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法蘭西1794 > 第1002章 英國駐美公使被刺

第1002章 英國駐美公使被刺(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第1002章英國駐美公使被刺

在進入十九世紀前後,全球局勢依然如一團亂麻,複雜難測。

此時,海峽對岸的英法之間,根本就看不到任何和解的跡象,這兩個大國繼續在政治、軍事、外交與情報上展開激烈的角逐,雙方似乎要進行下一個“英法百年戰爭”。

除了歐洲,在遙遠的海外殖民地,從東地中海和中東地區,到印度洋及印度大陸,還有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諸多島嶼,英法兩國的勢力也在持續交鋒,爭奪著原材料資源和殖民地霸權。

受歐洲大戰的影響,大西洋彼岸的“新世界”同樣風雲變幻,一度有了起色的美英關係,正以驚人的速度,朝著劍拔弩張的態勢急轉直下。

自掙脫英國殖民統治的枷鎖後,以北美十三州為基礎建立的美國,開啟了國家建設的浪潮之中。

隨後的十多年的休養生息中,儘管美國與法國之間因為美國突然拋開了盟友法國,單獨跑到倫敦與英國簽署了雙邊協議,加之路易斯安娜殖民地等諸多問題,爆發過一場時間不長的武裝衝突。

好在兩國高層還算比較理智,在雙方外交官的不懈努力下,法美兩國最終達成了和解,並沒影響美國國內經濟,繼續展現出的那副“勃勃生機、萬物競發的境界”。

東北部地區,憑借豐富的礦產資源與便捷的水運條件,工業體係如雨後春筍般逐步成型;而南方地區,種植園經濟獨占鼇頭。大片大片的種植園裡,棉花潔白如雪。這些農產品產量極為可觀,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港口。

與此同時的英國,即便它的大部分戰爭資源都用於同老對手法國,在歐洲與亞洲爭奪,但依然是世界上當之無愧的貿易強國與殖民霸主,其勢力觸角遍及全球各個角落。

憑借著堅船利炮所構建起的強大海軍力量,英國在大西洋乃至世界的貿易格局中,牢牢占據著主導地位。

為了維護自身的經濟利益與貿易優勢,英國經常會動用海軍,構建起龐大的美洲貿易封鎖體係,這無疑給美國的貿易發展之路設置了重重障礙,造成了極大阻礙。

在貿易政策方麵,英國猶如築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堡壘,對美國商品設置了層層疊疊的關稅壁壘。美國的棉花、煙葉、小麥等農副產品,在進入英國本土市場時,需繳納高額關稅,成本大幅增加,利潤空間被無情壓縮。

至於工業製成品的境遇更是慘淡,因為物流成本高,以及產品的諸多質量問題,沒法在英國市場立足。

與此同時,英國卻利用自身在製造業領域的絕對優勢,將各類廉價工業產品如潮水般傾銷至美國市場。這些來自英國的商品,價格低廉且款式新穎,迅速搶占了美國本土產品的市場份額。

許多美國工廠在這場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因無力承受英國商品的衝擊,生產規模不斷縮小,減產甚至倒閉的情況屢見不鮮。

這種明顯不公平的貿易態勢,引發了美國國內工商階層與種植園主的強烈不滿。雙方紛紛通過各種渠道表達抗議,貿易糾紛由此不斷升級,成為美英關係惡化的關鍵導火索之一。

然而,貿易糾紛並非是美英矛盾的全部。更令美國民眾義憤填膺、怒火中燒的,是英國海軍肆意抓捕美國水手這一惡劣行徑。

由於英國海軍在與歐洲的戰爭中損耗過大,因此英國人憑借著強大的艦隊,在大西洋上肆意橫行,如入無人之境。他們常常以搜查法國間諜與違禁品為借口,頻繁地對美國商船進行攔截。

每一次攔截行動,都如同一場噩夢降臨在美國商船之上。在檢查過程中,英國海軍士兵蠻橫無理,常常不由分說地強行拉走美國商船上的海員。他們隨意汙蔑這些無辜的水手是英國逃兵,而後將其強征入英國海軍服役。

這些被抓捕的美國水手,被迫離開自己熟悉的商船,踏入英國海軍那嚴苛而殘酷的環境。在英國海軍的軍艦上,他們每日承受著高強度的勞作,居住環境狹小潮濕,飲食條件惡劣至極。

第(1/3)頁

第(2/3)頁

許多水手因不堪忍受這種非人的待遇,身心俱疲,疾病纏身。更有甚者,與家人失去聯係,生死未卜,音信全無。

在1793年至1799年的這段時間裡,英國海軍針對美國水手的一係列非法行徑,更是將美英關係推向了緊張的邊緣。

據不完全統計,在這短短六年多的時間裡,竟有多達8乾名美國籍水手淪為英國海軍非法抓捕的受害者。

然而,這一係列惡劣事件並未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平息,反而在去年5月,迎來了更加令人發指的高潮。

英國海軍悍然發動了一場針對美國本土的突襲行動,目標直指位於弗吉尼亞州的索爾斯角半島上的諾福克海軍基地。這裡不僅是美國海軍艦船的重要停泊地,更是各類軍事設施與戰略物資的儲備中心。

在一場並不怎麼激烈的戰鬥中,英國人僅以60多人的微弱傷亡為代價,成功拿下了整個諾福克海軍基地以及基地內的一切。

這一過程中,英國人的貪婪與殘暴暴露無遺。他們不僅將美國海軍停泊於港口錨地的3艘三級及以上的戰列艦洗劫一空,還擄走了10艘巡航艦、炮艇、通訊艦和補給艦等各類艦船。

更為惡劣的是,英國人還綁架了5乾餘名美軍戰俘,其中絕大多數都是操著英語的美國士兵。

等到撤離之時,英國人充分發揮其一貫的強盜傳統,一把大火無情地燒向了美國軍方耗費巨資,修建中的諾福克海軍基地。

熊熊大火瞬間吞噬了這座承載著無數希望的基地,各種建築、設施在大火中化為灰燼,原本井然有序的基地,刹那間淪為一片殘垣斷壁、黑煙彌漫的廢墟。

5乾士兵被俘,10多艘軍艦被擄,這一係列沉重的打擊,猶如一記記重錘,狠狠地砸在美國的胸口。

英國的這種戰爭行為,無疑是在已經受傷的美國身上撒鹽,嚴重侵犯了美國的國家主權與公民權益。

此消息一經傳出,瞬間在美國國內引發了軒然大波。民眾的反英情緒如同一座壓抑已久的火山,徹底爆發,熊熊烈火般高漲。大街小巷,人們義憤填膺,到處都能聽到對英國的聲討與譴責

所有人要求美國政府采取強硬措施予以反擊的呼聲日益強烈,如同洶湧澎湃的浪潮,一波高過一波,仿佛要將英國的傲慢與無理徹底淹沒。

在洶湧的民意推動下,美國國會迅速做出反應。議員們在國會大廈內展開了激烈的討論,最終以壓倒性的票數,一舉要求美國總統立刻對英宣戰,以捍衛國家的尊嚴與利益。

然而,這一關鍵時刻,在前任美國總統喬治�9�9華盛頓的堅定支持下,現任總統約翰�9�9亞當斯卻做出了一個令人意想不到的決定。

經過深思熟慮後,這位亞當斯總統斷然否決了國會的宣戰請求,並堅持要派出特使前往倫敦,試圖借助和平談判的方式,讓英國人釋放俘虜,歸還戰艦,並對美國所遭受的損失進行賠償。

英美之間的外交會晤是從6月開始,一直持續到10月,整整四個月的漫長時光裡,談判桌成為了沒有硝煙的戰場。雙方圍繞著戰俘釋放、戰艦歸還以及賠償等核心問題,展開了一輪又一輪激烈的交鋒。

然而,英國談判代表卻始終擺出一副傲慢與強硬的姿態。對於美國提出的合理訴求,要麼顧左右而言他,要麼以各種荒謬的理由加以拒絕。

在戰俘釋放問題上,經過無數次艱難的討價還價,美方最終無奈地以被英國沒收的、價值10萬英鎊的貨物作為交換,才勉強“贖回”了所有被俘的美國軍官,以及僅僅一乾名美國士兵。

而對於其餘4乾名美國水兵,英方談判代表態度堅決,如頑石般拒絕交人。

第(2/3)頁

第(3/3)頁

更令人憤怒的是,他們竟然宣稱,那4乾名說英語的美國水手,已宣誓自願恢複英國國籍,並且還將在不久的將來正式加入到英國皇家海軍。

這一毫無根據、荒謬至極的言論,宛如一顆重磅炸彈,在美國民眾心中轟然炸開,無疑是對美國的又一次公然挑釁。消息傳開後,憤怒的情緒如洶湧的潮水,迅速席卷了整個美國。即便是鐵杆的親美派人士,也不得不站出來,公開聲討英國的無恥行徑。

《紐約每日新聞報》的記者敏銳地捕捉到了民眾的情緒,在其報道中,他言辭犀利地如是寫道:

“當下,我們(美國人)對英國的極度仇恨,正以驚人的速度攀升,即將到達巔峰。英國方麵那肆意妄為的野蠻霸權,徹底點燃了美國民眾心中積壓已久的怒火。

從英國海軍非法抓捕美國水手,到悍然突襲諾福克海軍基地,這一樁樁、這一件件,無恥英國人的惡行如同沉重的枷鎖,壓在美國人民的心頭。

如今,他們竟還宣稱那4乾美國水手自願歸附,這簡直是對美國尊嚴與主權的踐踏,是對全體美國人民智商的侮辱。

美國民眾已忍無可忍,倘若英國政府依舊執迷不悟,繼續這般挑釁,那麼,美國人民必將團結一心,以雷霆萬鈞之勢,給予英國最有力的回擊。”

美國國內的反英情緒,就在一篇篇文字的推動下,愈發高漲,整個美國仿佛一座即將噴發的火山,蓄勢待發。

18世紀的最後一個平安夜,世界局勢卻在這一天被兩起重大事件攪得風雲變色。在歐洲大陸,巴黎爆炸案如平地驚雷,瞬間震驚了整個歐洲,恐怖的陰霾一度籠罩著這座浪漫之都。

而與此同時,遠在大西洋彼岸的美國首都華盛頓,也被一片肅殺之氣所籠罩,一起令人震驚的刺殺事件在此悄然上演。

英國公使安東尼�9�9梅裡,他如同往常一樣,在繁忙的公務間隙外出辦事。街道上熙熙攘攘,

一名事後被認定為心懷憤懣的美國激進主義者,早已在人群中悄然潛伏多時。他身形隱匿在湧動的人潮裡,眼神中燃燒著對英國種種行徑的怒火,時刻緊盯著英國公使的一舉一動。

當安東尼�9�9梅裡的身影出現於數米之外,時機已然成熟。刺客猛地從人群中衝了出來,幾個箭步便來到了梅裡公使的麵前。

周圍的行人還未反應過來發生了什麼,刺客便迅速從懷中掏出一把短槍,毫不猶豫地扣動了扳機。隻聽“砰”的一聲脆響,一枚鉛彈,精準無誤地擊中了英國公使的心臟。

安東尼�9�9梅裡的身體猛地一震,臉上露出難以置信的神情,隨後整個人直挺挺地向後倒去,重重地摔在冰冷的地麵上。鮮血,如同決堤的洪水,瞬間從他的胸口湧出,迅速染紅了外交官的燕尾服。周圍的民眾見狀,先是一片死寂,緊接著爆發出一陣驚恐的尖叫聲。人們四處奔逃,場麵頓時陷入一片混亂。

這起英國公使被刺事件,無疑是美英緊張關係下的又一極端表現。它如同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讓兩國之間本就脆弱得如同薄紙般的外交關係,變得更加搖搖欲墜。

…….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