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家父漢武帝! > 第 73章 成規矩

第 73章 成規矩(1 / 1)

推荐阅读:

水至清則無魚,說來簡單。

實則極難把握住它的度,太清不好,太濁更不行,在可控範圍內,讓它清到什麼程度,濁到什麼程度,這都是學問,彆人教不了,隻能在一次次實踐中摸索,

李蔡每一步走得不算驚豔,若他是右北平的棋手,他是不犯錯的棋手,不會有太多驚才絕豔的落子,每一步卻下得時機完美,往往這種棋手反而是贏得最多的,

“隻是沒想到右北平還生出這麼多亂子,本來子卿選右北平,我還想著能一帆風順,卻扯出這麼多事來,

邊境穩了這麼多年,竟起了叛亂,連郡守府都燒了,看來邊境的局麵很是複雜啊。”

審卿說道。

“無此徒,何以邊境?邊境一直是魚龍混雜,邊境,河北,江南哪一處都不能用尋常辦法,邊境難就難在這,”劉據微笑,“不過,結果還算不錯,最起碼蘇武找到處理邊境諸郡的公式了。”

審卿暗道,

度田清戶是最難辦的,邊境尚且如此,等清到地廣人多的中原心腹之地,難以想象要麵臨多麼巨大的困難!

自己能出力時定然要幫助陛下!

審卿為辟陽侯,是東宮一眾謀臣中最早封侯的一個,倒不是他立了多大的功勞,這個侯位是從爺爺那襲的,審卿可謂是根正苗紅,他爺爺審食其是沛縣人,劉邦的老鄉,跟劉邦出來打天下的老鄉,一直很受照顧,

命運轉折是在劉邦兵敗彭城,劉邦的親爹、呂後都被項羽俘虜,審也在其中,這是審食其的分水嶺,此前他是劉邦親信,被俘後,他身邊就有呂後,就成了呂後的親信。

劉邦死時,呂後和審秘不發喪,古代秘不發喪的潛台詞隻有一個,

篡位。

後來在種種原因下,還是給劉邦發喪了,劉姓江山得以保住。

惠帝最恨的就是審食其,想殺他不是一兩次了,不光是惠帝恨他,文帝也恨他,審食其賭輸了,站來劉家人的對立麵,淮南王捶殺審,也不是無緣無故,皆是有跡可循。

假設,呂家真篡位了呢?

那不用想,除了呂姓以外,審就是第二大姓。

審卿乘辟陽侯位,審家在河北地說話還是好使,所以他想著度田到自家地界時,能出多大力就出多大力。

但,就是審家沒什麼人了。

“近日如何?”

劉徹看向審卿問道,

言語親近就如好友一般,兩人經曆過太多事了,好事壞事都乾過,

審卿搖搖頭:“諸事不順,微臣走了應是背字。”

審卿自學占卜,沒事就給自己算算,

太常繁務頗多,光是祭祀和太學這兩處,就足以忙昏頭了,

原本劉據還小時,身為無神論者,自不信祭祀的事,現在他卻每一祭都不落,倒不是開始信這些了,而是祭祀承載著不同的東西,是華夏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環,

“我幫你轉轉運好了。”劉據笑道,“若商資駐軍事能成,我給你一個名額。”

審卿立刻興奮了,

“真的嗎?陛下!”

“君無戲言,我還能騙你?”

“陛下,您對微臣太好了,”審卿發自肺腑道。

截殺淮南王報仇的機會,是陛下給自己的。

本來,按照審卿大案底的出身,一生都得囚禁在雁門關,死法就是被黃沙嗆死,可以說,劉據真切的改變了審卿的命運。

這個名額,對於審卿而言意義重大,

審卿擁有了一個網羅人心的機會。

“你對我也很好啊。”

劉據回道。

審卿愣住,臣子對陛下好是理所應當的,可陛下所言,是真拿自己當朋友了,審卿眼眸濕潤,

“臣為君,是臣之本分。”

“說這些做什麼,你去與程怒樹商議商議吧。”

審、程二人焦不離孟,孟不離焦,都知道他們關係好。

“陛下,微臣便退了。”

“嗯。”

審卿退下後,竇富走進,“皇後娘娘求見。”

“見。”

劉據不動聲色。

史氏著深衣走進,臉上有惶惶之色,近日後宮生出太多事了,她為皇後,應主理後宮,不能什麼事都靠著太後,

“臣妾見過陛下。”

劉據屏退身邊人,才看向史氏,語氣輕鬆道,

“你何故才進宮?”

卻並無責備之意。

一眾女人,劉據對史氏的感情最不同,一來史氏是劉據的正緣,二人注定就要走到一起,如此劉據會有種天然的親和;二來史氏堅韌溫柔並存的性格,極具華夏女人的魅力,長相雖不是最美貌的,其精神光輝足夠耀眼。

“是臣妾錯了。”

史氏低著頭,大手緊緊抓著衣服,看起來分外自責,

“抬起頭來。”

“是,陛下。”

史氏抬頭,她從來不哭,但也能看出要哭了。

“臣妾太笨了,如何都做不好。”

管理後宮需要手段,呂後、竇太後、衛子夫都是不同的治法,後宮女人之間也是個小朝廷,甚至比朝廷還要直接,

每一個皇妃,都代表著一股勢力,她們當然有勢力,不然如何能被選進宮,史氏出身魯國小姓,天然背景就不占優,憑借著最早生子和衛子夫照拂,坐穩皇後位。

皇後坐在那,就是眾矢之的,下麵的皇妃難免不起想法,誰不想母憑子貴?

更何況,劉據一朝還有特殊性。

海貿疆土擴大,讓大家能掙得更多,宮內的每一個位置,都比原來值錢太多了!

“你慢慢學就是了,我照拂著你,有什麼可怕的。”

劉據溫柔道。

史氏一聽,鼻子更酸了。

陛下如此信任自己,自己卻沒法幫助陛下。

“坐過來。”

“嗯”

史氏往前蹭了蹭,跪坐到劉據身前,劉據拍拍身邊,“坐在這。”

“陛下,這不可!”

“來吧。”

史氏掙紮半天,還是坐到了劉據身邊,依舊是正襟跪坐,劉據學便宜老爹,後背靠在案幾上,兩腿往前一伸,舒服得呼了一聲,

“來,學我,這樣坐。”

給史氏嚇壞了,“陛下!這這”

“無妨,宮內也沒人,就你我。”

史氏沒辦法拒絕劉據,她本就是個聽話的女人,隻能竊竊的學著劉據坐姿,看起來更緊繃了,

“海貿之大,人人可得利,我聽聞你家中卻沒參與此事?”

史氏身子一緊,“臣妾萬不敢以權謀私,愧對陛下,臣妾為皇後,千萬人盯著,不能犯錯留下把柄。”

“千萬人盯著你此話不假啊,”

劉據喃喃道。

史氏恪謹清廉,平日裡一點錯都不敢犯,比太子據還如履薄冰,更彆提照顧母家了,

劉據抓起史氏的手,

好涼!

“千萬人都盯著你,你家中卻沒因海貿受益,你說看著你的人,還願意向你靠攏嗎?”

史氏手一緊,看向劉據,劉據循循善誘道,

“你看舒嬛,生子之後,她家都跟著水漲船高 ,一人得道雞犬升天,她總是犯錯,還總是有人支持她,

你很少犯錯,卻沒什麼人支持你,你想明白為什麼了嗎?”

史氏若有所思的點點頭,又搖搖頭,

“陛下,您是說我該以權謀私嗎?”

“是不是以權謀私,你要把握好這個度,滿則溢,不滿則不及,著《文王》不頌堯舜之德,隻講文武之事,何故?親親。

親其所親。

想要管住後宮,光靠你自己不夠,看得都是你背後的力量,越多人支持你,你才更穩妥,這都是需要你自己用些手段的。”

劉據說了極多,不知不覺間,史氏也輕靠在劉據的懷裡,

這些門道,能自己想出來的是極少數人,劉據提點兩句,會讓史氏受益匪淺。

“陛下,那臣妾算了,臣妾還是不說了。”

“你想說什麼?”

“臣妾本想為舒氏求情,但經過您說後,臣妾覺得不該為她求情了。”

“哦?”劉據笑問道,“為何想法變了?”

史氏搖搖頭,

“臣妾不說。”

史氏調皮的眨眨眼,劉據捏了捏她的鼻子,

“不說就不說,你自己想好就行。”

在心中,劉據是更傾向於這種判斷,

有些人就是畏威不畏懼德,憎恨對他好的,反而崇拜對他不好的,史氏來給舒嬛求情的話,就算成功了,舒嬛出來後,會念及史氏的恩情嗎?

舒嬛已經明確要以皇子加入權力的遊戲了,太子就是第一阻礙,所以,何必對她做人情呢?浪費時間,浪費感情罷了。

右北平

李蔡負手望著城下與蟻群般移動的罪奴,衛律和王賀都在助右北平僚屬排隊清戶,

“子卿,你看。”

李蔡手指向下,用手指沿著城池描了一遍,好似畫出了一個圈,

“天圓地方,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他們在這個圈裡,能活命有盼頭,就不會生事,像癩子頭那般的亡命之徒還是少數,

但,你又不可把這些罪奴當成普通百姓來看,對百姓可以施恩,對他們卻不要,

百姓沒出過這個圈,罪奴出過圈,是又被抓回來了,

圈裡,圈外,可謂天差地彆。”

“叔爺,武記下了。”

蘇武認真聽著李蔡的話,一個字都不敢落下,字字珠璣,深含治民的大道理,

以蘇武觀察,

封疆大員有三類,

第一類便是無功無過,如程不識一般,他沒有功勞,也不犯大錯,上頭交待他的事都能辦好。

完全聽上麵的話。

第二類是李蔡這種,李蔡看似與程不識差不多,實則還多了股巧勁,不僅上頭交給他的事能辦,他還可猜到更深意,提前讓局勢往那個方向傾斜。

他聽朝廷的話,但也有自己的主動性。

第三類就是將在外,軍令不受。如現在的張騫,以前的司馬相如,他們是完全自主行動的類型,因為通訊手段落後,他們需要針對局勢做出即時的判斷。

蘇武正想著,李蔡回身,對李守善道,

“叫幾個人,最近嚴管右北平犯罪之人。”

李守善紋絲不動,李蔡皺眉問道,

“沒聽懂?”

李守善搖頭道,

“義父,我需要您讓我動用監禦史的令書,我用他們調人。”

李蔡李守善看了好一會兒,突然笑了,用力揉了揉他的腦袋,

“你小子!拿著我的官印去,直接調人!”

“是!義父!”

望著李守善的背影,李蔡感歎道,

“這小子,終於是長大了。”

顯然,經過此事,李守善做事不再孩子氣了,他明白了規矩的重要,雖然看不見摸不著,但規矩一直在約束著人,聽完義父方才的話,李守善更加醒悟,自己應是守護規矩的人,而不是破壞規矩的人,

蘇武則在旁,暗中感歎叔爺的布置,

走一步,看兩步,

平叛後李蔡下的第一個命令是嚴打罪犯。

他看出了讓罪奴清戶的弊端,如此行為是維穩了,但反而會讓眾人輕視法度,

“反正我就算犯法了也無妨,等著大赦,等著清戶都是機會啊。”

李蔡就是要收緊袋子,加強法度,

不得不承認,光是治邊,老李真是屈才了。

查看老李的履曆,是能文能武,武功自不用說,還曾幫助劉徹遷徙邊民、統籌鹽鐵、治吏改幣,

邊民,鹽鐵,改幣,都是劉徹朝經濟的生命線,而這些事都有李蔡的身影,一看老李就是讀書人啊,

韓愈對李蔡評價極高,

“人所憚為,公勇為之;人所競馳,公絕不窺。”

翻譯過來,人家不敢乾的,老李衝上前去乾;大家搶著乾的,老李反而不乾了。

“子卿,你看清戶也做了,度田在即,叔爺還能幫你些什麼?”

李蔡微笑看向蘇武,

蘇武也不客氣:“叔爺,你幫我和邊將都通通氣吧,省得麻煩。”

李蔡沒想到蘇武這麼直白,在李蔡看來,小武是個不願意求人幫助的人,這絕對是缺點,

處理政事,單打獨鬥不好使。

人,也是一種資源,不去使用,是自視清高。

李蔡格外舒心,大笑起來,

“好!叔爺都幫你辦了!”

“多謝叔爺!”

“有什麼的,叔爺一把老骨頭了,也沒什麼可追求的了,能幫幫你們小輩,是最好的。”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