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35章 輕易擲出

第35章 輕易擲出(1 / 1)

推荐阅读:

全琮聽聞此訊,血氣上湧,攥著馬鞭的右手用力捏緊,雙目圓睜,直愣愣的瞪向傳令而來的軍士,一時竟沒有說話。

“魏軍來了多少人?”全琮停了幾瞬後,方才張口問道。

“從寬度來看,至少在六千人以上。”傳令兵給出了一個有些模糊的答案。大多數時候,能得出這種模糊結果之人,已是軍隊中的佼佼者了。

能在軍中做到傳令兵的,幾乎都是主將親衛或者部曲,而且必須是戰場經驗豐富之人。就拿全琮麵前的這兩人來說,都是全琮直屬的親信部曲,兩人的名字全琮都叫的出來。

眼見魏軍東西兩翼已然陷入劣勢,這支突然抵達戰場的魏軍意味著什麼尚未可知,但一定會對戰場上的局勢帶來重要影響。

兩名傳令兵從全琮的神態之中,已經意料到了些許。

全琮胸膛一陣起伏。這是戰場,是兩軍交戰、數萬軍隊廝殺的戰場,他是吳王孫權在漢水以北托付重任的主帥,此時此刻,容不得他有片刻的糾結。

“張同!你持我令牌,前去告訴吳碩,讓他從我身後向北,為我遮護住西邊的空當!他部在後來的及變陣,我這裡已經交戰,來不及變了。此戰若勝,他吳碩當是首功,我到時會親向吳王為他求來將軍封號!”

“速去,你二人一起去!”全琮從懷中摸出一小塊銅色鋥亮的令牌,朝著那名喚作張同的傳令兵擲去,在空中劃過一道明亮的弧線。

“遵令!”

兩名背插紅旗的傳令兵領了軍令,持著令牌順著軍陣之間的空擋,快速朝著南邊吳碩的方向策馬馳去。

而全琮本人也不再猶豫,繼續催促著麾下部眾由西而東的進攻。

全琮所在的東側戰場,文岱、衛先、趙固的八千外軍已然被困。潘濬部一萬吳國中軍和全琮部的六千士卒,合計一萬六千,從西南、南、東南三個方向朝著魏軍擠壓而去。

若是客觀的評價一下,全琮此刻的決策並無半點失誤,乃是中規中矩的標準打法。

東西兩側戰場均在僵持之中,全琮押注東側意圖率先擊破魏軍,勝後再回師向東,合情合理。讓吳碩的五千人在中間頂住,哪怕魏軍有萬人之多,應也能夠頂住一段時間了。

不過勝負之分,往往就在雙方將領的不同認知之中。

若魏軍從北而來的這支援兵,與東、西兩側戰場上的魏軍戰力相同,此戰吳軍贏麵更大。可來者並非尋常軍隊,而是大魏中軍最為精銳的一支步卒。

一刻鐘,三裡。

這就是方才徐庶變陣向西之後,到全琮率部進逼衛先側翼的間隔。在這段時間之內,鎮西將軍牽招率武衛營萬人,離戰場越來越近,直到數百步遠。

而此時的全琮軍中,側前方靠近戰場空隙的地方,最外層的士卒們已然有些騷動。不過在全琮平日夙來嚴苛的軍紀約束下,士卒們仍強忍著內心的不安和躁動,在各自都伯和什長的指揮下,保持著陣勢和慣性,繼續向魏軍之中攻去。

西側戰團之中的徐庶,固然對牽招和他所統領的武衛營信心十足。但畢竟不是徐庶自己為武衛營下達戰術命令,此時此刻,徐庶的一顆心也懸到了嗓子眼上,一雙眼眸穿過戰場的縫隙,死死的盯向武衛軍的方向。

就好似徐庶能隔著一裡半遠,從遠處看清牽招麵孔似的。

牽招坐在皇帝禦賜的白馬之上,眼神略顯平淡的看向南邊戰場。

“來人,傳令。”牽招微微沙啞的嗓音從容說道:“命偏將軍典滿和裨將軍李基各率本部,向南迎擊吳軍!典滿的三千人先發,李基兩千人後發,為典滿後翼。”

“遵命!”兩名親衛領命後飛速馳走。

“命偏將軍鄒軌率本部三千人從側翼支援東側,頂住前麵這支斜插過來的吳軍,不得有誤!”

“是!”又一傳令兵領命而去。

牽招歎息一聲,看向自己身側的一名青年將領,此人大約三旬有五,麵孔瘦削,兜鍪下的眼神之中卻滿是堅毅,倒是隱隱與牽招有幾番神似。

此人名叫王頎,字孔碩,青州東萊人。建安二十年牽招奉武帝曹操軍令、督青徐諸軍討伐東萊賊寇時,王頎因為戰績亮眼而被牽招看重。太和二年後,此人也從都尉轉到中軍任職,隨牽招一同留在了洛中。

“孔碩,我就隨在你軍中了。”牽招的雙眼竟略顯疲態,朝著前麵略指了指:“典滿、李基朝南去了,鄒軌去迎東麵這支吳軍。你這兩千人就是本將唯一可用之兵了。”

“該往何處去?你可有計策?”

王頎隻是想了幾瞬,便開口應道:“稟牽公,西側有徐公領兵,與吳軍正在僵持之中。東側鄒將軍去了,也能頂上片刻。典將軍所部最為精銳,有李將軍襄助,對上南邊吳軍也應無虞。”

“當此之時,屬下以為應從速擊破南邊吳軍,而使典、李二將軍能抽身而出,或是往西援助徐公,或是向東助戰,都是好的。”

牽招點了點頭:“孔碩所言不錯,是用兵的正理。不過我要問你,你以為此戰吳軍指揮的主將,現在應在何處?”

“這……”王頎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

魏軍這邊,主將徐庶早已親自率軍去了西邊戰團之中,不在戰場最後,此處位置最中的牽招,反而要聽徐庶的調撥。

而吳軍那邊,主將似乎應在後邊?

王頎最終還是拱手說道:“稟牽公,若說吳軍主將,屬下以為或許在南邊這支吳軍中。就算吳軍主將不在此處,此處吳軍一破,整個戰場的局勢也就活了。”

“那就按你的計策來吧。”牽招並沒多說什麼,而是拿起馬鞍上掛著的兜鍪,雙手持著兜鍪認真將其戴在了頭上。王頎見狀,也不再與牽招說話,而是親自策馬在軍中遊走,朝著麾下的兩名司馬各自下令。

此刻樊城以北的戰場之上,徹底陷入了亂戰之中。大魏和吳國的各支軍隊在主將的命令下,紛紛投入戰團之中,在各處的戰果有了分曉之前,任何讓他們變陣、或者撤出戰場的舉動都是徒勞的。除非交戰許久精力不濟,或是有援軍到來才行。

要麼擊破敵軍,要麼被敵軍所破,短時間內再無第二條結果可選。這就是步兵與騎兵相比最大的不同了。

騎兵敗退,往往隻是被打散,兵力損失卻不會太重。而步卒一旦敗軍,敵軍會裹挾著己方滿懷懼意的士兵們回衝,將戰局進展到一個無法挽回的程度。

武衛營中最精銳的一支,正是此刻由偏將軍典滿統領的三千重甲步卒。或許是看在其父典韋忠勇事跡的麵子上,太和二年之後,典滿也從一介校尉被拔擢到了偏將軍的位子上,頗得陛下看重。

對麵吳碩統領的也是吳國中軍,隻不過太和元年後重建的吳國中軍,與武衛營精銳的差距,還是太大了,大到難以比擬的程度。

“吳軍?吳狗!今日乃父便要借著你們的人頭立功!”

兩軍即將接戰之時,典滿啐了一口,隨即同親衛所持的軍旗在陣型最中之處立住,如同流水中衝刷著的磐石一般毫不動搖。

“突!突!突!”

在典滿身前,武衛營的士卒們也在各自曲長、都伯、什長的指揮下,嘶吼著、揮舞著、喊殺著,整齊劃一的開始接戰。軍勢最前端的士卒們,手持接近兩丈的長槍依著陣勢前突,與對麵吳軍槍兵戰在了一起。攻勢略微受阻之後,身後持著長戟的重甲步卒上前突進,雪亮的戟刃泛著銀光,不住的在陣中閃爍著。

“將軍,將軍!前部潰了,這該如何是好?”一名吳軍參軍急切的朝著偏將軍吳碩問道。

“這麼快就潰了,也是廢物。曲司馬在哪?本將要親斬了他的首級!”吳碩大聲吼道。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