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2章 謝錯人了吧?(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錢夫子這邊比較好處理。

因為北邊鹽場感染瘟疫的麵積沒有這麼大,所以他隻花了半個月時間左右,便讓北邊鹽場感染瘟疫的人都用上了藥。

期間,他擔心施文勳那邊人手不夠,便把劉太醫也安排了過去。

劉太醫與他一起在蘇北鹽場共事了一段時間,還是比較儘責的。

而且都是朝廷派來的,不管是哪一派的人,早日把事情處理好,才能早點回去交差。

不然一直拖下去,鹽價一直控製不住,那他們都要被朝廷問罪。

錢夫子乾著自己的工作,每天也會留意南邊的治理過程。

得知施文勳治理速度還算可以,他便也很是放心。

而且他還遇到了一件好事。

北邊鹽場上次去商討開鑿海口的代表劉天明,他幸運地上次沒有感染瘟疫,可卻不慎把害自家孩子給染上了。

孩子怎麼看都沒好,一家人憂心忡忡。

好在錢夫子及時在他們這裡派藥,拿回家給孩子喝完後,居然當天就好了。

後麵雖然還斷斷續續燒了幾天,但情況越來越輕。

一家人對此,都頗為感激。

劉天明說:“幸好錢大人不怪我先前不配合,還第一時間救了我的孩子。”

“待到要開鑿海口時,錢大人若是有難處,我必定會幫忙從中周旋。”

有了劉天明的口頭應承,錢夫子更是高興。

他這次的工作,眼看是完成有望了!

北邊治理好了之後,蘇北知府也康複了過來。

雖然身體還是有些差,不過也是性命無虞了。

如今大概是恢複了正常。

錢夫子便開始規劃引積水的路線,同時開始招聘人手。

施文勳如今已經到了距離蘇北府城較遠的州縣去,錢夫子便不打算等他回來了。

反正現在南邊也有幾個縣城的瘟疫治理得不錯,可以開始正式處理這事了。

於是他直接找了那幾個南邊鹽場的代表,再次和北邊鹽場的代表坐在一起,商討此事。

劉大壯也大病了一場,整個人眼眶青黑,看起來比先前虛了不少。

病去如抽絲,估計他還要好好將養一段時間。

“積水從這邊引,需要淹沒北邊十數個鹽場。”

錢夫子指著自己繪製的路線圖,告知他們路線。

“因為南邊積水過多,所以本官預計,大概要花費兩個時間才能把積水全部排走。”

“最晚,十一月份之前我們得把積水處理好。”

第(1/3)頁

第(2/3)頁

“不然冬天下雪,積水更不好排。”

劉天明這次很好說話。

“錢大人是好官,我們聽你的安排便是。”

南邊鹽場的人有些意外地看著劉天明。

這次他們居然沒有再提另外的條件了,就這麼容易答應了下來?

錢夫子笑著說道:“你們放心。”

“朝廷對於此次被淹鹽場的補助,本官已經儘力為你們申請了。”

“不日就會到達。”

“屆時每畝鹽田先補助三百文,等積水引出去後,再會給受影響的每畝鹽田額外補助三百文。”

“未來三年,朝廷都允許北邊鹽場每引鹽額外提一點價錢。”

施工到引積水,大概需要三個月的時間。

至於多久恢複生產,這個朝廷就沒辦法再給補助了。

蘇北有將近一百萬畝鹽場。

南邊鹽場占多一點,大概有六成。

而北邊鹽場占了四成。

每畝補助加起來600文錢,朝廷便要在裡麵投入二三十萬兩白銀。

開鑿海口工程不小,再加上賑災和治理瘟疫的錢,中間損失的各種錢財,前後在蘇北鹽場最少得投入最少數百萬兩。

這個數目,對於現在的朝廷來說已經是非常難以支撐的。

但沒辦法。

這裡必須得處理。

不然這樣下去,整個大周都要亂。

輕重緩急,朝廷諸公們還是分得清的。

六百文一畝鹽田,其實他們還是不太滿意的。

畢竟一個月,他們一畝鹽田出產的鹽換算成銀子乘以100都不夠。

後續雖然說允許他們給拿著鹽引來運鹽的鹽商提一點價格,可這都是後麵的事情。

誰知道朝廷會不會朝令夕改?

但有總好過沒有的好。

而且這次朝廷處理瘟疫確實用心,當地鹽民們多少也都看到了朝廷的用心。

特彆是錢夫子一個欽差大人,每次都是親力親為。

他們北邊鹽場派出來的代表中,其中一半人就親自從錢夫子手中接到過他帶人熬製的出來的藥。

所以退一步便退一步吧。

第(2/3)頁

第(3/3)頁

倒是劉大壯有些臉色複雜地看著錢夫子,問道:“錢大人說的六百文錢,全是朝廷出的?”

錢夫子回道:“自然是。”

“先前本官便答應了你們,不需要你們額外出錢。”

劉大壯有些欲言又止,但也沒有說再多。

錢夫子規劃好路線,讓南北鹽場各自回去召集壯丁,準備開工。

朝廷的補助這個月之內就會到,這些前期工作都可以先完成。

屆時補助一到,立馬就可以開工了。

北邊鹽場沒有異議了,南邊的自然也沒有了。

劉天明主動說:“大壯,咱們叔侄現在也商量一下派人乾活的事情?”

劉大壯臉色還有點白,看得出不大舒服,不過還是點點頭。

錢夫子還有公事要處理,便先把地方留給他們商量。

南邊鹽場被淹了,他們極度希望早日處理積水問題,所以基本都是要傾巢而出的。

而北邊,劉天明也好說話。

朝廷有給工錢的情況下,他這邊也願意每戶人家出一名精壯的勞動力去幫忙。

眾誌成城,這樣工程進度也會快一些。

越談越和諧,大家臉上表情都輕鬆了不少。

雖然分南北鹽場,但其實在座的人都挺熟悉的。

不少人還有姻親或者親戚關係在。

就劉天明,便是劉大壯出了服的堂叔,數百年前,拜的還是同一個祖宗呢。

氣氛融洽了,說起話來也就隨便多了。

談事情的時候,劉天明還時不時讚幾句錢大人。

說他們這邊幸好得到了他的救助,頭一次鬨起瘟疫來居然沒有死人。

劉大壯聽了幾次後,忍不住說:“那我們為何不乾脆把多謝東南的文曲星大人?”

“這藥是他弄出來的,物資也是東南那邊送過來的。”

“該讚,也是要讚他才是!”

“而且我就沒聽說過朝廷賑災,還要百姓自己掏錢的!”

“分明是朝廷趁著我們南邊鹽場出了問題,逼著我們買藥,把這部分錢拿來補貼給了你們!”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