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時老劉正被五花大綁在樹杈上,斷掉的腿已經生長出了一節,這也就證實了他不死族的身份。不得不說,這個種族真的逆天,隻要不被完全破壞,就能夠快速的愈合。而牧雨等人也是圍在一起,正在討論著什麼。此時牧雨已經將他所知道的一些信息告訴了眾人,大家對這一種族的存在而震驚。“那教官,你是說,這桃花源記都是真的?”牧雨點了點頭,道:“如果這家夥的身份能夠證實的話,我想這件事是真的。”“這也太令人匪夷所思了吧?”牧雨摸了摸下巴,說道:“其實我有點想法,你應該還記得桃花源記的原文吧?”“當然記得!”米陽驕傲的抬起頭念叨道:“晉太元中,武陵人捕魚為業。緣溪行,忘路之遠近。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漁人甚異之。複前行,欲窮其林。林儘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從口入。初極狹,才通人。複行數十步,豁然開朗。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其中往來種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便要還家,設酒殺雞作食。村中聞有此人,鹹來問訊。自雲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此人一一為具言所聞,皆歎惋。餘人各複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數日,辭去。此中人語雲:“不足為外人道也。”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處處誌之。及郡下,詣太守,說如此。太守即遣人隨其往,尋向所誌,遂迷,不複得路。南陽劉子驥,高尚士也,聞之,欣然規往。未果,尋病終,後遂無問津者。”這一大串直接給牧雨整無語了,隻是問你記不記得,沒叫你朗誦啊喂!“背的不錯。”牧雨還是誇獎了一下,然後開始說起了自己的想法。一直以來,陶淵明的《桃花源記》中的世外桃源都是人們的心向往之。但是仔細讀來,這個所謂的桃源似乎並沒有那麼美妙神奇,甚至還有些細思極恐。文章一開始,講述了一位漁夫誤入桃花源。在桃花源裡,花紅柳綠,人們安居樂業,和現實生活簡直天淵之彆。雖然大家都知道文章是虛構的,根本沒有這樣完美幸福的生活,可還是禁不住對之神往。先來看看桃花源是怎麼被虛構出來的,第一點是,桃花源的入口非常狹窄,隻容一人通過,進入之後才豁然開朗。在古代,人們是不會這樣對自己的住所進行布局,因為這很明顯是一種墓穴式布局。其次就是桃花源的入口處遍布桃花,桃花很美,今日的我們也喜歡觀賞桃花,可是在古代,桃木卻有辟邪的意思。並且桃花的花期多在三、四月,正是清明時節。文章中隻提到了入口處是一片桃林,但進入桃源後就再沒有過對桃花的描述,似乎桃花源入口就是陰陽兩界的分界。還有就是桃花源裡“土地平曠,屋舍儼然”,如果桃花源是在一個山林中,或者依山而建,是不可能出現土地寬廣、房舍整齊的情況。所以有一種可能是,作者以“房屋”暗喻為墓碑。因為墓園裡的墓碑就是排列規整、錯落有序,有些環境好的講究風水的還會依山傍水。最後一點是,桃花源中的人穿著打扮與世人無異,可是他們卻“問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漢,無論魏晉。”一群與世隔絕,不止今夕是何年的人怎麼會穿上當朝的服裝?而且他們告訴漁夫,自己之所以在桃花源裡生活,是由於“先世”避秦時亂。所謂的先世,很可能就是“先人”。聽到牧雨這個解釋,眾人才是真的直呼腦洞大開,這是人能想出來的嗎?但是又覺得有道理。在學生時代誰不向往這樣一處地方,一個與世隔絕的幸福的世外桃源展現,正如文章中所說,黃發垂髫並怡然自樂。而書中這些人的來曆,文中給的解釋是,自先世避秦時亂,率妻子邑人來此絕境,不複出焉,遂與外人間隔。奇怪的是,那既然沒有出去,千百年來社會的變化,為何會讓這裡的人衣著悉如外人?捕魚人離開桃花源之後,再次尋找,卻沒找到,仿佛人間蒸發。而最後有人想去複尋,結果卻因此而死,細思極恐。桃花源記真的像文章中所說的那般美好嗎,劉子驥的死跟桃花源是不是有什麼關係?若是往另一個方向上想呢?鬼神說。首先來說,漁夫進入桃花源的方式,文中給出了的解釋是,一條狹長的隧道,走了一段路之後才逐漸開闊。所以文中明晃晃地告訴讀者,這裡首先是一個洞穴,桃花源通過這個洞穴連接外界,而古代和外界相連接的通道大多數時候是用來作為墓穴通道。順著這個思路,那麼桃花源記中所有記載的人和物,豈不都是成了精靈怪談,先不急著反駁,且聽慢慢道來。回到文章開頭的那幾個疑點,為何這裡人們自先秦時代遷居來次之後,不複出,但是男女衣著悉如外人。按照以前的祭祀習慣,首先就得焚燒衣物以供奉先人,那這樣就可以解釋為何這裡的人服飾和外界一模一樣。文中有一句描述,皆出酒食,順著這條線路摸索,那麼酒食的出現就顯得理所應當,因為祭祀必有酒肉。還有當時的人們不會在門前種桃樹和桑樹,反而是在墓地之前才會種植。想到這裡大家會不會突然心中一緊,彆急,按照這個思路,那麼南陽劉子驥的死也就可以解釋了。墓地本就是汙濁之地,前往之後身上沾染一些疾病在所難免,再加上古代的衛生條件不好,這也就能導致最終的死亡。按理說,桃花源記如此,尋訪者應該越來越多,但是自劉子驥之後,再無人前往,個中緣由就顯得那麼蹊蹺了。首先在古代,桃樹的含義是為了辟邪,在古代的很多道士施法現場,他們都會使用一些桃木符,又以達到困住或者是驅趕鬼怪的作用。另外在詩句總把新桃換舊符中,我們也可以看得出來,在過年時期,人們為了避災避害也會選用桃木。桃樹可能是為了辟邪,成片成片的桃林則有可能是為了分隔人間和陰間,或者是困住一些鬼魂,這樣桃樹的存在本來就非常的讓人覺得不合時宜。其次詩人描繪,漁民在這裡看見的是成片成片的桃花林,這一點也讓人覺得非常的存疑,在古代如果偶爾可以看見一顆或是兩顆桃樹還在情理之中。但是如果成片成片的桃花林,密密集集的矗立在一起,中間沒有一點雜草一棵雜樹,這如果沒有人專業護理的話,簡直是說不過去的。最後讓人覺得疑惑的是,為了描繪桃花林的美景,陶淵明用了一句落英繽紛。在當時的那個季節,桃花花瓣紛飛並不是特彆現實,落英繽紛的場景反而讓我們聯想到在清明節前後為死人燒紙的情景,這樣的話才顯得更加的真實。雖然說浪漫,但是其實也蘊含了很大的秘密,所以我們不難推測,這位武陵人不一定是偶然來到了桃花源。有可能是在捕魚的過程中遭遇了什麼傷害,不幸身亡,所以說才有緣來到了這片神秘的桃花源,而在這裡他見到的也不是人,而是來自於先秦移民的一些鬼魂罷了。另外第二點讓人覺得不合時宜之處,便是村民在進入到村莊之後看到的一些場景,他是如此描繪的。“土地平曠,屋舍儼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屬,阡陌交通,雞犬相聞。”在這樣的描述中我們可以看得出來,這個桃花源記不僅外觀非常美麗,在進去之後,他們所搭建起來的小村落仍然是非常的整潔美好。可是這樣的語句卻根本經不起推敲,其實但凡進入過村莊的人,我們都知道,一般來說村莊的房屋雖然會有所規劃,但是卻並不是整整齊齊的。因為一般村莊也不會規劃房屋的具體大小麵積,也不會排列的整整齊齊的,讓我們想起來的就隻有墓碑。另外所描述的房屋整齊,屋舍之間的道路也相當的發達,在這裡更是用阡陌來描述走的小路,其實陶淵明在這裡也做出了暗示。阡陌本來就是古代形容墳墓之間小路的意思,按照道理說,雖然說桃花源記的人可能在這裡生活得非常美好,但是古代的農耕文明必然是有限的。而他無論來到哪一家都會遭到豐盛的款待,主人拿出豐盛的食品,這也不免讓人想到,可能是來自於他們的祭品罷了,可能到了這裡這個捕魚人就是來到了陰間。而在後來為什麼武陵人又成功的回去,並受到桃花源人們的叮囑,不要告訴彆的人呢?可能是因為他自己受到了意外,來到這裡來到陰間,但是卻陽壽未儘。所以說僅僅是在陰間遊蕩了一圈就被送了回去。但是這樣想起來也真的是不免讓人不寒而栗的。“要不我們審問一下這位吧,畢竟他可是當事人啊。”這話一出,眾人將目光都看向了高掛枝頭的男人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