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恨,我不是男兒身,我為男兒,豈容董卓放肆。”萬年公主劉妍,對董卓近來的惡行,不滿到了極點。
192年,長安,司徒府。董卓出入宮廷,淩辱先帝嬪妃,但滿朝文武大臣,沒一個敢吭聲的,
不過,萬年公主也就感慨一下,真讓她去做點什麼,劉妍還真沒那個膽量,比不上外柔內剛的貂蟬。
所以,劉妍憤怒之下,隻是怒了一下。
。。。。。
貂蟬:舉朝公卿,無一大丈夫。
貂蟬說的也沒錯,一個國家需要女子,出賣美色來挽救時,這個國家已經爛透了,毫無陽剛之氣可言。
。。。。。
192年,河北。
北邊張郃與高覽兩人,且戰且退徐徐南下,西北方向的袁譚部,也在徐徐向東推進,高乾又退到界橋東北。
界橋戰場上,公孫瓚這邊。
關靖騎著馬匆匆趕到公孫瓚的身邊,他的臉上滿是焦急之色,對公孫瓚說:“主公,你看如今的態勢,我們有被包圍的風險啊。袁紹軍的兵力分布,逐漸對我們形成合圍之勢,如果我們現在不撤軍,恐怕會陷入絕境。”
公孫瓚皺著眉頭,他的目光在戰場上掃視著。袁紹軍確實有向兩翼延伸包抄的跡象。公孫瓚心中有些動搖。
他咬了咬牙,正準備下令撤軍。就在此時,袁紹的中軍出現在了眾人的視野之中。袁紹身披著華麗的戰甲,在一群將領的簇擁下,顯得威風凜凜。他的中軍旗幟鮮明,士兵們精神抖擻,強大的氣場仿佛能壓倒一切。
公孫瓚看到袁紹,如此大張旗鼓地出現在眼前,心中那股爭強好勝的火焰,一下子被點燃了。他握緊了手中的長槍,眼睛裡閃過一絲倔強。“不行,不能退。”
關靖見狀,急忙勸道:“主公,切不可意氣用事啊。此時撤軍還來得及,留得青山在,不愁沒柴燒。”
公孫瓚卻冷哼一聲,說道:“關靖,你這是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我公孫瓚難道要在袁紹麵前,狼狽地逃走嗎?我白馬義從的威名,難道就要毀於一旦?”
關靖著急地說:“主公,這不是意氣用事的時候,戰爭的勝負不在於一時的榮辱。我們現在撤軍,日後還可卷土重來。”
公孫瓚的臉色變得陰沉,他盯著關靖說:“你不必再勸,我公孫瓚今天要是就這麼走了,日後還有何顏麵統領幽州的將士?何況,鹿死誰手還不一定呢。”
關靖無奈地歎了口氣,他知道公孫瓚一旦決定的事情。很難改變。他隻能默默地站在一旁。
公孫瓚舉起長槍,對著士兵們喊道:“兒郎們,袁紹不能把我們怎麼樣?今天我們就和他決一死戰!”
士兵們聽到公孫瓚的話,頓時士氣大振,他們高呼著口號,重新振作起來,準備迎接袁紹中軍的衝擊。
袁紹看到公孫瓚不但沒有撤軍,反而擺出了一副決戰的姿態,心中也有些佩服公孫瓚的勇氣。
他對著身邊的將領說:“公孫瓚還真是個硬骨頭,不過今天就是他的死期。傳我命令,全軍進攻!”
。。。。。
袁紹軍步卒方陣前,韓猛指揮一眾兵士,皆持半人高的大盾,占勢稍高的地勢。後麵,則有徐晃指揮的兩千弓弩兵,蹶張弩雖威力強大,但裝箭很慢。
對騎兵的衝擊,一般隻有兩次到三次的射擊機會。 而且多用輪番射擊的方式交替攻擊。
在弓弩兵左右,是用來抗拒騎兵的長矛兵,後麵則是蹲在地上的麹義部八百‘先登營’,一切都在準備著。
袁紹由田豐、沮授隨侍身旁,率領大部冀州騎兵和剩下的步卒,穩坐中軍不動,隨時準備出擊。
剩下的步兵都由張遼、文醜統領,騎兵則由顏良、趙雲統領。 袁熙的虎衛營,也被袁紹安排在了身旁。
這次袁熙也是披掛整齊,還帶了杆長槍。身邊許褚還有虎衛也是全副武裝,騎兵在前步卒靠後。
這雖不是袁熙等人的初戰,但這次大決戰之時,一眾將領軍士興奮之餘都有些緊張,這也算人之常情。
袁熙當然也有這種情緒,“待會如計策成功,我部當儘力衝殺,先擊潰敵方步卒,然後回師圍殲公孫瓚部,以斬殺公孫瓚為首要目標,取其首級者立首功。”
“諾!”“謹遵少將軍令!”眾將都領命道。
長吏關靖擔憂道:“主公,看袁紹兵力何以如此之少,而且陣型有些奇怪,謹防有詐。”
公孫瓚不以為然道:“不論他是多是少,是陰謀還是詭計,能從我公孫瓚手中,討到好處的人還沒有。”
“主公。”關靖還要再勸。
不過,已經被公孫瓚打斷,“待會我親率白馬義從為先鋒,後麵騎兵一起從兩側掩殺,包抄到敵後。”
嚴鋼也出聲附和道:“我等什麼仗未曾打過,自不必擔心袁紹這等少爺軍,先生你是多慮了。”
“咚!”“咚!!”“咚!!!”
沉悶的戰鼓聲響起,每人兵士的心好像都跟著戰鼓在跳動,血氣也湧到腦門。 兩通戰鼓後,公孫瓚部騎兵,開始緩慢地跑動,漸漸加速成,一股洪流向袁紹軍湧來。
見公孫瓚的騎兵突襲,袁紹軍前麵的步卒,開始出現了不安和慌亂,白馬義從的威懾力確實不小。
“怕他個毛,給我穩住,不要動,後退半步者,後麵監軍殺無赦。” 韓,猛怒喝道,一時間倒也有點作用。
跟一眾冀州步卒,呈對比的是鞠義的八百“先登營”兵士。 八百人一手持圓盾,一手持斬a刀,身子伏在地上一動不動,眼中隻有冷漠和嗜血,片刻,公孫瓚軍的騎兵,就奔馳到袁紹軍兩側兩百步遠,公孫瓚在右側帶著一千多,全是白馬的精銳騎士準備突進。
在距袁紹軍一百多步距離時,公孫瓚一聲令下,幽州騎兵迅速張弓射箭,一時箭如雨下直撲袁紹軍而來。
“立盾!”韓,猛大吼道。
步卒得令紛紛樹立起,一輪箭雨後,有兩百多袁紹軍步卒倒了下來,受傷者滾地哀嚎著。
不待公孫瓚騎兵再次射向韓,猛部,他立即再吼道:“撤盾!”
盾牌兵立即將盾壓低讓出道來。
“嗖!”“嗖!!”“嗖!!!”
徐晃統領的弩兵舉弩瞄準,一聲令下後暴雨般的弩箭,朝兩邊公孫瓚軍射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