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以如今李翔的政治能力,就算是諸葛亮不說,他也清楚,這不是代替自己問的,而是代替彆人問的!
諸葛亮就有關大都督一事幫李翔開了這個口,幾乎可以說是一口氣得罪了大量的武將集團。
故而,他想要在現在的職位上戰穩,並且走的更遠。那麼,必要的時候,一些政治上的聯合是少不了的。
而能夠有資格盯著這個位置,就算不是六部尚書之一,地位也絕對差不了哪裡。
要不然的話,自身的腰板不夠硬的話,李翔就算是給他一個欽差的名頭,再給他尚方寶劍執法的權利,等到了中原和南方的時候,也壓不住各州的刺史。
那些刺史,可沒有一個是易與之輩!不界的每一個都會容忍上麵有一個太上皇,在他們頭頂上壓著的!
要知道,他手底下那些人,有不少,可是一個比一個傲的!
尤其是中原,可還有著吳起這個軍政雙開花的人物。在軍隊之中做成了一州大都督,在政治上也直接成為一州刺史,甚至未來很有可能會成為六部尚書之一,實現真正的出將入相。
尤其是,這個家夥,在眾多武將對於廢除大都督職位一事不斷上奏反對的時候,這一位可是難得的上奏投了讚同票。
這種人,一般人去了,可壓不下這一位。甚至,不派出一個強勢的人的話,隻怕就算是給他一把尚方寶劍,在吳起這樣的人的麵前,天然上自己就會弱上三分。
欽差,說是監督,但實際上,也有一部分統籌規劃的意味。如果無法得到各地刺史的支持,可乾不成這樣的事情。
“夷吾,六部尚書之中,除了景略之外,以你的威望最重!”
“中原之地,就麻煩你走上一趟了,務必要讓中原儘快走上正軌!”
不得不說,對於中原的情況,李翔,那是相當上心的。
實在是,現在中原的情況確實是相當的慘!
當初趙匡胤還沒有一統整個中原成為中原霸主的時候,霍去病就過去霍霍了一通,以至於這才有了後來中原諸侯勢力的疲弱。
霍去病才剛剛霍霍完,接下來就是中原統一之戰,這一戰,讓原本就疲弱無比的中原更加不堪重負。
最後的趙匡胤,雖然休養生息了一段時間,但休養生息的時間還不夠長,晉軍就已經開啟了中原之戰打過來了。
以至於那一戰,趙匡胤各個戰線的失利,背後基本都或多或少有糧草的因素。相比曠日持久的南方之戰,中原之戰可謂是早早就基本結束了。
可戰爭帶來的傷痛不僅從來沒有平息,反而在曆次大戰之中愈演愈烈,偏偏又在這個時候,瘟疫這陣風又刮了過來。
可想而知,現在的中原糟糕到了什麼樣的情況!原本在大海之中富足無比的中原,現在不管是經濟,人口,又或者是各方麵都直接可以從後數了。
中原已經到了這步境地,這讓李翔如何能夠不多上一點心?
甚至,他都想乾脆將王猛直接派過去壓陣了,絕對可以將中原管理問題乾淨利落的解決掉,讓中原儘快走向正軌。
隻不過,王猛這幾年,幾乎有八成的時間都在代替他坐鎮雍州,調撥南、益各地資源,主導西部抗疫事宜。
外派出去了這麼長時間,怎麼能才剛剛回京沒多久,再往人家的身上加擔子吧!就算是生產隊的驢,也不是這麼用的。
所以,那就隻能夠讓在文官體係之中,各方麵地位僅僅隻在王猛之下的文官第二人管仲出場了。
管仲這樣重要的人物,直接讓他去中原公乾,以吳起在政治上的圓滑,絕對會明白李翔的意思的。而以吳起的圓滑,也絕對會儘可能的配合管仲的。
有了吳起的配合的話,中原的那些問題,絕對能給他一刀好好的刮下來。
而有管仲的能力,也勢必可以讓中原以最快的速度走上正軌。
在如今的大晉,雖然王猛才是大晉文官之中的第一人,管仲還要向後排一下。可是,這並不是因為王猛的能力要強過管仲,而是背後其餘的因素。
“傳詔於伯溫,南方就讓他走一趟吧!”李翔想了想之後開口道。
南方的情況可就比中原要好多了,故而,在人選之上,相比中原,那可就寬鬆了許多。
大疫之後須恢複經濟,而這一切,都離不開中央的統籌兼顧。
故而,中央這邊的擔子也很重。
六部尚書,已經走了一個管仲,不可能再調走另一個六部尚書了。
而在未來的幾天,當六部尚書之一的管仲將要離開京都,前往中原的消息傳開之後,消息每傳至一處,也在每一處引起了一場地震。
六部尚書,雖然都相當於是一位宰相。
但是,就算是王都得分大小王,這宰相自然要排個先後的。
六部尚書之中,排在首位的,不管從哪方麵看,都是最早的從龍之臣王猛。
而在這之後,就是管仲當之無愧的第二。
尤其是在這三年的時間裡,王猛基本都在雍州坐鎮,在這三年裡,管仲幾乎代替王猛成為了六部尚書之首。
這樣的人即將離開京都和中原,和中原那邊有點關係的關係,一個個都心驚不已。皇宮那位陛下想要整頓中原吏治的事情,這並不是一個秘密,並且,這段時間可是一直不停的各種動刀子,在中原的身上動刀子。
至於現在,皇宮禦書房這裡,敲定了兩位欽差的人選,接下來,就是另一項重要的議題了。
鑄幣。
在搞經濟這方麵,李翔的手底上,管仲的能力,那確實是穩坐頭把交椅的。
在前一段時間,管仲就已經提出,以消費刺激經濟的理念。
而在談論起具體措施的時候,君臣二人,就一步步的提到了有關重新鑄幣的事情之下。
如今,管仲即將作為欽差前往中原,而他也要在這最後,完成這一件事情。至於有關鑄幣的事情,這幾天的時間,管仲已經在心裡麵打好了草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