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大明不革命 > 第四二六章 美洲的問題

第四二六章 美洲的問題(1 / 1)

推荐阅读:

新奧爾良最初由法國人建設,後來在西班牙和英國之間轉手,最終落到了大明的手中。

接受大明管轄之後,這個城市仍然允許西班牙、法國、英國人往來貿易居住。

現在這座城市中,有歐洲特征的居民大約占總人口的三分之一。

正常情況下,擁有這麼大比例的人口,應該會形成相對獨立的文化區域,例如加拿大的法語區。

但現在的新奧爾良這個城市,卻已經是完全的大明城市了。

歐洲人留下的痕跡,隻剩下最初的建設的少量城建築,包括堡壘和教堂。

大明人來了之後,所有的新建築全都是明式的,甚至後續修繕的教堂也都改成了明式的。

這些歐洲教堂,被大明移民稱為西洋廟,或者是耶穌廟,被認為是供奉一個叫耶穌的歐洲神仙的廟宇。

歐洲人普遍信這個神,在大明的大部分移民看來,就跟福建人信媽祖類似。

新奧爾良的治理方式也是明式的。

無論是大明移民,還是歐洲裔移民,都可以參加本地的科舉。

拿到生員功名後,就能到本地衙門裡麵任職了。

大明在軍事和政治上的強勢,對歐洲移民產生了很強的吸引力。

新奧爾良原有的歐洲裔居民,以及後來抵達的新移民,都願意接受大明治理。

絕大部分歐洲移民都願意融入明式的生活之中。

大明移民和歐洲移民偶爾會發生一些矛盾,有一些大明移民始終非常嫌棄歐洲來的蠻子。

有些脾氣暴躁的,甚至會無緣無故的公開謾罵,稍微有點衝突就可能直接毆打。

但絕大部分歐洲移民對此並沒有太多怨言,他們覺得還是因為自己不夠文明,所以才會被那些傳統的大明人厭惡。

他們隻要更加努力的學習大明移民的生活方式,更加熟練的使用大明人的語言,最終都會被接受的。

確實有很多大明人願意能接受他們。所以讓他們形成了這樣的思維方式。

隻不過嫌棄他們的人,跟願意接受他們的人,大部分都根本不是同一群人,也很難直接發生轉化。

不過也是因為如此,歐洲移民弄清楚怎麼回事之後,隻要躲著特定的人群就行了。

不願意接受的這種情況的歐洲人,一定要故意彰顯自己的歐洲傳統,而不願意融入明式生活方式的人。

很難在新奧爾良以及其他內陸的大明開拓區城市生活。

大部分有著類似心態的歐洲人,基本都是直接留在美洲的幾個自由邦生活的。

皇子們在新奧爾良的調查和訪問非常順利。

新奧爾良的官員聲稱,歐洲移民大多也是心向王化的,也都可堪一用。

皇子們在新奧爾良停留了幾天,然後換乘海船南下進入墨西哥,前往古巴和海地兩個島嶼訪問。

在過去的這些年,大明向古巴島輸送了將近兩百萬人,向海地島輸送了五十多萬人。

目前兩個大型島嶼上的大明人,都已經是當地的絕對多數人口了。

大明接管古巴之前,古巴的歐洲裔人口還有三十多萬,這個數字到現在為止也都沒有明顯的上升。

非洲裔人口由最初的將近三十萬降到了不到二十萬,並且還在持續繼續之中。

海地島原本的歐洲裔移民不到十萬人,現在同樣基本沒有上升。

海地的非洲裔移民數量本來超過五十萬,但是現在也也產業隻剩下二十多萬了,同樣也在繼續減少。

現在古巴和海地的非洲裔移民全部都是奴隸,兩地此前已經獲得自由的黑人和混血黑人,都已經被大明強行遣返回了非洲。

同時嚴格禁止向這些島嶼繼續輸送奴隸。

目前古巴和海地的奴隸都已經完成了絕育,雄性奴隸已經全部完成了閹割,雌性奴隸則全部完成了幽閉。

可以確保他們以後不會再誕生任何後代。

大明的工匠們,最初隻是對男性閹割比較有經驗,對女性的處理方法並沒有什麼經驗。

不過經驗可以積累,技巧也可以鍛煉。

工匠們在非洲和美洲做這種事情做多了,相關的技術自然也比較成熟了。

幽閉已經不再是一件麻煩事情。

現在美洲的熟練的工匠,無論是對成年人還是對剛剛誕生的幼崽,處理一個的速度都是按照秒來計算的。

對於古巴和海地的歐洲人,大明的製度是許出不許進。

其他地區的歐洲人,直接不被允許靠近島嶼,島上原有的歐洲人,離開之後就不能再返回,

所以兩個島嶼上的歐洲裔人口持續十幾年沒有明顯增長。

新出生的人口數量,勉強彌平歐洲裔人口流逝的速度,才能讓人口沒有直接下降,而是勉強維持了一個基本穩定。

非洲奴隸都絕育了,都已經無法再生育,自然就隨著老奴隸老死,總數量不斷地減少了。

加勒比海得上的其他島嶼,也都與古巴和海地兩島的情況類似。

皇子們對古巴和海地等地的總體評價還算不錯。

隨著時間流逝,這一代剩下的奴隸消亡之後,這些島嶼就會被真正的淨化了。

皇子們乘坐的船隊,在加勒比海和墨西哥灣繞了一圈,最後再次繞過佛羅裡達半島,開始對美洲自由邦的訪問。

美洲的十一個自由邦和兩個自治領,基本上就是朱簡烜前世美國獨立時的十三個州。

曆史上的美國,在這個時代基本上還是一個純粹的農業國,現在剛剛開始最基本的工業化建設。

當美國的基本工業化完成之後,很快就發生了美國分裂和南北內戰。

導致美國爆發內戰的關鍵原因,就是初步完成工業化的美國北部,與美國南部的農場主之間的矛盾。

美國北部的工廠主,希望獲得南部的廉價原材料,以及南部的掌握的潛在勞動力。

而南方的農場主,希望擴大貿易開放,將他們的產品高價賣給英國人,而不是被北方的工廠主用低價買走。

現在這個世界的美洲自由邦,已經提前完成了基本的工業化。

但這個工業化的範圍,與曆史上的美國相比,工業化範圍大大的增加了,完成的形式也截然不同。

美洲的自由邦,可以算是全世界商業規則最寬鬆的地方,對於商人有很高的吸引力。

現在很多大明本土的商人在這裡開礦設廠經商。

美國南方種植園大量生產棉花,本來會銷往北方或者是歐洲乃至大明本土的。

但是最近這些年,開始有大明商人在南方開設紡織廠。

大大小小的紡織廠遍地開花。

直接在這裡把棉花變成布匹,然後再賣到彆的地方去,包括歐洲和美國北方。

這些工廠投資建設的過程中,大量的大明人進入了美國的自由邦。

美洲的十一個自由邦,是現在世界上大明人和歐洲人混居最為嚴重的地方。

大明人比例最低的地方,也至少已經超當地總人口的百分之十。

大明人口比例最高的地方,已經逼近百分五十了。

海地爆發黑人奴隸起義的時候,朱簡烜安排美洲朝廷做了全麵的宣傳。

還從十一個自由邦和兩個自治領調兵前往海地平叛,讓自由邦的人親身觀察了暴動的奴隸的凶殘。

實際上革命不是請客吃飯,特彆是最底層的暴動起義,幾乎都會伴隨著大量的暴力“犯罪”。

犯罪的前提是有規則,而革命的直接目的就是打破規則,革命不可能不犯罪。

但是革命真正成功之後,原有的罪行也就不是犯罪了。

不過革命若是沒有成熟的綱領,就不能在打破舊的規則之後建立新的規則,革命自然也會失敗。

既然失敗了,那此前打破規則的所有行為,就都是犯罪。

海地奴隸起義的殘暴前所未有,也是因為他們根本沒有什麼成熟的現代化的革命綱領。

是以原始的巫毒教係統組織起來的。

在朱簡烜為首的大明朝廷的眼中,在美國自由邦以及海地奴隸主的眼中,這些黑人奴隸真的是殘暴和恐怖到了極點。

已經到了在傳統文明社會看來完全沒有了人性的程度。

當時參加鎮壓的美國自由邦士兵對此印象非常的深刻。

這些人的親身體驗,再加上朝廷持續的宣傳和醞釀,美洲的十一個自由邦陸續通過了清理奴隸法案。

法案是持續鬥爭和折中妥協出來的,所以操作流程頗為繁瑣和漫長。

對於美洲各自由邦和自治領的所有自由黑人,由王國朝廷組織遣送返回非洲放生。

對於現有的黑人奴隸,仍然允許奴隸主繼續使用,但是必須和海地等地區一樣,逐步實施絕育。

絕育的奴隸無法繁殖,也就不會有二代奴隸了。

現在這一代奴隸全部去世的時候,美洲也就不會再有黑人奴隸了。

相當於漸進式的禁止使用黑奴,給所有奴隸主一代人的緩衝時間,在把產業傳給子女的時候安排好。

同時嚴格限製奴隸交易,一個農場無法經營的時候,奴隸不能轉讓給其他農場主,隻能交給州政府組織的機構專門處理。

避免在奴隸逐漸變得稀缺的過程中,圍繞現有的少量奴隸產生某些囤積效應。

皇子們開始在自由邦訪問的時候,在美洲留守司大學士的陪同下,向當地貴族和地方官員詢問地方的情況。

這些詢問和交流表麵上以了解情況為主,皇子們偶爾會發表意見,但不會下達什麼直接的命令。

自由邦的政治機構與大明其他地方相差甚遠,大明朝廷並不直接管轄自由邦事務。

隻有自由邦與美國國王簽署的協議上規定的內容才會由朝廷管轄。

這種事情在美洲政壇統稱“協議事項”。

比如說所有軍事事務,美洲之外的貿易規劃問題,跨自由邦的基礎設施建設問題,不同族裔移民之間的矛盾。

與普通人直接相關的,主要是族裔矛盾問題。

大明朝廷在美洲的提點邢獄官,現在兼任自由邦最高法院大法官職務,與各個自由邦的法官共同處理移民矛盾。

皇子們跟自由邦的貴族和官員交流的時候,隨行的人員已經出去購買市麵上流通的報紙了。

經過朱簡烜專門安排的教育,大明的皇子們都有閱讀報紙的習慣。

皇子們也都已經習慣,到了一個地方就先大致翻閱一下當地的報紙,就能總體上了解一些當地的基本情況了。

最起碼知道當地現在最熱門的事情是什麼,然後就可以根據這些事情做出一些調查和分析了。

特彆是對自由邦這種“目無尊長”地方,朝廷對基層的能力管理能力非常弱。

民間的各種情況,包括各種問題和矛盾,都能夠更加直白的在報紙上體現出來,而不會被行政力量完全掩蓋。

皇子訪問的間隙翻閱手下帶回來的報紙,就慢慢的發現了一些讓他們頗為意外的問題。

好幾個自由邦城市的報紙上,兩個針鋒相對的問題被反複不斷地提起,不斷的有人撰寫文章討論。

一部分人似乎在大聲疾呼,自由邦的自由度已經太低了,自由邦政府與國王和皇帝簽署的協議太多了。

長此以往,自由邦將不再自由,會成為王國或者帝國的省份,自由邦的所有公民應該阻止這一切。

王國和帝國在提供各種便利的基礎設施的時候,也在不斷地深入的控製和限製自由邦。

很多篇文章都在呼籲,要求自由邦的官員們放棄一些不必要協議事項了。

但是另一波人,則針鋒相對的表示,自由邦已經不合時宜了。

帝國和王國的諸多有益的政策,無法在自由邦管轄的地區迅速落實,就是因為那些見鬼的自由邦規定。

將一項事務變成協議事項的流程太過麻煩,很多東西根本不需要走這樣的流程,應該直接默認由王國和帝國政府來處理。

自由邦應該直接成為王國省份了,至少應該變成和紐約和新澤西一樣的自治領。

更為關鍵和直接的原因,是自治領和王國省份戶籍的美國居民,可以直接在王國朝廷甚至帝國朝廷任職。

而自由邦戶籍的人口,隻能在自治領任職。

自由邦如果不轉變為自治領的話,那自由邦精英會不約而同的遷往自治領和省份。

最後自由邦都會變成沒有中堅層的空殼。

有類似觀點的文章,同樣在多個自由邦的報紙上不斷出現。

皇子們看這些這些文章,心中都充滿了錯愕。

這種傾向無論出現哪一種都不奇怪,但是兩個截然相反的方向同時出現,就意味著某種矛盾已經格外尖銳了。

這種極端對立的高熱度話題,必須要認真對待,以免出現措手不及的情況。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