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正的出現讓範建很意外。
畢竟獻益州的主角就是張鬆與法正。
而且張鬆也在其中,可見他們倆的關係不一般。
不過現在範建不能表露出對法正的渴望,於是扶起劉璋。
“劉備以仁義聞名,沒有想到他會這樣的事,不過你放心,即讓你投我關中軍,我關中軍必不會負你!”
“從今日起,你便是安樂公,享受我關中公爵俸祿。”
大勢已去,如今能有那個公爵安享晚年,他劉璋已經滿足了,因為比起董武,他更恨奪走他一切的劉備。
範建的眼神還是離不開法正,隻要法正加入他陣營,那接下來他治下的地區有徐庶、法正這兩個左右手,那律政這一方麵,絕對是穩如泰山。
於是乎,範建有些迫不及待地想收法正了。
範建握住劉璋的手,說道:“今日貴客,設宴招待就!”
範建想了一下,感覺不妥,這裡離了劉備太近了,還是不保險。
於是大喝一聲:“撤軍!”
益州與法正相比,根本就不值一提。
劉璋眾人也被董武的這操作搞懵了?
你不是要打益州嗎?
怎麼現在不打了?
難道你是逗逼,故意發動戰爭玩?
不過就算他們有疑問,也不敢多問,畢竟誰都不敢保證董武會不會突然反悔,殺了他們滅口。
關中軍突然撤軍,正在路上的諸葛亮聽到這個消息,也是一頭霧水。
按照計劃,他們應該與關中軍會有一場死戰,可是關中軍撤軍了!
“不管什麼原因,這對現在的主公來說確實一件好消息。”
諸葛亮心中暗暗思索著。
“傳令下去,加緊行軍!”
......
半月後,長安!
馬車上劉璋心中不由得感歎,眼前的長安與他想象中的截然不同。
城牆高聳,城門鐵騎巡邏,繁華熱鬨的市井讓他心生羨慕。
路上行人如織,車水馬龍,街道兩旁的店鋪琳琅滿目,琳琅的商品讓人眼花繚亂。
走在路上,他可以聞到飄散在空氣中的煙火氣息與美食的香氣,這一切都讓他感到驚歎。
路邊的花壇上開滿了五顏六色的花,繁花似錦,令人目不暇接。
他看向窗外的景象,感慨萬千。
這盛世之景,他想都不敢想。
“董王!”
“董武!”
......
周邊圍觀的百姓紛紛向董武鞠躬行禮。
可見董武在他們心中的位置,望著董武不停向周邊百姓打招呼的人影,劉璋知道自己輸在了哪裡。
不單單沒有世家約束董武,就連百姓都如此尊敬董武。
或是當時他還有百姓支持,也未必會輸。
“你們辛苦了!”
董武不斷向周邊的百姓打招呼。
走在隊伍中的法正、張鬆二人不斷地觀望四周。
“孝直,這董武貌似沒有傳言的那般不堪,這一路走來,他治下的百姓貌似沒有一個不服他。”張鬆沉吟道。
法正微微搖頭,道:“暫時不能信,也有可能是假象罷了。”
“嗯?你的意思是,董武在裝模作樣?”張鬆皺眉道。
法正冷哼一聲,說道:“你仔細想想就知道了,董卓是何人?怎麼可能培養出這裡一個深得民心的兒子。”
“咱們等會,找個理由出來看看,是真是假,一目了然。”
“你的很有道理,等會咱們一起瞧瞧。”張鬆笑道。
兩人都認為董武是在裝腔作勢。
不過,他們也沒有揭穿,就想先看看再說。
接待劉璋的是董卓,對於一個沒了權勢的吉祥物,董卓也樂在其中。
這段時間,除了跟幾個老匹夫一起過著養老的生活,一點意思都沒有,現在好不容易來了新人,董卓自然要熱鬨一番。
劉璋也沒有想到董卓也如此熱情,心中的擔憂也消散了大半。
法正與張鬆因為是幕僚,職位又不大的關係,所以他們的離開並沒有引起其他人的注意。
不過他們全程都沒有離開錦衣衛與不良人的視線。
至於董武,他對長安有絕對的信心,隻要法正進了長安,那就是他的囊中之物,而且他也想先放一放法正,讓他了解一下自己。
隻要讓法正他們知道自己在長安光榮事跡,一定會吸引法正的注意,那時自己在拜訪,讓法正效力,便可事半功倍。
“三好書店!”
街上的一切,對法正與張鬆都是新鮮玩意兒。
不過身為知識人,書店的存在徹底吸引了他的注意。
“這書店還不止一間!”一旁的張鬆忍不住讚歎道。
書籍是最為珍貴的資源,也是文明發展的基礎,所以任何人對於這種東西都充滿了喜愛。
何況法正還是名士之後,對書籍的喜愛更甚。
法正看了看書店的招牌,然後對身旁的張鬆說道:“進去看一看!”
“好!”張鬆點點頭。
書店內擺放著各類書籍,不少的讀者在挑選自己需要的書籍,一片忙碌的景象。
書店分三層,樓梯是木質結構,踩在上麵嘎吱嘎吱地響。
一二樓擺放著許多的書架,每隔一個距離就放著一排書架,上麵放滿了書籍,而每一個書架上,都標記了一些價格。
三樓則是閱讀的地方,上麵堆放著筆墨紙硯,還有雅座。
“典籍、算術、民間故事、農工商......”
法正看著一個書架上標注的字,臉上露出了興奮的神色。
“走,我們去看看。”法正拉著張鬆走進了閱讀區。
“先生!你想要買些什麼書?”一個侍女看到有人進來,趕快迎了上來。
“給我介紹一下這裡的書籍吧。”
“請問二位先生需要什麼品類?”
法正想了一下說道:“律法!”
“先生這邊請。”
侍女將二人帶到了一處書架,隨後道:“這幾個書架都是。”
張鬆詫異:“這麼多?”
“咦,竟然還有各縣的案例,有趣!”
“這本多少錢?”
“三十四文。”
“借閱的話,一天一文錢。”
法正了解過長安的物件,一人每月最低月俸是二兩銀子,也就是2000文,一本這樣的書竟然不到三十分之一,著實便宜過頭。
試問在益州,這得幾石糧食或是關係過硬才能借閱,可是在長安卻是這麼廉價。
張鬆同樣是被這種優惠震驚了。
簡直匪夷所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