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頁
> 溫洪提到的那塊巨石就在前麵不遠處,巨石旁還有兩個鼎,說是夏周時期的,溫洪也看不懂,陳陽心裡想著,或許自己能看出點什麼名堂來。
陳陽加快腳步,朝著巨石走去。在快要走到巨石跟前時,陳陽眼角的餘光瞥到旁邊似乎有什麼東西,他停下了腳步,好奇地轉頭看去。一個樣式古樸的木箱子半掩在雜草叢中,箱蓋已經打開了。陳陽慢慢走近木箱,謹慎地打量著,裡麵似乎填充著一些稻草,難道是什麼寶貝?陳陽小心翼翼地撥開稻草,一個罐子露了出來,陳陽伸手將罐子拿了起來。
這罐子口沿平直,肩部渾圓豐滿,腹部斜直向下,整體造型飽滿圓潤,圈足修整得精細硬朗,一絲不苟的做工彰顯著匠人的技藝。
明成化 青花「竹溪六逸」雅集圖罐
胎質潔白堅致,細膩溫潤,仿佛上好的羊脂玉一般。通體施釉,清透明潤,散發著柔和的光澤,更增添了幾分玉質感。外壁以青花描繪紋飾,呈色柔和淡雅,是典型的成化年間平等青的發色,散發著淡淡的古韻。
畫麵布局層次分明,井然有序,口沿下方繪有一圈朵雲紋,如同輕盈的雲朵環繞著罐子。肩部飾以細瘦的蕉葉紋,葉片纖長飄逸,仿佛在微風中輕輕搖曳,足脛部分則以變形的蓮瓣紋裝飾,花瓣層層疊疊,富有層次感。
腹部是主題紋飾“竹溪六逸”雅集圖,描繪了一幅文人雅士聚會的場景。畫麵被迤邐的流雲巧妙地分隔成兩個部分,如同舞台上的幕布緩緩拉開,展現出兩幅不同的場景。
一側庭院中,兩位高士對坐弈棋,一位友人陪坐觀戰,神情專注。兩個總角童子侍立一旁,一個手持手杖,一個懷抱古琴,隨時準備服侍主人。
另一側,一位文士立於樓閣石階前,回首平舉左手,指向遠處,仿佛正在大聲吟誦詩篇,神情激昂。不遠處,兩位友人正凝神傾聽,品味詩歌的意境。身後,一個童子侍立,靜靜地等待著主人的吩咐。
兩組人物動靜結合,相映成趣,充滿了生活氣息。整個畫麵構圖疏密有致,極富章法。尤其是運用連續的雲氣紋,將樹石樓閣巧妙地隱藏在流雲之中,同時將畫麵分隔為不同的場景,這種手法極富戲劇效果,仿佛正在觀看一出精彩的舞台劇。
罐子的繪畫筆法細膩,線條流暢,人物比例準確,展現了畫工深厚的白描功力。畫工注重線條的表現力,臉部的線條纖細柔和,精準到位,使每個人物都栩栩如生,相互呼應。
衣紋的描繪更是富有動感,仿佛能夠感受到衣袂飄飄的輕盈感。整體筆法既圓潤精細,又縱橫灑脫,將古代高士飄逸的神情,超凡脫俗的氣質和高雅的生活情趣表現得淋漓儘致。
“我去!明成化竹溪六逸雅集圖罐!”陳陽的心臟猛地一跳,仿佛擂鼓般震動著他的胸腔,他下意識地舔了舔有些乾燥的嘴唇,目光緊緊地鎖定在這個精美的瓷罐上,再也移不開分毫。
腦海中瞬間浮現出2018年京城寶利拍賣會上那場驚心動魄的競價場麵,最終這件珍品以2000多萬的天價成交,創下了當時的拍賣紀錄。
這件國寶級的文物,竟然曾被小鬼子的名古屋重要茶道家族秘密收藏,如今卻出現在自己的眼前,命運的安排真是奇妙得令人難以置信!
陳陽小心翼翼地捧著這個罐子,仿佛捧著世間最珍貴的寶貝,指尖輕輕摩挲著罐子光滑的表麵,感受著曆史的厚重和歲月的滄桑。他不由自主地嘖嘖稱讚,這精湛的工藝,這淡雅的青花,這栩栩如生的人物,無一不彰顯著古代匠人的智慧和技藝。
罐子上描繪的“竹溪六逸”的故事,更是讓他心馳神往。那是唐開元二十五年,詩仙李白移居東魯,與孔巢父、韓準、裴政、張叔明、陶沔五位名士在山東徂徠山竹溪隱居,他們飲酒賦詩,高談闊論,縱情山水,過著逍遙自在的生活,被後世稱為“竹溪六逸”。
這件瓷罐,不僅是一件精美的藝術品,更是一段曆史的見證,它承載著古代文人墨客的浪漫情懷和高雅情趣。曆經數百年的風雨,這件瓷罐居然完好無損地保存至今,這簡直就是一個奇跡!
陳陽正沉浸在這份驚喜和激動中,突然聽到楚老板的呼喚聲:“陳老板,你來看看這是什麼?老許,你也過來看看。”
第(1/3)頁
第(2/3)頁
楚老板突然的呼喚,讓陳陽從對竹溪六逸雅集圖罐的欣賞中回過神來。他循聲望去,隻見楚老板正手捧著一卷水墨絹本,那卷軸厚實得像一截飽經風霜的樹乾,一看便知畫作尺幅不小。
陳陽心中疑惑,是什麼樣的畫作能讓楚老板如此鄭重?他快步走到楚老板身旁,許漢民也聞聲而來,三人圍攏在一起。楚老板小心翼翼地展開畫卷一角,水墨的清香瞬間彌漫開來,仿佛帶著一股來自遠古山林的氣息。
那露出的部分,是一座橫跨山澗的石橋,與山腰緊緊相連,氣勢恢宏。一道瀑布從石橋下的山腰傾瀉而下,水流如銀河倒掛,奔騰咆哮,濺起的水霧彌漫在山間,宛如仙境。
陳陽一眼便認出,這是天台山的石梁飛瀑,石梁飛瀑是天台山八景之一,其餘七景分彆是華頂秀色、銅壺滴漏、赤城棲霞、瓊台夜月、桃源春曉、雙澗回攬、寒岩夕照。這八景各有千秋,美不勝收,而石梁飛瀑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許漢民也湊近細看,眉頭微蹙,似乎對這畫的風格感到疑惑,“這是什麼畫風?”他低聲問道,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解。
陳陽正要開口解釋,楚老板卻搶先一步說道:“這畫看起來可不簡單……” 楚老板故意頓了頓,目光掃過陳陽和許漢民,眼神中充滿了神秘。
陳陽和許漢民的好奇心都被勾了起來,他們屏住呼吸,等待著楚老板揭開這幅畫的神秘麵紗。隻見畫卷緩緩展開,石梁飛瀑的全貌逐漸呈現在眼前,那瀑布從山腰的石梁下傾瀉而出,氣勢磅礴,仿佛要將整座山都吞沒。
陳陽盯著畫卷上的石梁飛瀑,心中猛然一震,仿佛有一道電流竄過全身,一種莫名的預感讓他心跳加速。
“這畫……”他喃喃自語,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和疑惑。楚老板小心翼翼地捧著畫卷,眉頭緊鎖,神情也變得凝重起來。
“這畫的風格…我從未見過,實在古怪,”楚老板將畫卷又靠近了一些仔細端詳,卻越看越覺得蹊蹺,“但你們看,這題簽模糊不清,但這些藏印……”
楚老板指著畫卷上的印章,語氣中充滿了疑惑,“乾隆禦覽之寶,乾隆鑒賞,乾清宮鑒藏寶,三希堂精鑒璽,宜子孫,石渠寶笈……這些可都是皇家禦用的印璽啊!”
他抬起頭,目光中充滿了不解,“按照這些藏印來說,應該有記錄才對,可我怎麼沒有聽說過這樣的畫?”
許漢民也湊上前來,仔細觀察著畫卷上的印章,眉頭緊鎖,一言不發。他伸手摸了摸畫卷的材質,感受著絹本的細膩觸感,又仔細看了看畫卷的裝裱方式,心中疑竇叢生。
“這畫…到底是什麼來頭?”楚老板的語氣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他將畫卷展開了一部分,想要看得更清楚一些,卻發現畫卷實在太長,根本無法完全展開。
“陳老板,老許,我們一起把這畫展開看看吧!”陳陽提議道,語氣中帶著一絲興奮和期待。
三人小心翼翼地將畫卷一點點展開,如同展開一幅塵封已久的曆史畫卷,心中充滿了期待和好奇。然而,畫卷的長度遠遠超出了他們的想象,即使三人合力,也無法將畫卷完全展開。
“這畫…也太長了吧!”楚老板驚訝地說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難以置信。
“這得有多長啊?”許漢民也感到十分驚訝,他從未見過如此長的畫卷,“這畫卷的長度…恐怕超過了十米!”他估計道,語氣中帶著一絲震驚。
三人再次嘗試將畫卷完全展開,卻發現即使伸長了手臂,也無法達到畫卷的兩端。
第(2/3)頁
第(3/3)頁
“這…這畫到底畫的是什麼?”楚老板的語氣中充滿了好奇和疑惑。
陳陽心中也充滿了疑問,他隱隱覺得這幅畫卷背後隱藏著一個巨大的秘密。三人小心翼翼地將畫卷一點點展開,可畫還沒完全展開,三人這手臂就不夠長了。
這幅畫卷,氣勢恢宏,仿佛將我們帶入了一個充滿生機與活力的元代世界。它以實景山水為底蘊,展現出一幅繁忙的江海景象。畫麵上,海船乘風破浪,江船穿梭如織,漁港人頭攢動,海運碼頭貨物堆積如山。
一座座南方特色的建築鱗次櫛比,錯落有致地坐落在江海交彙之處,背靠著連綿起伏的群山,構成了一幅獨特的城市景觀。遠處,山巒疊嶂,雲霧繚繞,為這幅畫卷增添了一絲神秘的色彩。
畫卷中點綴著許多標誌性的景物,令人目不暇接。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那座與山腰相連的石橋,飛流直下的瀑布從橋下傾瀉而出,氣勢磅礴,水花四濺,這就是著名的“石梁飛瀑”。
波光粼粼的甌江蜿蜒流淌,江麵上浮現出一座小島,島上矗立著一座古色古香的寺塔,這便是遠近聞名的江心嶼和江心寺。江畔的城市,便是曾經繁華的永嘉城,如今的溫州。
畫麵上,大約有十六名蒙古士兵手持武器,押運著糧草,他們的服飾、武器以及神情,都栩栩如生地展現在我們眼前。永嘉和瑞安兩座城市的建築也清晰可見,其中包括元代修築的淨光塔和永嘉碼頭,這些都為我們了解元代的曆史提供了寶貴的資料。
畫卷中還描繪了各種各樣的民眾活動,有熱鬨的迎娶隊伍、精彩的南戲表演、驚險的雜技演出、傳統的醫藥診治、莊嚴的佛事活動、繁忙的航運景象以及忙碌的漁業生產。
其中,蒙古官僚娶親的場麵、永嘉雜劇的表演、元代先進的四桅船以及卷尾和尚雜技的場景,都具有極高的曆史研究價值。
畫麵上的人物眾多,但布局井然有序,絲毫不顯得雜亂。畫家巧妙地將各行各業的人物組織起來,使畫麵充滿張力,引人入勝。每個人物都經過精心的刻畫,比例協調,造型精準,線條圓潤流暢,性格、職業和身份都表現得淋漓儘致。
除了人物之外,畫家還擅長描繪各種牲畜,如駿馬、牛羊和家禽等。他對馬匹的結構和動態了如指掌,筆下的馬匹栩栩如生,充滿力量感。即使是簡單的家禽和飛禽,也刻畫得惟妙惟肖,形態自然,令人歎為觀止。
“好家夥,這畫得也太長了吧!”許漢民忍不住驚歎,他伸長手臂,卻仍然夠不著畫卷的另一端,“老金,咱們四個人都沒法把這畫完全展開,這得有多長啊?”他轉頭看向金彪,眼神裡充滿了好奇。
“可不是嘛,這到底是什麼畫啊?”金彪不知道什麼時候也湊上前來,眉頭緊鎖,仔細端詳著畫卷上的內容,“這長度,感覺比清明上河圖還要長不少啊!清明上河圖也才五米多吧,這畫,怕是有十米不止了!”
陳陽的目光緊緊地鎖定在畫卷上,腦海中浮現出自己在後世拍賣行見到的那幅畫作,無論是構圖、人物,還是筆法、意境,都與眼前的這幅畫卷如出一轍。
“如果我沒看錯的話,”陳陽語氣肯定地說道,“這應該是元代王振鵬的《江山勝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