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無敵六王爺 > 第1157章 災還得救

第1157章 災還得救(1 / 1)

推荐阅读:

太子秦標在昏迷。

可這黃河泛濫的災,該救還得救。

除了秦博被派走,守著秦標之外,兄弟三人都在謹身殿內住下了。

關於河南等地受災消息,更是連綿不絕的傳遞到京都。

哪怕消息傳遞的很快了,但抵達京都的,基本也是接近一日之前的訊息。

京都發好命令,也需要打好一個提前量。

一道道政令從慶皇口中下達,整個朝廷都如臂揮使,全部在執行著慶皇的命令。

甚至就連衛所兵,也開赴黃河兩岸,開始救災。

“動用衛所兵馬救災,既是救難,也是震懾。”

利用兵馬救災這事兒,並非遼人所擅長。

而是古皆有之之事兒。

大慶的衛所兵馬,不單單要打仗,也要進行建設等事務。

這天下間最早的兵,本就什麼都能做,因為都是從農夫演變過來的。

這天下但有所需,便能出現在任何地方。

隻不過……

天下兵馬本有護民之職,古往今來願意動用軍隊鎮壓作亂者多,用於救民者少。

“黃河泛濫,最為嚴重便是河南,淮南淮北之地,河北稍好些,山東雖有波及,但尚在可控範圍之內。”

北方三行省,也就山東好些。

因為山東移民之後,秦風在山東之地以工代賑,大搞建設,修了許多水利。

興許修建的水利有些過多。

但絕對不會不夠。

也正是因為這個提前量,這次黃河泛濫,基本沒怎麼波及到山東之地。

除了少許村莊水過腳踝外,基本沒啥太大的事兒,也沒出現房屋衝毀、人被衝走的事兒。

河北也稍好些。

因為河北人口大多聚集到了範陽,黃河邊上的百姓大多早就遷移走了。

辛辛苦苦種地一年。

不如去範陽打幾個月的工。

那還種個屁的地!

河北固然衝毀了不少村莊,但那些村莊內大多沒什麼人了。

災難尚且處於可控。

淮北淮南處於南直隸,朝廷直接管轄之地。

以朝廷之力,淮南百姓將全部遷移。

哪怕淮地成為了一片澤國,應當也無礙。

唯獨河南之地。

這片曾屬於天下中心之地,有著洛陽與開封的地方。

如今大半已成澤國。

“河南百姓當如何救治,都來說說。”

慶皇坐在禦座之上,謹身殿內除了秦風等三王之外,還有許達、藍田、呂本、齊泰等。

就連賜歸鄉裡的劉伯文,也被重新請了出來。

如今的劉伯文,已然七十來歲,須發皆白,身材略微佝僂,隻不過氣色極佳。

說起誠意侯,當年因為得罪了胡庸,從而致了仕,後來一直在鄉歸隱。

後也因為其年歲太大,也沒讓其重返朝廷。

甚至一兩年前,朝廷舊派之人更是想請誠意侯出山,因為在大慶立朝之後,是劉伯文說出的‘師古’。

隻是當時就被劉伯文斥責了。

“我說的師古,是學古人好的地方,而不是爾等這般一味的法古。”

“況且我當年說的隻是詩詞上要師古,又不代表一切都要師古。”

守舊派最終沒能因為遼王,請出這位。

畢竟整個民間,都流傳著前朝軍師諸葛亮,後朝軍師劉伯文的說法。

能與諸葛亮齊名之人。

也足可見劉伯文的名氣。

當年也正是劉伯文的諫言,才讓慶皇坐穩了江南,最終一統天下。

可以說,此人乃是定鼎天下的大功臣。

事實上。

劉伯文本身,也稱得上傳奇。

他生於南田縣,那裡有萬山之巔,獨開平壤數十裡,號稱南天福地。

後七十二福地中,便有這南天福地一處。

其十二歲在大胡皇朝考中了秀才,二十三歲北上大都,一舉奪取了進士,成為了八品知縣。

也稱得上是少年得意。

隻不過為官過於清廉,得罪了不少地主豪強,最終幾番歸隱起複。

也因為在民間聲望越來越高,他也終因受不了大胡朝廷那一套,最後被慶皇最請來協助。

也助當年隻有應天府一地的慶皇,奪取了整個天下。

之所以將此人喊來。

便是因為劉伯文懂得山水堪輿之術,興許能有斬了那條泛濫的黃龍之法。

也代表著慶皇,對於那條興風作浪的黃河,動了真怒。

不等眾人言說,呂本站出率先開口。

“朝廷理當全力救災,搜救百姓,掩埋屍首以防瘟疫,朝廷也可出錢,將這群無家可歸的百姓遷移至他處,徹底避開黃河繁衍的區域,另行謀生。”

呂本也算是從亂世中活下來的老人。

對於人命看的也相當淡漠。

隻是就連他也有些發懵。

怎麼太子素來好好的,因為這一場天降的洪災,就病倒了?

哪怕說太子平日身體並不好,卻也不至如此吧。

呂本說的都是一些沒用的廢話。

朝廷也已經在做。

“這些還活著的河南百姓,又當遷往何處安生?”

齊泰此時站出。

“最為關鍵的,是如今河南受災百姓,有許多都是從南方遷移到河南的百姓,如今好不容易在那裡安了新家,以為能得到安穩太平的生活,卻突然來了這麼一遭。”

“好好的家沒了,就連親人也被大水所吞噬了,屍骨無存。”

“若此時再讓這些人遷移,他們還願意嗎?還能相信朝廷嗎?”

“換做呂公你去設身處地的去想一想,這般境遇之下,你還願意相信朝廷的話嗎?”

齊泰相對更年輕。

說話也更加的肆無忌憚。

劉伯文咳嗽了兩聲,最終行禮拱手。

“北遷百姓中,唯獨山東治理最好,河南受災百姓若能就近遷往山東安置,應當能解去對朝廷的怨氣。”

劉伯文說到此處,還忍不住望向了秦棣,衝秦棣拱了拱手。

“黃河泛濫,獨遼王治下山東之地無虞,老臣敬佩。”

慶皇瞧此,忍不住皺了皺眉,最終提醒道。

“那是寧王。”

劉伯文眯了眯眼睛。

秦棣退後一步,給秦風讓了出來。

“這位才是遼王。”

劉伯文衝著秦風再度拱手。

“臣老了,眼神不好,遼王殿下勿怪,勿怪。”

“誠意伯不必多禮。”

慶皇也坐在皇位上,望向了秦風,可還不等開口,呂本便再度站出。

“臣以為,河南與山東之地有泛濫河水阻礙,難以前往山東之地,此事兒萬分不妥。”

河南百姓要前往山東。

就要穿過泛濫的淮河等泛濫區域。

哪怕山東再好,受災百姓想要跨過泛濫的黃河,也必將無比困難。

當然最關鍵的。

是此時此刻。

萬萬不能助長了遼王。

治理這災,並非沒了遼王就不行了!

朝廷的這群臣子,若是連這都解決不了,那就都將腦袋都摘了吧。

……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