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以利誘之.”
沐昌祚在嘴裡輕輕念道了兩遍,忽然感覺整個人都通透起來。
他已經意識到自己所犯下的錯誤,那就是以大明的軍製去思考緬甸。
之前聽到過消息,莽應龍經常調集數萬乃至十數萬大軍征發某邦,比如針對暹羅的兩次戰爭,發兵都超過十萬。
隻不過當時沐昌祚以為這個兵力是對外號稱,真實兵力不過幾萬人。
但是這次在極短時間裡,緬甸先後調集兵力攻打木邦和圍困孟養,才讓他驚覺過去對緬甸兵力的誤判。
“現在我軍在永昌及周圍兵力不過兩萬,是無論如何也無力乾涉的,必須儘快獲得朝廷的援助。
如果可能,在緬軍進攻孟養的時候出兵閃擊,一舉把緬軍主力打殘消滅。”
沐昌祚終於沉穩不下去了,以前還覺得大明可以穩坐釣魚台,優勢很大,可現在終於意識到形勢危急,緬軍可以集結的兵力遠遠超過他的預期。
“準備紙墨,我要給王凝寫信。”
他們家雖然號稱雲南王,有黔國公的爵位,可是朝廷也不是真的就把雲南完全的交給他們。
雲南巡撫,才是這片土地上權力最大的人。
而且因為明朝巡撫、總督本來是分管民政和軍務,但實際過程中卻是相互混淆的。
有巡撫總督的地方,自然是總督鉗製巡撫和總兵官,再到地方布政使和知府,而在沒有總督的地方,巡撫就是既管理民政,還能左右總兵官的軍務,成為事實上的總督。
王凝在雲南官聲雖然不好,可他頭頂的烏紗就是雲南巡撫,依舊是這裡最大的官。
沐昌祚要抽調雲南兵馬到永昌府附近布防,沒有王凝的許可,那也是絕對不行的。
很快,管家就吩咐下人送來筆墨紙硯,沐昌祚也提筆就給王凝去信,說清楚現在域外打聽到的情況。
對於緬甸東籲王朝的事兒,其實現在更多的還是分析出來的結果,但是在書信裡沐昌祚當然不會這麼說,而是用從商人處打聽到消息進行搪塞。
而在書信裡,著重就是提到那些跑商的傳出來的消息,那就是緬軍已經出現在大明邊境附近。
沐昌祚相信,當王凝看到此處一定會被驚出一身冷汗,授權他調動雲南兵力也就順理成章。
當然,沐昌祚也不忘記提醒王凝儘快將此事上報朝廷,並通知在永安的李成梁。
雲南,現在是急需朝廷兵馬增援。
年前朝廷下旨停運雲南的錢糧,也要儘快撥付到各衛所去,方便調集兵馬。
隻能說,現在的沐昌祚以及很佩服京城那邊,距離雲南千裡之外還能運籌帷幄,東西緬甸虛實。
實際上,若不是魏廣德有後世的印象,知道明清時期,中國和緬甸爆發過長時間的戰爭,還丟失了不少被認為屬於領土的地方,也是決計想不到緬甸膽敢撓大明龍須的。
畢竟,兩國的實力差距就擺在那裡。
以卵擊石的事兒,誰會去做?
可偏偏緬甸還就真做了,而且還做的很不錯。
雖然清朝時期,那位詩皇、十全老人也耗費了巨大的代價,他任命的四任指揮官都因為征討緬甸或自儘,或病死,但確實把緬甸打怕了。
但不可否認的是,清朝對緬甸的戰爭,其實戰略目的並沒有達到。
隻是因為幾次戰爭中,緬軍沒有擋住清軍攻勢,戰場被轉移到緬甸,對緬甸國內經濟造成巨大損失,讓緬甸無力繼續作戰。
而更重要的是清軍進攻緬甸的時機出奇的好,雖然這不是乾隆皇帝想要的,但無心插柳柳成蔭,清軍對緬軍的打擊,倒是讓已經被緬甸吞並的暹羅獲得了重生的機會。
在清軍和緬軍交戰正酣之際,暹羅敗將重新武裝起來,最終擊敗了緬甸駐紮在暹羅的少量軍隊,最終獲得了獨立。
暹羅的丟失,也是讓緬甸選擇向當時的清朝投降的原因。
而實際上,魏廣德策劃的東南亞攻略,把印度洋變成大明的西海,本質上還是存在巨大疏漏的,那就是他並不完全了解緬甸就其周邊。
由於緬甸及周邊地形特殊、少數民族眾多,緬甸的統治者多是形式上控製。
也就是,這裡的實際掌權者是世襲土司,他們老子傳兒子,兒子傳孫子。
土司的手下多是某一個民族,隻支持自己的土司,根本不理會遙遠的緬甸政權,更不會管什麼大明朝廷。
土司們對政府給予形式上的禮節,就是定期交納一定的“花馬禮”,也就是上供的錢糧,換取自己的獨立。
自然,土司不得隨便反叛政府,不然後者也有可能出兵征討。
不過,這種征討多沒有好果子吃,政府的士兵進入緬北叢林也會傻了眼,最多就是胡亂燒殺奸淫一通後撤退。
土司吃了個小虧,轉而對政府服軟,換取繼續統治。
第(1/3)頁
第(2/3)頁
可以想象,就算大明攻占緬甸國都,也很難實際控製這裡,頂天就是把緬甸變成另一個安南舊事。
除非大明真的有底氣,長期在這裡駐紮重兵,鎮壓一切不服。
英國人在十九世紀出兵征服緬甸,前後也是耗費了六十年時間才完成,付出的代價可想而知。
沐昌祚倒是知道,實際上雲南官府對於當地土司也是很頭疼的,原因也正在於此。
隻是他並不知道魏廣德的打算,否則肯定會告訴他實情,讓魏廣德再考慮考慮。
至於在邊境,沐昌祚除了派出黔國公府一些身手矯健的護衛秘密潛出打探消息,更多還是隻能等,等待昆明的回信。
而此時雲南巡撫行轅裡,王凝已經收到沐昌祚的示警書信,也是愁眉不展。
這次他當然不敢像之前那些前任,壓著消息不上報,朝廷已經關注這邊了,繼續瞞報可能就真的要鋃鐺下獄了。
一邊草擬奏疏並附上沐昌祚的書信上報京師,一邊又寫信給永寧的左都督李成梁,請他整頓兵馬,隨時準備進入雲南。
當然,王凝也沒有忘記最重要的事兒,那就是正是發函沐昌祚,準他開始抽調兵馬以備萬全。
沐昌祚在收到王凝公文後,也開始整頓兵馬。
一邊命令北麵的鶴慶千戶所、大理衛及洱海衛整軍備戰,同時調動雲南東部的曲靖衛、越州衛和陸良衛調集戰兵趕往永昌府。
而雲南兵馬最多的地方,自然是昆明及周邊地區,有雲南前中後左右五衛和廣南衛,也都收到整頓兵馬的命令。
至於一直被黔國公府掌握的景東、孟華和楚雄及永昌府附近的衛所,早就已經完成了兵馬的準備工作。
在西南拉響戰爭警報的時候,俞大猷派往京城報捷的文書也終於送抵京城。
用蜈蚣船傳遞消息,速度確實一等一的快速。
和福船需要靠風力航線不同,蜈蚣船長梭的船體加上兩邊密布的船槳,可以依靠人力高速航行。
從呂宋到廣東,兩班水手輪流劃槳,隻用了半月就完成了這段航線。
之後的事兒,自然就是急遞鋪不分晝夜往京師傳遞捷報。
當捷報送到京城的時候,已經是一個月後的事兒了。
兵部和內閣,先後收到來自呂宋的消息,林鳳被活捉了,整個林鳳海盜集團全軍覆沒,不是死就是降。
除此以外,明軍攻占了林鳳在呂宋彭加絲蘭海灣附近築起的大城玳瑁城,在和馬尼拉夷人的談判中,獲得了北緯十六度以北的呂宋土地。
俞大猷這份奏疏,其實重要的事兒就是兩點,一是林鳳海盜集團已經不複存在,二則是大明分到了呂宋接近一半的土地。
不過還有些是兵部的人不明白的,那就是俞大猷捷報裡第一次把壕鏡的夷人叫做“葡萄牙人”,而把呂宋的夷人叫做“西班牙人”,還有就是畫界方式,那個北緯十六度是個什麼意思。
戰報送到兵部,譚綸看完就驚到了。
染指呂宋的事兒,他是知道的,不過認為成功的可能性很低。
不止是現實大明沒有對外擴張的野心,實際上明軍退出安南後,大明就收縮了實力,不再向外擴張。
即便之前李成梁提出修築寬甸六堡,拓疆八百裡其實準確說也不過是恢複這塊領地。
畢竟,明初時,明朝軍隊最遠甚至抵達庫頁島,在這裡設立了奴兒乾都司。
隨著收縮兵力,奴兒乾都司的軍隊撤回遼東重新布防,讓外興安嶺等地成為名存實亡的大明土地。
不過就是這兩年的時間裡,他主持下的兵部,居然真正的向外開拓了大片領土。
最先自然是東番島,雖然就在福建海對麵,但受限於祖製,明軍從未前往過的地方。
現在南海水師不僅已經在南北中三個地方建立軍港,還移駐了一個衛所和兩個千戶所到那裡,並沿東番島建立了據點,算是真真正正在東番島紮根。
現在,俞大猷又占據玳瑁城,分到呂宋近半的土地,這難道還不算開疆拓土的功績嗎?
“你們研究下,呂宋那裡適合移駐幾個衛所和千戶所,還有這次立功將士的封賞,我們兵部也要先拿出個章程來。”
譚綸對兩位侍郎吩咐一聲,他就拿著捷報直接進宮裡去了。
此時內閣,張居正已經回到值房辦公。
在錦衣衛出動,前往遼東逮捕劉台,幾日後張居正就走出府邸,重新回到內閣處理公務。
對於張居正對劉台的處置意見,魏廣德和呂調陽也都沒有問,等人抓回來再看情況決定。
反正,這個學生彈劾老師的先例可不是好事兒,得狠狠處理才是。
最終的結果,還是讓張居正來做吧。
譚綸動作很快,在他進宮門的時候,還遇到匆忙入宮的通政使。
第(2/3)頁
第(3/3)頁
“恭喜譚尚書,大明武威。”
通政使看到譚綸進宮,大抵猜到他要去哪兒,急忙拱手笑道。
“你這是送捷報去司禮監?”
譚綸笑問道。
“正是,如此大事兒,自然要儘快送入宮中,好叫陛下得知才是。”
通政使陪笑道。
要是前麵百年,這個好消息就是他這個通政使直接送達禦前。
隻是現在變了,他隻能把捷報交到司禮監,由那裡的太監送到皇帝陛下手裡。
通政使司,還真就成了傳話的衙門,隻能是那些安於現狀的官員養老之所。
在宮門口分開,譚綸直接去了內閣。
“善貸,捷報到了。”
到了魏廣德值房外,不等蘆布通報,譚綸直接拿著捷報就走了進去。
“哪裡的?”
魏廣德聞言愣了愣,隨即放下手裡公文問道。
“呂宋,沒想到俞大猷真把呂宋半壁江山拿下了。”
譚綸快步走到書案前,把手裡的奏疏遞了過去。
“嗬嗬.”
魏廣德笑笑,他一開始以為是戚繼光在遼東采取行動了。
畢竟,京城雖然已經知道南海水師去了呂宋剿倭,可之後就很長時間沒有得到戰報,多少都有些淡忘了。
雲南那邊警訊也沒有傳來,倒是為了戚繼光靈活處置遼東事態,朝廷給了他便宜行事的命令。
此事,遼東巡撫也是知道的,目的自然就是為了少些掣肘。
隻是沒想到,譚綸帶來的捷報居然是呂宋那邊的。
接過捷報快速瀏覽,譚綸還在說之前在宮門口遇到通政使進攻送捷報的事兒。
“外廷怕是已經傳遍了吧。”
魏廣德淡淡開口說道。
“嗯,如此大好事兒,肯定傳播飛快,怕是市井也有傳聞了。”
譚綸樂嗬嗬說道。
“這是好事兒,可對一些老酸儒來說可就未必。”
魏廣德低聲說道,隨即看向譚綸,提醒道:“兵部儘快草擬個章程遞上來,我們要快刀斬亂麻處理好此事,免得節外生枝。”
開疆拓土是好事兒,可還是有老學究們抱著儒學反對對外擴張,特彆是在皇權式微的情況下就更是如此。
滿嘴仁義道德,說不定還會要俞大猷在呂宋尋找呂宋王血脈,扶持他們重新立國也未必。
“我已經讓人考功,儘快報上來、”
譚綸笑道,“對林逢春那幾個降將,還有其他人,善貸是個什麼意見?”
“我們還是和叔大商議下,他是首輔,到時候先聽聽他的意見。”
魏廣德開口說道。
也不拖泥帶水,魏廣德拿著捷報起身,和譚綸一起走出值房,前往首輔值房。
到了張居正麵前,相互行禮後,魏廣德就把捷報直接遞了過去,笑道:“呂宋的事兒成了,這是俞大猷的捷報。”
聞此言,張居正一把從魏廣德手裡奪過捷報,快速翻看起來。
d qq
read
第(3/3)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