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88章 遼東分派

第88章 遼東分派(1 / 1)

推荐阅读:

司馬懿一行匆匆西行,七月十六日中午,司馬懿到達了碣石舊地,暫時歇息半日。此前皇帝率大軍駐紮在此,營寨駐地都是現成的,遷移百姓的時候也用到過,是以水米用具根本不缺。

路程遙遠艱難,若不從中尋些樂趣,恐怕也太難熬了些。

司馬懿與從事陳圭二人,出了營寨緩緩向南散步而行,不多時就走到了此前皇帝與臣子們論詩作的碣石之上。兩月過去,碣石上的景色還是如同以往一般。

司馬懿背手昂首眺望著不遠處礁石上的白浪,輕聲歎道:“武帝有雄才大略,又有詩興名作。文帝也好,當今陛下也罷,也都是喜文之人。此情此景,豪邁至此,難得讓人不生出詩興來。”

“子城,你會作詩否?”

束手站在一旁的從事陳圭搖了搖頭:“屬下不擅文墨。不知司空可有一二想法?”

“有。”司馬懿愉快的接過了屬下遞來的台階,開口道:“此前在碣石之時,我心中就有些許感悟,路上不斷琢磨,本想著回軍之時再作出的,卻不料提前奉詔回了洛陽。”

陳圭笑道:“司空倒不如今日就在此寫了。寫在紙上留在營中,以陛下之文思,再到碣石保不齊也是要作詩的,倒能成就一番佳話。”

“佳話,”司馬懿輕笑了一聲:“佳話好啊!子城,我這算不上詩,更像是一歌。我且頌之,你為我記下。”

“是。”陳圭點頭相應。

司馬懿複又看了眼遠處海天相接處的景象,聽著白浪不斷拍打在黑色岩礁之上,緩緩吟誦道:

“天地開辟,日月重光。”

“遭遇際會,畢力遐方。”

“山河震蕩,旌旗東往。”

“胡笳靜默,群夷駭僵。”

“三代賊虜,一朝滌蕩。”

“輿圖開儘,碣石蒼茫。”

“掃儘群穢,往歸故鄉。”

“肅清萬裡,總齊八荒。”

司馬懿背手站在碣石之上,緩慢而又抑揚頓挫的將自己所作之歌吟誦了出來。

誦畢之後,陳圭則在身側拍起了手。

“屬下以為,司空此作可稱名篇!氣勢雄渾,誌向高遠!”陳圭接連稱讚道:“屬下已將司空所誦之歌悉數記住,回了寨中就謄寫下來!”

司馬懿微微擺手:“不必了,我自己來寫。就當是給陛下留個引子,待陛下駕臨碣石之時,與行在眾臣再寫出些高作來!”

……

七月二十八日之時,王昶、王雄二人終於受命抵達了襄平城。兩人一同入城之後,被虎衛引著急匆匆的朝著太守府的方向走去。

“見過王都督,王使君。”徐庶在太守府門口,向二人拱手致意。

“見過徐侍中。”王昶、王雄二人各自與徐庶打了招呼後,王昶率先說道:“徐侍中,我等在路上聽聞了國喪之訊。現在是先覲見陛下,還是致禮叩首?”

徐庶想了幾瞬:“先來見陛下,聽陛下的吩咐吧。二位請。”

“多謝。”

“有勞徐侍中。”

不多時,王昶和王雄二人就在正堂之中見到了身著祭服的皇帝本人。

“臣等拜見陛下。”

“平身吧。”曹睿看向二人,指了指一旁的椅子,語氣平靜的說道:“兩位王卿且坐。說實在的,朕在此率軍等了這麼久,就是在等你們二人的到來。”

“臣慚愧。”王昶拱手應道:“臣承陛下旨意來此,卻從未想過能領下營州都督這般重任。臣位卑德淺,還望陛下能收回成命,另擇一能臣眾將來為。”

曹睿抬眼看向王昶:“此事並非恩賞,實乃重擔。莫非王卿不願為朕分憂?”

“臣不敢。”王昶微微欠身:“陛下有命,臣自當遵從。”

王昶和皇帝來了這麼一出客套的戲碼,而旁邊的王雄卻不用如此。王雄是之前就做過幽州刺史的,隻不過在太和二年的時候,因為皇帝更信任劉曄的原故,暫時將位子讓給了劉曄,到陳留任職了兩載。

從幽州刺史到營州刺史,倒也算是熟門熟路。

曹睿輕咳一聲:“今日王都督與王刺史皆至,朕與諸卿在此將營州的情況也已經細細掌握過了,大政方針都已經定下,你二人遵從朝廷安排就是。”

“滿將軍。”曹睿伸手指了指右邊離自己最近的滿寵,開口說道:“營州新歸大魏治下,正是一張白紙好作畫的時節。大的方略,由滿將軍為你二人說上一說。”

“遵旨。”滿寵聲音洪亮的應了一聲,而後起身看向王昶、王雄二人。二王也隨之起身,朝著滿寵拱手行禮。

滿寵道:“諸多細節之事,朝廷自有文書與你二人,今日堂中隻說方略。”

“營州四郡三國,共計有七個郡國,乃是新歸大魏之地。遼東、玄菟、樂浪、帶方四郡,朝廷已經遷徙民眾以作安定,還選拔了軍隊回返河南,這些事情你二人都不用操心了。換句話說,四郡之地需要如內地州郡一般治理。”

“是。”王昶、王雄二人微微頷首。

滿寵繼續說道:“而高句麗、扶餘、百濟三個屬國,要做的事情就更多些了。按照陛下與朝廷的分派,對這三國的安排可以分成三個階段。”

“三個階段?”王雄輕聲重複了一句。

“正是三個階段。”滿寵點了點頭:“第一個階段,朝廷暫定為營州設立的兩年之內。這兩年中,對此三國以安撫為主,不做過多管束,但要多派官員往國中巡查,防止不法之事發生。”

王雄插話道:“是要如內地州郡一般查驗刑獄嗎?”

“這倒不必。”滿寵出言解釋道:“不論你們怎麼做,讓此三國熟悉大魏官員,加強他們對於大魏製度的遵從即可。”

“那第二條呢?”王昶追問道。

滿寵答道:“第二階段還是兩年的時間。在此三國之中漸漸推行縣、鄉製度。不論這些高句麗人、扶餘人、百濟人搞出什麼樣子,讓他們與內地郡縣同等分劃即可,並且由州中供給俸祿。”

王昶點頭道:“形神之論,先有形、再有神!”

“沒錯。”滿寵接著說道:“第三階段,還是兩年的時間。這兩年中,你們需要選擇此三國之中的縣官,稟報朝廷後,征調他們入內地州郡為官。”

王雄想了一下,開口問道:“為何不在營州之內為官?”

一旁的劉曄笑道:“元伯,營州之內須沒有這麼多清貴散職給他們來做。”

王雄恍然,轉頭看向皇帝:“陛下,臣似乎聽明白了。比如高句麗某一縣的縣令,六百石俸祿官員,朝廷征調其為千石官員,入洛陽或者彆處為官。而朝廷則可派漢人流官入其縣為縣令!”

“循序漸進,逐漸讓此三國接受朝廷製度分派,將其納入大魏的郡縣製度之下!”

曹睿笑著應道:“說是循序漸進也好,說是層層推行也罷,總之每次向前進一小步,讓高句麗、扶餘、百濟之人起不來造反的心思就好。”

“而王卿,”曹睿指了指王昶:“公孫氏除了一個尚在洛陽、出首舉報過公孫淵的公孫晃,還有一個被囚禁多年的天閹之人公孫恭,其餘人等已經都被族誅。曾在遼東任官之家,也被朕遷到鄴城去了。”

“朕在營州、在襄平給你留了一萬內地之兵,又從高句麗、扶餘、百濟征了兩千兵,這就是一萬兩千。按照朝廷給營州都督兩萬五千兵的建製,王卿再從四郡之中選出一萬三千兵來。”

王昶還未來得及回答,滿寵就在一旁說道:“此前公孫淵在遼東時的五萬兵,朝廷帶了五千騎兵、五千步卒回返河南,剩下兵力悉數解散歸鄉,讓他們各自耕種去了。”

“到時你需在遼東再征些兵,具體該怎麼做,以你執掌樞密院兩載的資曆,定可處理妥善。”

王昶拱手應下,緊接著又說到:“陛下,若王使君在此三國之間推行政略受阻之時,是不是臣就該出兵以作威懾了?”

曹睿頷首:“朕已經與諸卿論定了。若這三國中有不臣之舉,若有急迫之勢不得不戰,準王卿自行率軍征伐。不過三國如今都是大魏營州治下之國,其中程度就由王卿自己把握了。”

“王卿在樞密院兩載,素來是個曉事的。襄平遠離洛陽四千裡,路途遙遠通信不便,遇到什麼事情,你與王刺史一同商量著來。朕也將段昭放在右北平了,若有意外,他可為你二人退路。”

曹睿一番叮囑後,王昶、王雄二人齊齊起身,躬身拜謝領命。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