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23章 一箭之恩

第23章 一箭之恩(1 / 1)

推荐阅读:

當一江之隔、漢水以北的孫權中軍正在下船北進之時,襄陽城中牛金率部發動的突襲,攪得整個戰場都‘活’了過來。

首當其衝的就是襄陽城東和城南、吳國左將軍諸葛瑾麾下的一萬步卒。

突襲來得猝不及防,城牆與吳軍營壘的一裡間隔並未起到多大作用,從北至南四個小寨同時被攻。

這種危急的情況下,最是考驗將領臨陣決斷的本領。而諸葛瑾給出的答案是,近乎放棄城南、以及城東南邊的所有營寨,全軍皆向被攻之處進發。

對於吳軍這種以背靠江河撐腰的步戰體係,被敵方切斷前往碼頭的通路,是極為致命的損害,甚至比丟了營寨還重要。

迫使諸葛瑾做出這種決策,還有一個極其重要的原因,就是太子孫登本人、和他的長子諸葛恪,二人都在碼頭旁的軍寨內。

於公於私,那裡都是諸葛瑾必救之處。

得益於上一次牛金夜襲而後退卻的經驗,孫登在第一時間做出的反應,並非退卻,而是在營中率領親兵列陣等待,還親自從後指揮這一百軍隊,朝著突入營寨的魏軍反擊。

攏共八千的兵力,被牛金分成了四份。

隨牛金本人進擊吳軍碼頭營寨的兵力,足有三千之數。而餘下的五千兵力,以每部千人的規模朝著另外三個營寨進攻,另有兩千步卒遊離於強攻部隊之外,在偏南的一側策應。

這支策應的軍隊,此刻正好與諸葛瑾親率的城南援軍撞上。一方在城中養精蓄銳已久,臨戰之時渴望立功。而另一方則有必救之理,急迫萬分,也分毫不讓。

兩軍剛剛接戰,便立即激烈了起來。持矛對撞各有折損,魏軍和吳軍士卒的陣線也迎在了一起。環首刀對撞和劈砍鎧甲的清脆聲響,伴著喊殺聲和叫罵聲,喧囂得震耳欲聾。

牛金坐於馬上,目光陰冷的看向吳軍陣地:“給童司馬傳令,再給他一炷香的時間,再衝不進吳軍寨中,他這個司馬就彆乾了,去做徒吏修補城牆去。”

“遵令。”傳令兵背插紅旗,在軍陣之中快速朝著攻營軍隊的方向跑去。

而這名姓童的司馬,聞得自家主將的訊息之後,也一時大急,領著親信當即朝內進擊,擊退了迎麵防守的士卒後,身先士卒的躍進最後一道木柵之內,對著圍上來的吳軍,揮刀用力的劈砍了起來。

“隨本將壓上去。”牛金看到營牆內的吳軍向內潰散之後,向一旁的親衛下令,三丈高的大旗隨著號角聲向東斜指,湧入營中的魏軍士卒猶如潮水一般拍在吳軍軍營上,同時迅速向內湧入。

“太子,快走!不走就來不及了!”

眼看著魏軍向內越壓越近,諸葛恪、張休二人一左一右把住孫登的手腕,半推半送的帶著孫登朝著碼頭的方向跑去。

“你們二人鬆開!”孫登怒視二人,用力掙脫,卻隻掙脫了張休的手腕,左手還被諸葛恪牽著,右手卻已從腰間抽出刀來:

“敵軍已經入營了,這是孫氏的軍隊,我又豈能不死戰?哪有棄軍而逃的道理?”

全幅甲胄守在一旁的陳表,右手成刀、朝著孫登握刀的手腕輕輕一砍,孫登手中的環首刀就朝著地麵掉了下去。

陳表在後沉聲說道:“太子千金之軀,活下去才能與人講道理。不要遲疑了,速走!”

孫登無奈,隻得被幾人護著朝著碼頭跑去。

寨中有急智之人並非隻有他們幾個,見營寨不保,靠近南邊的則朝著南麵營寨撒腿跑去。靠近北麵的,也不約而同的奔向碼頭。

孫登和四人剛一上船,船隻立刻便脫離了碼頭,朝著漢水水道中心的方向駛去。

見船隻已走,而魏軍追兵在後,一時間,竟有數百人同時跳入漢水之中,一邊浮水一邊解去身上鎧甲,朝著對岸遊去。

吳軍之中也不是人人擅長遊水,但魏軍刀兵在後卻做不得假,相比來說,倒是這個寬為一裡的漢水,顯得更加溫柔了些。

江中來回梭巡的樓船,也在第一時間發現了襄陽城東的軍情。有兩艘樓船第一時間迎了過來,卻也沒靠碼頭,而是隔著數十步遠,在船上朝著南岸的陸上射箭。船上士卒也沿著船體邊緣放下繩梯,接引著浮水而來的潰兵。

魏軍和吳軍共計一萬餘人,讓襄陽城外的戰場顯得份外擁擠了起來。小半個時辰後,諸葛瑾見擊退無望,也用金鼓聲和號旗引著士卒們向更南側的營寨後退,憑借著厚重兵力和營寨壘牆進行防禦。

並非諸葛瑾不想救,而是實在打不穿魏軍的側麵,隻能取此下策。

至於孫登和諸葛恪……

諸葛瑾不了解孫登,但他絕對了解自家長子諸葛恪。營寨就在碼頭旁邊,就臨著漢水,情勢危急之下,應也是不至於陷入敵軍中的。儘力去救而不能至,與故意不救,這是兩個不同的概念。

樓船之上,已經安全無虞的孫登默默朝著南岸望去,眼裡滿是惆悵。諸葛恪、張休、顧譚、陳表四人立在孫登身後,也不好再說什麼。

雖說這是營寨被破的情急之舉,但逃了就是逃了,並無半點解釋的餘地。而且孫權派給孫登的百名甲士,此刻隨著他上船的,隻剩八人,其餘九十餘人的去向還暫不可知。

眼看著大股魏軍湧至碼頭之上,紅色鑲黑的將旗下有十餘名騎馬之人,遙遙望去似在指點著什麼。孫登雖然看不清他們麵孔,卻也能感受出些許得意之情來。

“元遜兄,讓船再靠近些!”孫登壓低嗓音說道。

“太子,恐怕會有危險……”諸葛恪剛說了一句,一旁的孫登瞬時便暴怒了起來:

“若魏軍射箭,你們不會為我持盾嗎?你們四人個個貴胄,今日竟比我這太子還要怕死?”

“速去!!”

諸葛恪無奈的搖了搖頭,隻得領命朝著指揮樓船的都伯呼喊著打起招呼。

樓船漸近,眼看著到了箭矢的射程,孫登從身側掛著的箭囊中拿出了一支形製與吳軍略微有異的箭矢,又從顧譚手中要過自己的大弓來,張弓搭箭屏息幾瞬,羽箭在空氣中劃過一個平順的弧度,穿透了魏軍的將旗。

畢竟是孫堅孫文台的親孫、孫策孫伯符的侄子、吳王孫權的長子,血脈中傳承而來的武勇雖然在營寨破時不能幫他撐住戰線,此刻卻仍支撐著他朝著魏軍將旗泄憤。

在孫登之後,他所在的這條離碼頭最近的樓船上的數十名兵卒,也隨著他的箭矢,開始朝著岸上拋射了出去。

碼頭之上,一眾魏軍軍官和士卒舉盾擋下箭矢,仍有幾個倒黴蛋身上中了箭,但整體上還是無虞的。

“將軍,這……”

而在樓船發箭之前,船上射來的一支箭矢穿透將旗,讓牛金身旁的軍官們均皆失色。瞧了瞧吳軍樓船,又轉頭看向自家將軍,唯恐牛金不快。

牛金嗤笑一聲,雙目盯著吳軍樓船最高之處幾人來看,從馬側取來自己的黑紫色大弓,又從箭囊裡撚出一支箭來,張弓搭箭便射,未有一絲停頓。

箭矢射出,牛金看也不看,便撥馬掉頭而走,朗聲吩咐道:“速速焚了碼頭,柵欄放倒、壘牆毀棄,然後棄了此處,全軍隨本將向南!”

“遵令!”身旁的魏軍軍官們同時應聲,各自執行軍令去了。

而此刻樓船上的孫登,卻看著那支釘在陳表手中櫓盾上的箭矢,愣起了神。若不是陳表持盾護住自己,對麵那將射來的羽箭,就要射在自己的麵門之上了。

而這支羽箭,與那日夜間射到自己腳下的,竟沒有一絲不同……

漢水以北的孫權,麵對這個漢水南岸突然傳來的訊息,隻猶豫糾結了片刻,便下令已經下船集結了的士卒,又重新乘上船來,而後渡過漢水向南。

這已經是最快的結果了。

畢竟孫權本人就在軍中,他是吳王,自然可以下達命令。若換成尋常將領,哪怕是近臣如胡綜本人,都難以做到這般快速的決策。

北岸吳軍上船之時,全琮也從陣中馳馬趕來,到了孫權身側連馬都來不及下了,勒住馬韁後便大聲問道:

“還請至尊示下,今日臣與右將軍該如何行事?”

“子璜,北麵你來替孤節度!”孫權沉聲喝道:“今日據魏軍於城北五裡即可,不可讓其再近!”

“遵命!”

全琮也不囉嗦,親耳聽了孫權命令,撥馬便回本陣。遣人與步騭知會了一聲,緊接著便結起陣勢,朝著北麵進發而去。

等孫權率著一萬軍隊到達漢水以南之時,大半個時辰已經過去。牛金所部的士卒們已經儘了最大努力毀去營寨,但迫於要與南邊吳軍接戰,碼頭一時也難以儘壞,被江上樓船上的吳軍下船熄滅了燃起的火焰。

趙儼在城頭之上自有調度,眼見著孫權軍隊接近,便用軍鼓朝著牛金通報消息。南邊吳軍死守營中,兵力也厚重起來,加之今日戰果足夠,牛金也得以從容退回城中。

隻餘下匆匆趕來的孫權和諸葛瑾二人,在城下一時相對無言。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