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隆萬盛世 > 1133大軍壓境

1133大軍壓境(1 / 1)

推荐阅读:

第(1/3)頁

“公爺,公爺。”

兩天後,沐昌祚正在府中後花園涼亭裡休息,小石桌上擺著四個小菜和一壺酒。

就在他悠閒喝酒的時候,管家就花園外一路小跑進來。

涼亭外的護衛並沒有攔阻他,管家一路暢通無阻就進了涼亭。

“發生什麼事兒了,這麼慌慌張張的。”

沐昌祚毫不在意的問道。

“公爺,孟密那邊,怕是出事兒了。”

管家進了兩天,顧不得疲憊,氣喘籲籲的說道。

剛端著酒杯放到嘴邊的沐昌祚沒心思喝下這杯酒了,放下酒杯嚴肅問道:“緬軍也進攻孟養了?”

“不是很確定,但是想來差不多。”

管家急忙答道。

“打聽到什麼消息,你慢慢說,坐下歇歇,也不急這一時半會兒的。”

沐昌祚倒是還能沉得住氣,揮揮手示意管家坐下說。

管家在黔國公府的日子也久了,說起來也是沐昌祚父親輩的人。

從他懂事起就跟著父親在公府做事,那時候就是主事,所以才能把他推到管家的位置。

所以,雖然管家不姓沐,但也已經把自己當成沐家人。

實際上,這時候大部分勳貴家的仆人,已經是數代為主家服務,是真正的包衣。

若不是有這樣的聯係,普通人自然是不可能取得這些勳貴信任的。

雖然有沐家的信任,可管家還是知道自己的身份,雖然按照主家吩咐坐下,不過也隻坐了半邊屁股,以示對主家的尊敬。

坐下後,也不可能真喘幾口氣,休息好再說,而是強壓著粗氣說道:“公爺,昨兒我按您吩咐聯係了幾家跑商的,讓他們打聽消息。

今兒他們那邊就來人說了,前倆月木邦那邊就出事兒了,緬軍把木邦圍了,就連靠近我大明邊境二十來裡的地方,就隱藏了緬邦的兵馬。

最近一個月,孟養那邊也出現了類似的情況,雖然緬軍沒有搶掠他們的物資,但是也攔著不讓他們過去。

還說這倆月就不要去做生意了,等過了這段時間再過去。”

“哼,莽應龍還真的要造反不成。”

沐昌祚重重的哼了一聲,隨即惱怒的說道。

要說真發兵乾涉域外之事兒,說實話,沐昌祚並不願意。

這其實也是當初緬邦事變時雲南官員們共同的態度,他們一是不願意因為外邦爭鬥發兵,二是認為不管誰打輸打贏,最後還是得把大明貢起來。

因為有這樣的認識,所以自然對三宣六慰之間那些齷齪事兒選擇視而不見,甚至在知道緬邦被三方出兵瓜分後,擔心朝中申敕選擇隱瞞消息不報。

說到底,大明從來就沒有把緬甸及周邊視為領土,雖未封王但其實也接受他們是藩國的事實。

開始現在情況不同,大明明顯不打算繼續沉默下去,要警告莽應龍的緬邦老實點,不要再搞事兒,但是沒有成效不說,對方貌似還變本加厲了。

“公爺,看來是得派人過去看看情況了,緬軍已經到了我大明邊境二十裡的地方,來者不善呐。”

管家小聲提醒道。

“莽應龍哪兒來的這麼多兵?”

不過,沐昌祚聽到消息既沒有驚慌失措,也沒有發脾氣,不管不顧就要進兵去孟密看看,而是思考莽應龍統治下的東籲王朝到底有多少兵馬來。

三宣六慰中的三宣指的是南甸宣撫司、乾崖宣撫司、隴川宣撫司,六慰指的是車裡宣慰司、緬甸宣慰司、木邦宣慰司、八百大甸宣慰司、孟養宣慰司、老撾宣慰司。

而要說他們的實力,就得考慮地理範圍、經濟實力、軍事能力等。

毫無疑問,其中緬甸宣慰司在明朝時期具有一定的軍事和經濟實力,是三宣六慰中較為強大的一個。

第(1/3)頁

第(2/3)頁

也正是因此,當初緬甸就經常欺負走邊,最後才會被三方合力給滅了。

當初事件發生後,雲南官府沒有及時應對,其中緣由也正是如此,希望借此機會削弱緬甸的實力就是目的之一。

緬甸之後就是車裡和木邦,這兩部實力稍弱,隻拎出一個單打獨鬥肯定鬥不過緬甸,但是如果有盟友幫助,就算打不贏,但也不會輸太慘。

剩下孟養、八百大甸和老撾等實力相對更弱,這也是孟養一直選擇依附大明,但是也不敢得罪緬甸的原因。

弱國,就是在兩邊搖擺的命,在夾縫中求得生存空間。

緬甸之前打了車裡、八百等宣慰司,剛剛又擊敗了木邦,緊接著就出兵孟養,這不得不讓沐昌祚考慮莽應龍到底能召集多少軍隊的問題。

之前老撾、車裡等地就不說了,或許當地百姓已經臣服,緬甸不需要派駐多少兵馬就能穩固統治。

可是剛剛擊敗的木邦,就絕對不是隻派出少量兵馬就能維持好統治的地方。

現在還有能力包圍孟養,這讓沐昌祚必須搞清楚莽應龍手裡能夠動用軍隊的多少。

這很重要,事關明軍介入的成敗。

若是明軍調集的兵力少了,肯定不頂事兒,到時候要是吃了敗仗,他們一群雲南的官員多落不到好。

朝廷可不會僅僅處置一個左都督李成梁,而是會遷怒他們雲南的官員。

沐昌祚有這個疑惑,其實也是受到明朝軍製影響的緣故,畢竟從小就接受了大明的兵製,已經忘記前朝舊事了。

在明朝之前,如春秋戰國時期到元朝,以及後麵的清朝,存在著一種“全民皆兵”的製度,即平時農民或漁獵民族在戰時可以迅速集結成軍,這種製度下,幾十萬人的軍隊集結相對容易。

然而,在明朝的時候,朱元璋對兵製進行了改革,他把百姓進行具體分工,也就是所謂的市農工商。

而即便是軍人,也有了更為明確的分工,有人負責專門後勤,前線打仗的有戰兵,這樣前線參加戰鬥的人數就大大減少。

另外,人口分布和經濟發展也是影響出兵數量的重要因素。

明朝時期,人口接近1億,但土地已被瓜分完畢,沒有了早期人口不多、土地廣闊的條件,這使得大規模集結軍隊變得更為困難。

此外,隨著社會的發展,職業軍人的比例增加,而適齡服役人口的比例相對減少,也是導致出兵數量減少的原因之一。

最重要還是戰爭性質的變化,也是導致出兵數量減少的一個重要原因。

戰國時期和大一統王朝時期的戰爭性質不同,戰國時期多為決定國家存亡的決戰,因此會傾儘全國之力應對。

而到了宋元明清時期,雖然也有大規模的戰爭,但大多數戰役並不涉及國家的生死存亡,因此沒有必要傾儘全國之力應對每一次戰役。

因為這樣的分工製度,明舉出征已經不需要像以前,需要征集大量的百姓參軍,而隻是針對衛所調兵,自然兵力有限,而戰力也有一定保證。

可是緬甸的情況卻是不同,他們還在用“全民皆兵”的軍製,莽應龍發動的對外戰爭,那都是大量征集田間地頭的農民參戰。

壞處自然是連續作戰的話,會大大影響本國農業生產,戰爭不能持續。

不過好處就是可以快速集結大量的軍隊投入戰場,爭取最快時間贏得戰爭。

同時,戰勝後獲得的戰利品,也足以彌補因為集結青壯耽誤農時造成的農業生產損失。

這也是為什麼一旦一個國家陷入對外戰爭後,往往很難停下腳步的原因,要麼打出一個大大的江山,要麼就是最後崩潰失敗。

以戰養戰,從古至今皆是如此。

莽應龍因為察覺到大明要對東南半島出手,所以經過深思熟慮後選擇正麵硬杠下去,所以在抽調大量精銳突襲木邦成功後,根本來不及休息,直接出兵悄悄包圍了孟養,準備徹底完成對大明所謂三宣六慰的統一,進而和大明叫板。

實際上,他的動作不僅如此。

他還派人秘密聯絡了麓川、隴川、千崖等大明境內的土司,拉攏他們,給他們許諾各種好處。

這也是沐昌祚到現在都沒有收到邊境出現緬軍情報的原因,那些土司屁股已經坐歪了,用裝聾作啞的態度糊弄他。

莽應龍聯絡的各路土司,最遠甚至已經到了灣甸,灣甸土司知州景宗真,在這個時候也選擇投靠莽應龍,而期望在緬甸獲勝以後可以擴大他的土地和人口。

在雲南,靠邊境的地方都是土司世襲為官,治理一個地方,而這些土地不過占了雲南全部麵積的一半左右,還有大片土地是被朝廷控製。

而莽應龍給他們這些土司的代價,就是分割漢人控製的區域給他們,成為他們世襲的領地。

這是大明朝廷絕對不會答應的事兒,也隻能是莽應龍這樣的大土司才能答應下來的事兒。

第(2/3)頁

第(3/3)頁

這樣的誘惑,那些土司不會懷疑嗎?

實際上,還真不用懷疑。

因為所謂的東籲王朝,實際上也是由一個個土司部族組成的。

那些早前效忠莽瑞體等人的土司,都在東籲王朝的擴張中獲得了好處,擴大了領地和人口,自然讓其他土司眼熱。

靠著示範效應,很容易就能拉攏大明境內的土司。

而大明呢,雖然也時刻提防著這些土司,但也隻是更加關注他們的動作,對私下和其他土司之間的往來,就難以察覺了。

自然也不知道此時雲南西麵的許多土司實際上已經暗生反意,打算等莽應龍完成域外的統一戰爭後,在對大明的戰爭中充當內應。

他們不是漢族人,當然不是漢奸。

又因為大明朝廷本就不信任他們,所以做出這樣的決定其實也算順理成章。

“公爺,如果那莽應龍連續用兵,目的是攻占木邦和孟養的話,最起碼需要準備十萬軍隊。

對付木邦,最少也要五六萬人,而孟養需要的兵少些,也要三四萬,還必須突襲。

畢竟兩地山地縱橫,其實隻要被對方堵在山口,就很難前進一步。

時間要是考起了,對緬甸可就大大的不利。

算起來,他們需要的人馬就更多了。

你說,會不會是阿瓦、洞吳,還有老撾那些人也摻和進來了。

畢竟莽應龍已經征服了車裡、八百大甸、蠻莫,聽說之外的固勃、落坑、底馬撒也都被他出兵攻占。

那些地方可都是些土司部族,若是莽應龍以利誘之,說不得他們會兵來犯。”

管家說出心中猜測,不過確實正是莽應龍采取的辦法。

以大明在雲南及附近的領土作為誘惑,他還真從那些對他態度搖擺的土司族長那裡得到了支持。

就在緬軍大舉進攻木邦,包圍孟養的時候,莽應龍已經會兵阿瓦、洞吳、猛鱉、猛密、蠻莫等地武裝,集合十餘萬人開始東進,準備在打下孟養後,趁勢攻入大明,掠奪土地和人口。

此時已經不是大明要不要處罰緬甸,而是他要向大明展示強大的武裝,借此要求大明朝廷妥協,把雲南等地拱手相讓。

這些年緬甸的發展極快,但根本上還是靠著不斷對外戰爭掠奪財富、領地和人口獲得的。

大明勢力很強,莽應龍一清二楚,所以這次他不僅做了充足的準備,說服了他統治下幾乎所有的部族首領,讓他們聯合發兵攻明。

甚至,莽應龍還聯絡了在沙廉做生意的葡萄牙人,雇傭了一支三百人的雇傭兵軍隊參與到此次對明朝作戰中。

實際上,緬甸人接觸歐洲人的時間也不短,四十多年前就已經有葡萄牙人繞過非洲好望角進入印度洋,在繼續向東探索過程中和緬甸人發生接觸。

而在二十多年前,也就是莽瑞體時期,緬甸在國內戰爭中,緬王莽瑞體就曾雇傭葡萄牙人參與東籲和七大土司的戰爭。

而之後的接任者莽應龍也一直保持著和葡萄牙人之間的聯係,特彆是水戰的實力,葡萄牙人擁有的大炮在水戰中幾乎是無敵的存在。

隻是大炮笨重,莽應龍還是更相信他們高大戰象強大的突擊力。

也就是因為此次要麵對的是強大的明國,為了保險起見,莽應龍還是選擇聯係沙廉的外國人,組成一支三百人的雇傭軍隨他一起出征,攜帶著幾門青銅加農炮用來攻打明國的城池。

這麼大的動作,莽應龍自然是要封閉邊境,不會讓明國商人知曉內幕。

不過這也反而暴露了其有大動作的情況,讓沐昌祚此刻產生了深深的疑慮。

d qq

qq

read

第(3/3)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