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
幽靈暗衛的出現,讓禦史案有了重新的定義!
已然不是像徐ir最初的判定一樣,乃是為了掩飾十幾年前的通敵案而生,背後的“糾纏”尤為複雜,千絲萬縷,儼然很難理清。
同時,無形中隱示著一個巨大的陰謀。
而這個陰謀若成功,便足以顛覆整個大乾的社稷。
見到龐、楊二人震驚呆滯的模樣,徐安幽然一歎,卷起長袖,重新坐回了石桌前,道:“事到如今,不論背後的主謀是誰,我們都已經可以明確一點!負責屠殺台府吏員及其家屬的殺手,就正是台府麾下的幽靈暗衛!這點,毋容置疑!”
“隻有台府自己人作案,此案方能如此縝密,看似毫無破綻!那麼,誰策反了幽靈衛,誰就是整個案件的始作俑者!這點,也是毫無疑問的!”
“但這個人...是不可能直接掌控幽靈衛的,因為幽靈衛直屬孫大夫控製,理論上無人能繞過他控製這個暗衛組織!所以,他需要幫手,並事先腐化幽靈衛其中的某些人。等到孫大夫將自己身邊的親信調離之後,才有機會完成策反!”
“曹懷興,是孫大夫的左右手!腐化了他,便相當於腐化了大半個幽靈暗衛組織!但誰有這麼大能量,足以策反曹懷興呢?”
“原則上並沒有,除了皇權之外!而皇權隻在兩個人手中,一是現任陛下,二是未來的陛下---先太子蕭爾康!”
“清楚了這點,我們還是用最愚蠢,也是最有效的辦法來驗證這一猜測,並分辨出兩人之中誰最有可能主導了這起案件!”
“關於之前我們總結出主謀的三大身份特征,就不必贅述了。這三大特征,不論是套在陛下,還是先太子身上,都無疑是吻合的。關鍵在於殺人動機!你倆說說看,如果是陛下和先太子其中一人製造了禦史案,他們的動機...分彆是什麼?”
這像是一道考驗題。
主謀的殺人手法和行凶者身份都已確認,唯獨幕後的殺人動機有些微妙。
龐奇一臉謹慎之色,率先開口道:“以下官之見,如果陛下就是禦史案的主謀,那麼他的殺人動機就隻有一個!那就是設法保下...他這個十皇弟!蕭無晟自幼與陛下親厚,二人素來相互扶持,感情極深。”
“當年蕭無晟被先帝冊封鎮西王之時,陛下還沒被立為太子。是蕭無晟對他鼎力相助,暗中扶持,才造就了陛下的今天。毫不誇張地說,陛下的皇位,有一半是蕭無晟替他爭來的。畢竟當年的蕭無晟掌管隴西大軍,負責鎮守朝廷的西大門,又深得先帝抬愛。有他相扶,陛下簡直如虎添翼,能在先帝麾下的眾皇子中脫穎而出,也不見多怪!”
“陛下因此念及往日情誼,對蕭無晟多加忍讓,也是有可能的。孫大夫的暗查再怎麼嚴密,都無法逃過陛下的眼線。陛下在得知孫大夫已掌握蕭無晟通敵的罪證後,不忍弟弟東窗事發,更不忍親手斬了這位曾經幫扶過自己的“恩人”,故而策反曹懷興,趁孫大夫手下親信離京時,製造了禦史案!”
徐安聽了,倒也深覺頗有條理。
皇帝當年奪位之時,若得到蕭無晟的鼎力相助,感恩之下,確實有可能會為了報恩,而替蕭無晟掩飾通敵一事,繼而製造了禦史案。
但微微思索後,口中卻質疑道:“好!且先認為你說得對!但...陛下如果隻是為了保下蕭無晟這位十皇弟,何須殘殺上千人命?他有無數種辦法可以不用殺人,就能幫蕭無晟隱藏罪孽!何必殺人?”
“例如說,密令孫大夫停止調查,亦或在孫大夫上奏彈劾之後置之不理,甚至可以毀滅證據,乃至於就明著保蕭無晟不死,又有何不可?整個天下都是陛下的,他若執意保住蕭無晟,誰說了都沒用!”
“再者,孫大夫乃為忠臣,剛正不阿,有他執掌禦史台,可保吏治清明。陛下視貪腐如仇,有何理由為了蕭無晟屠滅整個台府?陛下有這麼昏庸嗎?”
龐奇愕然,語塞起來。
徐安的話不無道理,站在私人的角度,皇帝確實有為蕭無晟掩飾的動機。
但方式未免過於偏激,為了保下一人,而殺了上千人,這在行為邏輯上說不通。
隻要蕭無忌不是昏庸無度,就做不出這樣的事來。
而且,站在君王的角度來說,最重要的是社稷穩固。他沒有足夠的理由為了一個弟弟,而自斷朝廷棟梁。
孫鶴為官清廉,可保吏治清明。
若他活著,對朝廷更加有用,為何要殺了他?
保下一個蕭無晟而已,何須讓整個台府陪葬? 最說不通的一點是,如果是皇帝作案,那麼他就不可能對兩司下令,限期七日破案!
龐奇遲疑了片刻,似乎在強行尋找解釋,道:“可能...或許...”
但沒等他組織好語言,楊宣就打斷道:“龐大人不必強行解釋!在末將看來,陛下根本不可能是主謀!正如徐大人所說,他要保蕭無晟,有太多中和的方法,無需殺人!”
龐奇道:“那楊校尉的意思是...先太子才是本案的主謀了?可他是個已死之人,如何策反曹知府?”
楊宣正色道:“龐大人就這麼確定先太子已死?如果他是假死呢?”
“假死?這...好!就算太子是假死,那他殺人的動機是什麼?要知道,孫大夫是他的老師。太子有何理由欺師滅祖,行此大逆不道之事?”
“因為...吳應雄!表麵上,太子屠殺整個禦史台是為了替蕭無晟掩飾罪行,但你彆忘了。在掩飾的同時,他還構陷了吳應雄!吳應雄身為右相,掌握京都六縣兵權,位極人臣。卻與太子關係不睦,二人政見南轅北轍,勢如水火,此乃朝野皆知之事。”
楊宣凝重接道:“太子為了除去吳應雄這個政敵,故而製造了禦史案!孫大夫是朝廷重臣,國家棟梁,以他之死構陷吳應雄,那麼陛下再怎麼寵信這位權臣,都不得不殺了吳應雄!太子殿下這是...為了除去一名重臣,而殘殺另一名重臣。可以說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畢竟,孫大夫是他的人...再者,正如你所說,孫大夫是他的老師,他不願背著弑師的嫌隙。故而先假死騙過所有人,製造沒有作案的條件!實則,主謀就是太子!若有意外,他很快就會死而複生!”
龐奇聽後,震驚之至。
深思之下,還真的無法排除這樣的可能性!
首先,太子蕭爾康符合幕後主謀的三大身份特征,也有策反曹懷興的便利。
構陷吳應雄之後,他在朝中便再無政敵,可肆意施展抱負,真正做到“領監國政”而再無阻滯!
同時他也知道,吳應雄素來受皇帝寵信,尋常的手法無法扳倒對方。
除了用極為偏激、殘忍的手段,正如屠滅禦史台,再嫁禍於吳應雄!
覆滅台府,乃是企圖顛覆朝綱的大罪。
如此一來,一旦坐實,吳應雄就是有九條命,皇帝也容不得他活!
但在完成這一計劃的同時,蕭爾康必須先製造不在場證據,並撇清自己的嫌疑。
那麼,還有什麼方法比假死更可靠嗎?
禦史案發時,他已經死了,誰還能想到是他製造了這一切?
換言之,蕭爾康有足夠的殺人動機,也有足夠的殺人條件,乃禦史案不出其二的主使者!
龐奇驚道:“這...怎麼可能?太子賢明,豈是如此心機歹毒,不惜殺人栽贓之輩?還有,他假死之後,如何回來?變成邪祟回來嗎?他如何跟陛下解釋?”
楊宣似乎已經想過了這個問題,回道:“很簡單!他隻需堂堂正正地回來,然後說...是吳應雄要行刺他,他為求自保,便裝死騙過所有人!既可指證吳應雄,又能複位!”
龐奇難以置信道:“那埋入皇陵那個人是誰?”
“龐大人聰慧,怎麼此時犯了糊塗?太子既然能布下這個一盤大局,事先早就想好了對策,並找好了自己的替身!沒有任何意外,躺在楠木棺材中的那具屍體...隻是一個替身。真相已然大白,主謀就是已死的太子!他是個死人,但很快就會活過來!”
“啊?這...”
龐奇一臉冷汗,瞪大了眼睛,望向身旁沉默的徐安,訝然道:“大人為何不說話?你也認為楊校尉所說屬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