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看來,我還是小視了。”
東方朔平靜的話語下,是深深的忌憚。
毫無疑問,
一切事都因度田起。
太子進沒說什麼,父皇病倒,他走到前台都能感覺到傾天的壓力撲麵而來,
仿佛是冒天下之大不韙!
丞相長史邊通冷哼一聲,
“遇山開路,逢水開橋,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困境,縱使聖明如文皇帝,在朝中也是步步驚心,
陛下立大誌,行大事,怎會一帆風順?殿下,不要怕了,被邪風壓倒,他們鼻子靈著呢,聞到您有一絲怕了就更來勁了。”
邊通透著怨氣和煩躁混在一起的勁兒,
霍光找他前,他還什麼都不知道,最近一看這些事,他隱隱有些明白了,他與桑弘羊的為政觀點相同,
國家至上,王權至上,見有如此多逐利大於忠義之人,邊通就氣得兩眼發直,
東方朔淡笑,
“邊長史說得對,殿下也不必太介懷,世間事有陰便有陽,有正便有邪,有叛臣賊子,自有忠正之臣。”
“東方大夫,我記得了。”
邊長史似嘲似諷,
“東方大夫為大儒出身,偏信了那群瘋子的學說?始皇帝獨信陰陽五行家而亡國,此下流之說,不可與正學相比。”
“偏聽則暗,兼聽則明。”東方朔望向太子進,“殿下可知,陛下遷都之意?”
不等太子進開口,東方朔自顧自說下去,
“關中地為長安所在王畿之地,
西楚霸王與高皇帝有約,先入關中者王,關中為天下最肥沃處,於天下三分之一,民不過十三,論其富,十居其六,
坐關中可撼動天下,
高皇帝先入關中,楚霸王與項伯不願將涇渭兩河劃給高皇帝,言巴、蜀亦是關中地 ,劃巴蜀於高皇帝,高皇帝天命所歸,坐擁天府,雖不如涇渭,仍能爭奪天下。”
邊通皺眉,不知東方朔此時和太子說這些是何意。
太子進不解道,“那長安如此肥沃,周遭群山扞關,父皇為何還要遷都?”
東方朔歎服道,
“陛下遷都,為千秋之業,其中得利非三言兩語能說儘,朔隻與殿下您說一處。
關中巴蜀、漢中,為漢家王業之地,自漢立國,關內、關外自有高低,兩地人不可擅自往來,關中出關外,關外如關中,所要文書是最難的一種。
不僅如此,依漢律所書,關內金、糧、銅、馬不得出關外,
樓船將軍楊仆平朝鮮有功,太上皇分其關外食邑,楊仆以關外侯為恥,自請命食邑少三一,轉封關內侯,最終如願
諸事如此,殿下,您可知了?”
太子進並沒有二弟一點就通的聰穎,但話都說到這份上了,他自然聽明白了,
“關內、關外您是說天下仍未大一統?”
邊通在旁悚然,臉上動容。
東方朔點頭,
從地理意義上,諸侯國是割據勢力,推恩令和霍去病剿叛並行,才算是堪堪掃平諸侯國,
前後不過幾年功夫,諸侯國在行政上是消失了,而其留下的痕跡,卻不能輕易消弭。
另外,卻如東方朔所說,
關中、關外是兩個世界,
關中人與關外人享受著不同的政治待遇,除了關內關外,還有著南北差異,
劉據遷都其中一途,是要消除關中的特殊性,所以因皇陵而生出的反叛合情合理,他們從漢立國就享受的特殊待遇都沒有了,
消除關內特權這件事,在曆史上,一直到東漢才算完成,也是通過遷都的方法,劉據將此進程提速了最少一甲子,
“陛下所行,是為了真正的天下大一統。
齊地度田,為何時度,時不度?”
邊通更是變色,他便是齊地出來的官員,為齊地共舉,身居高位,位列丞相之下,東方朔如此明晃晃的說齊地度而不度,東方朔敢說,邊通都不敢聽!
太子進覘向邊通,
“東方大夫請講。”
太子進對東方朔充滿尊敬,東方朔一針見血、力透紙背的本事,甚至不輸霍丞相,
說來,東方朔不被劉徹待見,除了政見相左外,某種程度上來說,東方朔處境和楊修相似,
楊修懂曹操,東方朔懂劉徹,他們比領導自己還懂領導,
東方朔更甚於楊修,楊修是暗戳戳的嘲諷,東方朔直接貼臉開大,
劉徹建甘泉宮,東方朔嘲諷他,劉徹要殺乳母,東方朔又嘲諷劉徹,劉徹沒殺他都算是寬宏大量了,
“除海貿緣由,遷都至此,他們忌憚衛、霍將軍將兵征伐”
地利是相對的,洛陽無險可守,彆人攻打他容易,可借著更便利的水道,衛、霍神兵天降更快,
“除此外,諸郡縣都滿意如今的天下形勢。”
邊通麵有所悟,不禁對東方朔側目,
關中、關外的特權因陛下消弭,
海貿通商因陛下興旺,
所以,他們才顯得如此進退兩難,他們離不開陛下。
可偏偏度田又是最傷害的事,
進退之間,他們都要被拉扯瘋了!
東方朔早就看明白了這事,心裡更敬畏陛下,看明白是本事,能造成如此局麵,則是通天的本事,
無敵,是何意?
天下人都不想和你為敵。
同利者有同好,
劉據一邊撩撥著你,一邊又慢慢的溫水煮你,
知情卻沒辦法反抗,被劉據搞得痛並快樂著,
要是直接乾巴巴的度田,反叛隻會比現在更凶狠,
從文帝許兼並,不過兩世,可這道理和農家相同,農家鄰裡間,爺爺輩的借了個鋤頭,爸爸輩可能知道這鋤頭是借的,可等到兒子輩呢?
他一出生就看見家裡有這個鋤頭,這就是他家的鋤頭。
土地也是一個道理,嘴上都說土地是國家的,可這地世世代代都是自家種的,誰管你說是不是國家借的,早就成自家的了,
度田在豪族眼中,無異於搶劫,
邊通暗道,
“為何東方朔要在如此時機說這些事呢?是說於我聽的嗎?”
望向東方朔,留意到東方朔看太子的視線,邊通恍然道,
“原來是東方朔不放過任何一個可以教育太子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