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萬曆元年十二月二十日,戶部尚書王國光上奏。
“今公私困乏山澤關市之利已竭,開納之例未停,各項搜括靡有了遺,乃於額外之,徵置之不問,夫取之本無千方不足,求諸原設一查有餘,蓋天下存留夏稅秋糧共一千一百九十一萬七千四百五十六石有奇,其初議留俱,從寬綽,除歲用外,計可剩銀百萬有餘。
使有司歲歲如數徵足,其有餘皆必積貯,則水旱不能,災盜賊不能,為困乃今遇有兵荒,非奏留京,需則奏討內帑揆厥,所由實緣監司因循,有司姑息,以存留為可緩以,追尋為太過。
竊謂欲國儲之充裕莫先於核存留之額數,乞行各直省,照每年所報歲入、歲用、文冊、磨明白,立限解部,舊額若乾、支用若乾、餘剩若乾、本折色見貯倉庫若乾、拖欠若乾,與部中老冊相對明白。
臣等通融會計以後,專備本處各正項支用,其餘剩者,解送京庫濟邊,未完分數照新例參。”
張居正把王國光的奏疏遞給魏廣德,笑道:“今年風調雨順,戶部終於是有了結餘。
如果您發現內容有誤,請您用瀏覽器來訪問!
把銀子收上來,免得下麵人又把銀子分了。
幸好今日沒有藩國使節到來,進獻賀表,所以魏廣德在萬曆皇帝祭拜天地和祖廟,來到皇極殿升殿後,百官隻是行八拜禮。
“八拜之交”的具體內容和儀式非常繁瑣和莊重,在行禮時,行禮者需要按照特定的順序和方向進行八次鞠躬或叩頭。
“八拜之交”指的是那八拜?
按照後世流傳的說法,就是管鮑之交,源自管仲和鮑叔牙的故事。
內容不多,魏廣德也沒什麼意見。
魏廣德聽到張居正建議早早將薊鎮軍抽調萬人前往遼東,隻是思索片刻就說道。
明朝財政不足,該收的稅收不上來,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原因。
“今日禮部報,二十七是吉日,可定為封衙這日,我已經批了可。”
而今年,各地看到要用賦稅進行考評,因為是第一年,自然不敢造次,擔心撞到朝廷的槍口上,所以沒人敢讓地方士紳拖欠稅賦。
“次輔大人所言極是,今年稅賦能如數徵足,全托首輔大人考成法之功啊。
魏廣德快速看完王國光的奏疏,隨手遞給呂調陽,看著張居正點頭說道:“汝觀言之有理,此事朝廷宜早作打算,免得地方上生出不該有的心思。
按照《皇明祖訓》中的規定,“凡正旦遣使進賀表箋,王具冕服,文武官具朝服。滌寶用寶訖,置表於龍亭,王率文武官就位。王於殿前台上,文武官於台下,行十二拜禮。
第(1/3)頁
第(2/3)頁
反正官府讓交多少,魏家就照此繳納,總比正常該交的少許多就是了。
“二十七封衙,是不是早了點。”
對流傳下來的這些傳統,大多是以一種看戲的心態,甚至或許在內心深處還很是鄙夷。
魏大官人都按照官府要求繳稅,誰還可以以各種理由拒絕、拖延朝廷的賦稅。
不過此時大明內閣裡,依舊保持著充分的警惕。
明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在《皇明祖訓》裡可是把整個大明朝的禮儀定的明明白白。
不是對欽天監預警可能的水患,而是從關內調撥到遼東錢糧,為營建寬甸六堡做準備。
有了這個核心,其實穿越必造反就是個笑話。
地方上沒銀子,那征稅的時候還不按律征收,否則地方衙門的運轉都要出問題。
不過王汝觀也有擔心,言有司見有存留,就對應繳之稅緩交,歲徵不足,則以後也難有積貯。
不過那時候,也就是我明軍設伏的時刻。”
政務討論完成後,開始閒聊時,張居正不由得對魏廣德提議道。
在一場持續兩日的,紛紛揚揚的大雪中,萬曆元年悄無聲息的走過了。
凡遇天子壽日,王於殿前台上設香案,具冕服,率文武官具朝服,行祝天地禮。若遇正旦,拜天地後,即詣祖廟行禮畢,升正殿,出使官,便服行四拜禮。文武官具服行八拜禮。”
不過在他完成禮儀後,想到過去老師所教,和書本上的東西,不覺又很是欷。
此時呂調陽看完王國光的奏疏,也是附和魏廣德的話。
但是實際操作中,賦稅和雜稅大多會歎道攤到彆人的田地裡,他要交的並不多,但絕對不是沒有一個銅子兒的稅錢。
好吧,明朝官員放假都是看著吉時來的,可不會隨便定下時間。
他請旨,令各省計算收支和將結餘全部抵京濟邊,善貸以為如何?”
忘年之交,孔融和禰衡的故事。
第(2/3)頁
第(3/3)頁
至於他是進士,私田是不是免稅,其實大明的稅太複雜,除了賦稅,還有徭役,還有雜稅。
“讓李成梁率部驅逐就是了,正麵交戰,遼東軍當有必勝把握。
呂調陽說出了他對王國光奏疏的態度,其實剛才魏廣德的話也表達了相同的意思。
京師,紫禁城,內閣。
因為天氣原因,今日的大朝會進行的很快,萬曆小皇帝也沒有在皇極殿外廣場進行儀式,而是把朝會挪到皇極殿裡。
“後麵幾日都沒有吉時了。”
毫無疑問,在第一年裡,也就是鎮堡開工這段,是整個工程最為脆弱的時期。
“雖已開春,可依舊天寒地凍,薊鎮軍恐難以開拔。”
雞黍之交,體現了張元伯和範巨卿守信的故事的。
這八次鞠躬或叩頭分彆代表著不同的含義,行禮時還要輕聲念誦,以表達對對方的尊重、感激、對對方忠誠的承諾、敬仰和崇拜及深厚的友誼、高度信任、深厚情感,最後是祝福和祈願。
而此時淮安漕運衙門也已經上報,大量漕船已經彙聚到淮安一帶,就等著黃河和運河解凍,就可以行船北上,把漕糧送到通州倉。
因為一旦有大事,這些緩繳賦役很有可能就直接豁免了。
明朝的官員,自主權是真的大,對於地方上的賦稅有很大的發言權,特彆是可以直接決定那些人要追繳,那些人可以緩繳。
他家的田畝,雖然地方上給了優待,反正就是算出來該交多少交多少,自己反正不會少交一個銅子兒。
“可若是王杲部提前在寬甸等處駐軍呢?將如何?”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