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第一貢生 >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婚

第三百二十九章 新婚(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以陸完為主帥,對朵顏三衛的備戰消息,很快便以旨意的方式傳到九邊各鎮。

宣府、大同和偏頭關作為西北靠近京師的關鎮,也是在兩日左右時間,便已知悉。

大同。

王守仁在拿到朝廷旨意之後,立時將總兵王璽叫來,對其傳達了皇帝要在遼東用兵的思想,並準備要派出兵馬進行協同。

“王中丞,您看此戰,還有大同什麼事嗎?末將是想問,咱是否還要派兵進行巡查,再派夜不收深入草原三百裡以上,探查韃靼行軍的動向?”

王璽知道,王守仁非常注重情報的獲取。

現在韃靼兵馬行動是在寧夏西路,朝廷要在遼東出兵,大同作為二者當中的區域,如果要完成情報獲取,最好是調查到韃靼主力的行動路線。

王守仁道:“韃靼小王子的主力人馬,是不可能在短期內,從遼東躍到寧夏西路的。”

王璽驚訝道:“那豈不是說,韃靼的主力仍舊在遼東?那……那……”

對王璽來說,判斷戰局不是他所擅長,可當他領會了王守仁話語中的一些意味,他開始緊張起來。

“你是擔心,這位新任的遼東巡撫,不能勝任出兵的差事,甚至不敢與韃靼小王子主力一戰?”王守仁倒也沒什麼杞人憂天的想法。

王璽道:“末將不敢。末將隻是覺得,那位陸巡撫,以往並無帶兵的經驗。”

王守仁搖搖頭道:“有無經驗不重要,他隻要能落實皇帝和張學士的用意,便勿用擔心韃靼會因此而跟大明有正麵交戰。但用壽寧侯為總兵……這步棋,我倒沒看懂。這或是陛下執意而為吧。”

顯然王守仁是瞧不起張鶴齡的。

之前既讓張鶴齡到宣府當副總兵,後又以張鶴齡為遼東鎮總兵,擺明是皇帝任人唯親。

王璽道:“韃靼小王子為人凶殘,以往對大同等處也多有襲擾,若他主力仍在,以大明遼東一次出擊五萬兵馬以內,隻怕難以有何戰果,甚至可能……”

王守仁抬頭打量王璽道:“現在要觀察的,不是察哈爾等部族的動向,更要留意永謝布部等蒙古右翼部族的動向,這時候韃靼小王子就算再有底蘊,也不敢與我大明展開硬碰硬的決戰。此時出兵拿下東部草原,是最佳時機……如果我是張學士,我也會如此選擇。”

“原來如此,原來如此……”

王璽一聽是如此,他便放心下來。

原來“英雄所見略同”,是我不夠英雄,所以我理解不了人家高段位水平將帥的意圖。

但隨即王守仁又補充道:“隻是在用壽寧侯這件事上,我還是保留意見。隨時備戰吧。”

……

……

西北一直都在備戰,不用王守仁吩咐,大同鎮各處的兵馬調度也都很頻繁。

畢竟已到了秋糧入庫之後,寒冬到來之前,往往也是韃靼人最常進犯的時間段,軍屯完成收獲任務之後,日常訓練會增多,同時也有更多的精力放在應對韃靼入寇這件事上。

偏頭關。

王瓊跟朱鳳探討起張周的用意,就相對比較輕鬆了。

“……知節,最近偏關的城塞,基本已重修完畢,我已經看過了,沒有什麼大礙。按照張製台走之前的吩咐,年底之前就會換戍你回京師,你也終於可以過幾天安穩日子了。”

王瓊對於朱鳳回京師這件事,是沒什麼意見的,甚至還略帶支持。

有朱鳳在偏頭關,王瓊甚至覺得,自己身為巡撫的威嚴和風頭,很多時候都被朱鳳給搶了。

朱鳳身為大明的總兵官,一介武夫,隻因為是王越和張周兩大名人所欣賞之人,一個混吃等死的勳二代,成為大明西北赤手可熱的人物。

跟這種人共事,連王瓊都會覺得很有壓力。

所以最好……就是趕緊把朱鳳送回京師,他愛去哪去哪。

雖然王瓊也知道,朱鳳其實沒什麼野心,對他也非常禮重,從來不會說違逆他的任何軍令。

朱鳳道:“還好,如果早些讓我回京的話,我就怕陛下會派我去遼東。”

王瓊笑道:“你就真這麼排斥戰場用兵之事?先前讓你去一趟威寧海,你回來後便好像有所抵觸,如果你實在覺得力不能及,也可以請奏,將自己調回去。”

“還是不了。”朱鳳有些遺憾道,“家父就在寧夏,其實如果調偏關的人馬去馳援的話,我還是可以去的。隻是……我怕累。”

直接。

王瓊覺得,朱鳳這小子就是被人趕鴨子上架。

“遼東用兵,應該是年前最後一戰,來年如何光景還不知曉,不過以我所見,韃靼小王子一統草原之野心已是鋒芒畢露,如果讓他得逞,以後就算大明不主動出兵,邊關戰事也會愈發增多。”王瓊感慨道,“研武堂需要你回去當教習,張製台也說過,你回去後用你為總教官。”

“我……我不行的。”朱鳳一聽,自己回京師後還要日常教導新學員,馬上又有抵觸。

王瓊道:“你不去,還有誰能更勝任此差事?這幾天你準備準備吧。”

朱鳳好奇問道:“遼東要用兵,這會偏關不會有戰事嗎?”

王瓊搖頭:“不會的,聽說寧夏那邊局勢也不是很緊張,倒是遼東可能會有大戰發生,具體如何……隻能等結果。以往或可從戰前分析局勢,得出一些結論,但現在……唯獨隻有等結果出現之後,才能通曉一切。大明邊鎮用兵之道的變化,太大了!”

第(1/3)頁

第(2/3)頁

……

……

陸完得到朝廷的調令之後,於十月十六,也就是張周跟林儀成婚當日,發兵往北。

前後所得知消息,還不到兩天。

出兵可說是非常急促,有點倉促應戰的意思。

兵馬的征調,也是自南向北,一路征調……陸完先鋒人馬從寧遠出兵時,人馬數量不到六千,一路將積蓄人馬,到沈陽中衛時,兵馬將會過三萬,到三萬六七千的樣子,其中騎兵數量也就一萬三四千,剩下基本都是協助戰車和火炮的步兵,一般的士兵都會配備火銃,但都是普通的火繩槍。

其中會有三千支左右的燧石銃,是張周之前就協助遼東打造的,會在陸完出兵時便攜帶。

火炮方麵,共六百四十門炮,除了有一百三十門左右分彆駐在各城塞之內,還有各城內本身打造的三十門重炮之外,其餘則有超過五百門遠炮將會被用以此番出兵。

沒有什麼遮掩,大張旗鼓出兵,好像生怕韃靼人不知道大明準備在遼東出兵。

至於名義……則遼東軍中上下,都還不知道具體是要去打韃靼主力,還是打朵顏三衛的。

畢竟朵顏三衛之前已提出了像火篩的蒙郭勒津部一樣,名義上歸順大明,以大明為宗主國,同時用大明給他們賜草場和土地,以後給大明上貢的方式,行藩屬國的義務。

隻有朝中主要文武大臣,以及各鎮的鎮守級彆,還有陸完、張永、張鶴齡等少數人知道,這一戰的主要目的,是徹底把朵顏三衛給收編……至於他們的領地,能打下來固然是好,打不下來,跟韃靼人相持交兵,則會從遼東再派出七萬左右的步卒,形成十萬兵馬的效應,跟韃靼小王子巴圖蒙克正麵交鋒。

先行出兵的三萬六七千兵馬,任務除了是滅朵顏三衛,也相當於排頭兵了。

……

……

十月十六這天,張周成婚。

因為是禦賜的婚事,張周在迎親規格方麵,也不亞於娶妻,從林瀚在京新禦賜的宅邸,接了林儀上馬車,他騎在馬上,一路上很多人出來圍觀。

錦衣衛和五城兵馬司的差役都會出來幫維持秩序,一路並不是往張周在澄清坊的“老宅”,而是直接迎親到皇城西北角什刹海邊上的新大宅內。

那邊也會準備好酒宴,用以招呼朝中前來恭賀的大臣。

一行很熱鬨。

當張周迎親到自家門口,鞭炮聲齊鳴,而錦衣衛也早就列在兩側,因為當天不但要保護張周的安全,還有皇帝會親臨,但具體幾時來則沒提前打招呼,東廠和錦衣衛都在做一些必要的安全保障。

宅院內。

朝中頂級大臣來的人並不多。

尚書中,隻有禮部尚書徐瓊一人到來,除此外就是通政使司左通政沈祿,二人都跟皇家有姻親,在朝中一向也被認為是靠裙帶關係上位的,他們到來多也是給皇帝麵子。

翰林院來客中,就連張周的座師王鏊都沒來,不過王華卻親臨。

王華不想湊這種熱鬨,但王守仁因張周得到爵位,雖然爵位上位正式冊封,要等王守仁卸任回京,但兩家等於是有了私交,王華肯來多是他想表現出“君子坦蕩蕩”的作派,如果他刻意躲著不來,反而會被人說他是有意在惺惺作態。

王華之外,還有翰林院的修撰劉春,編修孫緒等人。

孫緒是張周的同年進士,倫文敘也作為張周的年誼進士,卻沒有來參加。

……

……

這次的婚宴,相當於是朝中一次站隊演練。

那些瞧不上張周的,本身沒打算來,也不會想著不來會帶來什麼後果,至於那些瞧得上張周的……該出現也沒有什麼回避的。

大概也隻有王華屬於那種本不該來卻又來了的……也是王華知道自己因為兒子的關係,成為朝中的“特殊存在”。

相對而言,文官中六部中官員來參加的還是挺多的,兵部中郎中、員外郎、主事,就來了超過十人,加上其餘在京官員等……這次來的人中,地域上也都是以江南的官員居多,卻又在浙江餘姚等地方官員來得為少……朝中派係林立,大致保持了一種“非黨而不立”的原則。

大概的意思……隻有未來可能會跟張周結黨,需要跟張周結黨的人,今天才會來。

否則那些現在已經有黨派的人士,人家不會來。

武勳來的人就比較多了……英國公張懋沒親臨,但他的兒子張銳和孫子張侖卻在場,王越的兒子現任的威寧侯王春則也親自到來,成國公府家的主要父子二人沒來,但朱輔的嫡長子朱麟卻赫然在列,再是什麼侯、伯,或是親臨,或是以嫡子前來,也是好不熱鬨。

納妾並沒有拜堂的過程,新娘子直接被送進了內院,而張周則留下招呼在場的賓客。

朱祐樘沒來,在場賓客中,由張周負責招呼在場的文官;張侖、周瑛和周瑭負責招呼武勳;唐寅和徐經則負責招呼江南所來的舉人、貢生等。

在場人中……沒有任何一個跟張周有親屬關係的,本來蔣德鐘父子倆想來參加,但被張周以“不方便”為由給回絕……哪有老丈人來參加女婿納妾婚宴的?

就算你蔣老頭不介意,我張某人還介意彆人說我不懂規矩呢。

……

……

酒宴開始。

第(2/3)頁

第(3/3)頁

還沒等酒過三巡,張周跟徐瓊也還沒聊上幾句,那邊便有消息傳來,說是禦駕親臨。

張周和在場文官、武勳,需要親自迎接到門口。

卻是朱祐樘一身常服,徑直從門口進來,負責維持場內秩序的錦衣衛,也隻是比朱祐樘早進來一會。

“秉寬,諸位……不必多禮。”

朱祐樘說著,徑直迎到張周麵前。

其實張周也隻是表現出要拱手的樣子,也沒說多有禮數。

周圍那些基本沒有麵聖機會的中下層官員,還有來的士紳等,則跪倒了一片。

蕭敬笑著道:“不必多禮了!陛下有旨,起來起來。”

朱祐樘跟張周近乎是勾肩搭背,一起走到了主桌前,朱祐樘也毫不客氣坐在了單獨為他準備的位子上,連蕭敬和牟斌都隻能立在他身後。

“諸位,請坐。”朱祐樘笑道,“今天朕不過是出來湊個熱鬨,秉寬成婚,是朕給賜的婚事……怎沒見林侍郎?”

張周道:“陛下,林侍郎今日還留在自家府上,或是也有賓客要招呼。是否派人去請過來?”

朱祐樘笑著擺擺手道:“朕不會多盤桓,就不必去請他了,以後朝上會經常見。對了秉寬,朕還給你帶了一些賀你新婚之喜的禮物,都讓人給你送過來。”

錦衣衛和金吾衛抬著不少的箱子進來,大大小小一堆,張周也不知道裡麵具體是什麼。

是否貴重不重要,皇帝親臨,還帶了禮物,這就顯得很禮重。

大明上下,無論是誰成婚,皇帝都不會親自駕臨……張周這也是獨一份的。

“喝酒喝酒。”朱祐樘道,“酒宴不要為朕所擾,朕今日也不過是來與宴的,當成一般的賓客便可!”

……

……

皇帝這一來。

有關敬酒等事,自然都要麵朝皇帝……張周倒好像成了配角。

不過就算是當配角,彆人也會對張周羨慕不已。

主持酒宴的,也不再是張周,而是禮部尚書徐瓊……這就體現出徐瓊到來的作用,以他的老成持重,給主持了一場民間的婚事,卻還是納妾的婚禮……這點連徐瓊自己大概都會覺得很懊惱鬱悶……

我堂堂大明禮部尚書,成了婚禮司儀?

朱祐樘也隻是喝了三杯酒……還按照張周的吩咐,提前給換成了清水。

也是最近朱祐樘還在調節身體,再加上朱祐樘自己的確是……不勝酒力。

讓他喝三杯的白酒,以那不過尚可的虛弱小身板,還不定出什麼亂子。

三杯酒下肚,朱祐樘卻還是執意讓蕭敬給他換上真正的酒,他起身道了祝酒辭:“朕感念秉寬對朝廷所做的一切,包括救公主和太皇太後安危,他乃是大明的功臣,未來大明的希望。朕對他期許頗深……如今他新婚燕爾,朕除了是來道賀之外,也是想說,以後諸位卿家也應當與他精誠配合,如此匡扶社稷為好。”

“謹遵聖誨。”

眾人正要與皇帝同飲。

卻聽朱祐樘還有下文:“朕先前翻閱細讀了秉寬你所寫的手劄,涉及到你所領悟儒學的精髓,朕認為著實有意義。朕今日也想在這裡,希望諸位能多聆聽秉寬對於儒學的感悟,將來以此為修身立身的典範。”

這點是張周和徐瓊等人都沒想到的。

皇帝居然會在這種時候,於近乎公開的場合,為張周所修撰的書籍背書。

這等於說,張周正式所立的“心學”,將會有皇帝為背景。

張周感覺到,今日的婚宴細節傳出去之後,隻怕傳統理學跟新興心學的爭鋒,也會進入到白熱化,而本來還在猶豫力挺心學還是儒學的傳統學者,會有更多人站在心學一邊。

這可比曆史上陳獻章、湛若水和王守仁他們,靠開學壇於民間講學,推廣心學要便利許多。

曆史上是自下而上,而現在近乎是可以自上而下了。

好嗎?

張周想了想,也不全是好的,不走群眾路線,容易出現假大空,以及跟底層學術研究者脫節的情況。

不過好在一切都是經過整理之後的集大成,在研究和探索方麵,少走了很多彎路。

從推廣角度來說,已經是滿分開篇,不在意細節了。

“朕敬諸位。”朱祐樘主動將酒水飲下。

來訪的賓客一邊在喝酒,一邊在想……這輩子能跟皇帝一起喝酒,還得到皇帝的敬酒……死而無憾了。

(本章完)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