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對所有人的收割程度,連嬴政都感到有些震驚。
雖然他沒有後世那些帝王,倡導的“以民為本”的理念。
但是,他還是希望百姓能生活富足一些的。
畢竟,百姓能吃飽穿暖,社會便能減少動蕩,民眾起義的可能性也會大大降低。
此時,嬴政不禁有些疑惑。
漢武帝對百姓收割得如此之狠,對外還有匈奴虎視眈眈。
漢朝內憂外患,這真的不會出亂子嗎?
【對外,大麵積的消滅的一切對漢民族生存構成挑戰的敵對勢力。】
【匈都被打得“漠南無王庭”。】
【前後斬首俘虜了共計30萬人,壯年人口直接斷層。】
【羌人被驅逐,南越被滅國,朝鮮被滅國。】
【此外,樓蘭、東師、輪台、大宛諸國夷滅。】
【西漢的領土直接擴張了一倍有餘。】
【更重要的是,西漢獲得了大量的可開墾的土地。】
【尖銳的人地矛盾,得到極大緩解。】
劉徹的眼眸猛然睜大,閃爍著驚喜的光芒。
他隻知道,他的小將軍霍去病,把匈奴打得格外慘。
他未曾料到,大漢的疆域竟能如此迅速地擴張,吞並了周邊眾多小國!
劉徹頓時嘴角止不住的上揚,大笑出聲。
“哈哈哈哈”
“武德充沛啊!”
果然地不夠種了,就去彆的國家種地!
這真是亙古不變的真理!
什麼人地矛盾啊!
這不是都迎刃而解了嗎?!
劉徹環視了一圈朝堂上的官員,看著他們略微吃驚的樣子,心中的愉悅更甚。
在這樣的功績麵前,這下可沒人敢說他無差彆收割錢財了吧!
【縱觀武帝一朝,你彆看多麼殘酷,多麼暴虐。】
【但不可否認的是,在這一時期,社會的階層流動性幾乎是西漢年間,從劉邦到王莽之間最強的。】
【漢武大帝其實真正的在那個年代做到了唯才是舉。】
【各行各業有能力的人,無論出身如何,隻要他能夠用得上,就全部能夠人儘其才。】
劉徹微不可察的點點頭。
不錯!
不管在哪朝,人才都格外珍貴。
他並不會拘泥於人才的出身。
所以,騎奴能夠晉升為大將軍。
商賈也能搖身一變成為財政大臣。
隻要平民有才能或者立下戰功,他都能提拔,甚至委以重任。
【要知道,漢武帝對於打仗回來士兵的獎勵,堪稱慷慨至極。】
【在非改朝換代的王朝年代,要等到近千年後的宋朝科舉製度正規化之後,才再次出現如此顯著的階層躍升機會。】
李世民沉思片刻,不禁點頭讚同。
確實如此!
東漢之後的東漢、三國、兩晉,皆是世家大族掌控權力的時代。
隋朝雖然已經出現了科舉製度,但未曾動搖門閥世家根基。
而唐朝,雖然有對科舉製度改革,但其完善程度恐怕仍有待加強。
實質上,權力仍大量掌握在門閥貴族手中。
還得等到黃巢大開殺戒之時,門閥世家的勢力才會徹底消亡。
【另一方麵,若是有人要是沒有軍功,但是有錢,那也是可以花錢買。】
【漢武帝那可是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可以說,整個漢武帝一朝從頭到尾,從官到民,從王公到貴族,從百姓到豪強,人人都如履薄冰。】
【他們隨時要為國家戰爭做準備。】
【每個人都為生存慌不擇路,焦頭爛額。】
【每個人都被漢武帝的厚賞,麻痹神經。】
【每個人都焦慮得不能自拔。】
【哪怕漢武帝一生,也是為了剿滅匈奴擴大漢朝版圖。】
【這更像是國家民族的利益具象化。】
嬴政的感覺有些複雜,突然間對漢武帝有了幾分理解。
都是為了國家穩定,長治久安。
自己不過是為了抵禦匈奴而修築長城,便遭受了無數人的非議。
漢朝搞這麼大陣仗,不知要引來多少人的質疑與非難呢?
【隨著漢朝和匈奴之間戰爭的結束,漢初60多年積累的財富,也都隨之煙消雲散。】
【四海鼎沸,民力疲敝。】
【老弱顓臾溝壑,青壯散於四方。】
【然而,漢朝的外部威脅至此被徹底根除。】
【國土麵積擴大了一倍,大片可耕種的土地得以開墾,極大地緩解了人口與土地之間的矛盾。】
【內部曾經那些聽調不聽宣的諸侯王、勳貴、大商人、地方豪強,也被徹底的碾碎。】
【鑄幣權終於回歸中央政府的掌控之中。】
【昔日的封國,如今已徒有其名,實則歸於中央統一管理。】
【這個曾經磕磕絆絆的國家,終於凝聚成了一個整體。】
嬴政不禁微微點頭,心中暗自讚許。
用一代人的犧牲,解決了未來幾代人的隱患。
漢武帝的手段或許有所偏差,行事風格或許暴虐。
但不可否認的是,漢武帝絕對稱得上雄圖大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