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女美生耽 > 穿成武則天女兒後被團寵 > 第174章 武後主動放權

第174章 武後主動放權(1 / 1)

推荐阅读:

[]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除了李治,宰相裴炎應該是第二個事不關己之人。

今早朝會之前,他已經獲悉了許多大臣殺身死諫的舉動,都不需要武後動手,「倒武派」就把自己逼上了絕路。

看似對武後有利的舉動,實則內含殺機。

「水滿則溢,月滿則虧」的道理,裴炎這種飽讀詩書的老政客又豈有不懂的道理,一旦武後的權力過大,勢必會引起整個朝廷的不滿。

儘管眼下武後派占據絕對的上風,但不代表就能控製朝堂,裴炎雖然與武後這邊交好,但歸根結底,他是李治的臣子,是獨立於武後和太子的中間派!

作為中間派的魁首,他絕對不允許大唐王朝再出現像「趙姬」「呂後」那樣的妖後,而是更願意看到‘鷸蚌相爭,漁翁得利"的局麵,所以,他沒有出列當和事佬,而是跟李治一樣,作壁上觀。

要論朝堂之上,心情撥動最大的人,非李賢莫屬。

臉色慘白的他,緊握著拳頭,低頭不語!他怎麼也沒想到,一向迂腐的太子,竟然也成了玩弄權術的高手,一擊「釜底抽薪」的招式,不僅將了武後一軍,也深深地打擊了他對儲君之位的覬覦之心!

他很羨慕太子身邊有這麼多的大臣擁護他,隻要太子不犯大錯,可能他這輩子也沒機會了。

越想越失落的李賢,不避諱的將目光看向那道珠簾,他期待簾子後麵的那個讓他又敬又怕的女人,會給他展示一下高明的政治手段。

然而下一刻,他失策了。

端坐在簾子後麵的武後,對李治開口道:

「陛下,臣妾的姓氏乃家父所賜,既然非得說武氏指代臣妾,臣妾就算有天大的冤屈,也是百口莫辯!太子已然成人,的確該為陛下,既如此,臣妾打算交出批紅權,請陛下恩準!」

武後說完,朝堂在陷入短暫的安靜後,又爆發出更大的議論聲。

武後這邊的大臣紛紛出列反對,讓武後收回成命。

而太子這邊的臣子,則齊聲高呼:「娘娘識大體,請陛下恩準!」

裴炎手撫胡須,眼神中充滿對武後的欽佩和讚許。

武後如此輕易地就交出批紅權,不僅讓太子李弘感到意外,就連李治也吃了一驚。

要知道,當初他剛繼位不久,為了擺脫以他舅舅長孫無忌勢力的掌控,在自己不能批閱奏章的情況下,寧可讓皇後代為批閱,也不輕易交由宰相處理。

夫妻倆關起門來處理政事,彼此間配合默契,這一乾就是二十多年。

如今武後為了避嫌,主動交出批紅權,相當於還政於太子,這一舉動,徹底打消了李治所有的顧慮,他再不多疑,緩緩轉頭過頭,對武後好聲寬慰道:

「皇後,萬萬不可,朕已經習慣了由你批閱奏章,此事以後再議!」

「陛下,臣妾累了,著實不想再背負讖語帶來的汙蔑,太子本就仁孝,將來陛下把江山交給她,臣妾高興還來不及,因為他終歸是陛下和臣妾的孩子!」

這話一下子就說到李治心坎裡去了:對呀,朕的四個皇子都是皇後所出,無論將來誰當了皇帝,他們的母親都是皇後,就算皇後醉心權力,到最後還是不是朕的兒子來坐龍椅,朕還有什麼不放心的呢!

想到這兒,李治對武後反倒生起了虧欠之心,見武後心意已決,於是也不墨跡,當朝就宣布了由太子掌管每日奏疏的批紅權。

一堂朝會,李治從中試探出了武後的「忠心」,這讓他很滿意。

而明明是最大的贏家的李弘,卻怎麼也高興不起來。

當他祭出郝處俊的奏疏時,預示著自己跟武後徹底撕破臉皮,雙方正式攤牌。

為了迫使武後放權,他甚至都做好了帶領臣子死諫的準備,可結果呢,自己這個母親比他想象的還要慷慨,直接交出批紅權,幫助他坐穩儲君之位。

他始終想不明白母後為何會突然轉性,明明就是一個貪戀權勢的女人,卻突然變成一個無欲無求的母親!

回東宮的這一路上,坐在攆駕上的他,愈發地覺得,那個相伴了二十多年的母親,讓他越來越感覺到陌生了,而陌生的母後,才是最可怕的!

早朝散去,武後沒有徑直回含涼殿,而是隻帶著崔待詔一人,兩人漫步在皇城的石板路上,往掖庭宮的方向而去。

一路上,武後雙手背後,見崔待詔幾次張口預言,索性停下腳步,轉身看著她。

「你是不是想問,我為什麼要放棄批紅權?」

崔待詔欠身一禮,輕聲說道:「娘娘好不容易大權在握,就算為了避嫌,也不至於把批紅權交出去,東宮一旦擁有了批閱奏疏的權利,那往後……」

崔待詔說到這兒打住了,沒有再說下去,其意思不言而喻,這一次的讓步,無異於自斷雙臂,讓東宮占了天大的便宜!。

武後輕笑一聲,轉身繼續緩步前行,一邊走,一邊說道:

「太子那邊一夜之間,死了這麼多大臣,終歸是瞞不住陛下的,這些人活著的時候,上再多的奏疏,也無法撼動我半分,可他們一旦成了死人,反而起那麼點作用了……活人的奏疏陛下可以忽略,這死人的奏疏,陛下就算再信任我,也得有所猜忌!今日讓出批紅權,既是成全陛下,也保護了自己,如今滿朝文武,大半都依附於後宮,所謂「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既然遲早要放權,何不放得大度一點,體麵一點,唯有這樣,陛下才會念著你的好!」

說著,武後停下腳步,抬頭望向東宮的方向,禁不住歎了口氣:

「隻是讓我沒想到的是,太子為了跟我攤牌,不惜讓郝處俊這些大臣殺身成仁,用命助他奪權,看來!我終歸是低估他了!」

崔待詔見武後的臉上露出一絲神傷,趕忙上前攙扶:「娘娘且放寬心,東宮那邊,婢臣已經加派人手盯住,一有風吹草動,我們這邊定然知曉!」

誰知武後輕輕一擺手:「都撤了吧,接下的日子,就讓他放開折騰吧!」

崔待詔聞言,一臉不解,還以為武後心情頹廢,正待寬慰兩句,卻聽武後沉聲問道:

「對了!今日朝會上,顯兒怎麼在場?我不是讓他啟程去洛陽接替豫王「東都留守」一職嗎?他怎麼還待在長安城?!」

崔待詔趕忙解釋道:「婢臣聽說英王殿下近幾日一直在打包行囊,宴請賓客,所以才遲遲未能動身!」

「這個沒用的東西!」

武後罵了一句,對崔待詔吩咐道:「你待會親自走一趟英王府,告訴那個不孝子,如果今天亥時之前,他還待在長安城,那就不用再去了!」

儘管武後的話裡沒有提到半點懲罰的意思,但崔待詔知道,一旦李顯聽到這話,他會比兔子跑的還快!

作為武後的心腹,崔待詔自然知道武後派李顯去洛陽當東都留守的深意。

洛陽作為大唐帝國的陪都,其政治影響力絲毫不弱於西京長安。

當初之所以能拿到東都留守這個職位,還是在犧牲公主利益的前提下,武後與豫王達成的政治交易。

一向寵幸公主的武後,居然為了一個官職,可以對謀害女兒的凶手李常孝網開一麵,足見在她心中,掌控洛陽比替女兒主持公道,更為重要!

有母如此,不知是幸事,還是悲事呢?

遠在洛陽城的李令月根本沒時間思考這個問題,因為此時此刻的她,正在為一場「鴻門宴」而

發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