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是世家大族重要的資源,而在長安,卻成了廉價資源,而且長安的貨幣體係也讓法正非常好奇。
白銀為千單位,一兩白銀等於一千文,銀錠的規格有銀幣(0.1兩),半兩銀錠,一兩錠,二兩錠,五兩錠以及十兩錠。
這次他們二人隨劉璋來長安,董卓就給了他們十兩的賞賜。
手中的十兩就是萬文,足以購買數百冊書籍了。
數百冊已經是一個中小世家的藏書。
而且法正發現,這書店有些書籍是有錢都買不到的,可以說是大世家或是皇室的典藏,而在這裡,也隻是根據書冊的質量定價格,若是沒有那麼多錢,可以買幾十文的書,想要買回去收藏,那可以請名家抄錄。
“孝直,你看這個,這裡竟然有這本書!”
張鬆驚訝道,他找這本已經找了許久了。
不過法正沒有理會他,反而被另一側的書架給吸引了:“地圖?”
他走過一看,頓時大驚:“竟然有益州的輿圖。”
“什麼?”
張鬆也不相信法正的話,拿著自己想買的書走了過來一看:“還真是益州的輿圖!”
“雖然不是很細致,但對益州之外的諸侯來說,這益州各郡的輿圖就是無價之寶,可是這裡確實隻要五十八文。”
張鬆苦笑一聲繼續道:“孝直,這東西都能拿出來賣,咱們之前還與關中軍打個屁啊!”
“子喬。”
法正這一提醒,張鬆才知道自己剛剛說錯話,讀書人怎麼能說屎尿屁啊!
“嗯?”
暢銷區中有一本吸引了法正的注意。
“國力論?”
“這位先生,這是董王麾下第一智囊賈詡先生的新力作,不租,隻賣,一百零八文一本。”
賈詡?
原來是他。
“這本我要了。”
隨後他掏出一兩銀錠遞給侍女。
“好嘞,先生您稍等。”侍女高興道。
法正迫不及待地打開書冊看了起來。
張鬆還是第一次也頗為好奇。
以這裡書的價值,這麼一本薄薄的書籍能賣一百零八文,實在是太貴了。
法正認真的翻了幾頁,然後皺眉道:“賈詡之智,我不如也。”
張鬆疑惑道:“孝直,我還是第一次聽到你說自己不如他人,這裡麵到底說了什麼?”
“此人將所為的國力分為兩種,一種名為內力,一種名為外力。”
“這內力與外力是什麼?”張鬆問道。
“我也隻看了一個大概,這內力就是政治製度、經濟基礎、民生狀況等。”
“而這外力則是軍事實力、外交手段、王朝地位等。”
“他的大概主張就是充分利用這兩種力,可以讓一個王朝長治久安。”
“這......”
張鬆詫異,思慮片刻後,繼續說道:“孝直,你看看這書店之外。”
“經濟、民生不就展現在我們麵前?”
“還有關中軍的強度以及他們對外的外交手段,以及關中軍如今的地位。”
張鬆的話讓法正為之一震,外麵的一切貌似都很符合書中所寫。
若是以賈詡書中所言,關中軍的綜合國力當之無愧的第一,恐怕他們聯合一起,也未必能比的上。
長安之景哪怕百個成都都比不上!
如此的關中軍,他們怎麼比的上。
隨後法正還買了一本關中軍的律法條例,不過這本書比較厚,分了太多了冊,就這一本就要十五兩。
“孝直,你買這個乾嘛?”
“我想了解一下關中軍的律法與益州又有什麼區彆。”
“嗬嗬......看來你對這關中的興趣越來越大!”張鬆調侃道。
“這樣的一個關中,誰不感興趣呢!”
法正淡淡笑道,然後又看向張鬆:“子喬,這裡不是益州,你的性格的改一改了,說不定明天你就犯法了!”
“哈哈......”
張鬆聞言哈哈大笑,顯然並不害怕。
而法正見狀心中暗歎一聲:“這裡不是益州,咱們可沒有特權,何況這書裡說了,依法治國。”
聽到這話,張鬆更不以為然了,因為他覺得這是在扯淡,依法治國?那是針對平民的。
而法正也懶得再說了,畢竟張鬆也不是三歲小孩,而且他也不知道這董武所說的是不是真的。
現在他隻想快點返回驛站,鑽研一下這本《國力論》,然後看看關中現在製定的律法。
“走,回去吧!”
張鬆可沒有玩夠,自己雖然借給了法正六兩,但自己還有四兩,在長安也是一筆不小的錢,夠他揮霍一會兒。
“你先回去吧,我還想逛逛!”
“行吧,你自己注意的。”
“放心,這一點我知道,寄人籬下,我會謹慎的!”
......
數日之後,董王府。
“最近他們怎麼樣?”
“回稟主公,除了法正不出門,其餘人皆沉醉在長安的花花世家。”
“沒有做什麼違法的事?”
“大事倒是沒有,不過小事倒是一堆。”
範建搖了搖頭:”畢竟在益州豪橫慣了,隻惹出小事,已經是他們的克製了。“
“你告訴京兆尹,這些時間就讓他擔待擔待,該賠償的由王府出,或是犯罪了,按律處理,不理看王府。”
“是!”
“對了,過去的時候,順便讓徐庶過來一下,說我要帶他去見一人。”
“是!”
......
“主公!”
徐庶恭敬的拱手而道。
範建沒有等徐庶反應過來,一把手抓住,笑道:”元直,我帶你見一個人。”
“誰?”徐庶愣了愣。
“跟我走!”
徐庶被一路拉著上了馬車。
不一會兒就到了劉璋安樂公暫時居住的驛站。
“主公,咱們到底要見誰?”
“一個在政法領域可以與你一較高下的人。”範建神秘兮兮道。
徐庶聞言心頭一動。
一個人處理這政法的事確實很累,若是有個人能替他分擔,那自己也能少出一些錯誤。
進入驛館後,範建就拉著徐庶往樓上走,推開房門,裡麵坐著一個男子。
法正頓時驚呼一聲:“董王?”
“您怎麼來了?”
“給你介紹一個人,我猜你們兩個應該有話題。”
徐庶上前一步,拱手而道:”徐庶,字元直。“
法正起身,回禮道:“法正,字孝直。”
範建嗬嗬一笑:“你們閒聊,等會我找你們探討一下關中新政的未來布局!”
說完,範建就直接離開了這裡。
徐庶也沒有法正案桌上的書給吸引了,這本正是他定製的關中律法,他一直都認為有欠缺之處。
想到主公說眼前之人會有共同的話題,看到此言不假。
“孝直兄對政法有研究?”徐庶好奇的問道。
法正微微搖頭:“略懂一二。”
“其實這本是我主編編纂,其中可有什麼缺陷之處,希望孝直兄指教一二。”徐庶客氣地請求道。
“指教不敢,不過確實有一些觀點與書中相反。”
徐庶心中一喜,終於有人可以與他討探這一點:“請。”
“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