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169戶部謀劃

1169戶部謀劃(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 魏廣德把話頭扯到倭國,又說出金山銀山的傳聞,王國光自然通透,想明白其中的關鍵。

大明對倭國是真的沒有好感,前些年東南倭亂,雖然真實情況作惡的其實多是海盜,還是大明的盜匪,但大家都將其稱為倭寇。

反正隻要知道,朝廷上下對倭寇沒有好感就對了。

知道這點,善加利用,就可以為大明出兵倭國的理由。

當然,大明出兵倭國,自然不是單純的進行報複,而是因為那傳說中的金山銀山。

倭國是個島國,要去那裡,沒有強大的水師,顯然是不成的。

從這個角度看,還真需要強大的水師才行。

戶部之前,大部份人都認為南海水師的實力在大明海已經首屈一指,無須繼續發展。

而那些海船,隻要保養得當,二三十年內都不需要大批量更換,所以完全可以停止對水師的投入。

雖然現在他的觀點依舊不變,不過有看得到的收益,他自然也知道戶部的部議需要一些變化,那就是還要繼續支持南海水師建設的。

早前對舊港稅銀的分配,戶部根本就沒考慮要南海水師參與。

這麼做,當然不是卸磨殺驢,而是軍隊真不適合有自己的經濟來源。

唐末藩鎮怎麼來的,可不就是他們控製了軍隊和地方財稅,有了自給自足的實力,才有膽量和中央叫板,形成事實上的軍閥割據。

軍隊隻要得不到穩定的財稅支持,一切都得看朝廷的臉色,才能聽話,才能保持國家穩定,這是所有朝廷大員的共識。

隻不過,王國光離開的時候,不知道魏廣德看他的眼神卻是不對。

王國光想通過舊港,分走月港的稅銀,還想在舊港稅銀分配上擺內廷一道,這哪裡是他可以碰的。

如果真要實行此法,馮保第一個就要跳起來。

不是因為此事關係到馮保切身利益,而是他得幫他身後的主子鬨。

兩宮太後和小皇帝,都是不適合當麵鑼對麵鼓和朝廷爭奪銀子的,隻能是他這個內相出麵。

好吧,馮保是什麼人,張居正對他也隻能以利誘之。

對於想要分走內廷錢財的人,馮保肯定要把他當做頭等大敵對待。

若是馮保那邊知道了消息,就算是張居正,最多能保住王國光的體麵,讓他主動致仕,弄不好翻出舊案把他給辦了都是可能的。

為官的,就沒有絕對乾乾淨淨的。

王國光是山西人,和已故尚書楊博、原宣大總督王崇古關係密切。

而這三家加上張四維家族,也是山西商圈的大家族,控製著對蒙古互市的絕大部分市場份額。

能做到控製市場,成為其中翹楚,沒有他們在朝中的勢力當然是辦不成的。

說起隆慶開關,一般人隻知道是有限開放海禁,實際上北方和蒙古的互市,也是隆慶皇帝對外貿易持開放態度一個重要舉措。

隻是因為其中涉及到封貢,所以並不被外界重視。

魏廣德在邊關影響力其實有限,遠不如山西晉商百年深耕細作的影響力大,可謂是地頭蛇。

所以,魏廣德一開始就對北方貿易不感興趣,而是專注在南方開海。

因為倭亂的關係,原來最大的海商家族如謝遷家族等,都在倭亂中損失慘重,實力出現空缺,正是魏家介入的天賜良機。

以他為紐帶,把東北、京城、山西和福建商人聯係在一起,又有同年好友勞堪在福建任職的便利,所以在海貿上介入很深。

不過即便如此,魏廣德也隻是參股,並未成為其中最大的話事人,大股東。

若是他魏家成為大明最大的海商,那就有些眾矢之的了。

魏廣德不想做出頭鳥,可是卻有人看不清。

楊博家族就是此時山西最大商人家族,而其他幾家也都是後起之秀,想不被人注意都難。

第(1/3)頁

第(2/3)頁

之後幾天,內閣依舊有條不紊處理南方就在事宜,和戶部協商調糧賑濟之事。

不過在空閒間,內閣和戶部也秘密商議了關於舊港鈔關稅銀的分配。

月港的盤子肯定是不能動的,張居正看的很透徹,知道“天子南庫”不是隨便說說,每年百萬兩銀子收入已經是宮裡最大的進項,甚至超過大量的皇莊收入。

最終內閣和戶部擬定的分配方案則是,舊港宣慰司一成,這是舊例,不會擅變。

南海水師抽兩成,專門用來建造新船,算是朝廷對水師的投入。

剩餘七成,戶部堅持要四成,內廷三成,而張居正和魏廣德想法類似,就是對半分,這樣的結果比較容易得到馮保的認可。

到這個時候,消息自然也就瞞不住了,馮保也知道了朝廷打算在舊港設鈔關的消息。

馮保知道了,那之前戶部的商量也自然而然傳到了他的耳中。

馮保雖然麵色如常,可魏廣德還是注意到他隱藏的對王國光深深的敵意。

要知道,馮保雖然是太監,但是他的文才還是不錯的,若不是少時挨了一刀,他自認參加科舉也是可以得個進士頭銜。

所以,他絲毫不認為自己比文官差在哪裡。

但是,即便他在不損害內廷利益的前提下,全力配合前朝的政事,沒想到還是有文官想要背後捅他一刀。

王國光主持的戶部,自然就被他恨上了。

畢竟挨了一刀的人,心態多少有些變化,不容易被常人理解。

王國光不認為得罪了馮保,畢竟六部經常為公事爭論,可若不是故意針對也不會因此結仇。

隻能說,各自為各自所在衙門爭奪利益。

所以,在這七成稅銀的分配上,馮保就故意刁難戶部,強行索要四成份額,隻給戶部留下三成。

兩人在內閣爭議,到最後變成爭吵,讓張居正也感覺到有些不妙。

而魏廣德此時依舊在一旁看戲,那是張居正緊張的事兒,和他關係不大。

馮保問他,他依舊是堅持戶部和內廷對半分比較公平。

“這是戶部正在商量的章程?”

就在內廷和戶部為了舊港關稅分配爭執不下的時候,魏廣德收到戶部眼線送來的一份文書,是戶部私底下商議,打算以部議上奏朝廷的奏疏初稿。

“胡郎中送過來的時候就是這麼說的,說戶部那邊大部分同僚都認為可行,隻是倒是怕要吏部增加戶部官職才行,否則以現在戶部的人手,根本忙不過來。”

張吉在魏廣德耳邊小聲說道。

“天下的錢糧分散隸屬於各個衙門,請求歸並戶部”

魏廣德輕輕念叨一句,要說古代這稅收確實複雜,後世人其實很難理解。

官府收的稅,最後是歸集大多個衙門,錢糧大頭是戶部,排第二的就是工部,剩下兵部和禮部也有一些收入,各有各的庫房接受地方上的稅款。

明朝的賦稅其實種類繁多,主要稅種就是田賦和丁稅。

田賦是對土地所有者征收的稅,是明朝主要的稅收來源。

明朝初期,田賦實行兩稅法,即夏稅和秋糧,夏稅一般征收麥、錢、鈔等,秋糧則主要征收米、豆、草等。

稅額根據土地的肥瘠、產量等因素確定,例如官地和小麥的征稅標準為一等畝征麥1.76鬥,二等征麥0.5鬥,每鬥帶耗麥0.027鬥;而民地的征稅標準則相對較低,如小麥畝征麥0.5鬥,每畝帶耗0.027鬥。

丁稅其實分人頭稅和丁課,一個是對人口進行征稅,而另一個隻針對十六歲以上男子,這種稅收製度主要是為了保證國家有足夠的兵源和勞動力。

隨著明朝社會的發展,丁稅逐漸演變為按戶征收,而不再嚴格按照人頭來計算,正在推行的一條鞭法則是將人頭稅攤進田地。

但除此以外,戶部還要收取租課和耗羨等,其中租課的對象包括軍屯王田、屯糧田、學田、官廳地、唐四陵田等,耗羨就是損耗。

這些是戶部主要稅收,但其實還有很繁雜的工商稅收,如市肆門攤稅、當稅、牙貼稅、鹽稅、酒稅、茶稅、牛驢馬豬羊稅、花布煙包稅、田產稅契等。

而工部的財政收入主要來自於坐派各地的工料折銀以及竹木抽分收入,這些收入來源使得工部能夠獨立於戶部的管理和乾涉,形成自成係統的收支體係。

第(2/3)頁

第(3/3)頁

具體來說,工部的財政收入包括兩部分,一是通過坐派各地的方式收取的工料折銀,二是通過竹木抽分獲得的收入。

這些收入主要用於支持工部的各項開支,包括但不限於建築工程、維修保養等。

明朝兵部收稅主要包括皂隸銀、馬價銀、柴炭銀、筏夫銀、驛傳站銀等。

明朝兵部在明代中後期逐漸獲得了大量的白銀收入,來源包括各種形式的銀兩,這些收入主要集中於武庫司和車駕司。

這些收入項反映了兵部在明代財政體係中的重要作用,尤其是在軍事和後勤保障方麵的貢獻。明代兵部的財政職能不僅體現了其在國家財政體係中的獨立性,也反映了其在軍事和後勤管理方麵的專業化。

明朝的稅收在不同時期有所調整,可以理解為官府有了新的支出,而自己又沒錢列支這筆費用,往往就會想個稅種,向特定地區征收一筆稅收用來支付這個支出。

所以,明朝的稅收這塊,即便是有文獻資料,其實很多時候也完全說不清楚。

王國光現在主持的戶部,想要把財稅大權真正落到戶部,魏廣德心中不由得冷笑不已。

或許在許多人看來,戶部尚書管理國庫,地位極為尊崇,其實不然。

明朝的六部尚書裡,戶部尚書其實才是個苦差事,真不是個人就能做好的。

或許,在許多人眼中,戶部尚書是六部中戶部的最高行政長官,相當於現代的財政部長。

這一職位主要負責國家經濟事務,包括戶口、稅收、統籌國家經費等,掌管著國家的財政大權,無論是救災、撥款還是戰爭,都需要經過戶部尚書的審批。

因此,戶部尚書在明朝政治和經濟體係中占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但實際上,在古代這樣君主專製的政權裡,戶部尚書哪裡有這麼大的權力,他在多數時間裡其實不過是扮演著皇帝的財政顧問的角色。

在正常情況下,他的職責僅僅是實施一些有限的計劃。

在王朝早期,百姓以實物納稅,親身應役。在北京的軍事設施、宮廷和幾個其他的支出性機構都有固定的物資和差徭額度,由指定的征收機構來完成。

到王朝後期,大多數物資和差徭都被折成銀兩,但是這些貨幣收入並不合而為一。

支出機構隻不過是維持單獨的開支賬目,而折色銀還是由先前完成這些供給與差徭的征收機構來支付。

唯一的例外是宮廷,由於在皇城中沒有中樞性財政機構,部分供給宮廷的折色銀由戶部管理。

此外,工部以及兵部管理下的太仆寺、禮部管理下的光祿寺,其賬目都是單獨管理,數額很大,軍事裝備與設施的管理亦是如此。

戶部隻起到解運銀兩的簿記職能,它不能通過預算來控製撥款,所有各項開支的節餘都由各個部門自己控製,存入它們自己的銀庫,戶部無權管理。

這種情況的出現,就意味著收入與撥款是建立在製度之上,戶部尚書隻能進行很有限度的調整,比如修訂折納比率,建議更多地進行折色,有時改變物資和資金解運的地點。

這些工作都是臨時權宜之事,所以明代的戶部更可以說是一個大型的會計管理部門而不是一個執行機構。

王朝的大體製度被朱元璋安排的明明白白,所以戶部自主權力有限,很多時候麵對皇帝和太監的無理要求而難以應付。

明朝的戶部尚書,多是因為反駁皇帝采購各類寶物旨意而出名,但這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從1380年以後共任命了 89名戶部尚書,16人被罷職,3人被處死,2人被流放而終身不得錄用,1人被放逐。

而這些人中,絕大部分都是因為皇帝不喜,在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敗下陣來。

人出險地而不自知,王國光居然還想集中朝廷的財稅大權。

無疑,這是犯忌諱的事兒,不止讓皇帝不滿,還會讓同僚不爽。

“跳吧,鬨吧,到最後,張居正也未必保得住你。”

魏廣德在心裡默默想到。

張居正的權勢,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後宮的信任和馮保的支持,這點魏廣德比誰都看的明白。 d qq qq guan.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