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日之後,狄仁傑便和李元芳一起上疏,言近來偶感沉屙,向皇帝乞骸骨,請求還鄉。
武則天連續三次不準,但狄仁傑再三請求,皇帝也無法,隻能容許其功成身退。
隻是效唐太宗和李靖故事,令狄仁傑以原職致仕,以備谘詢,並且親自為狄仁傑選定了一個修養的好所在——江州。
狄仁傑麾下的千牛衛依舊奉旨護其周全,隨其遷往江州。在江州,狄仁傑的一切生活所需,均由國庫承擔,其尊榮之至,可見一斑。
李元芳也跟著沾光,升為檢校千牛衛大將軍,至少在官職上官至極品了。
作為幾朝元老,李唐忠臣,狄仁傑這一退,牽動著近日來的異常氛圍,自然引發了朝局震動。
雖然不可能有滿朝公卿一起送行這般排場,但是臨行之前或因私誼,或因時局,擁戴李唐的大臣們倒是一車一車地往狄府聚會、密謀。
連太子李顯都大著膽子跑到狄府拜會了一回,趙既更是毫無顧忌,頻繁出入狄府,廣結人脈,分潤狄仁傑的政治“遺產”。
對此,狄仁傑看在眼裡,也並沒有多說什麼。
武則天的動作很快,對鳳閣、鸞台、尤其是禁軍十六衛進行了一次重點人事調整,與李旦稍有關聯的都遭到了清算。
名義是現成的,蛇靈奸細嘛!
再加上狄仁傑的暫時隱退,李唐派在朝堂上的聲勢大減。
與之相對的,是武三思等武氏宗親的權勢持續加強,武三思終於得償所願,跨過了狄仁傑,成為政事堂的第一人。
武攸寧、武攸歸、武攸望等紛紛掛上了禁軍諸衛的大將軍號,這個檔口,武則天肯信任的還是武家人。
比較不起眼的是,南平郡王武攸德也撈到了一個知軍器監、並監管洛陽武庫的差使。
當然了,武氏諸王多數人也就擔一個名頭,似羽林衛、千騎,千牛衛等重要部隊真正主官,其實沒有怎麼動。
令趙既意外的是,在契丹戰場上的同僚陽玄基老將軍此次竟更進一步,以左鷹揚衛將軍檢校左羽林衛。
武則天喜歡任用老人,一方麵是借用老臣的威望,另一方麵是方便隨時撤換,也算是她獨有的用人藝術了。
不過武則天畢竟沒有做得太絕,為了安撫朝臣,正派太子李顯的位置依然很安穩。
故雍王李賢得到赦免,按皇帝的意思,追加了“章懷”的諡號,這也是相當明顯的政治信號。
至於趙既,當然不可能說是認祖歸宗來的,而是說,王子之前年幼,原本沒有加封,趁此機會一起加封。
至於朝中趙既,什麼趙既?隻有李既,朝中曆練的一直是李既啊!
而且這個封號趙既很喜歡,並沒有繼承原身的死鬼老爹,而是另擇了一個與他在北境立功的經曆十分貼合的封號:燕王!
這自然是打一棒槌,給個甜棗,既打擊了特定的激進複唐派,又表明了武則天還政於唐的大政方針沒有變,將派係間的製衡藝術發揮得淋漓儘致。
甚至武則天還沒有令趙既徹底做一個閒散王爺,反而給了他一份實職:“將作大監”,負責修繕被水衝毀部分的宮殿。(其實這時候該叫將作大匠的,但這個職位在神狄出現過,將錯就錯了。)
聊勝於無的閒差,趙既並不怎麼在意,令他在意的是將作監下有一善金局,一個西域夷人,名叫沙爾汗的,以少監之職管著這裡的差使。
聽說此人剛剛發跡,深受武則天寵信,因此趙既多有留神。
除此之外,王孝傑雖然剿賊有功,本人也依舊深受信任,他的些許行為即使有旨意背書,但還是受到了猜疑。
皇帝準備將王大將軍調至西境邊疆,防備突厥、吐蕃,不日即將上任。這也說不上是打壓,至少王孝傑本人是甘之如飴,真將軍總是喜歡沙場的。
至於趙既私人在千牛衛中的舊部,如沈韜、肖豹者的升遷,不足道也。
總之,朝局的動蕩隻是暫時的,隨著塵埃落定,一切也都平息下來。
——
在如此背景之下,狄仁傑和李元芳將要踏上前往江州的旅途。
晨光熹微,露珠凝重,洛陽城被一層厚重的霧靄所包裹,整個城市還未蘇醒。
幾匹馬拉著一輛大車,悄無聲息地駛出洛陽南門。
這一行人中,包括了狄仁傑、李元芳、如燕、狄春等,而趙既與小梅姐妹則牽著馬匹,一路相送。
前方便是洛水旁的都亭驛,自神都南下的第一站。
兩岸是如煙楊柳,霧裡樓台,洛河此時一片平靜,再沒有前日的波濤洶湧,波光粼粼,倒也是一派好景致。
狄仁傑深情地回望,似乎要將神都洛陽的景色永遠鐫刻在心中。“居於洛陽許久,一旦離開,心中確實有些不忍呀!”他的眼中閃動著晶瑩。
李元芳十分不忿,略帶傷感道:“大人,我終於明白了‘兔死狗烹,鳥儘弓藏’是什麼意思了。”
趙既也不禁長歎一聲:“新任江州刺史乃溫開,陛下這事做得,實在讓人……”
他欲言又止,隻是無奈地搖了搖頭。
狄仁傑卻不以為意地笑了笑,意味深長道:“承遠啊,為官者但求上無愧於天,下無愧於民,這就足夠了,至於個人的一些委屈,不必放在心上!”
“如今洛河安定,兩岸百姓得以安居樂業,蛇靈逆黨亦無法再為非作歹,我們這些功臣功成身退,又有何求呢?”
李元芳感慨萬千地點了點頭:“大人,我真是佩服您,心境永遠如此平和,真是悲喜物外,大智大勇啊!”
趙既也是連連喟歎,狄仁傑的品行,確實是高山仰止,令人自慚形愧了。
由於狄仁傑在府中會彆諸友時特意叮囑不要相送,時局又緊張,此時倒沒有搞出一個數百號人長亭“政變”來。
然而,總有些人,你即便是想攔,也是攔不住的。他們中,有的無所畏懼,有的則根本不屑於避諱這些規矩。
譬如王孝傑與張柬之,而且,與他們同行的還不止這兩人。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武則天輕車簡從,竟親自離宮來為狄仁傑送彆了,真可謂是莫大的殊榮。
儘管皇帝的車駕已經儘可能地精簡,但其規模仍然頗為可觀。狄仁傑遠遠便察覺到了動靜,連忙提前迎接。
武則天也確實是給足了狄仁傑麵子,她親自將狄仁傑扶起,與他並肩而行。
皇帝屈尊紆貴相送,狄仁傑心中已十分感動,想要開口說些什麼,而武則天打斷了他。
“懷英,你我君臣多年,何必多言?”
狄仁傑的心中湧起了一股暖流:“陛下天恩,臣實在受之有愧!”
武則天連連擺手,麵帶愧色:“朝事紛雜,朕不得不如此處置!江州物阜民豐,人傑地靈,是個靜養的好去處!你為國事操勞多年,正好借此機會好好休養一段時間。”
狄仁傑的眼眶濕潤了,他重重地點了點頭。
此時,上官婉兒捧出一個托盤,上麵是兩杯水酒,上麵放著兩杯水酒。武則天拿起其中一杯,遞給了狄仁傑。
狄仁傑雙手接過酒杯,目光中滿是感激與不舍。
他輕輕一舉,對著武則天道:“陛下,此酒既為臣之彆禮,也為臣之祝願。願我大周國泰民安,陛下龍體康健。”
武則天聞言,亦是動容,她舉起自己的酒杯,與狄仁傑的輕輕相碰,發出清脆的聲響,仿佛是兩心相交的見證。
“懷英,你的一片赤誠,天日可鑒,你的才智亦為國之重器。雖暫時彆離,你我君臣必有再會之時。來,為了大周天下,為了我們的情誼,乾此杯!”
兩人一飲而儘,那酒中似乎蘊含著無儘的深意,既有對過往的懷念,也有對未來的期許。
隨後,狄仁傑轉身,望向身後那些同樣滿懷深情的麵孔——王孝傑、張柬之、趙既、李元芳以及眾多默默跟隨的官員舊友。
狄仁傑向著眾人拱手,一揖到底,沒有再說話,就算是彆過。
眾人無不感懷,紛紛還禮,更有一些人直接拜倒在地。
趙既真情實意地送彆這位長者,待他抬起頭來,狄仁傑一行人的身影已經逐漸遠去,洛陽城的輪廓在晨光中漸漸模糊了。
洛河水從天際而來,滾滾東流,趙既不禁想到,像狄仁傑那樣對國家、對人民的熱愛,也許正如同洛河之水一樣,源遠流長,永不乾涸吧。
蛇靈卷(完)
有些糾結,以後趙既是不是行文中也要做改變,叫李既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