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體小說 > 武俠修真 > 三國:我不是曹睿 > 第34章 抵達鄴城

第34章 抵達鄴城(1 / 1)

推荐阅读:

翌日,也就是正月二十七日,身為利漕渠都尉的管程回到館陶,聞得此事後,直接尋到兒子質問了起來。

管程沒好氣的拍著胸脯說道:“公明,我夙來知你善周易占卜,可你曉得人心險惡嗎?”

“醫館之內當眾占出殺人之事,若胡第存有歹心、周遭又都是他的人,恐你此時已然身死!”

管輅毫不在意的笑道:“父親知我善卜,那我在揭露此人罪行之前,有沒有替我自己卜卦過呢?”

管程更加氣不過了,伸手作勢欲打。

管輅躲過,毫不在意的笑道:“父親,我額上無生骨,眼中無守精,鼻無梁柱,腳無天根,背無三甲,腹無三壬,壽當四十八歲,此乃定數。”

“又豈會因一個胡第而遭禍呢?”

管程開口欲罵,卻被管輅伸手叫停:“我不僅能卜出胡第殺人,也能卜出父親將要有大前程了!”

管程沒好氣的說道:“我在說你,你卻說我前程?”

管輅道:“父親會得天子召見!”

管程另一隻手中拿到的竹簡都落到了地上,顧不得竹簡砸到了腳麵上,管程嘴唇微微顫抖的說道:“公明,這也是你占出來的?”

管輅搖頭:“非也,非也。父親,我去年學了一個觀風之法,乃是看出來的。”

“看出來的?風也能看?莫要哄騙乃公!”

管程自覺被兒子虛晃一槍,氣得暴跳如雷,作勢欲要撿起竹簡砸向兒子,卻連忙被管輅抱住了手臂。

“風者,是天地之號令,陰陽之所使,發示休咎,動彰神教者也。我昨夜觀風角,測出不周風從西北而來,以五音而推風情,知曉東北將動大兵。”

“父親主管利漕渠,若朝廷興兵如何不以後勤輜重為要?這正是父親立功之時。”

管程若有所思,輕拍了幾下兒子的手臂:“太和元年朝廷伐吳,二年伐蜀,而現在據有遼東的正是公孫氏。”

“若真如你說的一般,朝廷這是要伐公孫氏了?”

身為千石官員,管程知曉許多普通人接觸不到的訊息。

管輅笑道:“父親且安心做事,前程會不請自來。”

就在二人在都尉官署中小聲說話之時,門外一名小吏急匆匆的走了進來。

“稟都尉,朝廷有急訊通報而至。”

管程兩眼睜大,看了看報信的小吏,又看了眼自家兒子,出言回問道:“快,快拿與我看!”

接過書信後,管程看了幾眼,又看向了管輅:“明日工部尚書傅公將至館陶,巡查利漕渠!”

……

二月三日,曹睿率領三萬中軍抵達了鄴城南郊。

鄴城乃是大魏五都之一,乃是昔日武帝曹操建立魏國時,魏國的國都。

如今鄴城之地又被皇帝封為了皇長子曹啟的封地,地位又與長安、許昌、譙縣不同了起來。

提前收到了皇帝禁止遠迎的命令,冀州刺史呂昭、魏郡太守鄭渾、中郎甄像等人一並出來拜迎。

呂昭、鄭渾二人早在數日之前就收到了尚書台的文書,得知大魏將要征伐遼東、以及要巡幸鄴城的事情。

因而這幾日裡,呂、鄭二人和整個鄴城內的大小官吏,都在忙著整修宮室城樓、清掃城中、預備迎駕。

曹睿騎在馬上緩緩走來,看到拜倒在地的三人,淡定說道:“諸卿平身吧。”

最左一人拱手欲言,卻被曹睿笑著打斷了:“呂刺史、鄭太守的畫像朕都見過,都是朝廷大臣,朕如何能不認識呢?”

說罷,曹睿看向甄像:“還有朕的表兄甄伯明,朕當然記得你們。”

甄像眼眶微紅,深施一禮,帶著哭腔說道:“臣甄像拜見陛下!甄氏此前被辱多年,直到陛下承繼大位方才好轉。”

“今日臣得見天顏,何其幸也!陛下來了鄴城,甄氏也有主心骨了。”

曹睿輕歎一聲:“朕此前不許你們來朝,也是為了你們好。朕在不在鄴城,能於甄氏有何損益呢?”

說罷,曹睿轉頭向後,伸手招了一下:“中書!”

中書令劉放當即打馬上前,坐在馬上拱手一禮:“陛下有何吩咐?”

曹睿淡定說道:“劉中書,待入城後擬詔,敕中郎甄像為越騎校尉,即日隨軍!”

當年司徒王朗為天子使者、入鄴城詢問校事之事後,甄像曾麵見王朗陳說事宜。三年過去,如今的甄像也已三十六歲了。

三十六歲為越騎校尉,算不得晉升神速。但在太和年間,當今陛下並不曾加封外戚為官。

甄像這是頭一個!

如今開了這個先例,外戚難道又要得用了嗎?

劉放心思婉轉,口中答應的卻絲毫沒停:“臣遵旨!”

甄像也是三十六歲的人了,經曆了甄家的大起大落後,心境早已曆練成熟。麵對皇帝授官,又哪裡會作態婉拒呢?

甄像當即拜倒:“臣甄像謝陛下隆恩!”

曹睿點頭:“諸卿起身吧。”

“來人,牽一匹禦馬來。”曹睿吩咐後,看向甄像:“表兄,上馬與朕同行!”

“今日朕要整個鄴城都知你得官,與大魏天子並駕齊驅!”

甄像抬手將眼角的淚水抹了乾淨,站起身來:“臣謝恩!”

……

鄴城昔日為魏國都城數載,公卿士族、豪族大戶本就聚集。加之河北在亂世中最早得到安定,鄴城也已經安定了二十餘年了。

黃初元年文帝曹丕下令向洛陽遷了許多,可還是有許多並未遷徙的。由於洛陽的軍事和政治功能占了重要的地位,單論起城內繁盛之況,洛陽尚不如鄴城。

甄像與皇帝同行進城,位次居於百官之前,榮耀如此,不過半日就傳遍了整個鄴城。

曹睿令甄像如此煊赫,並非一時興起,乃是有意要提拔母族內的堪用之人。

文昭甄後都已經不在了,皇帝就是外戚的最大靠山。任命也好、罷黜也罷,都可以憑皇帝一言而決。

甄像就是這樣被選中的。

皇帝一行從鄴城南門中陽門進入,卻並未進入行宮,而是在止車門向西而行,朝著銅雀台的方向行去。

皇帝可以住在鄴城行宮,也可以住在銅雀台上。

曹睿側臉問道:“銅雀台你知道多少,可曾去過銅雀台上?”

甄像在一旁拱手答道:“稟陛下,建安十五年武帝在鄴城築銅雀、金鳳、玉龍三台,以銅雀台最為廣闊,上有宮室一百零一間。”

“臣去過銅雀台數次,最後一次去銅雀台乃是建安二十三年隨文昭皇後同去,而後便再未去過。”

曹睿歎道:“自從年號更為黃初之後,文帝便再未來過鄴城對吧?”

甄像沒有說話,而是沉默的點了點頭。

曹睿一邊行著,一邊看向甄像:“若是仔細想一想,朕也很多年未有喚過你表兄了。”

甄像麵色有些惶恐的應道:“陛下乃是天子,臣是陛下的臣屬,哪能以親戚之故忘了禮法呢?”

“還請陛下以後喚臣之名,莫要再如此稱呼臣了。”

曹睿仔細看了甄像一眼,微不可查的點了點頭。

曹睿道:“甄卿,你久在鄴城未能授官,你可知朕今日為何賜你越騎校尉的官職?”

甄像抿了抿嘴,搖頭答道:“稟陛下,臣愚鈍,實在不知陛下聖意,還請陛下示下。”

曹睿道:“那好,朕今日得空,與你說個明白。”

“大魏的上一任越騎校尉,乃是如今的中領軍毌丘儉。朕昔日在東宮之時,毌丘儉為朕的文學之臣。”

“在洛陽、在遼東、在關西,毌丘儉的為人行事為朕所重,因而朕將他放在中領軍這麼重要的崗位上來。”

“你是朕的親族,一個兩千石的官職與你也就與你了。望你以毌丘儉為例,修德修才,認真在官職上為國家做事,戒驕戒躁。”

甄像知道皇帝在說真心話,拱手一禮:“臣知曉了,定然不負陛下眾望。”

曹睿微微點頭:“前麵就是銅雀台了,朕卻想起了一人,願你能成為他一般的臣子。”

甄像問道:“敢問陛下說得是誰?”

曹睿道:“你知道王修王叔治嗎?”本章完

最新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