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遊戲競技 > 家父漢武帝! > 第72 章 經國之才

第72 章 經國之才(1 / 1)

推荐阅读:

“君以洪流之量,豈可執文書之事?”

伍被心中叫苦,

不是啊!

侯爺!我真想擺!

“侯爺,我現在挺好的。”

“那想不想更好?”

霍去病語氣誘惑,他一早就看中了伍被,像這等遊離時局外的大才,會使各方激烈爭奪的對象,

伍被為淮南國相時,便對時局把握極準,郡縣封國並舉,各諸侯王對中央政權虎視眈眈,而在當時,唯有能看出大一統是大勢所趨之人,才算是高瞻遠矚,伍被就是其中之一。

他一早就不讚成淮南王造反,反複勸諫,最著名的是三問三答,

淮南王問:現在漢朝是定是亂。

伍被答:儘管列國分據,匈奴、西南諸事未平,看似亂,實則為定,劉徹一代雄主,早晚會平定四海。

淮南王不悅,又問:淮南若大亂,劉徹必定派大將軍鎮壓,可能抵擋大將軍?

伍被答:衛將軍在,漢基就在,戰場之上難以爭鋒,必定大敗,您若是非要造反的話,想辦法把大將軍刺殺掉吧。

淮南王冷笑,再問:你認為吳國起兵時機不對?

伍被再答:前朝時,吳王被設立為劉氏祭酒,統管四郡,四郡又皆是富郡,燒山鑄鐵,焚海煮鹽,國富可敵朝廷,

吳王在境內世代經營,施恩百姓,吳國內上下一心,尚且被鎮壓,

現在的吳國更不能爭鋒。

淮南王大怒,伍被連稱死罪才逃過一劫,他就是實話實說罷了,七國之亂是吳國最強勁之時,滿級神裝,那都沒打過中央,到了現在,如果更弱,中央更強,是誰給你的勇氣造反?

分析此事都不需要有多麼高瞻遠矚的視野,稍微比比大小,也能看出來吧。

儘管反複勸諫,淮南王依舊不聽,伍被倒也儘忠,還是跟著反了,之後之後就這樣了。

聽著霍去病的問話,伍被搖頭道:“被已很滿足了。”

“你倒是容易滿足。”

霍去病笑道。

伍被犯了政治上最大的錯誤,站錯隊了,

現在還能有條命吃喝,能不滿足嗎?

“承蒙天恩,陛下不棄,賜被為侍中,被斷不敢奢求再多。”

霍去病隨意撿起文書查看,文書內容精通簡要、一針見血,此更堅定了自己收服伍被之心,

“我與你是朋友嗎?”

伍被惶恐:“被何德何能,豈敢與侯爺稱友,但被自進京以來,一直在戰場做事,侯爺對我有恩,被斷不敢忘。”

伍被做過衛青的軍司馬,也在霍去病校尉趙破奴手下做過事,征胡一事中,立功頗多,

霍去病語氣隨意道:“你給大舅做過事,也給我做過事,在你看來,大舅與我,你更與誰親近?”

聞言,伍被怔住,這話問得,

爸爸和媽媽,你更喜歡哪個啊?

送命題!

但伍被其實心中早有答案,分處不同陣營時,淮南王詢問衛青何人,伍被是不遺餘力的吹捧,甚至告訴淮南王,隻要衛青活著,就彆想造反的事了,淮南王聽著能好受?

而同處一個陣營後,伍被對衛青更是傾心,伍被對霍去病是佩服,對衛青則是拜服,這就是其中差彆。

“大將軍和侯爺都好。”

霍去病大為不滿,霍去病深諳一個道理,

若朋友保持中立,那他就是敵人;敵人保持中立,那他就是朋友。

伍被中立,實則心中是更傾向於大舅。

“武無第二,怎有都好呢?”霍去病也知道自己不如大舅,可此事還是要爭一爭。

“那”伍被就是愛說點實話,“還是大將軍更勝一籌。”

“哈哈哈哈!”

霍去病不怒反笑。

伍被以為侯爺被自己氣瘋了,回過神來,自己是又說錯話了,忙找補道:“侯爺,您也”

霍去病伸手打斷,“你所言不假,我笑是找你找對了。”

若不主動出擊,伍被說不準就投奔衛青了。

“我直說就是。”

伍被神情肅整:“侯爺但說無妨。”

“若據哥兒放人,自然什麼都好說,據哥兒不放人,你就當我今日沒來過。”

“是。”

“你善於軍略攻伐,為殺才,不是守才,”霍去病掃過周圍室府,“把你困在這是屈才了。”

霍去病看人眼光同樣毒辣,不然也不會從一眾死奴中挑選出,如此多的可用之才,

“至於你是如何想的,我能猜出一二,你是淮南國舊臣,本已犯了謀逆大罪,現在承蒙天恩,你便想求穩,以待後人起勢,

說實話,能做到侍中,也是高位了,你求穩的心思也沒錯,但身後人就算做出了豐功偉績,又與你何乾?你早就是一捧黃土了。

伍被,你很有才乾,大丈夫活一世當以身報國,建功立業正在此時,你就忍心才乾空付?”

伍被手一抖。

霍去病起身,“至於你要進要退,就是你的事了。”

言畢,毫不拖泥帶水的轉身離開,隻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

伍被神情複雜,連起身相送都忘了。

張府

張賀與張安世沉默相對,共用晚膳。

雖說食不言,但二人連食具起落都不發出一點聲音,安靜得過分,張府治家甚謹,在家和在朝中禮製相同,

這是在其父張賀活著時,就定下的規矩,兩兄弟那時還小,但是此規矩卻深深烙印在思維中。

張賀、張安世都有幾分與其父相似之處,張安世胖得肉嘟嘟的,張賀則瘦得顴骨突出,久治廷獄,就算不刻意的做出什麼表情,眼神之間仍流露出陰鷙。

若生在酷吏當道的年代,任誰都不會懷疑,張賀會青出於藍,張賀的瘋狂常人難以理解,巫蠱之禍後,為救劉據血脈,寧可自宮入掖庭,隨身守護,其為達目的的凶狠超出常人想象。

與齊桓公身邊自宮以諂媚的佞臣不同,豎刁是為了自己,早晚得反噬齊桓公,而在劉據孫上位後,張賀功成身退,他不為自己,隻為報恩。

這種人愛憎分明,誰對他好,他會千百倍的報答,自然,有何仇恨,他也永遠不忘。

雖執掌漢律,但在張賀心中,陛下永遠比漢律重得多。

張安世與其兄不同,經常性的會讓人忘掉他的存在,有什麼大功勞想不出來,大過錯也沒有,可其下官署卻愈發嚴整,

用過晚膳後,二兄弟隔案對坐,

張安世歎曰:“成一家,何其難。”

張安世所歎,是亙古不變的難題,

一個家族要如何長時間繁衍下去?

這太難了。

衰三代,必有興家之子,興三代,也必有敗家之子,王朝何以穩定,換個角度看,也是皇家要如何一代人一代人繼續下去,

若是要問家族存續的核心是什麼,隻有兩個字,

繁衍。

“天之所廢,不可支也,福禍無門,唯人所召,這不是你我該考慮的事。”

張賀淡然道。

此等狠人,全然不受傳宗接代的思想束縛,就是自己活夠了就可以了,哪管身後洪水滔天?

張安世想的則不一樣,張家本來都完了,現在二人都身居高位,自己的事都弄得差不多,確實該娶妻生子,壯大家族了,

聞言,張安世也不能反駁兄長,長兄如父,更何況父早早就沒了,長兄就更有含金量了,

二人顯然對此論探討過很多次,俱是沉默,府內連個下人都沒幾個,清寒得很,一沉默更是死寂,

想了想,張賀語氣稍緩,

“你倒是到了婚娶的年紀了,看上哪個,我去給你做媒。”

“額”

張安世胖臉一抖,兄長是好心,可您要是親自上門,恐怕要把人嚇死,還是算了吧。

“那您呢?”

“我?”

“我何時能有個兄嫂?”

“我還沒這打算。”

張賀毫不猶豫拒絕,

女人隻會影響他拔劍的速度。

張安世暗道,

到時候挺大歲數,連個娃都沒有,也不知道有什麼可活的,

不過,張安世不得不承認,

兄長的境界比自己高太多了,

自己還會被俗欲乾擾,兄長卻完全超脫了,

正想著,府外傳來稚聲,

“張叔!開門!”

張賀聞聲唰得起身,沒一會兒就把一個小女孩領進來了,笑得格外燦爛,

“殿下,您也是的,把這當成自己家進來就是,不用叫門的,外麵壞人多,太危險了,或是您想來,派人來與我說一聲,我去接您也好。”

張安世眼皮發抖,每次看到兄長諂媚笑容時,他都有點繃不住。

“不行的,張叔,父皇說那太無禮了,二張叔也在。”

張安世向劉鯉兒行禮。

隻是二張叔是什麼鬼?

似看出張安世心中想法,劉鯉兒可愛的科普道,

“天下傳言,峻法之利,在得二俊,說得就是張叔和二張叔,所以我就叫二張叔啦~”

“哈哈哈,好,二張叔好。”

張賀很捧場,先替小弟應下來了。

“殿下,要騎大馬嗎?”

問著,張賀就跪下,模仿大馬,接著用眼神威脅張安世,張安世沒辦法,並排趴下,也學上了大馬,不過這馬也太肥了些,劉鯉兒連連搖頭,

“不可,不可,可再不能騎大馬了。”

“這是為何?”

“父皇把鯉兒訓了一頓,說鯉兒萬不能如此。”

張賀:“無妨,隻要不讓陛下知道就好。”

“也不行。”鯉兒搖頭,“父皇一定會知道的。”

張賀又話鋒一轉,“殿下真乖。”

張安世聽得是暈頭轉向,如此沒底線的,還是自己的兄長嗎,

要知道張賀行刑,除了陛下以外,任何人求情都沒用,如此意誌堅如磐石的人,是眼前的兄長嗎,張安世又爬起來,

“那個殿下,微臣想到官府還有事,暫請告退。”

張賀斜了小弟一眼,“能有什麼事?再說,有什麼事比殿下重要。”

張安世尬笑兩聲,不知如何回答,

張賀又是眼神溫柔的看向殿下,

“今日來是何事?”

鯉兒在張賀耳邊偷偷說道,張賀一口答應下來,

“好!您在一旁玩著,要吃什麼喝什麼吩咐下人就行。”

說完,把張安世拉到一旁,

“殿下又被罰抄書了,你我一起幫殿下抄書。”

“啊?這這如何幫啊?”

張安世懵了。

張賀得意道:“我苦練過殿下筆跡,任誰都不能看出來,你比我寫字好,你也快學學吧,以後還得勤幫殿下抄書呢。”

“”張安世怔住,“行,我馬上就學。”

正說著,鯉兒探出頭,

“二張叔,鯉兒才想起來,方才在門外,還有一人等著,叫何相,他說來找您。”

劉據手持右北平快傳,

感歎道,

“竟有此隱事。”

本來陪陛下用膳的審卿,也順道知道了此事,心中大震,他也是邊境出身,邊境孤兒太多,收義子是常有的事,不曾想蘇建將軍是被義子反噬。

“陛下,蘇建將軍一生為國儘忠,也應平反。”

蘇武是審卿在東宮時的小兄弟,審卿此時自然要美言幾句,

說實話,蘇建真有點冤了,和匈奴打過敗仗的將軍太多了,除了衛、霍誰沒吃過敗仗?李廣還打得兵卒全滅好幾次呢,但劉徹仍然是無條件信任李廣,甚至允許其不聽衛青指揮,獨自行動,

可,對蘇建未免太過嚴苛,主要當時劉徹也在氣頭上,趙信降匈,緊跟著蘇建就吃敗仗,劉徹把氣都撒在蘇建身上了,

“嗯,等此人押回京,審過後,便可為蘇建將軍平反。”

劉據點頭。

“陛下仁德。”

“你看看。”

劉徹把右北平的度田清戶事交給審卿,審卿接過,是李蔡所寫,前麵一大篇都是在謝罪,

老臣無能老臣有錯雲雲,

審卿忍笑,似乎看到李蔡埋頭道歉的模樣,隨後便是李蔡助蘇武度田事宜,經過平叛後,度田進行的異常順利,另外,李蔡還有贖功的設計,便是先給你戶籍,你先欠著功勞,再慢慢還就是了

此法讓人心穩定,更為重要的是,李蔡為邊境度田提供了一種模式,

看到此,審卿忍不住道,

“李將軍真乃經國之才。”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