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羅昂已經回到了洛陽,站在洛陽的城門樓上,眺望著遠方的天空。
羅昂喃喃道:“不知文姬她們現在怎麼樣了?這麼久沒回去,真的挺想她們的。”
話音剛落。
這時,宋憲來到羅昂身邊,將手中的竹簡遞給羅昂:“主公,剛剛接到關中急報,說在不久前,羌人大軍已經被馬騰、馬超擊退了,西涼的危急已經解除了。”
羅昂聞言,連忙從宋憲的手中接過竹簡,然後展開看了一遍:“馬超果然厲害,在千軍萬馬中陣斬對方十幾員大將,令對手軍心大震。”
說著,他卷起竹簡,一臉輕鬆地說道:“西涼問題也解決了,形勢一片大好啊!”
宋憲道:“這麼一來,我們就可以專心去對付袁紹、匈奴人和鮮卑人了。”
羅昂看向宋憲,道:“今日辛苦你了。”
宋憲抱拳道:“能為主公效力,這點勞苦不算什麼。”
冀州。大都督府。
此時,袁紹已經回到了冀州,現在正與眾文武議事。
審配抱拳道:“主公,此戰大敗,罪在許攸。如果不是他攛掇主公去征討羅昂,何至於遭受如此大敗,應該立刻處斬許攸,以告慰陣亡將士。”
其他人紛紛附和。
許攸急忙辯解道:“主公英明。其實,此戰主公已經勝券在握的,全因淳於瓊出戰不利,貽誤戰機,導致他被趙雲斬於馬下,更不要說會釀成如此大敗。還請主公明鑒!”
袁紹想到淳於瓊出師不利的事情,覺得許攸說得不錯,便點了點頭。
許攸趁機說道:“如今淳於瓊的家眷就在冀州,主公便可下令,將淳於瓊的家眷斬首示眾。”
袁紹點了點頭,道:“我正有此意!”
說著,他看向袁尚,道:“尚兒,你立刻率領虎賁軍,前去抓捕淳於瓊的家眷,並將他們押赴城門口,斬首示眾。”
袁尚抱拳應諾,然後離開了。
袁紹想到當前的局勢,皺眉道:“羅昂僥幸贏了我一場,必然趁勢來攻。”
說著,他掃視了眾人一眼,問道:“諸位,你們有何看法?”
審配抱拳道:“主公英明,羅昂趁機反擊是肯定的。不過,他還需消化這場大戰的勝利果實,因此,他要發動進攻,最快也要到初夏時候。”
袁紹點了點頭,問道:“那你認為他進攻的方向會在何處?”
審配道:“其進攻方向必然是廣平郡。”
袁紹不解地問道:“先生為何如此肯定?”
審配道:“廣平郡離並州最近。如果不攻破廣平郡,羅昂就會寢食難安。一旦羅昂占領廣平郡,那我們的執政中心就會暴露。”
袁紹問道:“那該如何守衛?”
審配道:“廣平郡本有十萬大軍,主公可再遣五萬大軍增援,令蔣義渠為主將,高覽為副將,逢紀為軍師,定可守住廣平郡。”
袁紹聞言,流露出猶豫的神情。
許攸見狀,立刻抱拳道:“逢紀為軍師還行,但高覽並非大將之才,又是外姓,豈可獨當一麵?屬下以為,應當任命三位公子,或者高乾為大將,全權掌管廣平郡軍務,可保萬無一失!”
袁紹深以為然地點了點頭,道:“子遠所謀,最為妥當。”
眾人見袁紹如此說了,也不再說什麼。
袁紹看向高乾,道:“高乾,你跟隨我多年,立下了無數汗馬功勞,這防守廣平郡的重任我就交給你了。”
高乾聞言,支支吾吾地說道:“主公信賴末將,乃是末將的榮幸,隻是如此重任,末將隻怕難以勝任啊!”
袁紹笑道:“你定能不負我的所托,此事就這麼定了。你儘快準備,趕赴廣郡。”
高乾聞言,隻好抱拳應諾。
不久,夜幕降臨了。
八方酒樓。
此時,裡麵高朋滿座,十分喧囂,但無法衝散那股沉悶壓抑的氣氛。
一名中年儒生喝了口酒,一臉鬱悶地說道:“主公七十萬大軍,怎麼就敗給了羅昂?這可真是沒天理啊!”
同桌的另一個儒生皺眉道:“我到現在都不相信這是真的。羅昂隻有三萬兵馬,怎麼就打敗了主公的七十萬大軍?”
話音剛落。
這時,鄰桌的年輕人笑了起來。
正在說話的兩個儒生聽到他的笑聲,齊齊朝他看過來。
一人問道:“你是何人?我等所言,有何可笑之處?”
那名年輕人笑著朝兩人抱拳道:“在下司馬懿,無意聽見兩位仁兄言論,並無冒犯之意,還請兩位仁兄見諒。”
一人冷哼道:“你還沒回答我們的問題,你剛才為何發笑?”
司馬懿笑道:“兩位仁兄,這行軍打仗之道可不是吟詩作對,不是那麼簡單的。要決勝於沙場,軍隊的紀律、官兵的勇氣、裝備的情況、將帥的智勇,以及後勤輜重,情報獲取。雙方軍隊的強弱,可不是單看數量的,而是這許多方麵綜合在一起的結果。”
兩個儒生聞言,冷冷一笑。
一人沒好氣地問道:“你是說羅昂那個逆賊,綜合實力強於我們嗎?”
司馬懿思忖道:“之前還無法做出準確的判斷,現在倒是顯而易見了,又何須在下多言?若非如此,主公如何能敗。”
說著,他不想與這兩個儒生繼續糾纏下去,便站起身,將酒錢付了,然後離開了。
同桌的友人見狀,連忙跟上。
大街。
司馬懿和那個人從酒樓裡出來了。
友人問道:“仲達何故匆匆離開?”
司馬懿笑道:“我剛才情不自禁多嘴,俗話說得好交淺言深,必起禍端,還是走為上策。”
友人點了點頭,好奇地問道:“在下倒還想聽聽仲達的高見。難道羅昂此戰獲勝,並非是因為運氣所謂?”
司馬懿笑道:“羅昂要是單靠運氣,又豈會走到今天?羅昂自出道以來,經曆了無數場大戰,幾乎每場大戰都是以少勝多,威震天下。其用兵之凶險,令人歎為觀止。袁紹雖然也算得上是一代人傑,但與羅昂相比,可要相差太多了。
“再者,主公麾下雖然兵將如雲,但謀臣之間相互傾軋,遇事往往黨同伐異,而不是做正確的建議,再加上主公優柔寡斷,再如此情況下,更加無法做出正確的判斷和決策。從軍隊來說,羅昂軍雖然人數多,但都是羅昂一手訓練帶領出來的百戰精銳,可謂是虎狼之士,戰力之強悍,不需贅言。袁紹軍訓練不足,而且又是不久前投誠的軍隊,軍心並不穩。雖然是七十萬大軍,卻隻能視作四、五十萬人。
“在如此情況下,袁紹的正確戰略,應該是徐圖緩進,步步為營,先攻略並州、幽州,然後再伺機南下,攻打洛陽地區,而袁紹卻急於求成,率主力大軍渡濁漳河,意圖一戰而定乾坤,這卻正中了羅昂的下懷,可以說早已經注定了!”
友人聞言,道:“若是仲達為袁紹謀劃,想必這場大戰的結果就要改寫了。”
司馬懿笑道:“誰去謀劃都沒有用,因為袁紹乃是優柔寡斷之輩,隻會聽小人之計,不聽忠臣之言。現在,我想看的是羅昂接下來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