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煩幫我剪短,到這裡。”蘇昭昭把手比在肩膀處,“剪齊就行了,然後……”
她話還沒說完,“知道,胡蘭頭嘛,就像我這樣的,你放心保證給你剪好。”說著就拆蘇昭昭的辮子。
蘇昭昭怕她真剪得跟她一樣,給她剪成齊耳的短發,一個勁兒的強調,“齊肩發,彆剪短了。”
理發師勸她,“留這麼長,沒兩個月就長起來了,這還叫啥胡蘭頭啊?還是剪短點吧,到耳朵這裡,半年都不用打理,可方便了。”
蘇昭昭就是個不聽勸的,她本來也沒想剪胡蘭頭呀,她要剪的是學生頭,主打一個顯小,減齡。
“你就按我說的剪吧,等長了我再紮起來。”
理發師搖搖頭,表示不理解。
蘇昭昭的頭發長至腰間,發中至發尾處的頭發乾枯毛躁,發根處的頭質還能看,發量不多不少,剪了短發也不會炸毛。
理發師根據她的要求給她來了個一刀切,整整齊齊,然後剪刀一收,“可以了。”
蘇昭昭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頭發中分,兩邊的頭發還被理發師給她彆在了耳後,露出光禿禿的額頭。
“……能剪個劉海不?”
“劉海呀……那你想剪咋樣的?”理發師從她耳後拿出一撮頭發擋在額頭上,高度在眉毛上麵,“這樣可以不?”
“頭發太多了,薄一點,……中間短一點,兩邊長一點……”
在蘇昭昭的指點下,理發師用了比剪後麵頭發還長的時間給她剪了個法式劉海。
蘇昭昭滿意了,理發師累得不行,乾了幾年,她還是第一次被客人指導著剪頭。
“還真彆說,你這樣剪挺好看的,和你之前變化老大了,看著年輕了好幾歲,還很洋氣呢!”
剛進來的時候看著比她年紀大,現在咋看著比她小呢?這劉海的作用也太大了吧?理發師表示學著了。
蘇昭昭看著鏡子裡的自己點頭,的確不錯,是她想要的樣子。
白襯衫、齊肩短發、軍綠色的單肩包,很有時代特色的裝扮。
“謝謝師傅,多少錢?”
“兩毛六。”
這兩毛六花的值。
回去的班車是下午四點半發車,現在大概三點鐘,還有時間,從理發店離開後蘇昭昭又去了一趟書店,在書店裡逛了一圈兒,她很想買幾本小說讀物打發時間,想一想還是沒買。
主要是怕幾年後被人翻出來說有問題,畢竟很多書在特殊時代被禁止傳播。
安全起見還是算了。
倒是買了兩本農業、地理類的書籍,還給顧想他們買了幾本小人書,本來想買本新華字典的,給孩子們查字用,誰知道壓根兒沒有。
唯一的可能就是這個時候還沒出版。
“你好呀。”蘇昭昭才在車上坐下,旁邊的女同誌便笑著打招呼。
一看,是上午和她在同一個地方上車的軍屬。
她笑了笑,“你好。”
女同誌顯然對她有印象,“你也是軍屬吧?趕車的時候你就走我前麵,走得老快了。”
“對,你也是吧。”肯定句。
女同誌點頭,“我男人是一團的營長,姓李,叫李天福,你男人是乾啥的?”
她一說她男人姓李,還是一團的營長,蘇昭昭就知道是誰了,“我愛人姓顧,叫顧衡。”
愛人這兩個字一出口,心裡癢了癢。
女同誌眼睛瞪得老大,“原來是你呀,嫂子!”
這下子女同誌更熱情了,“我叫趙素芳,早就聽說過你和顧團長的事兒了,一直想去家裡串門,就是沒好意思,主要是怕打擾到你,這下好了,我終於見到真人了。”
趙素芳二十幾歲,蘋果臉,雙眼皮,一笑起來臉上還帶著兩個酒窩,看著可親。
蘇昭昭笑了笑,“歡迎你來家裡串門,我才來,也不認識什麼人,之前搬家本想請大家來家裡坐坐的,哪曉得他們都沒帶家屬。”
“都怪我家那口子不帶我。”趙素芳故作生氣,“你都不知道,回去了還說我呢,說我炒的菜豬都不吃,讓我跟嫂子你多學學,你說說他那人,他都不帶我去,叫我咋去學?”
蘇昭昭笑道:“現在咱們認識了,以後可以多走動走動。”
“那是肯定的。”
趙素芳其實是被她的發型給吸引的,蘇昭昭一上車她第一眼就覺著她的頭發好看,再一看人有些眼熟,好像上午趕車的時候見過,直到她在旁邊坐下,才試著開了口。
“你這是在城裡剪的頭發吧,真好看,在哪兒剪的?我下次進城也去剪一個。”
“百貨商場附近的理發店……”蘇昭昭說了位置。
“哎呀,早知道我上午在車上就該和你說話,說不定還能跟著一起去剪個頭,我一直想剪個胡蘭頭,又怕剪出來不好看,要是像你這樣剪,肯定好看。”
“下次再去也是一樣的。”
兩人在車上聊了不少的話,“我家一個親戚娶媳婦,我是專門請假去參加婚禮的,本來想叫著我家那口子一起去的,他抽不開身……”
“我和我家那口子是一個鎮上的,從小就認識……”
這一趟車坐下來,蘇昭昭連他們兩口子什麼時候結婚,什麼時候生娃,家裡公公婆婆妯娌好不好相處都知道了。
趙素芬同誌真的……沒心眼兒,啥都說。
“嫂子,你和大家想的不一樣。”
蘇昭昭挑眉,“大家想象中的我該是咋樣的?”看來軍屬們沒少議論她呀。
“你說話像個文化人,不像是鄉下出來的。還有你剛才提顧團長,說的是‘我愛人’,文化人才這樣說呢。”趙素芬捂著嘴笑,她就不好意思說自家那口子是‘我愛人’。
蘇昭昭:“……我也是聽人家這樣說,跟著學的。再說了,鄉下人和城裡人也沒什麼區彆,不應該用談吐來定義和區分,城裡人也有沒上學的,鄉下人也有讀了書的,咱們部隊裡的軍人,大多都是鄉下人,不照樣保家衛國。”
“而我們這些軍屬,同樣也以鄉下人居多。儘管生活並不富裕,懂得也並不多,但我們知道愛國擁軍,在家裡承擔了贍養老人、照顧孩子、柴米油鹽的所有一切,不管再苦再難,都默默地支持著親人的事業,從不叫苦,從不喊累,任誰也說不出一句咱們不好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