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人殺了他們的國王!”
有些英國報紙的新聞標題充滿了震驚和幸災樂禍的氣息。
“法國人‘也’殺了他們的國王——”
也有一些報紙帶著雙重的嘲諷和警醒意味。
“與其說是刺殺,不如說是謀殺。”
英國首相羅金漢侯爵看到報告之後就本能的發表了評價。
在原有的曆史上,羅金漢侯爵在第二次任期開始之後不久,就因為感冒而意外去世。
感冒如果是病毒性的,在現代都有可能致命。
在這個時代,就算是普通感冒,也有可能會導致發燒,發燒在這個時候也是致命的。
羅金漢侯爵去世後,本來就矛盾重重的英國政壇爆發了一係列的混亂,最終英國曆史上最年輕的首相小威廉·皮特上台了。
在現在這個世界,羅金漢侯爵本來會感染感冒的時候,卻乘船跑到了大明去參加和談。
感冒這種事情本來就有很大的意外成分。
同一個人一旦換了地方,這件事情就有可能不會再發生了。
所以羅金漢侯爵幸運的活了下來。
然後因為與大明簽訂和約,與大明、奧地利、法國合作,參與威懾普魯士並支持奧地利的領土交換行動。
推動漢諾威與大明的領土交易,恢複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重新拿到加拿大的殖民地。
而後持續開拓非洲殖民地,對英國做出了很多貢獻和功績。
在政壇和民間以及國王麵前,都積累了足夠的聲望和威信,因而能夠繼續長期執政。
作為一個足夠折中的中間派,羅金漢能夠彌合保守派和激進派的矛盾,繼續維持了英國內閣政府的運轉。
羅金漢侯爵自1780年開始擔任英國首相,到現在已經整整10年了。
羅金漢侯爵已然成了英國任職時間第二長的首相,僅次於英國曆史上第一任真正的首相羅伯特·沃波爾。
雖然羅金漢侯爵在穩定了局勢之後,在執政過程中逐步排除異己,穩固自己的權力。
將原本縫合而成的草台班子內閣,變成了受自己控製的內閣。
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也不斷地豎立政敵,同時也越來越受國王的喬治三世的猜忌。
羅金漢侯爵的內閣也越來越難以維係了。
羅金漢侯爵本來已經在考慮,要不要找個合適的時間主動退休了,畢竟自己也已經六十多歲了。
但是現在法國出事了,羅金漢侯爵頓時覺得英國的機會來了。
自己的機會也來了。
應該抓住機會將法國打成歐洲公敵,讓法國人感受一下當初英國在北美戰爭期間承受過的痛苦。
也給自己在退休前再刷一件大功勞。
結果後續傳來的消息不是特彆有利。
法國人自己又找了一個國王,是法國最頂級的貴族奧爾良公爵,似乎準備與傳統貴族妥協,走英國人的革命路線。
但是機會仍然還在,因為這個奧爾良公爵不是法國王位的最優先繼承人。
羅金漢侯爵把內閣的主要成員召集起來,經過非常簡單的討論之後,決定首先開展外交行動,先拉足夠多的盟友。
羅金漢侯爵坐在主位上跟跟內閣的同僚們念叨和吩咐:
“首先安排了兩組外交人員,分彆去安特衛普和奧地利。
“法國王位的第一合法繼承人,是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的外甥,是繼承了皇帝名字的路易·約瑟夫王子。
“所以奧地利皇帝有乾涉法國事務的動機和借口。
“約瑟夫王子在安特衛普的大明城生活,受到大明的庇護,同時法國的暴亂也有反對大明乾涉的傾向。
“所以我們要乾涉法國,必須拉上大明一起行動,大明同樣也有乾涉的借口。
“然後再安排兩批外交人員,分彆去西班牙和普魯士。
“西班牙國王也是波旁王室成員,而且與約瑟夫王子都是路易十四的子孫,奧爾良公爵是路易十四弟弟的子孫。
“如果不是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後,路易十四的孫子費利佩五世按照《烏德勒支和約》繼承了西班牙王位,現任西班牙國王對法國王位的繼承順序,是排在奧爾良公爵之前的。
“雖然有烏得勒支和約的限製,但西班牙國王肯定會覬覦法國王位,而且絕對不會眼睜睜的看著奧爾良公爵繼位。
“所以西班牙國王也有乾涉法國的理由和動機。
“最後是普魯士,現在已經的奧地利之外的德意誌地區的領袖。
“為了讓邊境地區的德意誌邦國繼續服從普魯士主導的持續,普魯士有乾涉法國事務的動機。
“如果我們能組建一個英國、大明、奧地利、西班牙、普魯士參與的反法同盟,對於提高英國在歐洲的地位非常有益。
“關鍵是可以以此壓製法國的地位,乃至進一步打開法國的本土市場——”
羅金漢侯爵的思路得到了幾乎所有內閣成員的認可。
自從北美戰爭之後,英國一改自己悶頭孤立搞事的傳統,開始對尋找盟友有了非常強烈的意願。
這也是完全正確的思路,在歐洲這個混亂局勢之中,悶頭搞事最終隻會被圍攻。
把更多的國家拉到自己的一邊,才能確保自己的計劃能夠落實,關鍵是能避免自己再次被孤立。
北美戰爭中那種四麵楚歌的局勢,英國人現在一分鐘都不想再體驗了。
但是特彆期待讓彆的歐洲國家都體驗一把。
特彆是法國人。
於是英國的外交人員立刻行動起來,乘坐英國最先進的蒸汽帆船,奔赴歐洲各大國的首都以及大明的據點。
英國本土內生的工業革命,本來是沒有直接目的性的,是自行緩慢累積量變形成的質變。
當時的英國人自己根本沒有工業革命的概念,自然也不會主動去引導。
所以英國早期自發的工業化進度實際上非常的緩慢。
從十八世紀六十年代,珍妮紡紗機出現和瓦特開始改進蒸汽機算起,到十九世紀四十年代的時候才基本完成。
前後用了差不多八十年的時間。
在這個世界,英國失去了絕大部分海外殖民地,特彆是沒有機會控製印度的情況下,英國的手工業產品沒有了殖民地市場。
英國的工業革命進度應該大幅度的放緩,甚至有可能會胎死腹中。
但是,這個世界的大明已經開始工業化,大明現在的情況就成了英國人的直接參考對象。
大明既然搞出了蒸汽帆船,在全世界到處跑,關鍵是還禁止蒸汽機出口。
讓英國政府、商人、工匠就都意識到蒸汽機是個好東西。
正好英國也有一位瓦特先生,設計出了具有較高實用價值的蒸汽機,隻是效率相比大明略微落後一些。
但也不是不能用,最起碼英國已經有了,而其他國家根本沒有。
他們現在仿照都造不出來。
法國、普魯士、西班牙的王室、貴族、商人們,有人花重金聘請英國和大明的工匠,去他們國內嘗試製造蒸汽機。
結果都因為他們的工器具和材料性能不達標,最終都造不出成品來。
這讓英國人有了明確的方向。
英國從開拓者變成了追趕者,也獲得了工業上的後發優勢。
首先是內閣和海軍牽頭,直接對照大明的蒸汽帆船,成功憋出了自己的軍用蒸汽帆船。
讓英國海軍的實力獲得了跨越式的提升。
英國此時的軍用和民用技術沒有非常明確的區分,軍方搞出了蒸汽帆船,那民間自然也就獲得了相應的技術。
現在歐洲附近會冒煙的船,除了大明的就是英國的。
與此同時,英國的貴族、商人們,也就是民間市場上的投資者們,都知道了蒸汽機的巨大潛力。
英國政府、海軍、貴族、商人們,為瓦特的蒸汽機公司投入了巨額資金。
瓦特的蒸汽機作坊變成了資金充沛的大型工廠。
瓦特在英國政府、海軍、投資者的協助下,招募到了一大批英國最頂級的工匠。
得到了近乎無限的高級工具、材料支持。
還有英國科學院的數學家、物理學家們的理論支持。
英國蒸汽機的效率迅速提升,迅速推廣到了各種適合的行業之中。
英國境內迅速出現了大量蒸汽動力工廠。
他們生產出來的廉價工業產品,大部分都通過國王的漢諾威王國通道,銷往普魯士主導下逐步統一的德意誌地區。
少部分銷往漢諾威屬加拿大,以及新開拓的英屬非洲殖民地。
大明雖然也通過漢諾威的渠道,向德意誌地區銷售商品,但基本都是傳統奢侈品。
按照朱簡烜的技術保護策略,不會將諸如自行車、蒸汽機、栓動步槍之類的高級工業品賣到歐洲。
同時也不會將棉麻布料等廉價工業品賣到歐洲。
大明自己本土和周邊的市場足夠大,大明朝廷對本土和非洲開發所需的物資也是海量的。
大明官方廠商以及民間的商人們,將本土的低端產品送去歐洲要付出更多的運輸成本,不會比賣給朝廷賺到更多的錢。
特彆大明現在現在完成了“國家資本主義改革”,也已經同步完成了金本位金融改革。
大明已經完成了資本積累,不是特彆需要錢了。
本土開發和建設所需的物資本身已經比金錢更重要了,更加不可能把自己需要的物資大規模送去歐洲換成銀子了。
大明的內部市場太過巨大,和工業化早期的美國一樣,會自然而然的形成內循環。
在第二次工業革命完成,進入壟斷資本主義或者說帝國主義時代之前,大明對外部低端工業產品市場的需求並不敏感。
於是包括德意誌地區在內,歐洲大陸的低端廉價工業品市場,就被英國人逐步占據了。
普魯士因為要對抗更強大的奧地利,提前開始將其他的德意誌邦國捏成一體,逐漸統一的內部市場讓英國人占了便宜。
在這樣的基礎上,英國國王的漢諾威國王身份,相比曆史同期也變得更加重要了。
英國國王的權威也因此再次上升。
英國也迫切的想要在歐洲大陸獲得更高的地位,進一步打開歐洲各國的市場。
法國自然也是一個重點目標,現在機會來了。
英國首相羅金漢侯爵的摯友和秘書,埃德蒙·伯克作為英國的外交代表,前往奧地利首都維也納聯絡奧地利皇帝皇帝。
埃德蒙·伯克在維也納得到了頗為熱烈的歡迎。
英國和奧地利在大明的撮合下,曾經在歐洲大陸上有過軍事和政治合作,雙方目前名義上是相對友好的關係。
伯克很快就見到了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
對於伯克代表英國提出的,共同乾涉法國王位繼承的事情,奧地利皇帝約瑟夫二世直接表示了支持。
對於拉上大明和西班牙一起參與也沒有意見。
但是對找普魯士人參與沒有什麼興趣,直接明確表示希望將普魯士為首的德意誌聯盟排除在外。
埃德蒙·伯克馬上勸說皇帝:
“陛下,您是否想過,奧地利和普魯士之間的持續對抗,其實對普魯士更有利,對奧地利不利。”
約瑟夫二世有些意外的反問:
“為什麼?你最好給我一個合理的解釋。”
伯克立刻微笑著說:
“普魯士主導的德意誌聯盟,是以奧地利作為潛在目標而建立的。
“德意誌地區的其他諸侯,之所以願意服從普魯士,就是擔心自己被奧地利吞並。
“所以普魯士與奧地利之間的對抗越是激烈,德意誌聯盟內部的其他邦國對普魯士的信任就越強。
“相應的,一旦普魯士與奧地利和解了,甚至隻是出現了雙方可能要和解的跡象,普魯士和奧地利的對抗減弱了。
“那其他的德意誌邦國立刻就會懷疑普魯士的立場,懷疑普魯士是否還會繼續保護他們。
“因為普魯士現在已經在實際上削弱諸邦國的獨立地位了……
“所以在這個時候,奧地利表現出對其他德意誌邦國的照顧和保護,並做出永遠不會吞並其他邦國的承諾。
“就有可能得到中間派邦國的支持,普魯士主導的德意誌聯盟的向心力就會減弱。
“與此同時,我認為奧地利必須想辦法與普魯士和解。
“因為奧地利如果想要在巴爾乾和東歐繼續擴張,就必須排除普魯士為首的德意誌聯盟的乾涉。
“否則奧地利在這兩個方向上的任何軍事行動,都必然會遭到普魯士方麵的抵製。
“奧地利應該找機會與普魯士合作,消減雙方直接對抗的姿態。
“乾涉法國的王位繼承就是一個很好的機會。”
約瑟夫二世聽著伯克的分析,心中慢慢有了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約瑟夫發現自己以前的進入了思維誤區。
約瑟夫二世對神羅事務興趣不大,所以一直放任普魯士去搞什麼德意誌同盟。
與此同時,自己將普魯士視為自己的敵人,還是整個歐洲範圍、神羅範圍、德意誌範圍內全方位的敵人和競爭對手。
所以約瑟夫從來沒有考慮過自己主動與普魯士合作的情況。
一直在考慮如何打敗普魯士,如何摧毀那個所謂的德意誌聯盟,關鍵是所有的思路都放在外部的直接對抗上。
自己一直都沒有意識到,摧毀德意誌聯盟的方法,就是主動與普魯士合作。
這件事情真的有點反常識了。
約瑟夫覺得,如果沒有旁觀者直接提醒,自己這輩子都可能發現不了。
現在思路一旦打開了,約瑟夫二世就有了更多的想法。
自己不隻是可以嘗試與普魯士合作,還可以主動往他那個德意誌聯盟上麵貼。
自己不但有神羅皇帝頭銜,同時還有德意誌國王頭銜。
自己應該把這兩個頭銜利用起來,更多的主動參與和主導神羅事務。
主動幫助中小邦國,主動他們主持公道。
把普魯士限製獨立邦國自主權的事實挑明,並公開禁止普魯士繼續那麼做。
普魯士可以拒絕乃至反對,但隻要自己持續不斷宣揚和乾涉,就能慢慢消減其他德意誌邦國對奧地利的敵意。
慢慢的讓其他中小邦國相信,普魯士就是毫無根據的故意與皇帝為敵。
關鍵是,讓他們意識到,他們不隻是可能會被奧地利吞並,也有可能會被普魯士架空。
就算是自己無法得到這些邦國的信任,也要讓這些邦國不再那麼信任普魯士。
降低德意誌聯盟的凝聚力,降低普魯士對其他德意誌邦國的控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