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鄭和的船隊無疑是當時這個世界上的最強船隊了,可為什麼大明還是錯過了大航海時代呢?】
【這一期咱們將結合鄭和與另一位著名航海家達伽馬,在古裡國(今天竺西南部)的不同經曆,來探尋這個問題的答案。】
【永樂七年,鄭和踏上了第三次下西洋的航程。】
【在鄭和七次下西洋的經曆當中,第三次很特彆,因為這一次,鄭和順手滅了個國。】
......
李世民頓時好奇起來。
儘管對大航海時代這個名詞感到陌生,但是這並不妨礙他欣賞鄭和。
這位大明的航海家,這麼猛的嗎?
不出手則已,一出手就是滅國!
......
永樂年間。
鄭和的心猛地跳了一下。
果然,自已的預感並沒有錯。
這個視頻真的和自已有關!
他站直了身體,也回憶起了當時的情況。
......
【錫蘭山國是一個古老的佛教國家,被譽為佛教聖地,其國王亞烈苦奈兒卻以殘酷暴虐聞名。】
【鄭和船隊的隨船翻譯馬歡,在他的航海日記中,將錫蘭山國稱為“裸形國”。】
【據他記載,錫蘭山人,巢穴居處,男女赤體,皆無寸衣,如獸畜之形。】
【相傳釋迦牟尼曾在此地沐浴,有錫蘭山人竟然偷走了佛祖的衣服。】
【自此以後,便流傳著一個奇特的傳說,在此地誰敢穿寸布在身,身上就會生爛瘡。】
......
各朝古人對於這個傳說,初次聽聞隻覺得頗為奇異。
然而,他們並未過多深究。
畢竟世界之大,無奇不有。
這些奇怪的習俗,他們雖不理解,但尊重。
而一些儒生則更是口中默念著“非禮勿視,非禮勿視”。
......
【永樂三年,有一群大明佛教徒來到錫蘭山朝聖,卻遭到了當地官員的侮辱和虐待。】
【鄭和聽說以後很生氣,找到錫蘭山國王亞烈苦奈兒理論,要求亞烈苦奈兒好好約束手下的臣民。】
【然而,亞烈苦奈兒卻對天朝使者的態度極其惡劣,粗暴的拒絕了鄭和的要求。】
【幸虧鄭和脾氣好,忍了。】
......
洪武年間。
朱元璋頓時怒不可遏,臉色鐵青。
“豈有此理!”
“這哪是拒絕鄭和!分明就是拒絕大明!”
“這等蠻夷小國,竟敢藐視大明!”
“這也就來的是鄭和,來的要是常遇春,骨頭都給他碾碎了。”
朱元璋想起來他的老夥計常遇春有些難過。
但他很快就收起了情緒,一臉恨鐵不成鋼的說道:
“鄭和,你為何要忍!”
朱標見狀,連忙寬慰父親:
“爹,此事涉及兩國外交,不可輕舉妄動。”
“且看鄭和後續是如何卷土重來的吧。”
......
【鄭和第二次下西洋時,他再次嘗試規勸錫蘭山國的國王亞烈苦奈兒,然而亞烈苦奈兒依舊態度粗暴。】
【鄭和,又忍了。】
【第三次下西洋,鄭和本已打算避開錫蘭山國,然而出發前,大明皇帝朱棣卻向他提出了一個小要求。】
【朱棣準備了大量珍寶,希望鄭和能代他去錫蘭山國的佛寺布施,還特意準備了一塊石碑,希望鄭和能將其立於佛寺之中。】
【領導這麼點小心願,鄭和當然不能違背了。】
【於是,鄭和帶上了三千名使者和豪禮,再次踏上了錫蘭山國,希望亞烈苦奈兒收下貴重的禮物後,允許他們在佛寺中立碑。】
......
洪武年間。
朱元璋心中緩緩升出來幾個問號。
有什麼布施是非要去錫蘭山國不可嗎?
石碑也是一定要立在彆的國家嗎?
被人家拒絕了兩次,還上趕著給彆人送禮要立個所謂的碑?!
老四,你的腦袋是不是壞掉了!
......
永樂年間。
朱棣感覺臉頰有些微微發燙。
他似乎感受到了來自洪武年間,自已老爹朱元璋的不快。
他乾笑了兩聲,試圖緩解氣氛。
“嗬嗬,朕這是要在錫蘭山國立碑,揚我大明國威!”
然而,等了片刻,他發現四周一片寂靜,無人附和。
他隻得再次乾笑兩聲,試圖轉移話題。
“朕決定,以後不再輕易進行布施了!”
“什麼佛教!道教才是華夏傳承!”
朱高熾順著朱棣的話說道:
“父皇所言極是!”
“還是留著銀子在華夏本土發展道教為好。”
......
【亞烈苦奈兒禮物是收了,卻拒絕了立碑甚至還不打算讓鄭和回去了。】
【他派人砍伐大樹,阻斷了鄭和和港口船隊之間的通路,還打算趁鄭和不在時圍攻船隊,搶奪船上的財物。】
【麵對這樣的挑釁,鄭和自然是憤怒不已。】
【他心想,給臉不要臉是吧?我大明皇帝禦製的石碑,今天我必須得立在這錫蘭山。】
【彆看如今鄭和是個情緒穩定的外交官,想當年可是敢率八百精銳直插朱允炆30萬大軍敵營的人。】
【於是,鄭和帶領了三千名使臣,唰的一下脫掉官服,露出裡麵明晃晃的鎧甲。】
【這三千人,每一位都是鄭和精挑細選出來的明軍精銳。】
【他們隨鄭和一起,攻進了錫蘭山皇宮,將亞烈苦奈兒及其家屬全部俘虜,最後一起打包押送去了大明帝國都金陵城。】
【朱棣並沒有殺亞烈苦奈兒,畢竟他是一國之君。】
【朱棣僅僅是廢黜其王位,並從他的親屬中另選賢能之人,冊封為了錫蘭山國的新國王。】
......
嬴政對鄭和的作為表示相當讚賞:
“鄭和此行處理得極為妥當。”
“先禮後兵!”
“方能彰顯我華夏國威!”
末了,他又補充了一句在天幕中學習到的話語:
“惹到我們,錫蘭山人算是踢到鋼板了!”
......
而此時,趙匡胤極為震撼。
“大明硬氣啊!”
“好好的國王,說廢就廢!”
他又想起後人總是評價大宋是“大慫”,還有後人常說的“靖康之恥”。
不知道大宋有沒有被彆的國家逼得換了皇帝。
“唉......”
趙匡胤深深的歎了一口氣。
......
【這如果換成大航海時代的歐洲人,錫蘭山國已經是大明的殖民地了,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