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71馬市(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善貸,快進來坐下。」

又是一天,魏廣德進入內閣自己值房,屁股還沒坐穩,張居正那邊就派人來請。

顯然,今兒一大早張居正就有事兒找他商議,所以有人頂著內閣大門。

雖然好奇張居正什麼事兒要找他,現在張居正主抓的工作就兩條,一是南方抗洪救災,這個是首輔職責,他不敢假手於人。

二就是進一步推進考成法,要知道,考成法是以首輔為中心,首輔監督六科,六科監督六部,六部再往下推到各布政司和府縣。

但是最終,權利會彙聚到首輔手上。

這時候張居正找他,會是什麼事兒?

剛進首輔值房,張居正就很熱情的拉著他進屋,讓他坐下。

等兩人做好,有書吏送上茶水,魏廣德笑道:「叔大的兄這麼急著相召,想來定是有什麼大事兒,不知道是收到哪裡的文書了?」

魏廣德此時以為是因為考成法的緣故,這段時間因為地方上抵觸,張居正沒少和他商量,通過吏部調動一些不聽話的官員。

江湖不是打打殺殺,是人情世故,張居正不會因為

大明的官員,同窗、同鄉,還有同年、同學,關係網是盤根錯節,其實有時候很難處理犯事官員。

動一個,說不好就得罪一大幫子人。

張居正是首輔,但不代表他就無所顧忌。

畢竟,差事兒,總還是要

「嗬嗬,這次倒不是我這裡收到什麼緊要文書,就是想問問,上次你說起過霍翼那事兒,最後是怎麼個結果?」

張居正撫須含笑問道。

「霍翼?霍總督的奏疏?」

魏廣德有些詫異,張居正怎麼關心起這個事兒來。

大約一個月前,魏廣德就看到宣大總督霍翼的奏疏,請求在大同開市。

他這個請求,可不是此時大明進行的封貢互市,而是真正意義上的互市,大明和蒙古進行純粹商業交易的行為。

魏廣德看到這個奏疏,想到已經有封貢互市了,完全沒必要每月定期搞什麼市場。

雖然蒙古俺答汗已經名義上成服大明,但是對蒙古的戒心,魏廣德可不會丟。

要知道,後世滿清次次入關搶掠,隊伍裡就從來沒有缺少蒙古人的身影。

適當的限製,還是要有的,可想而知魏廣德的票擬,自然不會選擇支持。

奏疏遞進宮裡後,馮保也和魏廣德保持一致,認為沒必要開市,隻需要保持封貢互市即可。

「霍總督的奏疏,不是已經被駁回了嗎?」

魏廣德不知道張居正是真不知道還是假不知道,故意這麼說好引起話頭。

霍翼是去年從兵部派去宣大,接替原宣大總督王崇古,負責宣大防務和與蒙古俺答汗的聯係。

「自俺答汗封貢以來,這些年蒙古對大明還算恭敬,每年封貢互市那點量,也無法滿足蒙古的實際需要,所以我以為,適當放開一些也是可以的。」

張居正果然是為了宣大開市而來的,直接開始當起說客。

「叔大兄,你是什麼樣的人我知道,不知可否告知,是何人遊說於你?又是用何理由認為朝廷應該允許宣大開市?」

魏廣德收起笑容,嚴肅問道。

張居正插手宣大互市,看似這是首輔關心政務,可魏廣德卻不這麼覺得,因為聯係都後世,魏廣德有種很不好的感覺出現了。

「嗬嗬,瞞不過善貸。」

張居正笑笑,繼續說道:「是戶部王尚書和禮部張侍郎,王尚書以為,既然月港可以開市,那宣大自然也可以效仿,對進出貨物

征稅,增加朝廷收入。

而張侍郎則以為,每年蒙古封貢,他們送來少量羸弱戰馬就換取大量物資,實在是朝廷吃虧。

不如在邊鎮定期舉行互市,讓商人選擇購買蒙古馬匹牛羊,自主進行交易,朝廷從中征稅,彌補封貢引起的損失。」

第(1/3)頁

第(2/3)頁

封貢互市,或者叫朝貢貿易,其實一直都是明廷在吃虧。

番邦帶著所謂貢品進獻皇帝陛下,即便品質低劣一些,為了麵子往往朝廷也會給出極高的價格。

既然是進貢,自然不能以錢財來論。

而之後,番邦使者大多就會把朝廷的賞賜采購大明商品帶走。

而在宣大的封貢互市,按約定就是封貢時蒙古各級官員向大明皇帝進獻「寶馬」,朝廷按市價給予賞賜。

而這些賞賜,就是商人們帶到宣大互市地點的商品。

「張侍郎還提到,去年兵部就曾稟報過,邊鎮戰馬不足,正好利用開市獲得蒙古好馬補充邊鎮所需。」

張居正還在那裡說道,很顯然他是被王國光和張四維說服了。

月港和舊港,戶部都沒占到便宜,所以戶部把視線投到北麵宣大,也想在陸上搞出個月港來。

至於為什麼不在薊鎮開市,其實原因很簡單,太靠近京城,怕出現差錯。

宣大的位置,距離京城不遠不近,剛剛好。

還好,張居正還是清醒的,知道此事其實負責的主要是兵部,而不是管錢糧的戶部,他並不好直接答應。

於是,就有了今日這一次召見。

實際上,張居正昨晚已經深思熟慮過了,他認為是可行的。

「他們想用什麼商品進行交易?」

魏廣德並沒有一口回絕,而是開口問起心中疑惑。

「自然是茶葉、絲綢為主,輔以其他所需生活物資。」

張居正開口說道。

「鐵鍋呢?」

魏廣德追問道。

「鐵器可以禁止,隻在封貢互市時少量提供。」

張居正自然知道禁止和蒙古人交易鐵器的重要性,雖然沒有在和蒙古的協議上明文規定,但是朝廷對於運到宣大參加封貢互市的鐵器是有嚴格數量要求的,並不是無限製交易。

魏廣德還在思考,他根本不知道,原本這條「大同貢道」派生出的「大同馬市」,在未來會變成什麼樣子。

萬裡茶道是17世紀初至20世紀中葉的300多年間,繼絲綢之路後在歐亞大陸間興起的又一條重要的國際商道,它縱貫中國南北,經蒙古境內,到達中俄邊境的通商口岸恰克圖,全長476公裡。

大同與張家口是「萬裡茶道」的兩個重要節點,而大同不僅是「萬裡茶道」的一個節點,更是「萬裡茶道」中的一個重要樞紐,是南方茶商和北方客商的商貿集散地。

「萬裡茶道」通過大同這一樞紐而形成完整的商業鏈,最終形成一條以茶葉、絲綢、皮毛等為主要貿易內容的國際貿易商道。

正是由於有大同貢道和大同馬市的存在,才使得明朝後期大同商貿繁盛、客商雲集,也使得晉商在明朝後期和清朝前期,通過大同打開了對蒙古、俄羅斯的北向通道。

當然,代價就是通過這裡,晉商得以把各種戰略物資偷偷運到蒙古、遼東,最終動搖了大明的基座。

明朝建立後,元朝皇帝被迫逃到了北方草原,並在草原建立政權,史稱「北元」。

「北元」覆滅後,從中原起步的朱元璋對「荒裔之地」並沒多大興趣,沒有深入草原建立政權,而是將疆界定在了秦、漢乃至唐的舊界之上。

並在北方大規模陳兵,大量設立

軍屯,作為阻止蒙古勢力南侵的屏障。

失去了「正統」統治的蒙古勢力,到明永樂朝時分裂成三大部,分彆是分布在明朝地域北部、西北部和東北部的韃靼部、瓦剌部和兀良哈部。

三部中,最先和明朝建立朝貢關係的是兀良哈部,其它兩部則叛服不定,明成祖朱棣對兩部順則撫之,逆則剿之。

在朱棣剿撫並用的戰略下,永樂七年、永樂十一年,瓦剌部、韃靼部分彆同明廷建立起了封貢關係。

使臣入貢要有入關關口和行使路線,即所謂貢道,開始由甘肅入關,經由甘肅、寧夏貢道進入南京或北京。

由於大同北部為韃靼部所據,瓦剌部仍由甘肅入境,到明正統初年,瓦剌實現了對韃靼部的兼並,將瓦剌、韃靼兩部統一起來。

這樣,從明正統時期起,大同就成為蒙古使臣進貢的專用貢道。

而在這個時候開始,蒙古人就已經不能滿足單純的封貢獲得的那點物資,他們對西麵進行擴張,急需大明商品供應。

第(2/3)頁

第(3/3)頁

也就是在這個時期,在貢市基礎上,蒙古人瓦剌順寧王脫歡派使臣阿都赤向大明請求,以私馬求市,得到了英宗皇帝的同意。

於是,在貢市之外,大同的馬市也應運而生,雖然最開始隻是針對脫歡的私市,也就是蒙古的交易對象隻有順寧王脫歡,但很快其他蒙古部族也請求加入進來,最終形成了馬市。

對於蒙古人能拿出來的交易商品,其實也隻有戰馬才是大明急需的。

而實際上,因為朝廷開了互市這個口子,最大的管理麻煩就是在官市不開的時候,蒙古人就會和他們結識的大明商人私下裡接觸,進行背地裡的交易。

而其中,許多違禁品就被悄悄輸送進入大草原,而朝廷卻無法有效實行監管。

不過雙邊關係時緊時鬆,自然也影響到邊鎮馬市的運行。

從正統朝,到弘治朝,再到之後的嘉靖朝,明朝曾經三次開放邊鎮馬市。

而最近的一次,則是隆慶五年因為隆慶和議,大同曾經短暫的開放馬市,之後大明和蒙古的交易,就並入封貢互市之中,馬市被禁止。

顯然,封貢互市已經不能滿足蒙古和大明商人,特彆是晉商的需要,他們急迫的想要重新建立馬市,進行自由交易。

魏廣德不知道,促成大同馬市的晉商,其實在後世細分後認為屬於晉商當中的平陽商幫,而在明末清初賣國的紅頂晉商,則是之後崛起的晉中商幫。

魏廣德那點曆史知識,對北方的馬市並不了解,後世也對這兩個商幫都稱為晉商,自然魏廣德一直對張四維、王崇古這些沒好臉色。

當然,看不起他們卻不會表現在臉上,魏廣德麵對他們時還是非常熱情的。

張四維家族的商行,每年送到魏府的冰敬炭敬非常豐厚,伸手不打笑臉人這點,魏廣德很了解。

「封貢互市由朝廷派出官員主持,對於交易的商品還能有所控製,我聽說馬市,朝廷對交易的商品可就沒那麼好管理了。」

魏廣德想了半天,隻好這麼推脫道。

是的,雖然進行貿易本無可厚非,可以讓大明和蒙古都獲得收益,但是魏廣德本能的還是覺得,不應該開放和蒙古人的自由交易。

正統年間的馬市,蒙古方麵主要是馬匹、珍貴的毛皮、玉石等,而明朝方麵主要是綢緞、布匹及生活用品等,但「禁貨銅鐵兵器」。

即便如此,交易人員在利益的驅動下,大同握有大權的官員大都參與其中,有的甚至進行了武器走私,「將鐵器用甕盛之,以遺瓦剌使臣。」

而且,雙方商人進行交易,背後也時常出現紛爭,鬨出一些糾紛甚至引發衝突。

「可讓大同做好章程,雖然是私市,但依舊按照官市進行管理。

依我看,此事可交由子維聯絡堯封共同商議,等把章程拿出來,內閣再議一議。」

張居正開口說道。

他打算把事兒交給張四維和霍翼去協商,確定辦法後再在內閣討論。

當然,這其中首先的得到魏廣德的許可,否則,奏疏報上來兵部直接駁回,都到不了內閣。

其實,對於張四維等人來說,他們要的隻是一個突破口,朝廷隻要開了這個口子,以後就是他們說了算。

為此,他們甚至願意交出一部分利潤給戶部,算作商稅。

實際上,張四維最近動作不小,通過各種手段聯絡六部官員,因為張居正已經開始在為張四維鋪路,準備把他拉進內閣。

原因嘛,一是張四維處事手段老辣,很的張居正喜歡,二則是楊博的關係,雖然楊博不在了,可當初畢竟托他照顧這個侄子。

當然,呂調陽有意在最近一兩年致仕回鄉也是一個原因。

大明朝官員的隻是,除非是犯了大事兒被迫離開,一般都會提前進行布置,和後世官場一樣,安排一些關係。

呂調陽同鄉和門人的安排,自然首選和張居正溝通。

他能提前知道呂調陽的打算,也就不足為其。

魏廣德模模糊糊有些猜測,隻是一時沒有想透,看都張居正的態度,隻好說道:「此事我再考慮考慮。」

「好,我也讓子維他們想想,避免出岔子。」

張居正笑道。

免費閱讀.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