽,反而頗為高興。

畢竟管氏對魏哲如此看重,豈不是說明他們跟對人了?

故此在閒聊之時,這些人對魏哲也是知無不言。

船首更是可惜道:“郎君來的不巧,若是夏秋時節便要省力多了。”

魏哲聞言頓時好奇道:“哦?怎麼說?”

那船首聞言當即頗為得意的沾水在船板上畫圖示意道:“郎君在杳津上岸,還需走數百裡陸路方可到達樂浪郡。”

“可若是夏秋之時乘船浮海,那便可一路直趨朝鮮城下,何其輕鬆!”

對了,船首口中的“朝鮮城”便是如今樂浪郡的郡治所在。

而如今的朝鮮縣,便是後世的平壤。

因為大同江自朝鮮城外流過,故船首所言直抵城下之說還真不是大話。

雖然最後一程沿大同江逆流而上辛苦了點,但蒼頭們賺的就是這個苦力錢。

見他這麼一說,魏哲倒是真的有些驚訝了。

“橫穿東海而行,老丈難道不懼風浪嗎?若是迷航了怎麼辦?”

聞聽此言,那船首古銅色的臉龐頓時露出一絲驕傲的神情:

“風浪雖比渤海大點,但小老兒還從未迷路過,便是閉著眼也能遊回去。”

當然,遊回去自然是吹牛的,可是這船首的本領倒是一點不假。

畢竟他早前就是跟著管承在海上廝混的,被大漢水軍追急了哪沒去過?

實際上管氏船隊中的骨乾船員都是這麼訓練出來的。

隻有最優秀的船首與技術最過硬的蒼頭,才能上岸吃安生飯。

當魏哲了解了管氏的船員培訓機製時,一時也不知道該說什麼好。

他這老丈人還真是深藏不露呀!人才!

數日後,樂浪郡朝鮮城外。

當魏哲一行人趕到時,老遠便看見鐘扈騎著馬在官道上等候了。

“伯彥,你這腳程可真夠快的!”

看著鐘扈眼中的倦色,魏哲便估計他肯定是一路來回奔波,沒有休息。

要知道玄菟郡候城縣和樂浪郡可是一北一東。鐘扈相當於從東萊郡出發繞了一個直角大彎才趕到的樂浪郡。

如此奔波勞碌,也就是鐘扈這樣的虎士才能吃得消。

不過鐘扈卻沒有喊累,見到魏哲的第一麵便將一封家書交給了他。

“家主很高興,這是他讓我交給你的!”

鐘扈也算是魏宣看著長大的,不過他還是第一次見老家主流淚。

見鐘扈這麼一說,魏哲嘴角也忍不住嘴角微翹。

雖然沒有親眼看見,不過他大概能猜到那個老頭估計又要祭祖了。

祖墳有沒有冒青煙他不知道,不過這幾年恐怕少不了四時供奉了。

當然,眼下不是敘舊的時候。

畢竟朝鮮城並不是他們此行的重點,帶方縣才是。

於是在朝鮮城略做修整之後,魏哲一行人便朝帶方縣而去。

而此行除了太史慈、戲誌才等人之外,則又多了一位郡吏。

話說如今的樂浪太守張岐,乃是冀州清河國人。

當初張角盤踞的廣宗城,便是在清河國與巨鹿郡的交界處。

可以說除了巨鹿郡之外,就要屬清河國受黃巾影響最為嚴重。

故此對於平定黃巾之亂的功臣魏哲,張岐還是有些許好感的。

即便他不太看得上魏哲的家世,但對故鄉還是有感情的。

於是在魏哲辦理履職的時候,樂浪太守張岐還是給予了不少便利。

比如替他領路的郡吏王岑,便是帶方縣人士。

此行即是為魏哲帶路,也是含有替他介紹局麵之意。

否則乍一上任,便是魏哲是遼東人也需花費不少時間才能摸清帶方當地局勢。

……

“長君可是有什麼不舒服嗎?”

次日,看著一路上不時咳嗽的郡吏王岑,魏哲有些關心道。

不過王岑卻是誤會了,連忙解釋道:“魏公勿憂,我這乃是積年舊疾,每當冬日便會發作,並非傷寒。”

聽他這麼一說,魏哲頓時便明白這位郡吏的氣管可能有些問題了。

“我這倒是有個方子。”魏哲想了想便建議道:“長君若是信我,入冬之後可多用蘆菔熬湯,佐以蜜水服用,或可緩解一二。”

蘆菔即白蘿卜,此物早在秦朝時期便傳入華夏,如今倒不是什麼稀罕物。

而見魏哲這麼一說,王岑當即感謝不已。

畢竟這並不是什麼名貴藥材,剛好適合他這種情況。至於蜜水就算了,實在喝不起。

說來這位郡吏也算是可憐,明明身為功曹書佐,卻無錢治病。

家境貧寒倒是其次,主要是他性格執拗,從不受賄。

要知道功曹雖然品級不高,但是權利卻非同一般,除了掌握本郡職官選舉之外,甚至也執掌包括上計、武備、錢穀、賦稅等大權,地位非常重要,被視為“郡之極位”,統領諸曹。可以說是太守的左膀右臂。

可就是在這樣的職司裡麵,王岑卻依舊過的苦巴巴的。

去歲他因疾病加重,咳的實在難受,方才向同僚師夏貸了八萬錢治病。

約定了明年五月末還,所以王岑這才帶病出差,想要儘快把錢還上。

畢竟太守府的俸祿基本上就是他唯一的收入來源了,可不敢出缺。

而在摸清了王岑的底細之後,魏哲頓時起了惜才之心。

“廉士”與“能吏”並不少見,但二者兼而有之的在當下就太難得了。

況且他倘若不出手,恐怕王岑隻會病情不斷惡化,最後累病而死。

“明公放心,交給我吧!”

在了解了魏哲的想法後,戲誌才隻是略作沉吟便有了主意……

參考文獻:

《元延二年視事日記》

《贈錢名籍》《借貸書》

《君兄衣物疏》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