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邊軍不退》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魏忠賢走後,朱威並沒有急著前進。
這邊地勢東高西低,若是富錦城旁大河決堤,朱威這邊隻能上山躲避了,可是朝鮮這邊的山大都是光禿禿的,一遇到大水說不定就會山體滑坡,再加上朱威這邊還有火炮等重型武器,這邊溫度稍微高一些,凍土並不實在,上山的難度很大。
“諸位都想想,看看有沒有彆的辦法順利通過富錦城,如今咱們到富錦城隻有現在的這一條官道,兩邊都是山,咱們的車馬火炮上不去,可是強闖富錦城,又有決堤被淹的風險,兩難局麵。”
秦冉兒皺眉:“大人,那朝鮮王,真的不在乎他的百姓了嗎?”
朱威搖頭:“若是換個彆的人,應該會在乎,可是這個李琿不會。他即位後,屢興疑獄,先後鏟除了胞兄臨海君、養侄晉陵君、幼弟永昌大君、侄兒綾昌君等王位威脅者,並將繼嫡母仁穆大妃幽禁於西宮慶運宮,今德壽宮)之中,又經曆過壬辰倭亂,對人命的態度和普通人有很大的差彆,在他看來,死傷十萬百姓能留得下我們,也是值得的。”
宋應星氣憤道:“此人怎配為君?”
朱威啞然失笑:“長庚啊,莫要動氣,不值當的。”
宋應星一臉嚴肅:“大人,朝鮮也是我大明屬國,朝鮮的百姓也是我大明的百姓,請大人務必保全百姓。”
朱威一愣,隨即搖頭:“長庚,事情不是這樣說的。”
宋應星不解:“大人是什麼意思?”
朱威長歎一口氣:“朝鮮是大明屬國不錯,但是朝鮮本身也是一國,也有君臣佐使,也有官員製度,你說那些百姓是我們大明的百姓,這話不對,對我而言,朝鮮的百姓,和我們並無關係,大明的百姓咱們都管不過來呢?何必在乎他國百姓?”
“大人此言差矣!”
眼看宋應星還要爭辯,朱威連忙揮手打斷他的話:“長庚,此時不是談論這些的時候,先解決眼前之事。”
宋應星冷哼一聲:“大人,這是一回事,民為國之根本!”
朱威實在無奈,說彆的事情宋應星基本不發表什麼意見,但是一到這種涉及百姓的事情上,宋應星就忍不住了。
深吸一口氣之後,朱威問道:“長庚,我問你,韃靼和瓦剌是不是我大明屬國?”
“這是自然!”
“那依你所說,韃靼和瓦剌的百姓,咱們也要對他們視若己出?”
宋應星一愣:“可以這樣說…但是…”
朱威打斷他的話:“沒有但是,韃靼瓦剌是全民皆兵的,也就是說他們的百姓就是兵,兵就是百姓,那韃靼和瓦剌這二百多年來,數次犯我大明,是否應該當叛逆論處?”
宋應星不說話了,朱威又道:“若是以叛逆論處,韃靼瓦剌的人,是否要全殺了才合理合法?”
“韃靼瓦剌與朝鮮不一樣!”
朱威冷哼一聲:“有什麼不一樣?壬辰倭亂中我大明助朝鮮複國,對百姓也是安撫有加,但是這一路上你看看,有多少咱們大明士兵的屍骨被拋棄荒野?其中有朝鮮君臣做的,也有朝鮮百姓做的,棺槨都被拉出來當柴燒了,這樣的百姓和咱們是一條心的嗎?大明對朝鮮所求甚多,比如山參,比如大木,比如歲銀,而這些東西都被朝鮮君臣強加到百姓身上,所以這些百姓對於大明的態度,了可不像你想象的那麼好,說實在的,真正心往大明的,是那些朝鮮大臣或者門閥世家,並不是那些百姓。”
“我隻說一點,非我族類,其心必異!就算是我大明內部的那些土司都時常鬨出亂子,何況這些外邦人?長庚,此事到此為止,我不想與你爭辯太多,你覺得我自大也好,覺得我極端也好,但是在這裡,一切都要聽我的!”
宋應星沒有再說什麼了,朱威的話不無道理,隻是他一時接受不了而已。
朱威深吸一口氣,對著眾人說道:“我們此時此刻,隻是孤軍,大明我們回不去,隻有一往而前,其他的事情…不論是什麼,隻要擋在我們麵前的,都要將它衝碎,在這時候,我不想聽到一些婦人之仁的話,或者一些道貌岸然的話,我需要的是切身實際的行動力。”
“可能我的話重了一些,但是諸位,我們五千多人的命,說實在的,就在我們幾人的一念之間了,我們要先管好自己,其餘的…都不管咱們的事!”
朱威說到這裡,也是有些無奈,彆的方麵可以問問秦冉兒或者宋應星,但是戰事上,這兩個人並不熟悉,另外的李牛王二更不用說了,廢物兩個,秦成倒是有些腦子,但是畢竟沒有親自帶過兵,也沒有自己決策過軍事,還是有些稚嫩,至於寧夏的其他人,比如朱堂這種的,更是沒有一個靠譜的。
沒人說話了,不管是怎麼想的,也都知道朱威的壓力才是所有人中最大的,都不是小孩子了,自然也都知道形勢的嚴峻。
朱威沉吟半刻後開口:“我準備分兵!”
而後攤開輿圖,指著上麵的富錦城道:“現在的官道,被這座小城攔的死死的,剛剛說了,咱們有車馬有火炮,這是咱們出海以後的立足根本,不得有失,所以保險起見,咱們翻不了山,若是往回走,再換一條路,又要和皇太極對上,那樣風險更大,畢竟皇太極在最後被咱們坑了一把,也就是說,這富錦城是咱們的必經之路。”
“現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讓朝鮮後院起火,讓他們自顧不暇,這般我們才能有機會,大家看這裡。”
朱威手指的地方,就是慶州府沿海的地區:“白飛飛等人已經在此地附近,準備隨時接應我們,我們的目的地也就是這裡,這裡也是目前朝鮮防禦最嚴密的地方,所以…哪怕我們順利通過富錦城,在慶州也要和朝鮮那邊對上。既然如此…那就趁李琿不在慶州府的時候,將慶州拿下,改立朝鮮新君,朝鮮內部與李琿不對付的人,可不少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