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隆元年的長安城,晨光穿透薄霧,宛如一柄金梭,將天際織就成瑰麗的錦緞。
巍峨的宮牆在光影中舒展身軀,琉璃瓦折射出粼粼金光,與朱雀大街的車水馬龍相映成趣。
這份表麵的祥和卻難掩暗流湧動——太極殿飛簷鬥拱間,烏鴉撲棱棱地掠過,嘶啞的啼鳴回蕩在宮闕深處,為這座古老的宮殿增添了幾分肅殺之氣。
此刻的大唐王朝,恰似暴風雨前的海麵,看似風平浪靜,實則暗潮洶湧,各方勢力在朝堂之上展開了一場不見硝煙的博弈。
李治端坐在龍椅之上,望著階下群臣此起彼伏的朝服,眼神深邃而複雜。
自登基那日起,他便深陷權力的旋渦,在盤根錯節的勢力網中艱難前行。
清流集團把持朝政,武將虎視眈眈,江南門閥暗中角力,這些龐然大物盤踞在朝堂上,每一次呼吸都牽動著皇權的根基。
為了打破僵局,李治不得不采取一係列偏向世家的手段。
他扶持寒門子弟進入中樞,為新晉世家大開科舉之門。
他默許商賈與士族聯姻,以經濟利益分化舊有集團。
他甚至不惜違背祖製,將部分軍權下放至地方豪強。
在他的精心布局下,新晉世家如破土春筍般崛起,成為製衡清流的重要力量,朝堂之上終於達成微妙的平衡,天下也漸漸重歸太平。
這份來之不易的平靜並未讓李治感到絲毫輕鬆。
銅鏡中,他望著自己日益憔悴的麵容,兩鬢的白發與眼下的青黑觸目驚心。
多年來,風疾如附骨之疽,時常在深夜發作,疼得他冷汗浸透錦被,連批閱奏章的力氣都沒有。
他知道自己的生命正如同西下的夕陽,在暮色中漸漸失去光芒。是時候為大唐的未來做長遠打算了。
永隆元年的早朝,當“立李賢為太子”的詔書宣讀時,朝堂上響起山呼海嘯般的“吾皇萬歲”,可李治的心中卻滿是陰霾——太子年僅弱冠,而朝堂局勢波譎雲詭,稚嫩的肩膀真能扛起江山社稷的重擔嗎?
也是在這一年,李治做出了一個震驚朝野的決定:恢複宰相製度,並任命張柬之為相。
消息傳出,太極殿的地磚仿佛都在議論聲中震顫。
老臣們交頭接耳,有人搖頭歎息“相權複立,皇權必弱”,也有人揣測聖意,認為這是帝王平衡各方勢力的又一妙棋。
唯有張柬之在接到任命時,望著手中金燦燦的詔書,渾濁的眼中燃起了鬥誌——他堅信,自己將成為守護李唐江山的中流砥柱。
兩儀殿內,檀香混著濃重的藥味在空氣中彌漫。
李治斜倚在龍榻上,蒼白的臉色與素白的錦被融為一體,呼吸聲微弱得如同遊絲。
窗外的陽光透過雕花窗欞,在他身上投下細碎的光影,更襯得他身形單薄如紙。
當張柬之踏入殿中時,眼前的景象令他心頭一顫:曾經意氣風發的陛下,如今竟虛弱至此?
“陛下。”張柬之疾步上前,重重叩首。
李治緩緩抬起手,示意他起身,勉強扯出一絲笑容:“張愛卿,你來了啊。”
“朕叫你來,是要和你說……”
他頓了頓,指了指案幾上那份被朱砂圈畫得密密麻麻的奏折,“這份折子上的話,以後就不要再提了。”
張柬之的心瞬間涼透。
他日夜苦思治國良策,更將警惕武後乾政視為頭等大事。
此刻,陛下的話如同一盆冰水,澆滅了他所有的期待。
他向前一步,蒼老的聲音中帶著顫音:“陛下!縱觀曆朝曆代,從未有女子能掌控如此重權!”
“日月同天,二聖臨朝,陛下健在時尚可製衡,可太子年幼,天後勢大……”
他突然伏地,額頭重重磕在青磚上,“恕臣大不敬!若陛下……若有不測,天下還有誰能壓製得住天後?”
“到那時,李唐江山恐將易主啊!”
“老臣懇請陛下,下旨令天後殉葬,以絕後患!這是為太子殿下,為天下黎民百姓啊!”
殿內陷入死寂。李治的手指死死攥住錦被,骨節泛白。
他怒目圓睜,胸中騰起熊熊烈火。
可當他望向張柬之的白發,以及那因叩拜而紅腫滲血的額頭時,怒意卻如潮水般退去。
他何嘗不知臣子的忠心?又何嘗不清楚武後的威脅?隻是……
“張相,”李治的聲音沙啞。
“朕提拔你為相,你該明白朕的苦心。”
比起權力,朕更憂心的是大唐萬裡河山。
“自二聖臨朝,天後處理政務可曾出過差錯?”
“她修訂律法、推行新政,為百姓減免賦稅,為邊疆將士籌措糧草……”
“這些年,她陪著朕夙興夜寐,殫精竭慮。”
說到此處,他劇烈咳嗽起來,指縫間滲出點點血漬,“你們因她是女子,便對她的功績視而不見。可朕……朕是她的丈夫啊!”
“從接她回宮那日起,我們便攜手走過無數風雨。她在朕病入膏肓時徹夜守在榻前……”
淚水劃過他溝壑縱橫的臉頰,“朕的心也是肉長的,如何能忍心讓她……”
張柬之望著帝王悲痛欲絕的模樣,心中五味雜陳。
他知道,陛下對武後的感情早已超越了普通夫妻,那是共患難,同生死的羈絆。
可身為臣子,他不能眼睜睜看著江山落入婦人之手。
正要再諫,卻見李治擺了擺手,疲憊的閉上雙眼:“退下吧……朕累了。”
待張柬之的腳步聲消失在長廊儘頭,李治掙紮著坐起身,望向殿頂精美的藻井。
繁複的彩繪在他眼中漸漸模糊,化作一幅幅往昔的畫麵。
武媚娘初入宮時,狡黠地衝他眨眼睛。
感業寺重逢那日,她素衣青絲,在佛前虔誠祈福。
朝堂上,她身著華服,言辭犀利地駁斥群臣……
那些畫麵與現實重疊,最終定格在昨夜——她披著月光走進寢殿,親自為他熬藥,鬢角的白發在燭火下微微發亮。
“媚娘……”
他喃喃低語,指甲深深掐進掌心。
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張柬之的擔憂並非空穴來風。
天後雷厲風行的手段,都如懸在李唐頭頂的利劍。
可若真的除去她,誰來輔佐年幼的太子?誰能鎮住蠢蠢欲動的官僚集團?更重要的是……他如何能狠得下心?
暮色漸濃,兩儀殿外的宮燈次第亮起。
李治望著窗欞上自己佝僂的影子,心中充滿無力感。
他這一生都在權力的鋼絲上行走,原以為平衡了各方勢力,選定了繼承人,恢複了宰相製,便能為大唐鋪好前路。
可如今才明白,最難平衡的,竟是權力與情感的天平。
每一個決定,都可能成為改變曆史的驚濤駭浪。
每一份眷戀,都可能化作顛覆江山的狂風驟雨。
此刻,太極殿外的烏鴉仍在盤旋,淒厲的啼叫劃破夜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