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六子處理完家裡的事兒,跟著李成走馬上任,當了親兵隊長。
再說徐文其人,翻開曆史記載非常清楚。
徐文,字彥武,萊州掖縣人,徙居膠水。武藝超群,猶善使刀,人稱徐大刀。
從他和李成的關係看決非一般。若是在偽齊建立之後才相處的更不太可能。一則時間太短,二來,這些人都是五荒雜地,東拚西湊而來。而且多是自私自利的投機分子,何來交情可言?
若如此分析,除非有老交情或者親屬關係不在此列。當年梁山攻打大名府時,有個大刀聞達與徐文的描述很相似。
隻有一種可能,就是施耐庵老先生給他改了名字出現在《水滸傳》裡。
這樣解釋似乎更合理。當年李成和聞達同時效命於北京大名府梁中書,外號聞大刀。而且徐文也使大刀,在曆史上有明確記載,然而,卻找不到聞達的隻言片語,可見徐文此人才在曆史上是真實存在的。
因為當年他和李成一起屢次敗給梁山,最後在城破之時,二人一同保護著梁中書往西南方向逃走,應該是都城開封。
梁中書是大奸臣蔡京的女婿,有過錯誰敢追究?想當什麼官還不是一句話的事兒!
到了南宋初年,徐文並未受到任何牽連,還升任淮東及浙西沿海水軍都統製。這一點比李成幸運許多,不但官升三級,而且獨掌一方。
卻也因此遭到同僚的忌恨。有人屢次上書,向上官告狀,說他是蔡京餘黨。
對此徐文也非常苦惱,鬱鬱寡歡,心裡明白早晚必因此身敗名裂。無奈隻好負氣降齊,並逐漸得到了劉豫的重用。
因為當過水軍將領,之後也曆任海州,密州,滄海都招討兼水軍統製。八年後偽齊滅亡,被金人授予南京馬步軍都虞侯,都指揮使,濟州知州。
晚年隨海陵王伐宋,平徐元,張旺有功,升任定海軍節度史。到一一六二年,進龍虎衛上將軍,因善使一口大刀,以勇猛著稱於世,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大漢奸。
書接上回,小六子出了徐文的將軍府,直奔平陰縣回去交差。這邊徐文點齊三千精兵,於第二天五更出發,繞道平陰,殺奔清河縣而來。
兩天的路程,一天半就趕到清河縣城下。守城的士兵一看突然來了幾千人馬,早有人撒腳如飛報告給知縣大人。
“啟稟老爺,城下來了幾千人馬,正在討敵罵陣!”
“究竟是多少人馬?”
縣官正在吃飯,嘴裡尚有食物沒咽下去,一句話噎得他直翻白眼兒。
“回老爺,足有三千人馬,周將軍正在布置守城。”
”知道了,大驚小怪的。有周亮在城牆上慌什麼?下去吧。”
縣官狠狠地瞪了他一眼,一邊說著,一邊穿上官衣,帶上烏紗帽,趕奔北城樓。
其實清河有個天然屏障,那就是沿河布防,拒河而守,截往唯一的清河橋。
可敵人這次來得突然,周亮又是這兩天剛來,未及布防,形同虛設。所以讓李成徐文來了一個突然襲擊。
周亮見縣官走過來忙說,“知縣大人,你在城上指揮守城。我和楊都頭,趁著敵人立足未穩,殺他個措手不及。”
縣官一驚,“周將軍,大將軍和軍師有令,若有敵人來襲,隻許守城,不許出戰,咱們兵微將寡,萬一……”
“沒有萬一,兵者詭道也,戰場之上千變萬化,在乎於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說著不顧勸阻,點齊五百軍兵,與楊都頭一起殺出城去。
這位周亮說得確實有些道理,但卻和三國的馬謖一樣,錯誤地估計了形勢,他的所謂謀略也用錯了地方。
第一,手下軍兵太少,沒有一舉擊敗敵軍的實力,五百對三千,就是不自量力。
第二,高估了自己的武功,這一點在二打清風山的時侯,就吃過一次大虧,但並沒有吸取經驗教訓!
兩軍對壘,周亮挺槍躍馬,“何方妖孽,竟敢偷襲我清河,可知周爺爺在此!”
徐文一擺手,從後麵衝出一員小將,直奔周亮殺來,周亮舞槍相迎,隻十幾個回合,被周亮一槍挑於馬下。
幾乎就在同時,又從後麵飛出一匹戰馬,”好哇……,千刀萬剮的宋賊,還我兄弟命來!”
像瘋了一樣拍馬舞刀就要拚命。周亮聽明白了,感情這二人是親兄弟。
周亮洋洋得意,“哦,原來是親哥倆,那周爺爺就一起把你們一起送去閻王殿,到那邊也好有個照應!”
兩馬相交,打了二十餘回合,不分勝敗,周亮見這位哥哥多練了幾年武藝,也確實利害不少,於是抖擻精神,又大戰了幾個回合,一個烏龍出海刺向敵將,對方剛一躲閃,馬上撤回,變槍為棒,反手抽在把這員小將的後背上,打的他抱鞍吐血,狼狽逃跑。
徐文一看再這麼打下去可不行,“丁義將軍何在?把這員宋將給我拿下,越快越好!”
這個丁義可是徐文手下數一數二的猛將,徐文的話音未落,早已飛馬而出,衝到陣前。
“姓周的莫要猖狂,丁義來也,你給我拿命來。”
手中丈八蛇矛已抵近周亮前心,周亮急忙一閃身,二人雙槍並舉,未及三十個回合,被丁義一矛刺在肋下,雖然躲得快,卻也傷及皮肉,疼痛難忍,打馬就跑。
徐文大刀一舉,“看給我衝。”
幾千人呐喊一聲就衝了過來,周亮一敗,後邊那幾百人也跟著撒腿就跑。由於追的太緊未及進城,隻好奔東平方向逃去。好在齊兵誌在攻城,並沒有緊追不舍。
周亮楊柯二人帶著五百人馬投奔東平府,可苦了清河城裡的守軍。本來一千多人就不算多,又讓他帶走了五百,更是捉襟見肘,僅用小半天的時間,就被徐文得手,攻下城池。
等徐朗得知徐文偷襲清河的消息,再令孔方領騎兵增援到清河一看,已經城破易主,隻好無功而返。
這時也有求救的小校快馬加鞭,把清河的情況報告給平陰前線的主將陳方亮。
他和李琨二人對視了一眼,無奈的說道,“這個周亮肯定是不遵將令,擅自出城迎戰。清河一失,我軍將腹背受敵。這莽夫,真是成事不足,敗事有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