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6章 到達非洲(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誅殺了不法惡商、肅清了香料群島的朱肅船隊,開始率領船隊離開香料群島,往西北方向的馬六甲海峽進發。

根據原先議定的計劃,船隊應該穿過馬六甲海峽,在印度洋沿著海岸線前往中亞。然而,在離開香料群島時,船隊遭遇了一場史無前例的巨大風暴。

那是一場足以吞噬天地的風暴,可怕的狂風將烏雲和海水卷集在了一起,足以承載數千人的千料寶船,在這樣可怕的海上風暴裡,就像是一片無力紛飛的敗葉一般,被天地之力給毫不費勁的拋上拋下。

在這樣癲狂的天地偉力之中,朱肅的船隊遭到了毀滅性的破壞,三艘福船在風雨中失去了行蹤,其他的寶船與福船,也因風暴造成了多多少少的損壞。

更為致命的是,長達數十日的海上風暴,使得船隊徹底失去了方向。

在這個沒有衛星定位的時代裡,四周全都是茫茫大海。他們仿佛被拋棄在了茫茫歸墟深處,徹底遠離了既定的航線。

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牽星術也無用了:牽星術的誤差很大,隻能夠確定大概的方位,而數十日的不見天日,也使得這份誤差更加被指數級彆的擴大。朱肅的船隊已經完全不知道自己身處何方了。

最後,在朱肅和李景隆、鐵鉉的商議下,決定下令船隊往西北方向航行:因為唯一能夠推測的是,他們此時,應該仍在印度洋。

那麼,隻要往西北方向航行,就遲早能夠找到陸地的所在。

但……一連幾個月的航行,朱肅的船隊卻仍然沒有看到大陸的影子。仿佛天地之間隻有茫茫的大海,他們已經迷失在了這無邊無際的大海之中。

好在寶船上物資充足,數月時間,雖糧草拮據,但倒也無斷糧之虞。最難熬的,卻是遠航所帶來的敗血症。

本來為了預防敗血症,朱肅特地攜帶了大量的罐頭,但卻因為那一場風暴,一大部分的罐頭因劇烈的船體搖晃被打碎。導致了船隊水果罐頭的緊缺。

第(1/3)頁

第(2/3)頁

即使明軍已經有了遠航的經驗,同時在船上培植豆芽等作物來預防敗血症,但仍顯得杯水車薪。再加上航行太久,船上儲存的淡水都開始發臭,在思念家鄉故國之餘,士兵們不得不飲用汙水,一部分士兵還要忍受敗血症的折磨,明軍的士氣出現了大幅度的跌落。

有賴朱肅的威望,明軍才能夠在這樣幾乎絕望的環境裡繼續向前航行。但饒是如此,船隊仍是發生了一場叛亂,一些士兵的思鄉之情到達了頂峰,他們認為朱肅的決斷是錯誤的,繼續前進,隻會讓他們全部死在漫無邊際的大海裡,他們要駕駛船隻,原路返回,或許,還能夠再度回到香料群島。

於是,一場分裂爆發了,船隊開始了分裂,這部分士兵劫走了一艘福船,載著近兩百人,離開了大部隊,掉頭駛進了茫茫大海中。

除卻在暴風雨中失蹤的,以及因為敗血症喪生的,整支明軍船隊,原隻餘下兩千餘人,四艘戰船。而此時這兩百人再離開,明軍的這支船隊,便隻餘下三艘戰船,一千八百餘人了。

而後,也不知是天可憐見,還是上蒼作弄。在船隊分裂的僅僅十天後,朱肅一行人終於在海麵上一成不變的蒼茫迷霧裡,看到了屬於陸地的輪廓……而此時距離他們離開香料群島,已經過去了半年有餘。

而這片陸地,當時同在船隊裡為二把手,明初偉大的航海家、海軍將領李景隆先生,在航海日記裡清晰的記載了如下見聞:“……行船半載有餘,終見陸地,上下皆喜。及登岸,有土著現於林間,皆卷發黑身,體不著縷……”

“……周王見此,遂知此地已遠大明數萬裡之洲……因島上土著似為昆侖奴,王遂命此洲曰‘昆侖洲’。”

所謂的昆侖洲,便是後世所言的非洲了。朱肅等人因風暴脫離航線,迷失方向,經過半年多的海上航行,竟是來到了非洲。

數千明軍登陸了非洲,這招致了周邊諸多非洲土著部落的警戒。要知道,非洲的諸多部落,滿打滿算人口也才百多人。突然這麼多亞洲人降臨此地,還駕駛著龐大猶如神跡的大船,這使得諸多部落首領驚懼不已。

然而朱肅暫時對此地並無興趣,船隊漂泊半年,並沒有能力在野蠻莽荒的非洲建立殖民根據地。現在的當務之急,應該是先補充食物和淡水,以及修複船隻。

於是朱肅便下令明軍四出,采伐木料,采集食糧。同時在河穀處開挖一處臨時船塢,用於修繕寶船所用。對於土著,則以船上貨物與其展開貿易,似罐頭碎裂之後的玻璃等物,在土著眼中,便如寶石般珍貴,足以向他們換取來大量的食物和水果。

明軍支起大鍋,將水果等熬煮過後封入未破損的玻璃罐中,消耗一空的水果罐頭終於得到了補充,這也就象征著艦隊遠航的頭等大敵敗血症,已經不複為患,朱肅心頭也落下了一塊大石。

第(2/3)頁

第(3/3)頁

因明軍始終沒有對他們展開攻擊,還給他們帶來了美麗的“寶石”,再看到明軍高大的戰船、森嚴的營壘,以及徹夜不惜的炊煙,土著人竟自發的圍繞著明軍的營地,跳起舞來,惹得明軍上下一陣奇怪。

後來,經過數百年後,有學者研究了昆侖洲方物才知,這些昆侖洲土著,是將這些明軍視作了上天降下的神明。至此以後,昆侖洲的神明形象,漸漸都變作了黑發黃膚,其雕刻的神像之上,也常身著形似明軍鴛鴦戰襖的衣袍,其淵源便在此處。

解決了物資問題和船隻修複問題後,朱肅便召集來了已經曬的黢黑的李景隆,和年紀輕輕便已經被海上風雨,給刮得越發老成持重的鐵鉉,商議船隊何去何從的問題。

因為偏離航線,船隊此時已經嚴重失期,遠在中亞的十字軍東征,或許已經塵埃落定。現在擺在他們麵前的有兩條路:退回大明,亦或者,繼續前進。

退回大明,背後是茫茫大海。即便沿著海岸線走,也是重重困難。畢竟此時的非洲,也是一塊幾乎沒有被開發過的龐大大陸,補給必然不易,且沒有現成的航線,路上還需要慢慢的一路摸索。

繼續前進,前往歐洲腹地……則更是龍潭虎穴。他們已經與故土及朱棣所部失去了聯係,貿然以這千人前往歐洲,說不定也隻是杯水車薪。

不說朱棣所部會不會已經戰敗,即便戰勝,他們繼續前進,到達的乃是歐洲西陲。朱棣所部卻是從中亞攻向歐洲東部,即便他們已經殺退了十字軍,東西相隔何其之遠,兩相也絕難策應。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