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四人停了下來。
原來,主大街上的人流量和貨物流量太大,一經堵塞,就堵得特彆長。
看這架勢,隻怕一時半會兒沒法過去。
陳嬌看向諸葛亮,道:“看來,我們隻能繞路了!”
諸葛亮點了點頭,表示一切都聽從陳嬌的。
陳嬌領著隊伍,走進了左邊的街巷。
在這條街巷,行人依舊如織,但比主大街上的情況好得多,至少他們能夠通行。
諸葛夢雪情不自禁地說道:“早就讀過詩經中的繁華景象,但比之薊縣的情景,恐怕遠遠不及!真沒想到,燕侯的治國之才,也是如此出色!實在讓人欽佩!”
陳矯笑了笑,心裡有種與有榮焉的感覺。
諸葛亮皺眉道:“燕侯治下,商貿鼎盛,百姓安居樂業,確實叫人欽佩拜服!隻是不見儒者蹤跡,隻怕會令人心逐漸變得追名逐利。按長遠來說,恐怕並非好事!”
陳嬌笑道:“孔明這話,我也曾向主公提過,但現在不說了,因為正如主公所言,仁義道德不僅無用,而且是上位者壓榨百姓的手段,何必戀棧不放。”
諸葛亮聞言,露出思忖之色。
諸葛若雪問道:“燕侯不講仁義道德,難道就不怕百姓或者部下反叛嗎?”
陳嬌笑道:“若雪小姐這話,可以說是點到了儒學的本質,那就是上位者自以為能夠維護自己地位的工具罷了,但主公不以為然。他說,忠誠和愛戴,其實就是感情而已,隻要他做得足夠好,百姓和部下自然會對他生出這種感情,不需要誰去說教,一切會油然心生。就好比慈祥的母親不需要多說,子女都會對她生出孺慕之情一樣。
“如果他是個混蛋,就是天天哭著喊著教導大家忠孝,大家也不會產生忠誠和愛戴之心。所以王朝才會更替,忠孝那一套也救不了,令百姓失望的王朝。所以說,想要靠儒道保住自己的江山,根本就是自欺欺人,掩耳盜鈴的做法。
“治國之道,本質不在於道德,而在於利益,隻有讓大部分人對於自己的生活感到滿意了,那麼,他們才有可能聽得進去你的說教,才會自發的維護社會的問題,你的統治自然就可以延續下去,否則的話,你所有的說教,在百姓看來,簡直就是放屁。
“而儒道,不談利益,空談道德。難道你在盤剝百姓,令他們食不果腹,衣不蔽體的情況下,讓他們效忠於你?所以說,能為大多數人謀利的人主,才算是個合格的人主,否則就是不合格。這就是唯一的標準。”
諸葛亮三人第一次聽到這樣的言論,心裡受到的衝擊很大,久久不能自語。
諸葛夢雪問道:“難道隻要利益,不要道德嗎?”
陳嬌笑道:“倒也不是這個意思,而是主次的分彆罷了。利益是道德的基礎,若無利益,道德根本無從談起。如果本末倒置了,隻怕不僅無用,反而會起反效果。所以,利益就是最大的道德。
“主公說,所謂的忠孝,與其說是道德,其實算是一種感情。感情是強迫不得的,就如同一個女子對男子的愛情。把忠孝變成道德,然後進行教育,那就是強迫彆人忠孝,就好比強迫一個女子去愛一個不愛的男人,那不是在講道德,而是在耍流氓!”
諸葛亮等人聞言,不禁笑了起來。
陳矯繼續說道:“忠孝這一套,可以引導提倡一下,但不必去強迫,因為強迫也沒用。主公還說,不管你做得有多好,總是會有人不滿意的。那也不必太在意,隻要能令大多數人滿意就足夠了。大多時候,月亮都是殘缺的,更何況人心。所以,有些人不喜歡你,也不必太在意,有些人並不忠誠,那也不必放在心上。”
諸葛亮等人聞言,不禁心頭一震。
諸葛若雪問道:“如果一個女子嫁給了一個不愛的男子,那按照燕侯的意思,是不是這個女子,就可以去勾搭彆的男人了?”
諸葛夢雪聞言,不禁嬌顏一紅,隻覺得妹妹竟然問出這樣的話,還真是不害臊。
不過,她對於這個問題的答案,也感到好奇。
陳嬌反問道:“你們是想聽我的看法,還是想聽主公的看法?”
諸葛若雪沒好氣地說道:“當然是燕侯的看法!難不成燕侯沒對你說過這些?”
陳嬌笑道:“確實沒說過這種問題。不過,我對此倒是有一些淺薄的看法。若雪小姐還要聽嗎?”
諸葛若雪點了點頭,道:“那當然!”
陳嬌理了理思緒,道:“我覺得這種情況雖然有些不幸,但既然結婚了,那就是一種承諾,既然自己做出了承諾,就該為自己的承諾負責。如果這個女子實在想要跟彆人,不妨首先與這男子解除婚姻關係,然後再去嫁給自己想嫁的人難道不好嗎?”
諸葛若雪沒好氣地說道:“先生這話倒是有些道理。不過,男子三妻四妾,難道不算是違背諾言的行為嗎?”
陳矯聞言,苦笑道:“看來,國家問題和個人問題,還是不能完全等同啊!”
不知不覺間,一行人來到一座府邸的大門外。
陳矯勒住馬,指了指眼前的府邸,笑道:“就是這裡了!”
三人見狀,感到有些難以置信。
諸葛亮皺眉道:“先生,這座府邸太豪華了,在下愧不敢當啊!”
陳矯笑道:“這是主公私人送給孔明和兩位小姐的禮物,不屬於官方開支。孔明就不必客氣了。”
諸葛亮抱拳道:“那在下就卻之不恭了。”
陳矯抱拳道:“那在下就告退了。”
諸葛亮抱拳道:“恭送先生。”
陳矯騎著馬,向燕侯府趕去。
晚上,諸葛亮沒有入睡。
他站在後院的湖泊邊,看著波光粼粼的湖麵發呆。
這時,兩個姐姐的歡笑聲從後方傳來,將諸葛亮的思緒拉了回來。
諸葛亮轉過身,朝兩個姐姐行禮道:“大姐、二姐!”
諸葛若雪問道:“孔明,你怎麼站在湖邊發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