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頑賊 > 第七百六十八章 可造之材

第七百六十八章 可造之材(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七月二十五日。

劉承宗親抵榆林城外的第三日,圍城部隊完成了部署調動。

任權兒的第二旅,被配屬了二十四門繳獲火炮,調至榆溪河西岸,配合原本十二門千斤野炮,架設出三十六門大炮的攻城陣地,修造鐵窯,趕製炮彈。

劉承宗本部的北元、宗室、拔突、黑旗四營,則被部署於城北的鎮北台下,僅僅起一個掠陣的作用。

畢竟榆林這座城,主要防禦方向就是北方,北邊沒有城門,還防守嚴密,劉承宗也沒打算從這個方向破城。

他的主要進攻方向,是城東的駝峰山。

榆林城隻有那個方向,沒有天險阻隔。

劉芳名、馬獻圖、張天祿、張天福、徐勇、王允成等降將降將,甚至還有惠登相、周清的歸附民軍,超過兩萬兵馬被調動至駝峰山下,自北向南連營十裡,構成漫長的攻城陣線。

在他們當中,還加了個遼陽營的孫龍。

不過劉承宗並沒有把遼陽營投入攻城的想法,隻是讓孫龍帶兵,看著劉芳名等人。

沒辦法,人的際遇難講。

雖然孫龍降的晚,可人家不僅是主動歸降,還帶降軍投入了對陣八旗的嶺東戰役,雖未立下巨大功勳,護著宗人營陣線釘在戰場上,也是苦勞。

何況……劉承宗心裡對孫龍手下的老遼兵,評價很高。

這幫人是他媽真猛,開局一輛宗室戰車,裝備全靠撿,不光沒被砍死多少人,戰後居然攢出半個營的八旗式白甲兵。

身處夾縫戰場上的遼兵,求生欲是長進骨子裡了。

經過嶺東一戰,孫龍手下的戰鬥力非常豪華,三個千總,一個是歹青的恭順王孔有德,一個是尚藩甲喇章京盧可用,一個是孔藩備禦洪文魁。

陸戰能打,水戰更精。

最重要的是,孫龍對劉承宗很忠誠。

在孔有德成為其麾下千總以後,更忠誠了。

等到他們抵達陝西,整個遼陽營都肉眼可見的忠誠起來。

人生地不熟,剃著禿瓢頭,滿地老陝,不忠誠還能咋辦呢?

七月二十六。

鎮北台上的刻漏進了卯時,天色剛明,榆溪河西岸就傳出轟鳴炮響。

任權兒的第二旅,炮兵陣地向西城牆發起轟擊。

夜宿城上的守軍擾攘喧鬨,很快也將火炮向城外打放還擊。

雙方交火起先隻是零星炮響,但是在各式火炮交替打出十餘炮後,第二旅三十六門重炮開始各有節奏地放響轟鳴,將一顆顆大小不一的炮彈轟向城垛。

劉承宗給任權兒配的二十四門重炮,是其遠征遼東碩果僅存的戰利品。

絕大多數繳獲的沉重火炮,都被留在鬆漠府城,封鎖交通要道……主要是劉獅子隻搶了炮,沒搶那麼多炮彈。

這也是嶺東之戰,雖然有上百門大炮打放,但都開幾炮就啞火的原故。

繳獲的火炮畢竟不如自造,口徑混亂、射程不一,甚至粗略一看還很奇怪。

但兵器,其實難分優劣,尤其像火炮這種用料極多的大件,每個看上去影響性能的參數,都有其原因。

就比如尚藩重炮,粗製濫造,是因為其麾下沒有手藝精良的鑄炮匠,還要解決缺乏船炮的問題。

孔藩占據遼陽城,庫存不少明鑄紅夷,但重量大而口徑小,這是因為那批火炮是由兩廣支援京師城防,威力不必大,但不能在皇上眼皮子底下被打壞,所以瘋狂堆料的結果。

如今被配屬加強給任權兒的二十四門重炮,既有無敵大將軍、也有紅夷炮,同樣不是那上百門繳獲火炮裡做工最為精良的火炮。

劉承宗又不缺炮,拉著這麼多重炮跑回來,是因為這些炮屬於遼東、東江、金國有代表性的製式火炮。

他打算把這二十四門大炮拉回西安,暫時放在工衙,供鑄炮匠觀摩。

待重開關中書院,就放過去當教具。

不過眼下,該用還得用。

西城牆有百十步寬的榆溪河庇護,河上僅有長橋三座,是易守難攻的地方。

但正因其易守難攻,劉承宗才更要授意任權兒起手攻城,填埋榆溪河,做出強攻城西的架勢,調動守軍。

三十六門重炮依照射程、威力列出三道炮陣,轟鳴著將炮彈轟向城頭。

第(1/3)頁

第(2/3)頁

第二旅副總兵歐陽袞則指派軍兵多路齊進,地上以戰車掩護、地下以壕溝掘進,運送土石,於城外四百步堆築土壘。

劉承宗在鎮北台上,看見第二旅的部署就不禁發笑。

榆林城留下的守軍並不多,僅有萬餘出頭,而據劉獅子了解,這一萬多守軍裡,也以老弱病殘居多,同時城西隻是佯攻,並不的值得如此慎重對待。

任權兒他搞得陣仗挺大,其實不是在攻城,而是在練兵。

劉承宗對城西部署看得再清楚不過,任權兒是要在河西架設出攻擊城垛的火炮陣線、高過城牆的抬槍土壘,在打掉城垛的基礎上,進一步以火力投射,打得城牆上站不住人。

至少有這樣的架勢。

至於要不要真打出那麼猛的投射能力,那完全要看守將的選擇。

榆林城守軍若是放著城西不管,任權兒肯定就會變成破城主力,先填榆溪河,再爬榆林城。

誰也不會放著這種火力的敵軍對城牆肆意轟擊。

很快,榆林城內的守軍就一隊隊登上西城牆,城中婦孺也將土袋木板堆在被擊毀的城垛位置,以避免防守出現紕漏。

土袋木板當然不可能擋住炮彈,但這些東西的意義,是減少士兵對火炮的恐懼,至少不能影響行動。

甚至就連西城牆的三座城門,也同時洞開,甕城裡的明軍列隊而出,繞著城牆下的小路,端鳥銃於羊馬牆後布防,準備對填河的元帥軍進行反擊。

但城上的火炮反擊越是猛烈,第二旅的部隊進攻就越沒勁,開始一隊隊後撤,在四百步外留下一個個堆起半截的墩台土壘,人全都鑽到壕溝後撤退了。

隻有時不時來一輪齊射的火炮,給城上守軍造成持久壓力。

到了下午,東邊的擂鼓聲也震天動地的響了起來。

劉芳名等人,自從知道自己要進攻榆林城,這幾日都在駝峰山伐木取材趕製攻城器械,造了一大堆鵝車、衝車、飛樓、雲梯之類的攻城車輛。

但說實話,明軍的攻城水平一言難儘……極度缺乏經驗,攻城方法全靠背書。

反倒是惠登相和周清這倆民軍頭目,就來得簡單多了,隻造了一些遮擋槍子箭矢的板車,就開始了挖掘地道的繁重工作。

榆林城,四麵都不適合挖掘地道。

有護城河的城,沒辦法挖地道。

惠登相挖地道,是為了把護城河的水都泄出去。

他們先堵了護城河南邊彙入榆陽河的河灣,又開始掘長壕,不厭其煩地做土工。

這倆人雖然是王嘉胤手下的將領出身,但長久居於橫山,手下都有一批擅長挖山開石的手藝人。

降將那邊是強攻,民軍這邊是泄水,目標都非常明確。

就在這個時候,劉承宗見到了意想不到的人。

“大帥,關內道張旅帥的信。”

張天琳一封書信送到鎮北台,劉承宗展開書信,麵上當即露出極大的錯愕。

身旁侍立的張獻忠從未見過他露出這樣的表情,不禁問道:“大帥,咋了嘛,是關中出啥事了?”

“嗯……”

劉承宗看看張獻忠,這才從錯愕神情中逐漸恢複過來,沉吟片刻,搖頭道:“倒也沒出啥事,就是……黃娃哥來了。”

李自成來了。

不是以闖將的身份,而是關內駐防旅的外編參將。

劉承宗的錯愕正因如此,他是做夢也想不到,李自成居然會成了張天琳的部將。

張天琳送信過來,就為此事,信中詳細敘述了李自成最近在鄖陽、河南的遭遇,就……張天琳對這位挨了各種毒打的闖將評價很高。

咋說呢,能在總理盧象升、湖廣巡撫王夢尹、鄖陽巡撫宋祖舜,大將楊正芳、雷時聲、秦翼明、李重鎮、楊世恩、祖大樂這麼一個超級豪華的陣容手下,撿回條命,實屬不易。

張天琳形容李自成,是可造之材。

所以借著李自成在潼關十二連城舔傷口的機會,張天琳就給他招撫了。

李自成也確實累了。

去年他領軍經陝西進湖廣,那時候是雄心勃勃,想要效仿劉承宗,以湖廣為根基,乾出些大事。

平心而論,李自成嶄露頭角以來,本部四營,又與老回回那革左五營聯合行動,去年進湖廣,在聲勢上,幾乎是農民軍挑大梁的首領了。

畢竟劉承宗這個路子,早就是自成一派的割據政權,完全不是流動作戰的農民軍所能比擬。

第(2/3)頁

第(3/3)頁

而絕大多數農民軍首領,一來有自己的心氣,二來也確實沒有同元帥軍比肩的能耐,以至於大多數人,就連投奔劉承宗的勇氣都沒有。

像張一川、惠登相、周清那樣,能主動跟劉承宗去談歸附,就已經是天底下很有野心膽量的豪傑了。

在張一川下一檔的,就是四天王李養純、整齊王張胖子那倆,悶不吭聲的把自己天王、大王的名號改成總兵官,做出觀望的模樣,自稱是劉承宗的部下。

更多人,是一麵想著天下之大,總有自己能站住腳的地方,儘量離劉承宗遠一點。

畢竟以大多數民軍首領的行事作風,離劉承宗近了,彆說聯合行動,不被劉承宗發兵剿滅就謝天謝地了。

因為他們大多數部隊,在思想上非常混亂,得過且過,以至於比蒙古兵的軍紀還差。

李自成則是其中的佼佼者,本部能打,也更能接受其他大大小小的首領連營,甚至在自身本部力量的設計上,他就天然需要與其他首領連營作戰。

但也跳不出流動作戰的圈子,談不上有推翻大明、建立軍政的野心。

甚至躍進湖廣的那一點苗頭,都是劉承宗給他啟發的。

沒辦法,不是彆人思想上想不到,而是局勢,根本沒有建立政權的機會。

哪怕很小的政權,都不行。

早年是打不過明軍,沒那個基礎;沒等他們發展出足夠的戰鬥力,劉承宗又回來了。

就像李養純、張整齊在西河、寧羌兩縣,乾的挺好,有了一點框架,但很快就跟元帥府的地盤接壤,要麼被吞並、要麼開戰、要麼離開。

關鍵是劉承宗不樂意吞並人家啊,人家倆人把王號都改成總兵官了,建立起總兵衙門,劉承宗都不帶派人招攬人家呢。

養不……也不算養不起,就是性價比太低,劉承宗摳門兒得很,不想養。

李自成也不例外。

湖廣的形勢比他想象中要差太多了,大明不敢跟劉承宗作戰的各路大將,把元帥府圍了一圈兒,他剛帶兵跑出元帥府的地盤,還沒弄明白咋回事,就接連遭逢各路大將圍毆。

李自成是硬著頭皮挨毒打,心態也在各路將領的全力進攻下產生變化。

祖大樂都搜山追剿了,誰敢信?

等到他從湖廣跑進河南,李自成已經不想著乾大事了,明軍不敢惹劉承宗,反倒對他重拳出擊,能乾個屁的大事。

被張天琳安置在十二連城,李自成直接想開了。

早前不投奔劉承宗,是他一來覺得自己有能耐,能繼續奮鬥一下,奮鬥的目標,就是能讓劉承宗大大方方的封個總兵官。

因為劉承宗的旅帥總兵官們,都太有能耐了。

哪怕行軍打仗中規中矩,架不住人家兵精糧足甲械齊備啊。

但在外頭受了挫,李自成沒那當總兵官的雄心壯誌了,自己主動找上張天琳,表達了想要投靠元帥府的想法,希望能見劉承宗一麵。

隻不過那時候,劉承宗還在從遼東回還的路上。

更何況張天琳這個人本來就傲,他幫了誰,就會瞧不起誰。

他從潼關借給李自成一批糧草,還劃出地盤讓其屯兵,並且出關錘了張任學一頓,對李自成的幫助很大。

心底裡,也愈加瞧不起李自成。

‘你那麼牛,怎麼需要我幫你呢?我張天琳充其量也就跟大帥的馬拜個把子,你什麼角色,手底下一千來號殘兵敗卒,也配見大帥?’

張天琳直接就是一句,大元帥已領兵東征,關內征守事宜已全權托付於我,若你有心,就在我旅下暫做參將,待大帥凱旋,再行封官。

李自成……李自成一點都沒有因張天琳的傲慢而感到不快,反而大喜過望。

他想求見劉承宗,也就隻是想當個領兵參將罷了。

卻沒想到張天琳就直接把這事辦了。

隻不過這事,在劉承宗看來,就有點古怪了。

劉獅子一邊回信,讓李自成到榆林來,一邊看著張獻忠,在心裡尋思:怎麼回事?

怎麼皇帝們都往我手下跑啊。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