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鄭和所展現的強大實力麵前,東南亞各國紛紛達成共識,大明厚往薄來的貿易政策是真的香,然而大明的利炮轟起人來也是真的疼。】
【永樂十年11月,鄭和四下西洋。】
【此時的鄭和,儼然已經成了東南亞地區的和平使者。】
【他先是化解了爪哇國和滿剌加國之間的衝突,又幫蘇門答臘國的王子奪回被搶走的皇位,穩定了當地的政治局勢。】
【鄭和看了東南亞地區的貿易環境日益穩定,做出了一個大膽的決定。】
【他決定繞過南亞大陸,向更西的地方探索探索。】
......
嬴政突然有點羨慕大明朝。
大明朝的國力之強盛,使得東南亞諸國聞風喪膽,無不敬畏。
大秦,要達到大明朝那樣的輝煌與規模,還任重而道遠啊!
......
【鄭和船隊航行到古裡國,在第一次下西洋時,為了見證大明與古裡國之間深厚的友誼,鄭和在此樹立了一塊石碑。】
【鄭和以古裡國為橋頭堡,進行了補給,修繕了船隻,還招募了很多經驗豐富的阿拉伯水手做向導,這些水手對即將探索的航線了如指掌。】
【因為古裡國有個重要的土特產,香料。每年這些阿拉伯水手會從東非海岸出發來古裡貿易香料。】
【那個時代,香料是真的值錢,尤其是胡椒,甚至在當時可以直接作為貨幣流通,價比黃金。】
【永樂二十二年,朱棣就把胡椒當做賞賜,賞賜給了漢王、趙王、晉王,每位各得五千斤。】
......
“胡椒每人五千斤!”
這一數字讓李世民心中充滿了羨慕。
自漢武帝開啟了絲綢之路以來,無數新奇物品湧入中原,其中最受歡迎的當屬香料,而所有的香料中最出名的就是胡椒。
之所以出名不是因為好吃,而是因為昂貴。
胡椒從遙遠的絲綢之路運來,易壞又不容易保存。
這使得胡椒在漢朝供不應求,價格也一直水漲船高,唯有皇家貴族方能享用。
明朝卻擁有如此大量的胡椒,可見他們已成功解決了胡椒的保存問題,亦或是得到了那些盛產胡椒的國家的大量朝貢。
無論是哪種原因,都展現了明朝在國際貿易和外交方麵的卓越能力。
李世民在心中暗自激動。
大唐人也喜歡香料,每年都有大量的胡人湧入唐朝市場,外來香料已經成為一種大規模買賣。
待他攻打完東突厥,定要打開重新通向西域的門戶。
大唐若是有源源不斷的香料供應,經濟實力毫無疑問會更上一個台階!
......
【在大明財政緊張,無法按時發放俸祿時,朝廷曾以蘇木和胡椒作為替代。】
【大明有充足的香料,鄭和功不可沒。】
【胡椒在大明屬於硬通貨,在歐洲也是妥妥的奢侈品。】
【若一位歐洲人身上散發出濃鬱的胡椒香味,那可太有麵兒了,歐洲人就該對他說了,我大老遠這麼一聞,就知道您是位有錢人。】
【西方人甚至戲稱有錢人為“胡椒袋”,寓意其家中有一整袋的胡椒,可真是有錢。】
【有了阿拉伯人做向導,鄭和船隊萬事俱備,再次揚帆起程。】
【鄭和從古裡出發,繞過了阿拉伯半島,穿過亞丁灣,成功抵達非洲東海岸,途經大城市木骨都束,沿著現在的索馬裡海岸一直航行到東非的麻林地,繼續南下就是風暴角好望角了。】
......
李世民盯著天幕中的地圖,瞪大了眼睛。
“快,快將這個航海路線圖詳細記錄下來!”
接著,他便是一副若有所思的神情,似乎心中有了更加宏大的計劃。
“看來我們不止要重新恢複陸上的絲綢之路,還得開辟一條海上的絲綢之路。”
......
【在麻林地,鄭和船隊受到了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麻林人表達了與大明帝國建立友好貿易關係的強烈意願,還給大明準備了一份厚禮,神獸麒麟。】
【在麻林人民和大明使者的歡聲笑語中,咱們去看一看和鄭和背道而馳的另一位航海家的故事。】
【鄭和抵達麻林地約80年後,達伽馬率領著他的四艘小船出海了。】
【達伽馬的目標很遠大,找到傳說中的天竺,帶回來昂貴的香料,發財致富。】
......
“天竺嗎?”
李世民喃喃道。
他原本確實有過打算,派遣高僧玄奘前往天竺西行取經,以此傳播佛教文化。
後來在天幕中看到華夏後世道教的發展狀況後,這個計劃就暫時擱置了。
不過,李世民轉念一想。
天竺那邊盛產香料,又有肥沃的平原適合農耕,派遣使者前往友好交流一番,也未嘗不可。
......
【達伽馬曆經艱險,終於繞過了好望角,也來到了麻林地。接著,他從麻林地出發,橫渡天竺洋,到達了古裡國。】
【鄭和是從古裡國到麻林地,達伽馬是從麻林地到古裡國。】
【古裡國是這個地方的華夏名字,當時的西方人稱呼這裡為卡利卡特。】
【達伽馬滿心歡喜地前往卡利卡特的王宮,向國王紮莫林提出了貿易香料的請求。】
【紮莫林表示沒有問題,因為卡利卡特是一個開放的港口,向來歡迎來自世界各地的貿易夥伴。】
【然而,當紮莫林問及達伽馬帶來的商品時,達伽馬卻隻能展示少量的玉米、布料、鐵器和青銅。】
【然後建議達伽馬用黃金來購買香料。但達伽馬坦言自已並未攜帶黃金。】
【不過達伽馬還是給國王紮莫林備了厚禮,12匹布、4條頭巾、4頂帽子和4串珊瑚手串、4個黃銅洗臉盆、一箱糖和兩桶油。】
【這份厚禮自然是遭到了卡利卡特官員的無情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