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38章 大國小鮮

第38章 大國小鮮(1 / 1)

推荐阅读:

逯式所部率先回城,武衛營隨之後入,接下來是文岱的外軍入內。

懷集將軍申耽所部的州郡兵,則被排到了最後的位置。夜晚的樊城北麵處處燃著火把,申耽親在城下,指揮著三千士卒有序拆營。

營柵拆除後整齊的碼放在空地上,吳軍營中的軍糧和後勤資財被收集起來運入城內。壕溝被逐一填平,壘牆被紛紛推倒,營帳也被整理收納了起來。

按照徐庶的分派,今晚拆掉樊城北門當麵二裡寬的吳軍營壘即可。餘下的吳營,明日再行拔除。

這些任務,明天也由申耽所部獨自來做。逯式部、武衛營、文岱部都要在城中休整。

不過,申耽並未拒絕半點,十分爽快的領下這一任務。

一來,此事又不用他親自動手,監督軍士們去做就好了,雖不算功勞,多少也能沾點苦勞的邊。二來,今日戰場之上,申耽所部確實是壓力最小的一支。

武衛營擔任了最為重要的攻堅任務,典滿、李基、鄒軌、王頎四將之中,典滿所部強攻吳軍吳碩部,損失了一百多精銳甲士,鄒軌所部戰力稍微弱些,損失了二百餘人,加上李基、王頎二人,武衛營此番作戰損失約在六百之數。

文岱的四千人中,損失近千。被徐庶派去援助文岱的趙固部幾乎完整,隻有衛先所部傷亡最重,在潘濬、全琮的夾擊之下,兩千人中折了約有一千之數,衛先本人也歿在了戰場之上。

而西側徐庶主導的戰場之上,衛勝部損失數百,申耽部損失也有千餘人之數。

這般計算下來,申耽所部六千人還剩五千,文岱原本的萬人剩下不到八千。加上武衛營折損的六百士卒,總的損失達到了近四千人。

在這四千人中,七成戰歿,隻有不到三成帶傷被救。

樊城被圍近二十日,一朝得以解救,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是勝仗無疑。軍中就是這樣,輕生死而重功利,白日的廝殺死傷,並不耽誤領兵將領們夜晚慶功擺宴。

打仗就是要死人的,難道還能因為怕折損士卒,就不領兵作戰了嗎?

晚間,樊城府內的慶功宴上,除了徐庶、牽招兩位領兵重將之外,樊城的逯式,武衛營的典滿、李基、鄒軌、王頎四將,還有文岱和其部的劉同、黃華二名校尉,以及衛勝、趙固二校尉統統在場。

各人麵前的桌案之上,也不過是尋常飯食酒菜,並不豐盛。但飲宴最重要的乃是氣氛,白日擊退吳軍之功,足以讓這些領兵的將軍們熱烈起來了。

“幸賴陛下鴻福庇佑,今日諸君勇猛果毅,半日而破樊城之圍,其功當賀。”

徐庶與牽招並排坐於上首,站起身來舉杯應道:“諸君,舉白!”

“舉白!”眾人紛紛同時高呼了起來,將手中裝著濁酒的陶杯舉起,隨後各自仰首一飲而儘。

慶功宴上,場麵自然熱烈起來。徐庶與牽招對飲了幾杯後,武衛營四將也紛紛朝徐、牽二位重將敬酒。

敬酒也是講究先來後到的,武衛營四將座位乃是最前,坐在王頎側邊一位的文岱欲要起身敬酒之時,徐庶卻從席中站了起來,自己斟滿了酒,緩步走到了衛勝麵前。

今日臨戰之時,校尉衛先是唯一戰死的兩千石將領。衛勝、衛先二兄弟同在軍中為將,於公於私,徐庶都要親自致哀才是,畢竟衛先是嚴格遵照了徐庶的調派,在軍陣中力戰不退,乃是標準的國家功臣。

收複樊城隻是開始,吳軍大部還未退呢!

“衛校尉。”徐庶平靜的看向麵前無聲啜泣著的衛勝,舉起酒杯,聲音平靜的說道:

“今日衛先戰歿,我亦感懷哀傷。明日一早,今日的戰報便會從樊城送往許昌。除了為諸將慶功之外,我還額外為衛先之子求了亭侯的恩蔭,以酬衛先之功。”

“莫要哭了。”徐庶輕歎一聲,上前拍了拍衛勝的肩膀:“為將之人就是這般命數,你也是從軍二十餘年的人,莫再哭泣哀傷了。”

“徐公說得是。”衛先嘴上含糊應著,卻仍泣不成聲的哭著。

“能得徐公求封恩蔭,想必我弟也會瞑目了。”衛先抹了抹眼淚,而後俯身朝著徐庶又一叩首:“我替家侄多謝徐公恩德。”

“起來,快快起來。”徐庶連忙上前攙扶衛先。

眾人看到徐庶和衛先二人此景,或是搖頭歎息,或是默然不語。這種事情,除了作為主帥的徐庶能勸一勸、開導一下,其他人話都不好多說的。

不過,方才徐庶答應為衛先之子求個亭侯的恩蔭,實際上有些過於恩厚了,一般而言,這樣的情況蔭個關內侯就可以。

而徐庶既然親口許出,也有他的道理。

樊城雖然解圍,襄樊戰事非但沒有結束,還將進入一個新的對峙階段。淯口塢如何攻取?魚梁洲上的吳軍如何驅逐?襄陽如何解圍?這些問題徐庶也沒有答案,說不得還需要眾將效死。

衛先死後恩榮,與其說是許給衛先兒子的,不如說是激勵此刻堂中的眾將。此番用心,想必遠在許昌的陛下也會理解並且同意。

這點君臣之間的默契,徐庶還是確信無疑的。

徐庶安撫了一番衛勝,回到座位上後,文岱也有樣學樣的去找衛勝敬酒安撫。文岱與衛勝、衛先兄弟也認識十餘年了,倒也情真意切。

當然,在場之人官職最低的都是兩千石校尉,安撫安撫衛勝也就夠了,該飲宴還是要繼續進行的。

身處城池之中,無需擔憂軍隊安危,眾人也難得開懷多飲了些。而樊城守將逯式更是一朝心結得解,頻頻朝著眾將感謝敬酒,等到酒宴結束之時,已經醉到不省人事,是徐庶命人將逯式抬回去的。

……

就在樊城眾將飲宴之時,六百多裡外的許昌城內,曹睿坐於宮中書房內,正在與司空司馬懿、民部尚書衛覬、侍中裴潛三人議著糧草調撥之事。

今年冀州征調頗多,但得益於河北之地的富庶,各地府庫中仍有糧草可供征調。但這個時代的調糧,卻是實打實的精細活。

除了漕渠左近的郡縣可以借助水利外,其餘遠離河運的郡縣陸運調糧,難免損耗不一。

下午之時,司馬懿、衛覬二人便來到書房中稟報。中樞裡稍微一個數字出錯,對於最末端的各縣來說,不知多少百姓便會遭殃,不可半點大意。

秉著這樣的理念,衛覬帶著河北幽州、冀州、並州三州去年的收成檔案,上半年各郡縣調糧的檔案以及戶籍人口數量,與皇帝、司馬懿二人一縣縣的核對了起來。人手有些緊張,裴潛也被皇帝叫了過來。四人連晚飯都是由內侍送到書房裡來用的。

“稟陛下,冀州此番調糧的數量已經核對完畢了。”司馬懿揉了揉有些發脹的眼睛說道。

“並州和幽州呢?最終確認了嗎?”曹睿問道。

“確認了。”司馬懿點頭道:“幽州隻征燕、範陽二郡之糧,將糧轉運至河間郡樂成的府庫之中。並州則是補太原、平陽二郡之糧入河東郡,到了河東郡後,就由陳倉的衛公振統一調派了。”

“甚好。”曹睿點了點頭:“那好,明早便由尚書台發往鄴城、太原和薊縣吧。”

“陛下,一刻鐘前有內侍送來一信,陛下方才在看檔案,臣就沒驚擾陛下。”裴潛小聲說道,雙手呈著一封書信遞到了皇帝身前。

“有信?”曹睿微微皺眉:“朕看一看。”

曹睿拆開信封後,大略讀了一讀,便將此信放到桌案旁架子上的木匣裡了。

看著三人看過來的目光,曹睿倒也沒隱藏信中的內容,而是笑了一聲說道:

“是洛陽太後處送來的信。太後為朕後宮新納了五名女子,明晚應該就能到許昌了。”

“恭喜陛下。”一向嚴肅的老臣衛覬突然道賀。

司馬懿沒忍住樂了一聲,也隨之拱手道:“臣恭賀陛下。”

裴潛也是笑著拱了拱手。

曹睿微微搖頭,一時無語。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