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的崩潰始於何時?
有人認為起於涼州邊章之亂。
那場曠日持久的叛亂使得天下騷動,耗儘了帝國財政,催生了難以遏製的西涼軍閥,使各方野心家看到了大漢的虛弱。
也有人認為天下大亂始於黃巾之亂。
那場席卷大漢核心的叛亂摧毀了帝國的經濟基礎,使中央集權無法運行,不得不放權地方,導致軍閥割據的形成。
還有人認為天下大亂罪在董卓,若非此人亂京城,廢皇帝,暴虐無道引群雄俱反,大漢尚有回天之力。
不過說到底,董卓之亂不過是何進之死引發的連鎖反應罷了。
這位代表皇權平衡各方的大將軍猝然身故,袁家銳意進取,火燒宮城使得昔日高高在上,凜然不可侵犯的至高王權跌落塵泥,不再神聖,打破了天下人心中的敬畏。
封建王朝的崩潰至此方不可逆也。
統治,說到底是建立在權威至上。
當權威尚在時,一介孩童也可令壯漢折腰。
當權威不在時,即便是九五之尊,也難免流離失所,朝不保夕.
“閹逆――你已無路可逃,還不速速放下皇帝!”
時任河南中部掾的閔貢大喝一聲,率部逼近了張讓等人。
洛北黃河邊,人群中被裹挾的皇帝劉辯聞聲不住的顫抖。
戰火紛飛,刀光劍影,不知不覺已到七月十日。
自七月八日刺殺何進後,不過短短的兩日一夜,宦官便遭到了全麵失敗。
不過講道理,若非城中諸公爭權奪利,宦官憑手上那麼一點籌碼恐怕根本堅持不到今日,更沒有機會帶皇帝和陳留王出逃。
且說,七月九日,兩宮城門告破,宦官自知大勢已去,惶惶不安時,自覺勝券在握的誅宦大軍突然間竟發生了內訌。
吳匡糾合董,在袁紹大軍的冷眼旁觀下,與何苗部曲展開血腥搏殺。
車騎將軍血灑當場,與他的兄長何進,一前一後,一南一北的魂喪洛陽宮中。
而趁著攻城大軍內鬥的功夫,張讓段等人挾持太後皇帝,還有陳留王一同自南宮逃向北宮,準備從後殿的步道逃離出北宮,過小平津前往河內,以大義之名勒令素有名望的忠臣朱來救駕平亂。
然而,他們卻沒想到,盧植早已帶人埋伏在過道之間。
縱使張讓等人帶了不少親隨,還是在場遭遇戰中不得丟下太後作餌,才逃得性命。
然而,盧植在解救太後之後,依然是馬不停蹄,完全看不出是一位五旬老漢的模樣,追的張讓等人是叫苦不迭,兩撥人且戰且走一直殺到了黃河邊上。
直到天色已晚,張讓才逃得性命。
然而,那盧植先一步占據小平津渡,周遭無船可渡的現實讓他像無頭蒼蠅一樣,沿河東躲西藏。
如今,最後的時刻終於到了。
河南尹王允的手下閔貢趕在所有人之前先發現了皇帝一行。
這人說來也是個狠人,麵對張讓的叫囂,閔貢是毫不客氣,直接身先士卒的衝陣斬殺,數個小黃門躲避不及,直接被斬倒在地。
張讓一看直接急了,他緊緊拉著皇帝,連連乎停:
“逆臣,你這般以刀劍相逼,是想讓陛下染血嗎?!”
掃清了外圍小黃門,見張讓段等十常侍死死圍著皇帝和陳留王,閔貢抬手停止了攻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