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豈能怕山陽公衝撞?”
曹睿嗤笑一聲,搖了搖頭:“一介失了天下、失了祖宗基業、失了妻子兒女的可憐之人,朕怕他衝撞什麼?”
“朕在輿圖上看得清楚,從修武城西到山陽縣的濁鹿城,其間不過三十裡,騎兵須臾而至。稍後諸卿隨朕一同去濁鹿城,去見一見這個漢朝的末代天子!”
“遵旨。”劉曄和旁邊一眾臣子紛紛拱手言道。
早在太和元年,曹睿從淮南回軍洛陽,在外巡遊各郡之時,就曾動過去河內郡看一看山陽公本人的念頭。隻不過諸事繁多,此事又不甚重要,就一直耽擱了下來。
如今隻有三十裡,騎兵馳騁小半個時辰即可到達,何樂而不為呢?
四千騎兵列於濁鹿城外,毌丘儉親自率軍入城,接手了濁鹿城各處城防。
濁鹿城並不大,甚至說有些逼仄,比方才路過的修武縣還要小些。騎兵入城這種事情,在狹小城池之中猶如一陣晴天霹靂般炸開,瞞是瞞不住半點的。
山陽公府內,現年五十歲的劉協身著一身麻布衣袍,端坐在和漢時皇宮內形製一樣的禦座之上,定定的看著門外出神。當年曹丕受禪稱帝之後,還特意派人將這個禦座從許昌送到了山陽縣中。
年方三旬的曹節曹夫人從外快步入內,身著一身錦衣,與劉協的節儉形象並不相仿。不過劉協穿著樸素、與曹節衣著華麗,兩人從未糾結過半點。
都亡國了,一身衣服,又能算得了什麼呢?愛穿些什麼,就穿什麼吧!
說起曹節,此女十四歲時便嫁入許昌皇宮之內,十五歲被立為皇後,二十歲時又降為了山陽公夫人,成了亡國之後。人生早期就遭遇了這般的大起大伏,讓她也如劉協般對世事看淡了許多。
不看淡能行嗎?否則早就被氣死了。
好在曹丕對曹節多有照顧,在黃初四年之時,還為自己這個年輕的妹妹增了五百戶的湯沐邑,算是曹節本人的私產。而曹節按輩分算起來,還是曹睿的正經姑母。
“陛下,城外不知為何來了許多騎兵。”曹節語氣急促的說道:“這種事情曆來都沒有過,陛下該如何應對?”
“說了多少次了,莫要叫我陛下了。”劉協長歎一聲:“哪有困在一縣之中的陛下?”
“臣妾兄長許過陛下的,如何不能稱陛下、稱朕?”曹節咬了咬牙:“陛下還是想想法子吧。”
“我能應對什麼?”劉協苦笑一聲:“若他們要我項上這顆頭顱,遣一獄卒取走就是了,何苦這般大費周章來捕拿我?我哪也不去,就在此處等著!”
曹節輕輕歎息,複又跪坐到了劉協身旁,兩人一並端坐著。
不多時,一隊甲士徑直從山陽公府門走入,為首之人儼然就是大魏司空司馬懿本人。
府院中立著的幾名老仆默默看著司馬懿等人進來,不出聲問候,也全無半點表示,如同枯樹一般。
司馬懿認真看了看正堂前麵,並無侍從和通稟之人,還有些不習慣。整理了一番袍服之後,轉頭示意士卒們在院中等著,獨自一人緩步向內走去。
“在下司馬仲達,拜見山陽公,拜見夫人。”司馬懿一直走到距離劉協兩丈遠的地方,立住躬身行了極為標準的一禮。
“是司馬公來了。”劉協強擠出一絲笑容:“年華易逝,我也有十年未見司馬公了。司馬公家中可好?”
“甚好。”司馬懿緩緩直起腰來,麵容卻依然恭敬:“在下家中已有三子,長子師和次子昭均已出仕。一在揚州管理糧秣,一在許下屯田。”
劉協輕輕頷首:“屯田是正經事情。司馬昭對吧?在許下何處屯田?”
司馬懿拱手答道:“在許昌東南三十裡處,臨近新汲的地方屯田。”
“甚好,甚好。”劉協又問:“司馬公還在尚書台為任麼?汝弟叔達現在何處為官?”
司馬懿依舊耐著性子答道:“在下仍在尚書台錄尚書事,黃初七年年底被授了司空一職。叔達現在涼州任刺史,在武威為官。”
劉協身為末代帝王,麵對自己昔日舊臣,卻隻能稱‘我’,稱對方為‘司馬公’。兩人你一問我一答的閒聊著家常,實際上卻滿是悲涼和無奈。
亡國之君在一縣之地苟活,不聊些家常,還能聊些什麼呢?劉協甚至問一問對方來意的勇氣都沒有。
而司馬懿本人,此刻的感覺卻頗為扭曲和奇怪。都已經過去十年了,可當麵對舊時舊君、被當麵稱為‘司馬公’之時,心中還是有些難以抑製的感傷,其間還夾雜著一些同情與不屑。
是曹節打破了兩人閒談的僵局。
“司馬公今日既來,可是朝廷有何要事?我方才聽聞有大隊騎兵入城,如何這般嚴肅?”
司馬懿拱手道:“回稟夫人,陛下行軍從鄴城北歸途經修武,入城欲請山陽公同宴,特遣在下先來告知。”
“陛下來了?”劉協起身的動作有些倉促,還差點絆倒了自己:“陛下來找我赴宴?”
“正是。”司馬懿點頭。
劉協下意識的伸手朝自己頭頂摸去,沒摸到金冠、也沒摸到木冠,隻摸到一個簪子草草紮起來的發髻。
……
好歹也是名義上的長輩,曹睿入府之後的第一件事,就是與這位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姑母曹節寒暄幾句,還為其增加了兩百戶封邑作為見麵禮。
這等晚宴,並沒有其他人參與的資格。
曹睿沒有要求坐到堂上,而是讓司馬懿準備桌案,要在堂中與劉協麵對麵而坐。而整場宴請隻留了兩個侍從之人,一為樞密右監劉曄,一為中領軍毌丘儉。
劉協獨坐在堂中,燈火通明之下,軍中士卒呈上菜肴飯食,並非什麼山珍海味,隻是曹睿尋常在軍中所用的簡餐罷了。
曹睿走在前麵,劉曄、毌丘儉二人隨在身後一並入內。
劉協站起身來,認真看了幾眼曹睿的相貌之後,大禮參拜道:“臣劉協拜見陛下!”
“仲恭去扶一下。”曹睿小聲吩咐一聲後看向劉協:“山陽公請起吧,卿也算與朕沾親帶故,先帝又許了卿在山陽一如舊製,就不要這麼多虛禮了。”
“今日朕隻來探訪,並不論其他瑣事。既然如此,朕與卿二人說話時不必論君臣,不必論長幼。我稱你伯和,你喚我元仲,可好?”
伯和就是劉協的表字了。
毌丘儉將劉協扶起,劉協雖說心中有些意外,卻哪敢有半點拒絕?皇位和天下都讓出去了,又豈在乎這點年齡和稱呼的細枝末節嗎?
“見過元仲。”劉協腰背漸漸挺直,拱手一禮。畢竟也是當過皇帝之人,稱當今皇帝表字,也竟顯不出半點突兀之處。
“見過伯和。”曹睿輕輕點頭:“入座吧,開宴,今日且以蜜水代酒。”
兩人坐定之後,毌丘儉跪坐在劉協幾案旁侍宴,而劉曄跪坐在曹睿桌邊。
“這是劉曄劉子揚,伯和可認得否?”
劉協搖頭道:“元仲,今日下午來宣旨的司馬仲達我能識得,這位劉子揚昔日隻聞其名,卻從未認得麵孔。想來也是建安年間出仕的吧?”
劉曄麵孔有些古怪,微微漲紅,卻一句話都沒說。
曹睿點頭:“不錯,正是建安年間出仕的。伯和有所不知,我此番路過山陽縣,乃是從遼東行軍回返。”
“昔日公孫度、公孫康父子篡居遼東,而後公孫康之子公孫淵又意圖割據。數月之前,我親率四萬軍隊與一萬六千胡騎討而破之,分遼東四郡,立高句麗、扶餘、百濟三國為郡國,已成營州。”
劉協想了一想:“這便是四郡三國了?”
“正是。”曹睿道。
“收邊地而成一統,此乃國之大功也。在下為元仲賀!”劉協右手舉起蜜水來。
“確是大勝。”曹睿隔空與劉協示意,飲了兩口。
而一旁的劉曄和毌丘儉二人,神情都有些不太自然。不過很快,他們臉上的不自然就改為有些驚恐了。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