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明白了這個地方就是叫帽岩,古蘭心裡想,直觀還是靠得住的,音同字不同罷了。
“你就是這裡的當地人嗎?”古蘭一邊整理,一邊找些話題來和老林交談。
“現在是這裡的人。原來不是的。”老林這樣回答她。
“哦,你們是從外地遷過來的。”古蘭這樣認為。
“是,也不是。”老林賣了個關子。
“那是怎麼滴?”古蘭還真讓他關住了。
“我們祖上是皇上派過來的。”老林說的很引以為榮的。
“啊,你們祖上是皇親國戚呀。”古蘭吃了一驚。
“什麼皇親國戚。他們祖上是跟著王爺過來的,我們祖上才是皇上派過來的。”正說著的時候老柴回來了。
隻見他一隻手裡提著一個大鐵桶,累的呼呼的喘著粗氣,看來是跑了不少的路。
“你回觀察站去了?”看到他這模樣,老林問。
“是的。”老柴還沒喘完粗氣。
“你跑那麼遠提這麼兩個桶來乾啥?盛垃圾啊。”老林自以為是。
老柴鄙視的看了老林一眼,沒有回答他的話。
他看了看古蘭,先把一個桶放下。然後提著另一個桶,到帽岩外的山溝裡提了一桶水回來。
對古蘭說道:“你看那一個桶燒紙,這一個桶防火可行?”
古蘭看到他提兩個桶來,原來是防火用的,很意外也很讚同。
剛要說好,那老林先發言了:“好是好,就是這個桶燒紙不大得勁,也不大像個燒火的家什。”
古蘭聽他如此說,雖然覺得說的是,但怕老柴聽了不高興,就說:“這樣就不錯了,將就著用就可以了。”
老柴聽了兩人的話,也沒說什麼。
想了一下,又跑出去了。
回來時,手裡抱著幾塊石板和石條。
來回幾趟,搬進來了許多的石板、石條、石塊。
老林在一旁看著不吱聲,也不幫忙。
古蘭想幫忙,卻不知道他要乾什麼,無從下手。
等他再出去的時候,老林卻下手了。
隻見他把老柴搬進來的那些石頭,拾拾掇掇、擺擺弄弄,一會功夫就壘成了一個小池子。
老柴回來了,看了池子一笑:“聰明,孺子可教也。”
老林聽了不生氣,但也不含乎。順手往老柴身上丟了一粒石子:“我把你這個朽木”
看了兩人配合默契的‘傑作’,古蘭由衷地讚揚道:“這樣燒紙是再好不過的了。”
老柴卻還不滿意:“暫時這麼用著還可以。長遠的話總得想個辦法。”
忙活了半天,三人都有點累了,便坐在帽岩裡的石塊上休息。
“剛才你們說的那王爺、皇上的是怎麼回事?”古蘭想起剛才的話題又問道。
老林剛要說,老柴卻反問古蘭:“首長可是看過《水滸傳》的。”
古蘭更有興趣了:“看過的。”心想,怎麼扯到水滸上去了。
“他們祖上就是那豹子頭林衝、林教頭。我們祖上是那小旋風柴進、柴大官人。”老柴也很引以為榮。
“啊!這麼說來,你們都是豪門之士,將門之後了。”這一點讓古蘭很是驚訝。
一激動,剛要說我們祖上是老鄉時,想到什麼,話到嘴邊沒出口。
再想問問那‘跟著王爺來的’和那‘皇上派來的’有什麼區彆時,又有人來上供。
老柴囑咐了來的那老婦人注意防火後,三個人就散了。
自此以後,古蘭、老柴、老林三個人就都對那帽岩下的觀音有了感情,時不時的就要過去看看。
兩個大男人也自覺得有了自己的擔當。
老林就自覺得承擔了那為觀音撤換貢品的差事。
那老柴就主動承擔了那燒紙防火的清灰、備水和防火提醒、宣傳的任務。
古蘭反倒像是成了一個看客了。
這樣也好,古蘭樂的清閒。
有時候遇上好閒話的善男信女,就陪他們聊一聊天,閒話幾句。
這裡的菩薩名氣越來越大,來的人也越來越多各色人等俱全,閒話也就五花八門。
有的告訴古蘭說:這個菩薩很靈的。他們寨子裡的老程家的就是拜了這個菩薩,得了兒子的。
有的告訴古蘭:這個菩薩在這裡有上千年了。誰家有個好歹她都知道。好的她就給你賜福,歹的她就給你降罪。絲毫不差的。拜上她沒有錯的。
還有的告訴古蘭:這個菩薩隻要顯靈,咱們這個地方就風調雨順有好日子過了。如果有大災大難,菩薩就先走了。
菩薩先走不是逃避災難,而是提醒人們告訴人們早做準備,避免和減少損失。
怎麼才能知道菩薩在還是不在呢?誠心誠意的求拜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