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平關關城的將軍府中,眾人沉默良久,隻有火爐中的燒柴劈啪作響,迸點紅熱的光。
郝昭自嘲的笑了一聲:“此事有辛公和郭將軍操心就好,我在這裡思索又有何用呢?”
“諸葛亮若攻,那我守城就是。昔日在上邽都能守住,更彆說陽平關這種堅城了。”
辛毗輕輕頷首,未評論郝昭的話,而是看向郭淮:“伯濟方才說得沒錯。”
“如今大魏在關西隻守不攻,恢複國力。諸葛亮或西向或東向,已然占據主動。”
“若要讓諸葛亮探不出什麼來……”
辛毗和郭淮二人對視一眼,同時說道:“陽安關!”
辛毗捋須:“諸葛亮既然攻陽平關,若我們在陽平關與其對峙,那就是落了下乘。”
“彼可攻,我亦可攻。”
郭淮笑道:“大將軍指揮若定,停留在赤亭引而不發,實乃明智之舉。”
“陽平關有我等在此無虞。”郭淮看向辛毗:“辛公何時北上返回?當麵見大將軍呈此方略,以撓諸葛之背。”
郝昭插話道:“將軍,辛公,這會不會是諸葛亮誘我等野戰爭勝之舉?”
郭淮搖頭:“無論是或不是,諸葛亮既然來,我們就必須出兵應之,哪能一味固守堅城,畏敵如虎呢?”
“若大魏隻敢堅守、不敢出戰,說不得有朝一日諸葛亮就能東西調度我軍,然後遣一處重兵擊之。”
“不能給諸葛亮留任何機會!”
郝昭拱手:“屬下知曉了。”
……
二十一日清晨大軍北上之前,曹睿率一眾隨臣來到浚儀縣城以東的蒗蕩渠旁。
蒗蕩渠之水自西北向東南緩緩流動,渠上船隻風帆相連,齊齊向北。
曹睿開口說道:“這就是在境內行軍的便利了。糧草輜重運送方便不說,鎧甲、軍械都可以用船運而非陸運。”
“浚儀此處的河道是由哪個官署負責的?”
身後站著的一群尚書中,傅巽向前邁了一步:“稟陛下,天下河道之事都是由工部負責的。”
“傅尚書嗎?”曹睿轉頭看向傅巽:“朕有事要問你。”
傅巽躬身一禮:“陛下有何事要臣稟報?”
曹睿道:“各處河渠朝廷是如何管的?總不能都是由洛陽尚書台直管的吧?”
傅巽拱手:“陛下,各地每處漕渠均由一名千石的督水都尉來管。”
“就拿此處的蒗蕩渠來說。”傅巽伸手指向不遠處流淌的河水:“蒗蕩渠古稱鴻溝,乃是溝通黃河與淮水之間的水利要道。”
“蒗蕩渠的疏浚、航運諸事,皆由蒗蕩渠督水都尉進行管轄。”
曹睿背手看向河水,若有所思的點了點頭。
傅巽繼續說道:“大魏素重水利。王師從許昌出發,而許昌周邊就有兩渠皆設了都尉。”
“一為賈侯渠,乃是前任豫州刺史賈梁道在任時所修,長達二百餘裡溝通洧、潁,兼帶水運與灌溉之利。”
“二為討虜渠,乃是先帝在黃初六年行幸召陵之時所通,亦近二百裡,溝通潁、汝。”
曹睿發問道:“賈侯、討虜二渠朕都知曉,這討虜渠是黃初六年由誰所修?”
傅巽抬起頭來,左右望了一望,似有些猶豫的說道:“陛下,討虜渠乃是由前任水部郎諸葛公休在任時主持修建的。”
諸葛公休?
這不就是諸葛誕嗎!
曹睿微微歎了一聲。
近三年之前,諸葛誕在浮華案中早被朝廷因罪誅殺。當時若有人能向自己表明此事、稍稍美言一下,說不得還能留他一命,改為流放。
可惜並無人與自己言說此事。
法外留情乃是開恩,依律處斬乃是原則。
當年曹操處死毛玠之時,尚有桓階為其奔走求情。可到了諸葛誕問斬之時,卻無一人為其援護。
隻能說,時也命也。
身後隨著的一眾官員臉上也並沒有多大波動。區區浮華案,隻死了不過一個諸葛誕,在經曆過漢魏易代的這些臣子們看來,屬實平淡無奇。
曹睿的視線跟著近處的一艘船隻不斷向北,開口道:“中軍此番發至河北,漕渠溝通運輸也是不可缺少的。河北漕渠現狀如何?傅尚書不如順便與眾卿述說一番。”
傅巽緩緩幾步上前,轉過頭來背對蒗蕩渠、麵向眾人,開口說道:
“諸位,河北水運乃是以鄴城作為中心。”
“鄴城平原千裡,漕運四通。建安十三年春,武帝在鄴城開鑿玄武池以訓練水軍,彼時水軍就能從河北直下淮南。”
“建安九年,武帝從河南北上攻略鄴城,遣人挖掘白溝以通漕運,從此河南糧草可以直達鄴城。”
“建安十二年武帝攻烏桓,朝廷自滹沱河開鑿平虜渠入泒水,又從泃河口鑿泉州渠入潞河,以通大海,再從泉州渠開新河以通濡水。”
“建安十八年,武帝設利漕渠引漳水東入清、洹。”
說罷,傅巽朝著皇帝行了一禮:“陛下,當年諸軍屯於鄴下之時,可以通過上述諸渠,乘舟南經白溝入黃河,再經滎陽、蒗蕩渠至淮水。”
“向北則可利用平虜、泉州、新河三渠達遼西郡。”
“陛下,若中軍北征遼東,則必要利用白溝、利漕、平虜、泉州、新河五渠之力。”
曹睿點頭:“這五渠可暢通否?”
傅巽認真拱手道:“陛下,河北五渠、以及河南三渠,皆有督水都尉以監漕運,臣可以保證儘皆通暢!”
曹睿笑著看向司馬懿:“後勤諸事乃是軍事根本,尚書台在這裡做得不錯,有功!”
司馬懿拱手道:“此皆臣等份內之事,何敢言功?”
“軍國重事不可荒廢,臣建議以工部尚書傅巽先行北上,巡查沿途諸河漕運、道路修整之事,以求大軍行軍暢通無阻。”
曹睿點頭道:“遼東路遠,距離洛陽有四千裡地。此前朕帶中軍去淮南、去隴右,均未走過這般遠,後勤調度也想必更難。”
“司空之言有理,是應提前預備以防不虞。”
說罷,曹睿看向傅巽:“傅尚書先走一番河北吧!”
“朕自會領軍沿白溝北上,利漕、平虜、泉州、新河四渠就由傅尚書先巡視一番。”
“卿身體能支撐否?”
傅巽雖然年已六旬,可身長八尺容貌魁偉,從外表看來依舊精壯。
傅巽當仁不讓,拱手說道:“臣為朝廷效力,又何敢言老?請陛下放心,臣定為大軍北上理好漕運之事!”
曹睿滿意的點了點頭。
……
大軍二十一日從浚儀北上,二十六日在白馬渡過黃河、到達黎陽縣境內。
白馬尚在河南,而黎陽就是正正經經的河北之地了。
黎陽位於魏郡最南,而魏郡又曾是武帝曹操建國稱公的封地。
在魏國升級為魏朝之後,魏郡也被文帝曹丕一分為三,分成魏郡、陽平郡、廣平郡三郡。
而此時陽平郡的館陶縣中,城內醫館中一名坐堂的張姓醫者,看著麵前這名痛苦不堪的三旬縣吏,一時陷入了疑難之中。
眼見張姓醫者皺著眉頭、直捋胡子,卻始終一言不發,縣吏身後圍著的一群隨員擼起了袖子,其中一人更是抬手指向了醫者的鼻子。
“你這個醫者到底會不會診病?若不能診治,趁早滾回家裡去,我等將你這醫館速速砸了為好!”
張姓醫者輕歎了一聲,沒理會隨員的叫囂,直直望向對麵的縣吏:“胡君,請恕老夫不能診治此病。胡君雙腿疼痛難行已經數日,且無其他征兆,老夫才疏學淺。”
說罷,張姓醫者起身朝著縣吏胡第施了一禮:“胡君恕罪。”
身後的隨員們又要辱罵,胡第轉頭喝罵道:“爾等不得無禮!就不怕來日生病,到時有何麵目來見醫者?”
說罷,胡第扶著席子欲要起身,卻一時難以站起,隨員們連忙伸手攙扶。
這時門外傳來一陣笑聲:“你這腿疾非醫者所能診治,不如讓我瞧瞧?”
胡第方才努力裝出的涵養,這時也儘數散去了,罵道:“是誰在尋乃公開心?站出來!”
一名麵相粗陋、穿著粗布袍服、剛剛加冠的年輕士子束手走了進來:“胡君不認得我了?”
胡第連忙咽了下口水,不顧自己站不穩,抬手行了一禮,麵色驚詫的說道:“見過管君,管君如何在此處?”
管輅笑道:“我今日方從平原來到館陶。家父正在利漕渠上日常巡查,因而到街市上閒逛,見此處熱鬨便走了過來,在外聽了一會,不料竟是胡君。”
管輅之父管程乃是官秩千石的利漕渠都尉,去年管輅來利漕渠之時,曾見過這名喚作胡第的縣吏。
胡第左右望了幾眼,而後咬牙施了一禮:“管君雖然年少,但占卜看相之才遠近聞名,還請管君為我卜筮、看看如何襄解此疾。”
管輅定眼瞧了一下胡第,輕笑著問道:“胡君現在便看?”
胡第點頭:“現在便看!實在疼痛難忍。”
管輅抖了抖肩膀,將束在一起的雙手抬高,袖子落下,露出了管輅的手來。手指纖長,正飛快的捋著一條條長長的蓍草。
不過幾個呼吸之間,管輅就又將蓍草合攏收起,放入袖中。
管輅笑著問道:“胡君有兄弟三人,是否都雙腿疼痛?”
胡第睜大了雙眼,不可置信的看向管輅:“管、管君是如何知曉的?莫非真是占卜出來的?”
在館陶縣中,無人不知其父管程,因而管輅倒也沒在這個小小縣吏的麵前有絲毫顧忌:“方才在下起了一卦,而卦象中顯示胡君家中有冤死之人,並非伯母、而是叔母。”
“有人貪圖叔母嫁妝,將她推入井中,井上之人又推下一塊大石將他砸死,或有腿疾之報。”
管輅輕歎一聲,下巴揚起、捋了一下鬢角的頭發:“不知胡君叔母可還安好?”
一旁眾人皆驚,紛紛帶著質問的目光看向胡第。
胡第兄弟三人,家中有叔母,竟全數對上了,絲毫不差!
胡第心中畏懼之情再也難以承受,跪地哭泣拜道:“管君,是我行差踏錯,做下這等錯事。我一人可以認罪領死,此禍能否不及兒孫?”
見胡第自認殺人,方才還簇擁著他的縣中隨員,已然將其圍住看管了起來。平時無禮就算了,可遇到殺人事時,這些人還是曉事理的。
管輅歎道:“天道有好生之理,你雖殺人、但禍到你一人為止,不會再延續了。”
胡第痛哭流涕,跪地連連叩首,卻不知道向誰求饒。本章完