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楊家人該不該死(1 / 1)

推荐阅读:

《換親賺翻了!我嫁病秧子得誥命》轉載請注明來源:思兔閱讀sto.ist

在書房裡,洪老頭遞給了秦馳一封密信。

是宮裡傳出來的密信。

秦馳讓人一直盯著袁楊兩家。

袁老鬼突然上了密奏遞進宮裡,尤其是他袁家四麵楚歌,眼看大廈將傾之際,這封密奏必然很是關鍵。

秦馳很想知道內容。

但在宮裡這種事情想知道不易。

沒有想到洪老頭遞來的密信,正是袁老鬼密奏的內容。

“這袁尚書不容小覷。”

秦馳還以為袁家沒有翻身的可能,“他招真真毒。”

曆來帝王最忌諱和厭惡的,便是底下的官員結黨營私。

袁家人受到了阻擊。

而正跟袁家有爭端的,便是楊家。袁家這麼慘,說是楊家的手筆,大部分的人都會相信。然而,這麼厲害的楊家,誰見識過?

招來他人忌憚的同時。

明成帝又會怎麼樣想?

洪老頭附和點頭,“袁老鬼向來就不是好東西,他如果硬要拖上楊家陪葬,楊家也討不到好。要知道邢部大牢還關著一個呢。”

說完,洪老頭晦澀瞧了秦馳一眼。

後生可畏,但他不說。

外界的人誰知道幕後推動這一切的,居然就是眼前看著眉眼冷淡的年輕人。

沒有秦馳從中攪局。

楊袁兩家估計現在還是井水不犯河水。

秦馳將密信折起,伸到案桌的油燈上方,小火苗將信紙點燃,等燃燒了三分之二,他這才扔到了腳下的火盆。

“楊家背後疑似有前太子的人相幫。”秦馳想到了楊閣老背後的主子,“對方不會輕易讓楊家出事,洪叔,這次浮出來幫助楊家的人,當中必有前太子的勢力。”

到底是多少,尚未經過一番調查。

秦馳將調查此事交給了洪老頭去辦。

商議一番過後。

秦馳又道:“我想帶娘子回去徽州。”

“夫人不宜舟車勞頓。”洪老頭不太讚同。

秦馳歎息,“我不能留在京師太久,路上我們可以慢慢走。不過,是讓府裡人做個準備,讓人知道就成了,借此多準備上幾日,並不是說立馬就要起程。”

“屬下明白了。”

洪老頭聽懂言外之意。

即是做個假象出來,先是讓下人收拾行囊,準備一家子回鄉的東西。

此時秦馳尚不知道。

袁尚書寫的密奏,威力不是一星半點。

馮提督正跪在明成帝麵前,汗水打濕了後背,大顆大顆的汗珠從額頭滴落,他不但沒敢伸手去擦汗,甚至連動都不敢動。

“你能耐挺大的。”

明成帝冷笑,“一句話便能讓順天府的府尹,把犯人原定發配勞作的地點更改了,朕怎麼不知道,何時給過你此等權利?”

“陛下饒命,是奴才錯了。”

馮提督嚇得臉色慘白,連連磕頭。

明成帝又問道:“你背後是何人?”

“陛下,奴才是您的人,從來都隻是效忠陛下的,這次是一時鬼迷心竅,以為換個勞作地點罷了,不算是什麼大事兒,又能得一筆好處……”

馮提督沒能說下去。

上頭一硬物,砸到了他的頭上,劇痛讓他慘叫了一聲。

下一刻,便是頭破血流。

是明成帝抓起案桌上的鎮尺砸出來的,“給朕說實話。”

“陛下饒命!奴才說的是真的,奴才隻是有一點兒貪財,從未有做過做不到陛下的事,是寧願死也不會背叛陛下的。”

馮提督死命的磕頭求饒。

他一邊求饒嘴裡還一邊說道,“奴才對陛下向來忠心耿耿,日月可鑒啊陛下。”

“滾!”

明成帝抬手,“打入詔獄。”

守在一旁的錦衣衛,齊齊應是,有兩人上前一左一右拖起了馮提督往外走。

在馮提督又想求饒之時,一人直接動作卸下了馮提督的下巴。

頓時響切大殿的求饒聲沒有了。

馮提督遮遮掩掩的行為,更讓明成帝疑心上了楊閣老,當日楊閣老進宮,行為是隱蔽卻沒有逃過錦衣衛的調查。

若馮提督大方承認是受楊閣老受托。

明成帝的疑心病大概還不會那麼重,按照密奏上所寫,楊閣老是受劉炳正所托,才會出手幫忙劉炳正的兒子。

劉炳正自己就是太醫院的院首。

“太醫院,司禮監,楊家?嗬!”

明成帝看著錦衣衛調查來的消息冷笑。

換作以往有淑妃這層關係,再加上楊家又不曾送楊家女進宮,跟某些拚了命想送女兒或孫女進宮的大臣很不一樣,讓明成帝很是信任楊家,對楊家的縱容度也高。

檀木盒的出現。

打破了明成帝對楊家不錯的觀感。

明成帝不是什麼都沒做。

日前他命人把當年伺候淑妃的宮人關到一處僻靜的房間,明成帝屏退左右,獨自一人審訊。

有宮人沒有回答,撞牆而死。

明成帝直接下令把屍體拖了出去,再讓人去查清對方的家人,全部捉入大牢問斬。

此舉驚住了後麵的人。

最終有人頂不住說出了實情,當年的淑妃沒有進宮前確實是心有所屬,是那人暗中發現的。當中還有人道出,在淑妃死前的幾天,一直鬱鬱寡歡,晚上還會偷偷哭泣。

明成帝想到淑妃死前恬淡的笑臉。

一股子盛怒又湧上心頭。

明明心有所屬,鬱鬱寡歡?

偏要在他麵前裝出深情款款,這是把他當成傻子來糊弄嗎?

明成帝知道答案。

當天就將伺候淑妃的宮人斬殺。

沒有任何人知道他審問的結果。

接下來的明成帝,抑製住了心頭的怒火,若無惹事的行事,跟往日無疑。

不是對楊家尚有好感。

是男人該死的自尊心在作怪。

即便是明成帝有心要收拾楊家,也必然不會拿淑妃的事情來說項。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