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1nove.com/最快更新!無廣告!
正如劉封所預料的那樣,蒯越沿著漢水南下,一路大軍逶迤,連綿十餘裡,日行不過四十裡,並不著急趕往荊南。
可暗地裡,蒯越早已經遣蔡瑁統帥一部分精銳水軍,配合黃忠、文聘兩將,偽裝成商船一路南下,日夜兼程,竟然隻用了十五天就已經入了長江,距離巴丘不過兩百裡。
以舟船的速度,兩百裡不過一日一夜而已,即便晚上休息,也隻需兩日即可抵達。而此時,荊南軍的援軍才剛剛抵達巴丘,還以為荊北軍遠在竟陵,最少也要十天半個月才能抵達巴丘城下。
張程、區雄、熊尚三人猝不及防,被蔡瑁偷襲破城。
張程被黃忠臨陣斬殺,熊尚為文聘所擒,隻有區雄帶著殘兵突出重圍,一路逃回臨湘。
六千郡兵,兩千青壯,八千荊南士卒被斬殺七百餘,剩下俘獲大半,隻有兩千餘殘兵跟著區雄逃離巴丘。
消息傳回臨湘,舉城震動。
張羨當眾昏倒,桓階不得不站了出來,代替張羨處置諸多事務。
桓階一邊將張羨送回後府,又招來大夫看顧,同時宣布臨湘進入戰備之中,封閉各大城門,僅僅留下南門供百姓出入。
同時,加強各處禁衛,增加城中巡邏隊伍,提升武庫、糧庫等等重要設施的警衛力量。雖然軍事指揮能力不行,可在這些內政後勤工作上,桓階的能力還是非常出色的。
在桓階的努力之下,整個臨湘重新安定了下來。
鎮撫住了臨湘城後,桓階親自上門,前來尋找孫策。
“世兄,你怎麼來了。”
對於桓階的來訪,孫策極其驚訝,這時候桓階作為城中的定海神針,即便要見自己,派人來傳召即可,哪裡用親自上門。
隻是孫策小看了桓階,後者卻是朝著他鄭重一禮:“伯符,先前都是我等錯了,此番前來,乃是想請你出山襄助。我當建言明府,將軍事職權轉交給你,請你務必守住臨湘,護佑長沙百姓不受劉景升殘害。”
孫策心中怦怦直跳,沒想到桓階居然給了這麼大一個誘惑。
孫策也有想過桓階等人會服軟,也因此猶豫要不要聽從劉封的話,撤離臨湘。可是他真的想不到桓階居然會玩這麼大,居然敢以身家性命相托付。
至於張羨,隻要桓階有了這想法,張羨十有八九是會答應的,他對桓階就是如此的言聽計從。連舉兵造反都聽桓階的了,軍事指揮權也未必會出格多少。
孫策沉吟片刻,開口道:“世兄,策安敢有此想法……”
不等孫策的話說完,桓階就打斷了他:“伯符,你可是還在埋怨我之前在軍議之中不曾支持你嗎?”
“這如何可能。”
不管孫策有沒有,這事肯定是不能承認的。
桓階鄭重說道:“兄長已知錯矣,此番必對賢弟馬首是瞻,還請賢弟莫要再做推辭了。”
形勢由不得桓階不做此低姿態,孫策之前的策略已經證明了其先見之明。孫策更是在巴丘被突襲之前,就已經警告了張羨、桓階等人。
孫策當時就以蒯越多謀善奇策,必不會老老實實引兵南下。其很可能以大部為誘餌,揀選精銳,突襲巴丘。
但張羨、桓階並不以此為意,雖然采納了孫策的建議,給巴丘張程等將發去了命令,要他們小心防守,可最終的結局卻是巴丘一日而破,八千大軍隻剩下了兩千餘殘部。
孫策長歎一聲,還是心動了。
能夠指揮臨湘之軍拖住對方,這功勳可比如今灰溜溜離開臨湘要大的多。
孫策誌向遠大,雖已經為劉封所服氣,但並不代表他就不想封侯拜將了,他一介武人,想要封侯拜將,可不就得靠軍功嗎?
“好!既然世兄如此抬舉孫策,那策必儘力而為!”
聽得孫策的話,桓階頓時大喜:“賢弟你隻管放心,愚兄必全力支持你。”
孫策點點頭,隨即說道:“世兄,如今有兩件急事,當先行之。”
桓階趕忙問道:“伯符儘管直言,階定竭儘全力。”
孫策滿意的笑了起來:“第一件事,立刻撤回益陽、望城所駐兵馬,務求使其中安全撤回臨湘,若是湘水已為荊北軍所阻,那就走陸路撤回。”
看見桓階有些疑惑的眼神,孫策不得不多加了一句解釋:“益陽得有兵馬六千人以上,才能形成威脅,如今隻有三千兵馬,根本無足輕重,純屬閒投散置,還不如把這股兵馬撤回臨湘來的有用。”
桓階頓時羞赧不語,這可不就是桓階和張羨等人犯下的錯誤嗎?
當時還以為是照顧到了孫策的麵子,可如果不是孫策此刻提的建議,他如何知道孫策反而對此極不滿意呢。
“那第二件事是何?”
孫策接著說道:“第二件事就是騰出一片兵營,專門接納巴丘敗軍,禁止其所部出營,待重新整編安定之後再說,以免得所部傳播恐慌,挫動臨湘士氣軍心。”
桓階恍然大悟,當即一口答應了下來:“伯符且寬心,此事我必依你。”
隨即,桓階朝著親信吩咐了兩句,讓他們去擬定公文,然後蓋章送往益陽和望城。另外,再派人前去接應區雄敗軍,入城後直接歸營,無令不得外出。
眼見得桓階如此行事,可見誠意十足,孫策心中又安定了幾分。
接下來,孫策又提出了一些守城綱要,同時還要調整布防。
桓階對此一一應承,無有不應。
********
蔡瑁占領了巴丘之後,並沒有按照蒯越的命令繼續前進,進取望城,以此來切斷武陵郡,長沙郡左翼各縣邑對臨湘的援軍通道。
之所以會有這種情況,並非是蔡瑁不從蒯越的軍令,而是他擔心貿然進兵,萬一遇上了臨湘的援軍,那他可就成了孤軍深入的一方了。
蔡瑁此時除了本部四千精銳外,另外還有黃忠、文聘兩部共六千人,總共一萬兵馬。
打破巴丘的確不曾折損多少兵力,隻有數百人傷亡。但在分兵巴丘之後,能夠繼續南下的兵力不過七八千人,而臨湘卻還有足足四萬人的大軍。
蔡瑁如今想的是見好就收,襲取了巴丘城,已經打開了進軍臨湘的通道,自己是毫無疑問的首功之臣,實在是沒有必要再去冒險了,至少蔡瑁不覺得就靠自己這一萬人,能夠把臨湘給打下來。
萬一他聽從蒯越的命令繼續進軍,在攻擊望城的時候被荊南軍給切斷了後路,或是引來了臨湘重兵的反擊,那自己可就變成了先勝後敗,前功儘棄了。
還有一個關鍵,蔡瑁的意見得到了黃忠和文聘的一致支持,這也給了蔡瑁違反軍令的底氣,更何況蔡瑁本身也有臨機處斷權。
蔡瑁一邊在巴丘休整,一邊傳訊給後路的蒯越,另外一邊則傳檄露布回襄陽。這也給了益陽、望城的荊南軍撤回臨湘的機會和時間。
********
“叔父,蔡都督回稟,已經拿下巴丘,隻是荊南軍已經有所反應,他擔心孤軍深入,會為敵所乘,故此停留在了巴丘城內整軍,收攏糧食物資,等待後援抵達。”
蒯祺手裡拿著帛書,匆匆走進大帳。
蒯越眉頭微微一皺,伸手接過帛書看了起來,看完之後,歎息一聲。
蔡瑁的舉動雖然不合蒯越心意,但他卻也能理解對方,更重要的是,他不可能和蔡瑁因此而翻臉。
蔡瑁肯聽他的命令,帶著少數精銳長途奔襲就已經是忠於劉表和荊州了,這事從結果來看,似乎十分輕鬆可行。
可蔡瑁出發前卻是全然不知,純粹是靠著蒯越對敵的判斷和推測,本身也做好了偷襲不成,回師州陵的打算。
看見蒯越捏著奏報不說話,蒯祺臉上閃過一絲擔憂,上前假裝幫蒯越整理書案,一邊小心翼翼的建言道:“叔父,蔡公居於前線,知曉的情況必定比我等要多,況且黃、文二位中郎將也俱附書支持蔡公決斷,可見事情並非是蔡公一人如此判斷的。”
蒯越放下帛書,瞥了一眼自家侄兒。
蒯祺趕忙低下頭,卻聽見蒯越歎息一聲。
“你也不必為蔡德珪擔心,我如何會真的責罰於他。”
蒯越沉思片刻,下令道:“你替我起草一道命令,讓蔡德珪派人偵查羅城和益陽二縣,若是有機可乘,且將此二城拿下,若是能夠留住兩城守軍,可再記他蔡德珪大功一件。”
蒯祺驚訝抬頭,有些不解的看向蒯越。
蒯越明白自家侄兒這是看不懂自己的操作,想到蒯祺已經是蒯家下一輩中最優秀的子弟,蒯越便借機教導他道:“之前我讓蔡德珪長驅直入,再攻望城,是因為我料定荊南無人有能力領軍反擊。巴丘一下,荊南軍勢必喪膽,如何敢出臨湘迎擊我軍?隻可惜蔡德珪過於求穩,不敢冒險,白白靡費了機會。”
蒯祺有些恍然,明白了自家叔父的信心來源於何處。
巴丘的大捷恰恰證明了蒯越對荊南軍判斷的準確,可蔡瑁卻不敢擴大優勢,著實浪費了大好機會。
蒯越繼續教道:“如今巴丘城破,荊南必定震動,各地縣邑人心不穩,而臨湘亦不敢再分散軍力。趁著這個時候,我讓蔡德珪先行拿下羅城、益陽兩個要點,為我大軍掃清後路掣肘,同時再相機吃掉荊南的部分軍力,雖然不如進軍望城所得之利,但也勝在穩妥。”
蒯祺接道:“原來如此,那給蔡公記上大功一件,也不算為過。”
蒯越笑了起來,帶著孺子可教的欣慰點了點頭:“去吧,寫完之後交我用印,速度送去巴丘。”
“是,大都督。”
蒯祺趕忙應了一聲,轉去一旁的案幾上書寫。
等到寫完之後,蒯祺拿著命令來尋蒯越用印時,後者突然問道:“揚州那邊可有什麼動向?方伯處可有新的消息傳來?”
蒯祺愣神了下,片刻後回答道:“揚州無有什麼動向,隻是有一支數千人的船隊抵達柴桑港,駐紮於柴桑城中。這支船隊有大小戰船兩百餘艘,其中艨艟二、三十艘,其餘皆是小船。”
“嗯,此事你曾通報過。”
蒯越點點頭:“我有印象,那方伯處可有消息傳來?”
蒯祺趕忙答道:“方伯已經連續兩次派人前往江夏,督請黃太守務必看好大江,下令東來戰艦,不得逾越樊口一線,另以夏口為界,但有片板過界,立斬不饒。”
樊口在昌江鄂城縣,是江夏第一道堅固防線。這裡不但有大型水寨,更常年駐紮上百條大小戰艦,水陸精兵五六千人。
至於夏口,就是漢水入長江的入江口,漢水古稱夏水,而入江口則稱謂夏口。這裡也是日後的武漢市漢陽地區,對岸就是孫權在幾十年後依托蛇山所建之夏口城所在。
如今夏口城不但是黃祖親自鎮守,更集結了黃祖麾下大半精銳和戰船。這裡可以說是對揚州最後一道堅固防線,而且與襄陽有漢水聯通,可以通過漢水輕易來援。
故此,劉表將夏口定為界限,一旦有失,就要問罪黃祖,也是因為這裡實在是太過重要的緣故。
丟了樊口,襄陽還能增援夏口,可丟了夏口,襄陽就隻能被動挨打了。
還有一個極為可怕的結果是,一旦揚州占領了夏口,便可以割裂整個襄陽戰線,從而獲得戰略主動權。
眾所周知,南陽盆地為南陽、襄陽所分割,各自占據一半。
而襄陽盆地又為襄陽、隨州所一分為二,以天然綠林山(後世為大洪山)所分割,形成了山體左側的襄陽(漢水)通道,以及山體右側的隨州(溳水通道)。
自古以來,襄陽的地位要遠高於隨州,這是因為漢水和北麵南陽水係所連接,可以自由通行,不論是以北伐南,還是以南討北都能借助漢水、沔水、淯水等江河運輸物資。
可隨州通道雖然有溳水,但溳水的發源地就在桐柏山中,和南陽盆地裡的其他水係相隔數百裡,根本毫無關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