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著這些對眼前的菩薩的歌功頌德,古蘭想著,這就是神來之說了。
善男信女們,對自己心目中的神,是不吝讚美之詞的。
於是,有的沒的都往他身上加,神就越來越神,最後就達到了神聖不可侵犯的高度。
對美好的神仙是這樣。
那麼,那些凶神惡煞呢?
他們身上的汙點,他們頭上的罪名呢,他們那永遠也沒法洗白的暗黑身世呢?
是不是也是這樣一點一點,有的沒的加上去的呢?
不管什麼樣的神,是不是都是按照人的好惡設計、塑造出來的的呢。
想到這裡,古蘭慶幸自己發現的是一尊菩薩,她帶給人們的是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否則呢?
古蘭又覺得沒有什麼否則。
不然的話,這世界上怎麼沒有凶神惡煞的寺廟和塑像呢?
如果自己發現的是一個凶神惡煞的塑像的話,他還能立在這裡嗎?
就是自己不動手的話,也早就被忠義之士砸碎了。
看來這向善之心人皆有之,除惡之心也是人皆有之啊。
這世上是沒有凶神惡煞的立足之地的。
他們隻配生存在人們的詛咒裡。
總之,這菩薩的種種扶危濟困、行俠仗義、除暴安良的善行義舉,被一傳十十傳百的越傳越神,這帽岩裡的香火就越來越盛了。
這帽岩外麵是有著一個長長的、寬寬的雜草叢生、灌木蔥蘢的斜坡的。
人氣旺了以後,就有些心眼靈活的人們,帶些瓜果梨棗、針頭線腦的來賣。
起初,是不圖賺錢,圖個熱鬨。
後來,看到也能賺幾個零花錢,便有人去城裡進些服裝鞋帽、農機農藥的來賣。
也有人去山裡采些山珍野味、挖些草藥寶貝來賣。
漸漸地那雜草灌木就被踩得無影無蹤,人來人往輕易就把這地方踩成了互通有無的集市。
麻雀雖小,五臟俱全。
有了的大家不斷去豐富,沒有的大家努力去補充。
這個地方不長時間,就發展到了要啥有啥的露天大超市了。
這是古蘭沒想到的。
善男信女們自然就把這方便了周邊百姓,繁榮了一方經濟的功勞記在了菩薩身上。
古蘭則明白其中的道理,這就是市場法則。
是這個地方的需求賦予了這個集市的生機和活力。
這個菩薩的出現,帶來了這個市場萌芽、發育、成長的契機。
從這個意義上說,歸功於菩薩也是合情合理的。
聰明的山裡人,用菩薩沒有到此為止。
他們繼續在菩薩身上找動力、挖潛力。
大家約定,絕不能在這個集市上賣假冒偽劣產品。
如果出現了假冒偽劣產品,怎麼辦?
很簡單,把那個帶來的或者是出售的人,帶到菩薩麵前下跪。
按照販賣、經銷假冒偽劣的多少,決定跪拜菩薩時間的長短。
如果不服,再求告菩薩懲罰他。
山裡人本來就實在,假冒偽劣本來就不多。
想出這一招,不過是為了保護市場公平,維護大家的利益罷了。
有那麼一點假冒偽劣,經過幾次跪拜,就銷聲匿跡了。
這集市的信譽就特彆好。
如果碰上個不了解情況,在彆處上了當,來到這裡還懷疑的主,賣家就會拍著胸脯說:“我向菩薩保證”
那買家也是敬著菩薩的,如果不相信,那就相當於不相信菩薩了,那疑慮也就打消了。
所以,在這裡買賣雙方生意都特彆好做。
這樣還不算完,覺得這樣還沒讓菩薩的功力最大化。
有人就散布說,這裡的東西都是菩薩過了目的,有的是被菩薩撒了甘露的。
不僅保質保量,還保鮮保許多的功能。
比如活血化瘀了、減脂降糖了、排毒養顏了、益肺養肝了、安神明目了、延年益壽了
總之,那賣的看那買的需要什麼,他就有什麼功能。
而且他賣的有根有據,理直氣壯。
因為菩薩是萬能的麼,那麼她看過的、認可的、撒過甘露的東西,當然也是萬能的。
在古蘭看來,這當然是無稽之談。
許多有理智的人也並不相信。
但是這都不影響他們的傳播和買賣,而且生意越來越興隆。
主要是許多來到集市上的人,並不都是為了做生意,而是來享受那一買一賣的樂趣,感受那討價還價的氛圍。
這集市上的吆天喝地、這買賣中的虛張聲勢、這誇大其詞的煞有介事,正是他們求之不得的。
誰又在意那肆意推銷中的大小多少、真假虛實呢?
再說了,電視上、報紙上的廣告都是真假難辨的,和這口頭上的廣而告之有法計較嗎?
如此一來,眼看著這集市就發展繁榮起來了。
這功德無量的菩薩就更得人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