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臨夏 > 第161章,歸去
背景色:字体:[]

第161章,歸去(1 / 1)

推荐阅读:

最新網址:方臨、方赫、方傳宗、方傳輝兩隊人相繼回來,拿回來材料,修補了屋子。

午飯,一大家子一起吃飯,方傳宗、方傳輝說起了上午之事。

大娘方柳氏聽了,氣道:“南坪村孫家的人,這真是臉都不要了。”

若是孫大娘聽到這話,恐怕會說,若能給女兒找到個好婆家,攀上老方家的高枝,臉算什麼?

“也虧得你們精明,若是真下水救了孫家玲玲,這事就說不清了,最後,恐怕還真得娶了人家。”二伯方仲貴感歎。

“南坪村孫家好可惡,就不怕咱老方家報複?”方赫同仇敵愾道。

“若是事情成了,成了親家,自然不怕;若是不成,咱們心裡知道,可明麵上也沒法說什麼。”

二伯方仲貴教育兒子:“你看,就像現在,人家隻是拉著你傳宗、傳輝堂兄救人,彆的也沒做啥,明麵上,咱家也不好拿這當由頭找上門。”

這時,小叔方季平冷不丁道:“若是孫家臉皮厚,說不得,還不會罷休。”

“咱家也不怕事,隔壁村孫江真要不罷休,我倒要問問他們臉皮有多厚。”

方爺說了句,又叮囑方赫、方草兒、方小小等人:“你們堂哥這次,也算是個教訓,以後要多長個心眼。”

方草兒等人都是點頭。

方臨聽著這些,沒說話,想到回村的種種見聞,若有所思:‘善與惡,淳樸與奸猾,精明與愚昧,這就是村子,既有著人性的閃光,也有著陽光照射不到的醜陋,不必讚美它的好,也不必貶低它的壞,這都是它。’

“也是因為臨子家,咱老方家如今成了香餑餑,才會這麼讓人稀罕,搶著說親,不然人家哪會花這些心思?要是能多娶幾個媳婦就沒這些事了,咱老方家的小夥子,每人娶他十個八個的。”二娘方王氏說道。

聽了這話,一大家子都是笑起來,氣氛重新變得輕快。

正吃著飯,外麵突然傳來嘈雜的說話聲,起身一看,原來是喬村正、覃師爺,還有七嘴八舌的村人。

覃師爺這般村人眼中的大人物,此時進門,卻是下意識彎著腰,態度放低三分,這也讓村人明白,村裡的好事為是因為什麼了,紛紛開口。

“覃師爺來說了,過年那幾天,咱們村要來個唱戲的戲班子,一連唱七天,還不要錢。”

“這可是大好事啊,今年過年可要熱鬨了。”

“都是沾了你們老方家的光。”

……

老方家四房的人聽著,都是高興,感覺有麵子,雖說主要是因為三房方臨家,但他們也與有榮焉嘛!

‘知縣倒是會做人情。’方臨意會這一點,暗暗點頭,不過卻也不在意,以他如今人脈、勢力,這點小恩小惠受得起。

外麵,孫家孫大娘、孫玲玲全家人過來了,如小叔方季平猜的那樣,孫家下那麼大本,果然不肯罷休,想過來看看能不能訛個好女婿回去。

來到小和村,聽到小和村人都在傳,‘小和村過年那幾天,有不要錢戲班子過來,大唱七天’,孫家人心中羨慕,想著到時候一定要過來看,卻也沒忘了正事,來到老方家,正好看到覃師爺對方臨的熱絡態度,不由眼睛瞪大。

平時,他們交糧,縣衙中一個小吏都能將他們折騰半死,更何況覃師爺這般大人物?是的,在他們眼中,覃師爺就是大人物,隻有鄉飲酒禮才可能看到一麵的大人物。

而現在,覃師爺對著方臨低頭哈腰,這是何等麵子?給他們造成的衝擊,實在太大。

可以說,覃師爺如此態度,直接扼殺打擊了村中許多人家的小心思。

“孫大娘,你不是說,來老方家有事,什麼事啊,還要全家人過來?”有人問道。

孫大娘本來目的,自然是想讓方傳宗、方傳輝兄弟倆一人娶了自家女兒,可現在哪還敢說這話,頓時改口道:“上午,我家玲玲落水,是老方家大房的傳宗、傳輝喊人救的,這不過來感謝麼?”

“沒事。”麵對這麼多人看過來的目光,方傳宗、方傳輝兄弟倆擺著手。

場中不少人看出些什麼,卻也看破不說破,氣氛倒也融洽。

……

覃師爺這次拜訪,讓方臨家在小和村的地位,更加超然物外,一些算計紛擾紛紛遠離。

——當差距大到一定程度,對許多人來說,連小心思都不敢有了。

時間就這麼過去。

等再去縣城買東西時,方母給福嬸請了個有名大夫,那大夫來了也看不出來病灶,沒辦法,隻能讓對方開了許多藥。

去縣城還買了其他東西,方母做了些米酒,過了幾天做好送過去。

從福嬸家回來,方母高興道:“米酒用開水衝泡,她一連喝了兩大碗,福林都說,好久沒看到他娘吃這麼多了。”

高興之後,又是感歎:“這次,我坐了一會兒,看到福嬸蓋著的被頭油膩得發亮,摸著溜光,還有味,人的味兒、尿的騷味、發黴的味兒……”

“我看著福林、王家大媳婦,不像是那樣人啊!”方父說道。

方臨、田萱聞言也是看來。

“也不是福林、杏花對福嬸不好,是他們本身,就不是太愛乾淨的人。”

方母說著:“你們不知道,他家屋簷下,砌了個泥巴灶,鍋又炒菜,又要燒開水,燒出來的水有一點點油腥味,鍋蓋像是塗了一層黑漆。椽子下吊著灰塵,墨黑墨黑,長長短短,一串一串,風一吹,搖搖擺擺像是沒聲音的風鈴一樣。我找個毛巾,毛巾就像泥鰍,抓在手裡滑溜溜的……”

方臨聽著,暗暗歎息,這種事情就不好說了。

次日,方母又忙碌起來,說是要做黴豆腐。原來,福嬸喝了米酒,方母問她還想吃什麼,福嬸說想吃黴豆腐,方母就記下了,一方麵是感念過往恩情,一方麵也是享受這種被人需要的感覺。

過兩天做好給對方送去。

“這黴豆腐好吃。”福嬸說道。

見對方享受的樣子,方母高興道:“你喜歡吃,我明天將剩下的全部拿來給伱。”

這次回來,方母身上卻有一種無以名狀的傷感,對方臨他們道:“福嬸沒一點好轉,越來越嚴重,整個人沒了精氣神,像灶膛的餘火一樣,不再刺眼火爆,隻剩下平和溫順,就那麼安靜的躺在床上……怕是……”

後麵的話她沒說下去。

又過了些天,王福林過來,說他娘恐怕不行了,想見方母一麵,方臨全家都是過去了。

這時,福嬸已經臥床不起,聽到聲音,看到方母來了,掙紮起身想說話,可沒有太多力氣講話,聲音如枯柴從中折斷了,絲絲縷縷全是裂紋,輕得如同一陣風。

方母使勁聽著,也沒聽出名堂來。

最後,或許是回光返照,福嬸終於榨乾身體最後一點力氣,看著方母道:“方家妹子,謝謝!”說著,碩大的眼淚從眼角汩汩流出來。

沒一會兒,屋內傳來哭聲,王福林晃晃悠悠來到門口,一下子坐在門檻上。

福嬸去了後,方母很是難過,買了香、鞭炮、黃紙,去上墳回來,就沒說話,晚飯都沒吃。

直到月亮升起,月光從木格子窗照進來,如同白晝,方母才悠悠說了句:“老天不長眼,又死了一個好人。”

方臨聽了這話,一時間心中五味雜陳,不知是何滋味。

……

福嬸走了,方母很是難過,可日子還要繼續過。

時間就這麼一天天過去,臨近過年,今年,方臨家在小和村過年,去縣城買了許多年貨。

一天天數著、盼著,過年這天終於來了。

老方家四房在一起過,屋內幾個火盆燒得旺旺的,飯菜雞鴨魚肉什麼的都有,極為豐盛,熱氣騰騰,香氣噴噴,分量極足,各人也都穿上新衣服。

鞭炮炸響聲中,一頓紅紅火火的年夜飯開始了。

這晚上,村人各家也都拿出了家中最好的東西,至少要讓小孩子葷腥管夠,還有就是,今年村中各家年夜飯要稍早些,因為有戲班子唱戲。

小和村不比府城,戲班子過來,可是了不得的天大喜事。

在村中人家差不多吃過年夜飯時候,戲班子過來了,開始‘鬨頭場’,所謂‘鬨頭場’,就是光敲鑼打鼓不演戲,敲得十分熱鬨,聲震全村,傳出老遠,告訴人們,好戲即將開場。

聽到‘鬨頭場’的鑼鼓聲,村中少數年夜飯還沒吃完的人家,家中小孩兒們吃飯心思就沒了,一邊慢慢地放筷子,一邊瞧著父母的臉色,今年大過年的父母自然不會有什麼意見,於是他們就起身溜之大吉。

村中各家的孩子們,過來村子打穀場空地上會師,湊一起,說著‘二蛋,你過來了’、‘秀秀,你也過來了’,結伴高高興興去搶看戲位置。

老方家一大家子來到,這裡已是人山人海。

不僅是小和村的人,還有周圍十裡八村的人,翻過山頭過來看,人老多了,烏央烏央的。

有的搬著凳子,有的往早就占好的位置上擠,吵吵嚷嚷。如此巨大的人流量,都不比趕集差了,這就造成,還有些帶著東西過來,蔥油餅、炒栗子等等,在這售賣。

“上次去府城,也看過戲,可和咱們村裡大不一樣。”

“可不是?相比府城,咱們村子這就是小排場了,也亂糟糟的。”

“也不能這麼說,各有各的好,咱們村裡熱鬨多了。”

……

方臨看著聽著,到處是人,耳邊遍是喧囂,如這般氛圍,倒是有一種與府城看戲不同的魅力。

自家村裡唱戲,自然給自家村人留有位置,他們進去。

隨著敲鑼打鼓,唱戲開始,歡慶的一晚過去。

這次唱戲有七天,從除夕,直到大年初六。

每到傍晚,小和村就格外熱鬨,特彆是許多小孩子,最喜歡往戲場裡擠,若是遇到看過的戲,就在戲台下跑來跑去追逐,還有趁著人多,在父母麵前說‘誰誰吃了什麼之類,我也要’。

在村裡,吃零食是一件極為奢侈的事情,不過大過年的,各家父母也不會吝嗇幾文錢,當小孩子手裡買到吃的,就聚在一起炫耀,有小和村的,也彆的村子這兩天相熟的,一起玩。

小和村的孩子是中心,這個說‘這戲我們昨天早看過了’,說出其中幾個詳細的橋段;那個又說,‘那個戲文演員我們認識,昨天下台,看過卸妝的樣子,跟台上一模一樣,可漂亮了’。

老方家的孩子站在‘食物鏈最頂端’,如方玉玉、方小小等,就能說‘今晚唱完戲,那些戲文演員就會去我們老方家吃點東西,你們要不要去看’?方歲安也會炫耀,‘我堂兄送我的人物卡卡牌,你們見過沒’……

每每說起來,就能引起一片羨慕。

——從前,戲班子來村子唱戲,村裡會做兩件事,一是挨家挨戶籌錢,多少不論,有錢出錢,有力出力,也不論籌到多少,少了就少演兩場,多了就增演兩天;戲班子演員吃飯問題,就是輪流吃,早中晚吃飯,基本上幾天唱下來,村子每家都會輪到一次。

這次戲班子連唱七日,不要錢,戲班子吃飯也不是像往常輪流,老方家包了,更準確說,是方臨家包了,因為村人送的好多菜啊什麼的,吃不完,根本吃不完,又不值得帶去府城,這次正好做個順水人情。

如此,讓老方家在村裡的聲望更高一截,更得村人信任,為將來可能拉人之事做下鋪墊,也讓方玉玉、方小小、方歲安等方家小孩子多了個炫耀令小夥伴們羨慕的話題。

……

除夕過去,初五過去,元宵過去,這個年也就過了。

歡聚過後,便是離彆,方臨一家要回府城了。

這日,老方家一大家子幫著收拾東西,裝上馬車。

方父、方臨、田萱還好,方母倒是更感性些,臨走前,又回到老屋,仔細檢查各個房間,臉上難舍難分的樣子。

也難怪,府城的家萬般好,可這裡才是根。

“娘,咱們走了,又不是以後都不回來了。”最後,還是田萱挽著方母向車子走去。

方臨家也沒刻意說,從村子經過,許多人家才知道今日方臨家回府城,紛紛出來,到了村口,已然是烏泱泱一片人,都是來送彆的。

——這次,方臨家回來,他們沒少沾光,從分的吃食什麼,再到戲班子過來等等,有此舉動也不奇怪。

村口,方臨一家和方爺、方奶說哪裡留了錢,和大房、二房、四房說若是有事情去信給他們,又和村人道彆,上車。

“一路順風!”

“保重!”

“明年再回來!”

……

村人揮著手。

如方玉玉、方小小年齡小的,這些天方臨帶著她們玩,給她們講故事,感情甚篤,更是喊著‘臨子哥哥’追出好一段。

拉開車簾,方臨一家同樣揮著手,在清晨的陽光下馬車粼粼遠去不見。

……

(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